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人在生活里和網絡上的模樣是截然不同的。

也不知道為什麼,那些看起來文質彬彬,和藹可親的人們,一旦來到了虛擬世界里,即刻就會變得無比的偏激暴躁,不間斷的噴射著毒液。總有人將以惡意扭曲善意為樂,有人捐款做了好事,那肯定就是為了名氣,有人做出了成績,那肯定就是大有背景。

他們不是為了得到什麼報酬,似乎也不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就只是單純的宣泄。

高舉正義的旗幟,卻否認掉所有的正義與善良。

好在,這樣的人也只是會糾纏一時,只要稍稍不理會,他們也就離開了,去找下一個獵物。

陳艾是完全不理會的,他用的那個老款的酷派手機,好幾天都未必能拿出來看一次,手機里沒有一個娛樂軟件,完全不給手機半點面子。

偶爾上網,也是在查論文資料,網上發生的事情他是一概不知的。

有些時候,舍友們都覺得他與現實社會存在著一種割裂感,例如,宿舍里的幾個舍友正憤怒的罵著幾個小鮮肉,吐槽他們的演技,吐槽他們的態度,而陳艾一臉茫然,仿佛在問,他們是誰?

老王曾好奇的問過陳艾,你有沒有知道名字的演員?

陳艾搖了搖頭,他連一個演員都不認識例如,他很喜歡看央視版的西游記,據說這是因為當初特殊學校里一直會重復的播放西游記,他非常的喜歡孫悟空,可是卻不認識其扮演者,老王拿出扮演者的照片來,陳艾就搖著頭,這不是孫悟空,他甚至都不是一只猴子!

至于歌星,那就更是離譜,陳艾是從來不听歌的,最近一段時間听歌,還是為了學習英語,他是不認識任何歌手的,哪怕是四大天王這個級別的,他也一個都不認識至于如今熱門的一些事件,他也是完全不知道。

這樣的人,又怎麼可能知道網上是如何評價他的呢?他連WB都不知道!

老王就覺得,陳艾真的很適合去做研究,他就適合待在學校里,或者是研究室里,他不適合外頭的這個社會,他不知道任何的人情世故,不知道任何對他來說無用的東西,他根本無法在社會上立足,只有學校,是最適合他的場所。

這場因埃及史而爆發的事件,在很快的事件里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激不起半點浪花,畢竟,網絡的記憶還是很短的。

陳艾繼續在做關于古埃及司法上的研究,他最近又收集了一批資料,其中很多東西都是金老委托陳教授送過來的,算得上是獨家資料,陳教授都未必見過的那種。他與金老不曾謀面,可是金老卻對陳艾非常的器重,陳艾拿出那套關于古埃及司法的論文的時候,金老就已經心動了。

從文獻里搜尋有用的信息,這看起來簡單,可是做起來卻是非常的困難。

這跟平時開卷考試里抄書是不同的,光是要準備的資料,那都是數不清,各國語的論文,書籍,期刊,加上一些重要的出土資料,解析,光是整理這些東西,有些時候都需要花費很長的一段事件。據說,當初金老為了寫一篇關于埃及法老的神權的論文,曾找了足足三年的資料

可以想一下,三年所能找到的資料會是多少,從這些資料里找出一些能相互佐證的東西,再進行辨別,引用,發現新的東西這工作量真不是一般的大。

很多時候,其他學科的人看不起歷史學科的論文,認為他們就是從一些原有的書籍里抄些東西就開始發表,這樣的想法大錯特錯學術論文可不是本科畢業論文,隨便抄點什麼都能通過歷史學術論文的含金量還是很充足的,尤其是每次有關鍵突破的時候。

陳艾的那篇論文,金老看了很多遍,他能確定,陳艾所找到資料數量絕對達到了一個驚人的地步,光是中文資料,就已經上百,陳艾在很短的時間里看完了這些資料,還從中挑出了有用的部分這讓金老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畢竟,尋常人在那樣短的時間里,就是能看完都是一件大事,何況他還準備了很多國外的文獻,其中英語文獻也就算了,像德語,法語,乃至阿拉伯語的文獻想要從里頭挑選有用的東西,那是真的困難,翻譯就是最大的問題了。

很多專業詞匯,翻譯起來是非常辛苦的,理解起來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很多的歷史學家,通常都掌握了好幾門語言文字,國內的一些考古學者,你會驚訝的發現他們都不怎麼需要翻譯,哪怕是到西域或者高原,都能跟當地人聊的有說有笑的艾力原先仗著自己有加密通話,就曾大膽的用民族語來吐槽那些老師。

他也是後來才知道,那些教授們或多或少都能听懂一些畢竟西域出土的東西實在是不少,想要在那里開展工作,就必須要知道一些當地的風俗和語言這曾讓艾力非常的尷尬。

大二的學習,雖然也是屬于打基礎,可是比起大一,的確是多了很多的干貨。

陳艾最喜歡的課程就是中國史學史,帶這門課的是一位副院長,說起話來慢條斯理的,以前曾帶過他們的古代服飾文化。

這門學科是研究和闡述史學本身發展的歷史的學科。中國的史學一向都是值得國人自豪的,論史學,中國是傲立群雄的那種,中國在商代就已經出現了史官,而在其他地區,類似史官這樣官職的出現都要在幾千年之後。如今關于商代的很多資料就是當時的史官所記錄的。

加上我們還有《春秋》,這本傳世最早的一部按年月日順序記錄的編年體史書,還有《左傳》,《公羊傳》、《谷梁傳》,有斷代史性質的《國語》、《戰國策》,有《世本》,以及地理神話《山海經》總之,中國古代史學,無比的輝煌。

中國人看重史,大概也是因為中國人敬重先祖。

在先前,網絡上曾出現一種觀點,認定《左傳》乃是偽書,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相關證據,不過,學術界並沒有認同這個說法,主要是因為,反對者是采用了幾個歷史事例來辯證左傳的真偽。

可左傳除卻記錄歷史事跡之外,它還記錄了各類禮儀規範、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系、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歷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對這些均有記述和評論而且左傳上所記錄的這些內容與考古出土實物是相吻合的。

這就能說明左傳並非是偽造,或許有幾個事情它記錄的不對,可它的確是成書與那個時期,而不是後人進行偽造的,這或許是有人將後人的注解誤認為是後人的偽造。在某一段時期里,這樣的風氣還十分的濃烈,後來又漸漸的平息,反而是早已確定為偽造的書籍,卻沒有人對其進行探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