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九章:長安(二)

夜越來越深了,明月隱藏在雲層中,就連星星空,也失去了它本來的深邃。

在儒家發力的時候,一位頭戴黑色纓盔、身穿紅色甲冑的士卒,騎著馬,急匆匆地奔向了大門緊閉的未央宮。

石渠閣內

劉徹披著一件華麗的長袍,跪坐在案幾的後面,借著案幾上微弱的燈光,小心翼翼批改上面的文件。

隴西

陛下,羌人有聚集之勢,隴西各縣已做好全面防御之準備。然,臣恐錢、糧不足,望陛下征調錢、糧,以援隴西。

——衛尉•李廣。

果然!

又要錢、糧。

劉徹仿佛早就料到了。

他用手輕輕揉著右太陽穴,憂愁萬分,無奈地嘆了一口氣。

馬邑之圍、征十萬民夫休整雁門險隘、治理黃河……還有司馬相如在蜀地搞得大型工程。

這五年間,用錢的地方太多了。

再加上災害頻繁,稅收下滑嚴重……

國庫,很拮據。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他這個皇帝,缺錢了。

如果不是爺爺與老爹給力,憑借文景之治,留下了數目可觀的遺產,他早就沒錢了。

「唉……得找一個合適的人,專門擔當財政一職了。再這麼下去,恐怕文武百官的俸祿都拿不出來了。」

劉徹哭喪著臉,頓時有一種無力感,從心底升起。

有時候,他突然覺得,黃老之學其實還挺不錯的。

雖然不利于實行大一統,但是,能搞到小錢錢啊。

他提起毛筆。

輕輕的沾了沾墨汁。

在這份簡牘上寫下意見。

「敕大農令,火速查閱隴西周邊郡縣糧庫剩余情況,務必在五日之內,拿出一份支援隴西的方案。」

寫完。

他把這份竹簡小心翼翼地拿起來,放到一旁,等待自然風干。

劉徹沒有著急拿出下一份奏折,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不遠處的一幅地圖——一幅秦時的郡縣地圖。

他的視線聚焦在地圖的上方偏左的位置。河套之地。

秦的領土!

始皇帝一統六國之地,稱霸寰宇之時,匈奴大舉南下。

蒙恬受皇帝之命,領兵三十萬,直搗匈奴,一戰定河套。

劉徹看著誘人的河套地區,漸漸的,失神了。

他猛地拍了一下案幾。

「 !」

不顧手心傳來的痛楚,高呼。

「勇將哉!若朕有蒙恬,何愁匈奴不平?天下不定?」

「呼!」

他長長的呼出一口濁氣。

扭頭,看了看剛才批改完成的奏折。

呢喃囈語,「李廣啊,還是太保守了……總是被動防御,就不能主動進攻一次嗎?還有那不敗將軍……何時能給寡人打出一場威震大漢的勝利?」

「唉……」

每次批改奏折,他的嘆息,就停不下來。

煩呢!

心煩!

劉徹從案幾上再次拿了一卷竹簡。

三下五除二,就把用來捆綁的麻繩拽開了。

雁門

卑將蘇意,敬拜陛下。

據斥候探查,近幾日,有數千匈奴士卒從渾庾奔赴單于庭。

其用意不明,請長安早做準備。

劉徹看著這份文書,眼楮眯起來,沉默了。

匈奴竟然在調兵。

難道,又想攻打雁門?

千人士卒,暫且不懼。

畢竟,駐守雁門的可是蘇意老將軍。

他可是祖父朝,僅存的威名老將了。

還記得祖父二十二年,匈奴大舉叩邊。

匈奴軍隊,三萬人入上郡,三萬人入雲中。

祖父劉恆匆忙之中,連續調動數位將領,以備不測。

以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將軍,軍飛狐。

以楚相蘇意為將軍,軍句注。

以將軍張武屯北地。

以河內守周亞夫為將軍,居細柳。

以宗正劉禮為將軍,居霸上。

以祝茲侯軍棘門。

如此多的調動,只為備胡。

這群將軍中,最有名的,莫過于條侯,周亞夫了。

劉徹一想到周亞夫,臉色就變得越來越黑,心口也越來越痛。

好好的一員大將,讓自己的老爹氣死了。

若周亞夫在,自己不至于讓王恢這個半吊子在馬邑之圍的時候擔任領兵上將!

他越想越生氣。

只能再次重重嘆息。

左手握拳一陣子,又忽然松開。

劉徹仰著頭,望著房梁,嘀咕,「還好,蘇意老將軍還在。至少在防御匈奴這方面,還沒到無將可用的地步。」

在防御匈奴這方面,比起周亞夫,他更看重蘇意。

雖然這個老將軍年齡大了,七十來歲了,但在防御匈奴上的能力,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哪怕是李廣、程不識這兩個,見到蘇意,也要乖乖地喊一聲老將軍。

這都是孝文皇帝留下來的寶貴經驗啊!

那次匈奴入侵,周亞夫駐扎位置,僅僅是渭水北岸罷了。

說得好听一點是防御,實際上,就是後手罷了。若是邊境失手,他將會是大漢北部最後一道防線。

真正對抗的主力,還是囤在句注的蘇意等人。

句注——雁門屬地!

這也是為什麼,蘇意年紀大了,還在雁門駐守的緣故。

四個字:經驗豐富。

他老劉家,就喜歡經驗豐富的!

年齡不是問題,只要能力夠就行!

劉徹提起毛筆,認認真真的回復蘇意的提醒。

所書基本就是老將軍辛苦,自己一定會注意之類的事情。

嘮家常罷了。

批復完畢。

他順手拿下第三份竹簡。

「咚,咚咚。」

「咚,咚咚。」

門被敲響了。

劉徹抬起頭,望著門口,呼道:「何事?」

常侍郎春陀在門外輕聲回應:「陛下,膠西國廷尉署八百里加急!」

「膠西國?」

作為皇帝,他自然知道這個國家的諸侯王是誰!

一想到那位的性格,劉徹眉頭陡然皺起。

他急匆匆的,把剛剛批復的奏折通通卷了起來,放在一旁。

望著門口,道:「讓人進來!」

春陀:「諾!」

「嘎吱……」一陣冗長的開門聲響起。

剛剛進入未央宮的那名士卒,在春陀地引領下,進入石渠閣。

「陛下,人已帶到。」

「嗯,」劉徹笑著對著春陀點了點頭,吩咐道:「你先下去吧。」

「諾。」

笑容收斂。

他用陰沉的的表情,盯著不遠處的這名廷尉士卒,沉聲發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陛下,幾日前,膠西國高密縣私自調動士卒五百人,前往魯山鄉。」

這名甲士一邊說著,一邊從懷中掏出來一份用竹筒裝著的秘信。

繼續說道:「此乃密奏。」

劉徹淡淡地說道:「拿過來吧。」

「諾!」

士卒躬身前行,將竹筒放在案幾上,又急忙退回去。

劉徹眯著眼楮,盯著案幾上的綠色竹筒,打量一眼。

蠟封完好,無人打開。

拿起。

打開。

「砰!」

一份寫滿了文字的布帛露了出來。

劉徹抓著白色的布帛。

手腕一抖,將其打開。

雙眸一轉,停在右側第一列,開始閱讀上面的內容。

「陛下,卑職乃膠西廷尉署……元光五年十一月十七,高密縣縣令高倏、軍司馬廣放私自調兵……卑職已調查清楚緣由,請陛下決斷……」

劉徹雙手挪動著布帛,閱讀廷尉署搜查的證據。

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呼吸,越發地沉重,「呼!」

臉色也越發的鐵青。

膠西王貪墨軍功…

膠西王為了賺錢,與商賈合作,強行征購糧食…

有一少年一己之力,壓諸子百家…

有儒家弟子自稷下前往長安、雁門…

高倏與縣尉聯合私自調兵…

數名儒家弟子被殺…

數百游俠跨越郡國,與高密士卒廝殺…

事件中心人物——司匡…

雖然距離千里,但一切的一切,劉徹都了解清楚了。

諸侯王在長安布有眼線。

他作為大漢皇帝,在諸侯國,自然也有眼線!

他的眼線,分布在天下郡國!

膠西的風吹草動,自然瞞不過皇室的情報網。

劉徹強忍著怒火,呼出一口氣。

他強顏歡笑,對著這個甲士揮了揮手,「你先下去領賞吧!」

「謝陛下!」

甲士退了出去。

看著關上的大門,這位皇帝的憤怒,終于爆發了。

劉徹臉色紅中帶紫,像是一大塊豬肝,咆哮著:「真以為距離遠,朕就模不清狀況?劉端,你在找死啊!」

「可惡!混賬!該死的東西!」他氣的把案幾上的東西通通推到地上,不斷地咒罵,「若不是為了顧全大局,若不是念在兄弟情誼,朕,早就殺了你了!」

春陀听到動靜,推開門,進匆匆地跑了進來,「陛下!陛下!」

劉徹像是一只憤怒的公牛,吼道:「春陀,去,把衛青給朕找來!」

「陛下,您現在這樣……」

劉徹的聲調驀然提高了幾十分貝,憤怒的吼聲響徹整個房間,「去把衛青!給朕找來!」

春陀嘆了口氣,「諾!」

隨後,急匆匆地跑了出去。

一刻後

一個腰間佩劍、身著紅色甲冑的青年跟著春陀,火急火燎地跑了進來。

青年容貌整麗,妙于談玄,鼻子高挺,嘴唇微薄,劍一般的眉毛斜斜飛入鬢角落下的幾縷烏發中。

若是立于人群,猶如珠玉混在瓦石之間。

「陛下!」衛青對案幾拱手行禮。

劉徹看到來人,一下子松了一口氣。

「衛青,你來了!」

「陛下有何吩咐?」

「朕需要你去膠西國一趟!」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