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9章 朝堂爭論

……

第二天一早,武都,皇宮金鑾殿上。

「誰能告訴朕,為何兩萬禁軍還拿不下霖安城內的數千賊寇。」

「陛下,清剿賊寇的諸多事宜,是有秦相負責的,想必秦相應該知道詳細情況。」

「啟稟陛下,臣已經派密偵司的人去核實了霖安城內那伙賊寇的詳細情況,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了。」

「不過,霖安城內的這伙賊寇能夠出城正面和我武朝2萬禁軍應戰獲勝,肯定也不是什麼普通賊寇,臣懷疑這其中很有可能是敵國安插在我武朝的秘密精銳。」

「秦相所說的敵國,難道是指北面的靖國?」

「陛下,根據目前的情報來看,極有這個可能。」

「靖國,以一年不到的時間,就鯨吞梁國,而眼下我武朝境內又接連出現賊亂,這極有可能是靖國為了阻止我武朝大軍北上,所施的計謀。」

「因為根據密偵司從霖安獲得的情報,之前佔了霖安的賊寇頭領,方天雷並沒有進入霖安。」

「霖安目前實際的掌控者,乃是一個叫秦戰的人,而他旗下的賊兵,對外稱為黑虎營和黑虎軍。」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秦戰並不听命于賊首方天雷,甚至于在霖安城被佔之後,還讓方天雷心生忌憚,不敢輕易進入霖安城。」

「所以,這秦戰和他旗下的賊兵,我們必須正視對待才行。」

金鑾殿上的周听到這里,心中也是微微一驚。

「那不知秦相有什麼好的應對之策?」

「回稟陛下,臣的應對之策很簡單,現如今我朝不但要派遣重兵,徹底撲滅霖安和江寧的這伙賊兵,還要對外做出北征之勢,讓靖國明白,在我武朝境內搞這些小動作,並不能夠阻礙我朝北征之決心。」

朝堂之上,秦嗣源的這一番建議才剛剛說完,在一旁的太師賀元常就直接站了出來反駁說道。

「陛下,臣不同意秦相的看法,現如今我武朝境內霖安和江寧都出現了實力強勁的賊寇,如果這些賊寇背後真的有靖國的支持,那我武朝現在既要平息內亂,還要北征,無疑是將我我朝的兵力分散,這對我朝的兵力布置是十分不利的。」

「畢竟這霖安傳來的最新戰報,我武朝的2萬禁軍可是被賊寇的數千人馬給擊敗了。」

「以臣的意見,當下平息戰事和內亂的最好方式,就是盡快和靖國以及霖安江寧的賊寇取得聯系,並進行和談。」

「荒謬!靖國眼下正是元氣大傷的時候,所以才會費勁周折在我武朝內部搞小動作,如果我們現在去找靖國和談,恰好是中了靖國的計謀。」

「請陛下明鑒!」秦嗣源立馬就將賀元常的這番分析給推翻了。

只不過,此刻朝堂之上的皇帝周心中已經有了主意。

因為,周並不喜歡打仗,他只想盡快的讓武朝獲得太平,這樣每天煩惱他的事情才會更少。

「秦相,朕覺得賀太師說的也不無道理,靖國勢大,如果霖安和江寧的賊寇背後真的有靖國的支持,那我們就應該盡快平息霖安和江寧的內亂,避免和靖國造成更大的誤會。」

「這樣,我武朝也能夠盡快的恢復往日的太平盛世。」

「陛下,靖國狼子野心,眼下正是靖國元氣大傷的時候,如果我們這個時候不北征,等靖國完全消化了梁國的力量,日後勢必會入侵我武朝,到時候我武朝將會面臨更大的麻煩。」

「秦相,你也說了靖國勢大,眼下你連霖安的內亂都無法平息,又如何能夠保證北征之事,我武朝就一定能夠獲勝?」

「萬一我武朝戰敗了,不但損失了大量的精銳和錢糧,恐怕還會被靖國趁機吞並大片我武朝的版圖。」

「所以陛下,臣以為,和談是對我武朝最好計策。」

很快,朝堂之上隨著秦嗣源和賀元常的兩種不同的提議,就陷入了兩派相互爭吵的局面。

而在金鑾殿之上的周見到不斷爭執的兩派,也連忙開口制止起來。

「好了,你們也不要在爭論了。」

「秦相,眼下圍剿霖安我朝已經失敗過一次了,如果江寧同樣失利,那這北征之事就不要再提了!」

「請陛下放心,之前圍剿霖安是臣沒有弄清楚霖安城內賊寇的真實實力,現如今董將軍已經親自率領大軍開赴江寧城,這次董將軍必定不會讓陛下失望。」

「那朕就等董將軍和秦相的好消息了。」

「好了,退朝吧!」

金鑾殿上的周,揮了揮手,就轉身率先離開了大殿。

半日之後,距離江寧城不足50里的官道上,率領數萬大軍從武都出發的董道甫也收到了來自武都,秦嗣源傳來的快報。

「丞相,你就放心吧,我一定盡快平息江寧和霖安的內亂,必然不會影響我武朝的北征大計。」

董道甫心中暗暗發誓,隨即,立馬就大聲對身邊的副將傳令說道。

「傳令全軍,加快速度,務必在天黑之前抵達江寧城外。」

很快,董道甫和數萬裝備精良的禁軍就開始加快了趕路的步伐,浩浩蕩蕩的奔赴江寧城。

當天下午,天黑之前,董道甫的數萬大軍就抵達江寧城外,並開始在距離江寧城不足5里的荒野開始扎營。

而同一時間,江寧城內,新門藝館內。

李揚也從佔領江寧城的死士手下那里收到了董道甫率領大軍抵達江寧的消息。

「五萬規模的禁軍,還是武朝最重要的將領之一的董道甫親自率軍。看來這次想要吃下武朝的這幾萬人馬不會像霖安那般容易了。」

在之前霖安的時候,秦戰率領的死士軍團,之所以能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武朝的兩萬大軍。

只要是那1000死士騎兵沖破了武朝大軍的防線,而這次武朝有了霖安的前車之鑒,肯定會準備很多抵御騎兵沖鋒的手段。

再加上李揚在江寧城內聚集的2級死士數量也差不只有600人。

以600人組成死士騎兵,也很難一次性沖破5萬大軍的防線。

何況,這次率軍的不在是尋常的普通小將,而是武朝的名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