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五章 道與道

當陳艾做完了康復訓練回到宿舍的時候,他一如往常的冷靜。

這個康復任務,學院原本是想要他的幾個舍友來幫助他的,只是,陳艾的舍友們都不願意沒錯,都不願意,因為這樣的康復訓練他們做不到。

因為自閉癥患者的復雜,故而康復訓練是有針對性的,而對陳艾所制定出的康復訓練,是讓他掌握自理能力以及初步的交際能力,實際上,就是讓他能對外界有個回應,不斷的示意陳艾起身,坐下,起身,坐下,弄亂他的床,讓他反復的整理,讓他重復換衣服的過程

這不太像是康復訓練,這像是在訓狗。

可是,這樣的康復訓練卻是有必要的,若是沒有這樣的訓練,陳艾很可能會忘記怎麼穿衣服,怎麼收拾床鋪,甚至是忘記如何起身坐下他能記住埃及幾個王國時期的國王的名字,卻記不住這些最基礎的東西,這樣的康復訓練,就是要讓他牢牢記住這些基本的生活常識。

陳艾的舍友們實在不忍心這樣對待他,讓陳艾起身,坐下,起身,再坐下這在他們看來是有些殘忍的,陳艾不是沒有感知,他是無法釋放,他懂什麼叫屈辱盡管他不能回以憤怒。

老師即將講完春秋時期,春秋時期開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的戰國前夕,總共295年。就在這295年的時間里,卻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錢教授上節課所講述的封建生產關系的產生就是第一件事情,在錢教授看來,這遠比諸侯的戰爭要更加重要,畢竟這才是社會制度轉變的根本,在這之後,錢教授又講述了第二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下層民眾的反抗斗爭。

無論是在哪個文明古國,都出現過奴隸與平民的起義,而如今的國人,大概因為知識量不夠,誤認為陳勝吳廣才是底層進行反抗的初現,實際上,根據考古學的出土資料顯示,早在商代的時候,就出現過奴隸大規模叛逃,與追擊他們的軍隊交戰的事情。

當時的商代統治者還很憤怒的記下了這件事。

在周,奴隸叛逃還是常見的,而底層平民,大概是因為擁有了自己的農田,不再完全依賴奴隸主階級,故而也在進行一系列的抵抗,例如公元前644年,齊國征發平民去修建城池,平民極其不滿,在夜里就一哄而散。在公元前529年,楚公子棄疾攻打楚靈王,楚靈王率兵前往,眾軍潰散而逃。

除卻這些逃亡,他們甚至還用上了暴力手段,如公元前550年,陳侯與慶氏矛盾尖銳,慶氏趁著陳侯赴楚的機會強征庶民築城,由于建工殺害民工,平民直接殺死了工頭和慶氏的幾個貴族,一時貴族嚇得驚慌失措。

奴隸和平民的逃亡遷徙行為,被當時的統治者成為盜,賊,他們沖破貴族的封鎖,來到山上,建立據點,與統治者的軍隊作戰,如公元前522年,鄭國起義隊伍與鄭國軍隊作戰,寡不敵眾,壯烈犧牲。

在春秋時發生的田氏代齊這樣的行為,錢教授對他也有特殊的定義,錢教授認為,這並非是權臣篡權的行為,這在實際上,是屬于新興地主階級的奪權斗爭。諸侯國君,他們大多都是主張維持舊制度的守舊派,而私家的大夫們,他們已經從舊貴族轉變為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代表。

他們的斗爭,當然就是新階級的奪權斗爭。

包括著名的田氏代齊,三家分晉,這些斗爭使得他們都完成了過渡,從奴隸制到封建制,魯國內的季孫氏,楚國的白公勝,鄭,宋,衛等國也都曾出現過這樣的變革,可惜大多都失敗了,而秦國和燕國這樣邊陲的國家,則是在戰國時期才完成了社會變革,進行社會過渡。

封建制的產生是歷史的進步,當然,這種變革是以一種剝削制度來代替另一種剝削制度。

錢教授看問題,總是與其他人不太一樣,喜歡牽扯到階級,剝削這些東西。

不過,陳艾覺得那很有意思。

陳艾的聯想能力越來越強,每次听老師上課,他都能在腦海里構思出當時的畫面來,當課程終于來到了錢教授最喜歡的春秋文化時,錢教授終于發揮出了自己的全部能力。他開始講述輕天重民思想的形成,以及樸素唯物主義的發展。

終于,錢教授可以開心的講老子,孔子,孫子這三個人。

老子提出了他的道,一個超絕一切的虛無本體,以取代商周以來的人格神——天。

老人騎著牛,看著遠處那荒蕪的耕地長滿了荒草,一隊又一隊的士兵低著頭從他身邊經過,諸侯們不斷的發動戰爭,底層平民或是逃亡,或是反抗于是乎,老人拿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

他希望君王們能少過問政治,少些,听其自然,對百姓輕徭薄賦,讓他們修養生息,不要插手他們的日常生活。在同情人民的同時,他又提出愚民,或許,老人認為只有愚鈍的平民,才不會起做無謂的抵抗,鄭國人起義了,他們死了,魯國人起義了,他們死了,晉人起義了,他們也死了。

讓他們變得愚鈍一些,讓他們學會忍受,減少一些斗爭。

他看出了對立面的轉變,可是因為時代的局限,他否認了對立面的斗爭,夸大了對立面的統一。

即使如此,他還是那個世界上最早提出樸素辯證法思想的人。雖然這樸素辯證法思想被唯心主義所沖淡,最後導向了形而上學。

在他之外,還有一個幼年喪父,家道中落的沒落貴族子弟,他也在觀察著這個天下,他看到禮崩樂壞的天下,看到那接連不斷的戰爭,人民所遭受的各種苦難,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天下有道。他這個道,卻跟老子的道有些不太一樣。

他對華夏影響最大的地方,可能就是他提出了一個新的「正名」手段,華夏君王原先的政治手段是「政」和「刑」,而他提出了「德」和「禮」,更多的強調道德,君王若是能用德來治理國家,將得到人民的擁戴,這一定可以讓社會穩定下來,讓人民所承受的痛苦得以減輕。

這位當然就是孔子。

總有人無腦的辱罵儒家,或者無腦的鼓吹儒家。實際上,這兩者都不可取。

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你都看不到君主被人要求要提高道德水平,要善良仁義的對待治下百姓的事情,西方的騎士精神或許算一個,不過,跟德政思想完全沒有可比性。

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華夏的君王們都企圖建立一個禮制,有道德的社會,自己就是帶頭遵守這個社會公約,作為皇帝,要孝順父母,愛護百姓,哪怕裝,也要裝出這麼一個面孔出來。儒家思想最大的優點是什麼呢?錢教授認為,最大的優點就在這個「德」。

做一個對比,在儒家思想已經發酵之後,中國和其他地區的某一個君王公然殺死了自己的父母,或者殘酷的虐待了幾個無辜百姓,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若是在中國,則一定會引起軒然大波,可能引起群臣的抵觸,貴族的叛亂。而在其他地方,嗯,貴族們才懶得管君王做了什麼壞事呢。西方後來是通過宗教思想里的條條框框來束縛君王的暴行,宗教思想里那些對婚姻忠貞,敬愛父母等等道德觀念,跟德治是相似的。

儒家沒有那麼不堪,將華夏文明歷史上所遭受的創傷一股腦的安放在儒家的頭上,未免有些不太公正,可儒家也不是那麼的神聖,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道德維系專制統治與等級社會,壓抑人性,鉗制思想,阻礙科技的發展

至于說奴性什麼的法家其實更有奴性,完全為君王服務,長期都是君王最忠實的鷹犬,早期的儒家反而更具有反抗精神,無論是孟子的君臣論,孔子主張的君臣關系,荀子所認為的臣子對待君王的方式,都表明了儒家並非是鼓吹什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一套,反而是追求一個平等的君臣關系。

只可惜,那樣有反抗精神的儒家得不到君王的重視,故而,他們就從各個學派身上學了點東西。

不過,哪怕在最後,君主專制發展到巔峰,儒家還是有人敢出來辱罵君王,指正君王的過失。

錢教授喝著一杯茶,暖洋洋的看著大家。

「讀論語的時候,一定要喝一杯熱茶」

「別急著去讀,一字一句的輕讀,最好在溫暖的陽光下,捧著一本散發著油墨味的豎排版的論語,一段一段的輕讀讀完一句,就喝一口熱茶。」

「相信我,那是絕佳的享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