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八十章︰罪臣伏法

張靜一見天啟皇帝饒有興趣,卻道︰「陛下,利器再犀利,終究還是人使用的,同樣的火銃,若是給京師三大營使用,只怕效果……臣並沒有編排京營的意思,而是只怕這樣的利器,交給了他們,也是暴殄天物。」

「所以……」張靜一繼續道︰「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人,而要保障人盡其用,就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和保障,使其作戰時無後顧之憂,能夠主動,並且訓練有素。所以本質上……練兵之道,不在于給人戰馬,給人火器,而在于首先明白,自己要征召什麼樣的人,然後告訴這些人為何而戰,此後,再令其生活上沒有後顧之憂,給與他們尊重。」

「如此一來……這樣的軍隊,就可以無往而不利了。其實怎樣人盡其用,即便是臣,也在慢慢的模索,軍校這里,依舊還有不少不妥善的地方,還需慢慢結合實際,進行建設。任何事,都非一日之功,不過幸好的是,這一次咱們的生員們遇到的是關寧軍這樣的廢物,如若不然,只怕也難有僥幸。」

前頭的話,天啟皇帝听的連連點頭,覺得有理。

可後頭的話,天啟皇帝就听的有些不明白了。

關寧軍是廢物?這還是大明的精銳呢……

好吧,他們確實是廢物。

天啟皇帝此時不禁激動起來。

他卻沒有再和張靜一多說什麼,而是對人吩咐道︰「召百官來此。」

于是沒多久,信王朱由檢便帶著人到了這陣前。

此時,看著這里已是滿目瘡痍。

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倒吸了一口涼氣。

而這時候,天啟皇帝則是背著手,臉色鐵青,目光逡巡之後,冷冷地道︰「朕是萬萬沒有想到,就在這京畿之地,朕在這里……居然會遭遇襲擊,而襲擊的是什麼人,朕不言,諸卿想來也自明了吧。朕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這些人在遼東,為何遇到了建奴人,個個戰戰兢兢,可在舉刀反叛的時候,卻能如此彪悍!難道,在他們眼里,朕連建奴都不如嗎?」

這話一說,百官悚然。

這絕對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

皇帝竟比外族還要可恨。

不過張靜一站在一旁,心里卻忍不住想︰這歷來不是如此嗎?外族是可以媾和的,畢竟誰做皇帝都一樣,但是一切前提,是保障自己的利益,若是建奴人能給某些人保障利益,那麼就算是弒君又如何?

這樣的事,在神州已發生了不知多少次。

天啟皇帝的臉色越加冷凌,道︰「來人,將叛賊給朕拿來。」

百官們已看到許多的俘虜,個個垂頭喪氣地給押送而來。

這些人竟不下千人。

而看著人數單薄的生員,許多人更是頭皮發麻。

這東林軍校,真是一群瘋子啊。

這樣也能贏?

不過幸好,大家的命算是保住了。

而此時,卻已有人押著兩個人來。

一個是李如楨,另一個則是吳襄。

對于吳襄,可能許多人還不認得,他現在在遼東,也不過是剛剛嶄露頭角,不過區區一個游擊將軍而已。

可是李如楨,這百官誰不認識?

一見到李如楨被反綁著押解到了天啟皇帝面前,眾人嘩然。

一個個的,露出來的乃是駭然之色,隨之而來的,乃是竊竊私語︰「是李成梁的三公子……這李家……何至于牽涉此事?」

也有人露出意味深長的表情。

遼東李家,在遼東盤根錯節。當初的李成梁,說是遼東王都不會夸張,他的兒子和門生故吏,如今哪一個不是身居總兵、副總兵等要職?

遼東的軍馬,絕大多數都和他有關。

當初的熊廷弼,之所以極力反對以遼人守遼土,倒並不是說大明在遼東的軍馬之中,兵源不該取自遼東,本質上,就是熊廷弼看出了這遼東軍隊之中,幾乎所有的遼東軍將都和李家為首的軍功集團有關系。

不過,顯然熊廷弼的建言,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這根本不切實際,李家和李家有深厚關系的上下人等,早已把持了幾乎所有的職位。

譬如李成梁的弟弟,現在官拜參將,他的大兒子李如松本為總兵,不過因為戰死,所以追封少保、寧遠伯,立祠,謚忠烈。而到了次子李如柏,當初也是遼東總兵,只不過和建奴作戰,卻是敗逃,最後自殺。可即便如此,到了李如楨這里,李如楨依舊還是任總兵官。

而第四個兒子則任廣西延綏總兵官,五子李如梅早死,除此之外,還有祖大壽這樣的遼東總兵官級別的將軍,也幾乎都是當初李家一手提拔起來,和李家關系匪淺。

他們之間彼此進行聯姻,在軍中相互拜為兄弟,彼此之間結成了死黨。

這就如李如楨與祖大壽之間,乃是至交,而祖大壽又與眼前這個吳襄,乃是姻親,說起來吳襄的兒子吳三桂,還得叫一聲祖大壽為舅舅呢。

這種靠著相互提拔,彼此結親的關系,使這遼東內部,尤其是像關寧軍這樣的軍馬,猶如一塊鐵板。

現在眾臣見到了李如楨,大為吃驚,甚至有人低聲道︰「遼東是反了嗎?」

天啟皇帝顯然也看出了百官的疑慮,卻是冷聲道︰「你是何人?」

他的視線落在吳襄的身上。

吳襄此時已是戰戰兢兢,臉色灰沉,他方才的氣概,現如今早已蕩然無存,他艱難地道︰「臣乃山海關游擊將軍吳襄。」

一听到吳襄之名,一旁的兵部尚書崔呈秀頓時道︰「你莫不是天啟二年的武進士?當初你的文章,還受了陛下的賞識,說你素有韜略,必成大器。」

此言一出,天啟皇帝才有了些許印象,听聞這樣的人竟都甘願謀反,更是大怒。

吳襄匍匐在地,慚愧地道︰「臣……臣……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為何不得已?」天啟皇帝繃著臉,怒道。

吳襄道︰「臣憑本事中的武進士,卻遭兵部嫌棄,處處都不如人,若非跟從李總兵,何至今日能忝為游擊將軍。」

這意思是,我想升官,就得找靠山,不找李家做靠山,我現在只怕還是無名小卒而已。

天啟皇帝不禁諷刺地笑著道︰「所以,即便是謀反的事,你也敢做?」

吳襄倒是道︰「做了,或許能得富貴,不做……必死!」

天啟皇帝沒想到這人能如此堂而皇之的說出這番話。

不過他也深感當今天下綱紀的敗壞已到了這般的地步,若是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在的時候,誰敢做這樣的事呢?

天啟皇帝的目光,隨後落在了李如楨的身上。

李如楨此時反而顯得氣定神閑了許多,沒有吳襄的恐懼,他甚至鄙夷地看了吳襄一眼。

天啟皇帝忍不住冷冷地瞪著李如楨,罵道︰「李如楨,你何故叛朕!」

李如楨卻沉默了起來。

良久,他居然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天啟皇帝︰「非臣叛君,實乃君叛了臣等,陛下已走上了歧路,難道現在還不自知嗎?」

此言一出,百官驟然之間色變。

人們細細咀嚼著這番話,越發覺得恐懼了起來。

這話的意思是足夠明白了,並不是我李如楨背叛了你天啟皇帝,而是你天啟皇帝背叛了我們,你在遼東清查賬目,在歸德殺戮士紳,已經讓我們忍無可忍了。

說實話,這話在一旁的張靜一听來,其實頗覺得很有幾分進步的思想。

皇帝本就不該背叛自己的階級,如若不然,自然會引發反噬。

可細細去想,卻發現這番話簡直反動透頂,他所謂的皇帝背叛了他們,而這些‘他們’,恰恰是食利了數百年,以至于將這大明吃空,到了大廈將傾地步的一群人。

現在大明存亡只在眼前,他們不單沒有醒悟,甚至依舊理直氣壯地繼續想要榨取好處,只想著個人私利,稍有不如意,便一句君叛臣,想要動手殺人。

弒君……這在明朝的歷史上,其實並不鮮見。

許多皇帝……都被人懷疑是被臣子們所謀殺,以至于嘉靖皇帝病了不敢看醫生,甚至一些皇帝,不敢輕易的進宮中膳食。

但是,這些終究還是一些‘小手段’,而這樣明目張膽地直接發動叛亂,卻也算是夠狠的了。

張靜一看著依舊神色淡定的李如楨,卻是想到了更重要的事,于是道︰「你說陛下背叛了‘臣等’,你說的‘臣等’,是哪一些人,只你李如楨一人嗎?若只你李如楨一人,只怕不夠吧,你們既有如此大膽的謀劃,一定會有後著。如若不然,就算今日殺死了陛下,你們作為叛臣,也決計活不成,何況這樣的兵馬調動,是你李如楨可以做到的嗎?」

李如楨臉上帶著世家子的倨傲之氣,哪怕到了今日,他依舊還能擺出幾分對人不屑于顧的樣子。

他只斜眼看了張靜一一眼,眼中有著明顯的鄙夷之色,冷冷地道︰「你便是張靜一吧,久聞你的大名了,陛下今日眾叛親離,和你張靜一,也不無關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