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七十九章︰陛下聖明

這老人之所以吃驚,其實也不是沒有原因。

因為他一直還是覺得,可能陛下已經死了。

或者說,他內心里盼望著,陛下已死。

他是面過聖的。

因而當天啟皇帝活生生地在他的面前,而他面前,還有天啟皇帝的神位時,老人依舊還是心里翻江倒海。

他抬頭,深深地看了一眼天啟皇帝。

其余之人,來時還有幾分底氣,可一進來,終究是底氣不足,因而一個個看向這老人,先看他的舉動。

老人隨即笑了笑,行禮道︰「臣見過陛下。」

「見過陛下。」

眾人也連忙行禮。

天啟皇帝只回頭瞥了他們一眼,看著這神位,依舊還是久久不能平靜。

良久之後,天啟皇帝旋過身來,看著老人,露出幾分極失望之色。

然後,天啟皇帝幽幽道︰「噢,你們來了啊。」

說著……

天啟皇帝的目光,落在了老人的身上,天啟皇帝道︰「是祖卿家,祖卿家……近來身體可好?」

老人面露遲疑之色,而後點點頭道︰「前些年,臣的舊疾犯了,不過幸好,身體還過得去,今年托陛下的洪福,舊疾沒有再犯。」

他說話很平靜。

但是令這老人吃驚的是,天啟皇帝說話也很平靜。

天啟皇帝道︰「來人,給祖卿家賜座吧。」

于是有人搬了一個椅子來。

老人欠身坐下,才道︰「臣以為陛下駕崩……實在萬死。」

「不知者不罪。」天啟皇帝語氣依舊平靜,而後手指著這神位道︰「朕見過列祖列宗們的神位,沒有想到,朕也有設了神位的一日。這是祖卿家親自布置的神堂吧,很好……朕有一日若是當真駕崩,那麼,就照著這個樣子來吧。」

「陛下……臣何德何能……」

天啟皇帝上前,拍了拍這老人的背,親昵地道︰「朕記得,朕在年幼的時候,見過你的父親,你的父親,是遼東副總兵官祖承訓,是不是?那時候,你父親隨李成梁在遼東獲得大捷,捷報送到了京城,京城歡聲雷動,不知多少人,情不自禁的歡喜。朕那時候還小,卻只記得,朕的祖父,看了李成梁和你的父親的奏報,高興的要跳起來,直夸李卿家與你的父親乃是柱國之臣,柱國之臣啊……」

老人誠惶誠恐地道︰「先父尺寸之功,可是祖家卻蒙朝廷信重,才有今日。」

「你現在是前鋒總兵官?」

「是,臣是前鋒總兵官。」

「果然是虎父無犬子,你的父親,當初拜為左都督,少傅,而你也已是總兵官了,你的兄弟幾個,現在如何了呢?」

老人道︰「臣弟祖大樂,現在忝為副總兵,鎮守寧遠。長子祖澤潤,現為錦州副將,三子也為副將,還有一個養子,祖可法,任游擊將軍,現在鎮守山海關一線,其余的兒子,沒什麼大出息,大多只任參將和游擊,不足為道。」

天啟皇帝道︰「一門出了這麼多的總兵官,而總兵官乃是武官之極,都是提督一省的武臣,你的幾個兒子,若是不出意外的話,想來也要承襲你父親和你的職位,將來,少不得也都要封侯拜相。」

「哪里……」老人忙道︰「臣得父蔭,並不大功于朝,這都是朝廷信任的結果。」

「你還是有功勞的,你的父親也有功勞。」天啟皇帝點頭,還是認可了他們家族的功績︰「這些還只是你的兄弟和子佷,朕听說,你家的近親,在遼東為官的,有六十之多,是嗎?」

老人听天啟皇帝似乎不急著進入正題,卻也顯得淡定,很認真地回答道︰「是……有六十三人。」

「那麼吳襄,還有吳三桂,一個是你的妻弟,一個是你的外甥吧。」

老人道︰「是妹婿,吳襄本是臣的部屬,臣當初見他是個英才,所以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他。」

「難怪了,攀上了祖家,他才處壯年,便成為副將,也就不奇怪了。」天啟皇帝喃喃道。

「陛下……」老人道︰「臣沒想到他最後,竟是……」

天啟皇帝擺擺手︰「你不必解釋,你們祖家,在遼東世代為官,這都經歷了多少代了,當初朕的祖父,夸贊你的父親為柱國之臣,這其實也沒有錯,沒有祖家,這遼東想要堅守,不易啊。」

老人便道︰「這是陛下聖明,將士們對朝廷赤膽忠心,人人力的結果……」

天啟皇帝笑了︰「可是為何,這建奴人非但剿不盡,反而……此後在遼東越來越壯大呢?」

老人︰「……」

天啟皇帝步步緊逼。

老人似乎已經感覺到有些壓力了。

不過他依舊表現出氣定神閑的樣子,不露聲色地道︰「建奴凶殘,茹毛飲血,悍不畏死,將士們已竭盡全力,是以……」

「所以……所以雖是將士們用命,可結果卻是……不盡如意是嗎?」天啟皇帝深深地凝視著老人。

老人想了想道︰「臣等正待死戰,與建奴人……」

「不要正待……」天啟皇帝淡淡道︰「從前打不贏,現在肯定也是打不贏的,這不是說幾句死戰就可以了。祖家在遼東多年,親朋故舊無數,門生故吏,更是數都數不清,遼東七八個總兵和副總兵官,祖家就佔了三個,至于其他副將和參將,朕也懶得去數。」

「還有你家的家丁,想來也有不少人,如今已得了官位,便是你的遠親,如吳襄這樣的人,也可謀得副將。你看,大明在遼東的烏紗帽,給了你們沒有一半,可是一成卻是有的,如此樹大根深,盤根錯節,那麼……卿家難道會不知道,遼東的實情嗎?」

天啟皇帝笑了笑︰「所以啊,真實的情況如何,你比朕清楚,那麼何須在朕面前,說什麼這就用命呢?朕當然希望,你們能與朕,與朝廷同心力,若是真如此,那麼朕也就可以放心了。可是……朕怎會不明白,要用命哪里有這樣容易,你的先祖,還有你的父親,確實是在拼命,因為只有拼命,才能得到前程,才有朝廷的封賞……」

天啟皇帝頓了頓︰「可是……現在……你和你的兄弟子佷們還需拼命了嗎?你們已是升無可升,賞無可賞了。遼人守遼土嗎?所謂的遼人,不就是你家嗎?朝廷需要你們鎮守遼東,所以,你們要錢,朝廷就得給錢,你們要糧,朝廷便要給糧,你們報上子虛烏有的功勞,朝廷就得給賞,朝廷想不給也不成。」

老人立即道︰「陛下此言,實在誅心。」

他誠惶誠恐的站起來,而後拜下去,一副恐懼的樣子︰「陛下何出此言,臣等……絕無此念啊……」

天啟皇帝的面色,卻從方才的慈和,變得越來越冷峻︰「朕年輕,從前也不是很懂事,總以為,朕賜了烏紗帽,賜了錢糧,變會換來感激,後來朕明白了,有些人,當他們從朕身上再得不到任何東西,當他們開始鎮守一方,這邊塞上上下下都是他們的人的時候,他們非但不會感激涕零,反而會滋生出妄念,這叫什麼,這叫做欲壑難填。」

「陛下……」老人繼續叩首,腦袋一次次的叩在了青石板上,不多時,這腦袋便磕的青紫一片。

其他人見狀,不禁生出了惻隱之心,這畢竟是個五六十歲的老人,風燭殘年,據聞當初東征西討,落下了一身的病。

天啟皇帝卻依舊冷漠的道︰「天啟二年的時候,朕召見你,讓你月兌衣,看你身上的傷口,你將身上的傷疤,一個個數給朕听,朕在當時,感動莫名,心里在想,朝廷有這樣的忠臣,遼東的問題,指日可定。現在……卻已是天啟十三年了,十二年過去,朕已不是當初的朕,你還是當初的你的嗎?」

「陛下啊……」老人落淚︰「臣對不起陛下。」

「你如何對不起朕,來,和朕說說看。」天啟皇帝冷靜的可怕,他臉上沒有惻隱,也沒有憤怒。

老人道︰「臣……臣……這些年來,對建奴人作戰,都是無功而返,更有建奴人,居然繞過了寧錦,襲擊了京師,這是臣……的罪責啊,如今令京城震動,百官手驚,陛下受到了建奴人兵臨城下的侮辱,身為人臣,實在是羞愧難當。」

听到他述說自己的罪狀。

竟將這些事列舉出來。

天啟皇帝听罷,哈哈大笑︰「這些也是罪嗎?」

「這自是大罪,懇請陛下責罰。」

天啟皇帝冷笑道︰「那麼你為何不說一說,你對客軍,對朕的干的好事,事到如今,你還想要蒙混過關嗎?」

「其他的事,臣一概不知,還請陛下明示。」老人慢慢的淡定了,抬頭,凝視著天啟皇帝︰「若是陛下對臣有其他的不滿,老臣……甘願認罪便是。陛下說什麼,便是什麼。」

………………

別的作者說,只要努力碼字,讀者就會支持,多投月票,我信了,然後才發現,他們是騙人的,努力碼字,叫不到月票。慘!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