簡體版

第四十二章:賺錢大計

在司狸兒地搖晃下,司田氏打個呵欠,睜開慵懶的眼楮。

她翻了個身。

用右手撓撓滿頭蓬松稀疏的白發,伸個懶腰,逐漸清醒了。

「狸兒,怎麼了?」

司狸兒像是一只光滑的泥鰍,微微一動,便鑽到司田氏的懷里,哭訴道:「大母,大兄瘋了!他要去借錢!」

司田氏一邊輕輕拍打著司狸兒的後背,一邊笑眯眯地說道:「吾等初來乍到,身無分文,借錢一事,我看行。」

「可是大兄他要借六十金啊!」

「多少?」

驀然,司田氏打了一個寒顫,一下子清醒了。

她用手指掏了掏耳朵,懷疑自己听錯了。

司匡拱手一拜,笑著說道:「大母,孫兒打算向儒家借六十金!」

司田氏愁的,臉上的皺紋擠在一塊了。

她感覺嘴巴發干,主動抿了幾口唾沫,咽了下去。

隨後,才斷斷續續地問道:「你要那麼多錢作甚?」

「買地!」

司匡正襟危坐,聲音朗朗。

「大母,稷下乃昔日天下文化中心,曾經在此居住者,不乏戰國諸子。雖齊已滅亡數百年,然,此地,在諸子百家心中,依舊是爭鳴之地!每年來此援助自家學派者,不可勝數!」

「稷下之地有限,然其周邊之地,荒蕪甚多!雖然農家在稷下周圍購買了許多土地,研究農業,但購買數目,不過九牛之一毛。」

「若將周邊之地買下,加以利用,每年所得,將在十金之上!因此,孫兒想趁此機會,向儒家借錢,購買兩百畝土地。」

「當然,若是可能,我還想以膠西一百畝地作為交換,得臨淄土地八十畝,與購買所得,共計兩百八十畝。」

司狸兒埋著頭,言之鑿鑿,算了一遍賬,「大母,大兄絕對是瘋了!在膠西之時,朝廷授田百畝,每年所得,也不過七千錢罷了。兩百畝地,一年怎麼可能得到十萬錢?」

「種地當然無法得到十萬錢。」司匡咧嘴一笑,「為兄打算用這些地,做點別的。」

自己好歹也是穿越者的一份子。

後世拿地賺錢的方法,多的不能再多了。

隨隨便便拿出來一樣,就足夠碾壓當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地主!

買了兩百畝地之後,只有傻子,才全部投入到農業上的。

現在畝產量不過一石半,兩百畝所得,一年撐死兩萬錢。

這個年代,農業固然能填飽肚子,但是不能讓人發財。

想發財,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一條路是發展服務業!

另外一條路則是發展工業!

對于前者,只要自己買下靠近稷下學宮的兩百畝土地,到時候,可以直接建房,打造一條住宅區兼旅游區!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賺錢?

答案當然是學區房!

稷下作為太學出現之前,大漢最大的文化聖地,想來這里交流學問的人,肯定數不勝數!

而稷下學宮內的居住之地,僧多粥少,根本無法滿足天下人的需要。

當人與房子的矛盾出現了,商機也就出現了。

矛盾凝聚機遇!

只要在稷下附近建立一大片住宅區,再用街市作為補充。

屆時,房價,絕對蹭蹭蹭的往上漲!

建一座百平方米房子,成本不會超過一千錢,若是用流民作為蓋房子的勞動力,價格,可能更低。

黃河決口,下游十六郡受災,流民,不在少數!

這都是赤果果的勞動力!

恐怕,有的人,只要給一口飯吃,就肯死心塌地的免費建房。

而這群人建成的房屋,利用地利,出售起來,一套怎麼也要到六千錢吧?

地理位置好的地方,要六萬錢也是有可能的!

對于一些好面子、不差錢的商賈來說,六萬錢,只不過是一個月的支出罷了。

能夠住在靠近稷下的位置,每天醒了能沾沾文化氣息,這點小錢算什麼?

這還只是居住區的價格,旅游區所得,更是要翻翻!

一畝地,光是每年的租金,就輕輕松松高于三千錢。用不了五年,借的錢就能全部回本。

至于如何吸引人口入住。

司匡方法都想好了。

臨淄城有宵禁。

他這里建成之後,屬于私人領地,不存在宵禁一說。

只要放出風聲:壓制諸子百家者,每日傍晚,將在此地講學,所授內容,設立天文、地理、算數、典籍。

不出三天,這里就會人滿為患。

不出十天,第一套房子就可以賣出去!

能夠近距離接觸百家諸生、還能與之交流,這樣的機會,誰不想要?

哪怕咬咬牙,分期付款,也得在這里買套房。不為別的,就為學習諸子大道。

稷下附近的房地產業。

穩賺!

當然,比起這個,司匡考慮到未來十幾年的時代因素,更想發展工業。

先發展兩年輕工業,有一定的資本積累之後,再投入到重工業當中!

如今最賺錢的重工業是什麼?

答案只有一個:武器!

劉徹那廝馬上就要對匈奴開戰了!

漢匈大戰一旦爆發,除了馬匹之外,武器將會是決定戰爭走向的條件之一!

只要在那之前,把冶鐵作坊搞起來了,錢就會像流水一樣,源源不斷地地流進自己的口袋。

至于競爭對手…

司匡根本不在乎。

就憑這群用煤炭冶鐵煉銅的家伙,也配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

如今,冶鐵的主流升溫法是燃煤。

在這種「落後」的技術之下,鋼鐵的產出率,低的可憐。

頂尖冶鐵作坊,利用燃煤技術,一年下來,能打造十把鋼鐵劍?

槊這種武器就更甭想鋼制了。

劍打造起來都困難無比,何況這種長柄武器。

就算是打造,一年的產量……

能有五把?

還是更低?

這種估計,還是以技術頂尖、工具齊全、工匠眾多的作坊為前提。

若是那種個人小作坊,一年兩把都已經是奇跡了。

因此,在煤炭冶鐵技術下,將鋼制武器配備到邊境軍隊,不現實。

最多也就給高級將領一人弄一把鋼制武器,一套鋼制鎧甲罷了。

若是打算讓邊境士卒人手一件鋼武器,則必須革新技術!

根據經驗,想冶煉鋼鐵,必須要提供足夠高的溫度。

煤炭,顯然不能達到合適的溫度。

想成功,得用焦炭!

煤與焦,一字之差,溫度天差地別,冶煉結果,也天差地別。

焦炭代替煤炭,作為增碳劑,這一步,中華民族從西漢走到南宋,用了一千兩百多年。

這是冶金史上的里程碑。

有了焦炭,現代大型冶鐵高爐,便有了用武之地!

冶鐵煉鋼的產量提升上去,大漢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也就真的有著落了。

不說起步,弄出一個雛形肯定沒問題。

司匡已經決定,哪怕砸鍋賣鐵,也要把焦炭冶鐵技術,從「等價交換之地」換出來!

既然現在身處稷下,就一定要好好利用周邊的資源——向諸子百家「借」帶氣運的東西。

只要有了足夠的氣運值,分分鐘把《天工開物》這個科技樹給它點亮!

屆時,焦炭冶鐵技術,將會對大漢冶鐵工業,帶來一次翻天覆地的沖擊!

全大漢的冶鐵技術,將會帶來一次歷史性的變革!

不出數年,全大漢都會流傳這麼一句話:冶鐵中心,工業稷下;大漢首富,稷下司匡。

沒有什麼比賣武器還賺錢了。

看看後世的老鷹國就懂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家伙在北美洲生產軍火,銷往世界各地。

同盟軍要武器?

好說!

賣!

倭國想買軍火?

好說!

賣!

小到鋼鐵廢料、大到海上武器船,陸上的重武器,天上的戰斗機。

只要給錢,我就賣!

最後,第二次世界大戰,老鷹國成了最大的贏家。

一口氣吞下去世界百分之七十五的黃金,主導了世界貨幣體系,進而,推動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

相對于對于房地產,武器更是穩賺不虧的行業!

只要大漢對匈奴開戰了,這天下的錢,將會源源不斷地流入稷下!

司匡昨晚都已經列出產品銷售目錄了。

賣的東西,他可不打算不局限在劍、槊這種東西上。

弓、箭矢、頭盔、鎧甲、馬蹄鐵、馬鐙、馬鞍等等,都可以賣。

只要材料夠了,藍圖也兌換出來了,沒有什麼鐵制品,是制作不出來的。

等資金充足,工匠技術提上來了,忠誠度有了保障,可以再適當的研發一些火藥武器。

稷下的道家煉丹派,應該有不少炸鼎的經驗,在黑火藥的配制上,也算是頗有心得吧?

不過,即便他們會配制,真正制作,也得等打好重工業基礎再考慮。

沒個五年、十年的沉澱,火藥武器,還真不好操作。

黑火藥雖然容易制造,但火銃這種武器,還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試驗。

若是槍管內壁不夠光滑,承熱性不強,很容易炸膛。

當務之急,還是建工廠,發展冶鐵技術。

用來賺錢!

雖然大漢講究士農工商,重農抑商嚴重,商賈不得衣絲乘車,但,有錢總比沒錢要好。

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可以讓豬上天的風口,不好好利用的人,可以稱之為腦殘!

況且,元光五年,除了技術風口之外,現在還有政策風口:距離鹽鐵官營實行,還有十三年左右的時間!

元狩六年,國家真的沒有出征的資金的時候,西漢的鹽鐵官營才正式進入軌道,作為財政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絕對是鹽鐵商賈的天下!

天下巨商,皆出自鹽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