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章 驅魔修女

老舊亂,是哈莉對巴厘街的第一印象。

很多方方正正的紅磚樓,都是建于二戰之前。

那該多少歲了?

房子老舊,基礎設施自然也跟不上,頭頂電線電話線、網線胡亂搭建,簡直要編織成一張頂棚。

正街路況還不錯,商鋪前的街道少有殘破。

進入居民小區後,腳下路面變得狹窄,水泥地隨處可見破碎的坑洞。一旦到了雨雪天,那一個個大坑,好似一個個小池塘,積滿烏黑雨水。汽車駛過,必然濺起一片污濁黑水。

哈莉的新家,就在這樣一個破舊的小區里。

在巴里街主干道後面,通過連接正街的一條巷子進入,七繞八拐,來到一棟六層紅磚樓前。

有點像她讀大學時的宿舍樓,從中間大門進入,樓管大媽大爺住在大廳邊上,一左一右兩條昏暗的走廊,廊道兩邊是一戶戶人家。

這里沒有宿舍大媽或大爺。

大廳邊上本該屬于樓管大爺的房間,現在成了哈莉的居室與工作室。

八十多平米,二室一廳帶有廚房與衛生間。

只客廳就有三十多平米,與一樓大廳只隔一堵帶窗口的牆。

曾經,這里還是一家小賣部。

在瑪莎•韋恩弄出救助兒童與婦女的教堂項目後,這里的住戶就走了一大半,小賣部兼樓管,自然也撤銷了。

等韋恩夫妻被槍殺,教堂計劃停滯,渴求廉租房的住戶,又跑回來大半,小賣部卻依舊空著。

因為小賣部是副業,房屋租賃公司安排來的樓房管理員,才是他的本職工作。

「嘿,小姑娘,你怎麼來這兒了?」

哈莉背著包進入紅磚樓時,沒人與她打招呼,甚至沒人對她另眼相待,可當她拿鑰匙打開「樓管宿舍」門時,立即從斜對面走來一位金項鏈、皮大衣的黑人大媽。

那大媽手粗、身子粗、臉粗、腿粗哪里都粗,又粗又黑。

很不標準的紐約腔,帶著南美那邊的口音。

「你好,我是聖公會派遣過來的修女,戴安娜•達芬奇。」哈莉笑得非常柔和。

「修女?」大媽驚訝叫了一聲,懷疑道︰「你這麼年輕,是正式修女嗎?」

「當然,我就是一名sister,只不過我與亞洲人一樣,長得臉女敕,其實八四年的,今年21了。

如果未成年,教會也不會讓我獨自駐守一個小教區。」哈莉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天主教、浸信會、衛理宗、路德宗、長老會、公理會、福音派、聖公會都是信仰基督的不同教派。

聖公會不是米國最主流的教派,卻在上**英中非常受歡迎。

托馬斯•韋恩就是一名聖公會基督徒,在聖公會中影響力還頗大。

之前計劃修建的教堂,如果建成,也會安排聖公會的修士管理。

所以,才有了現在的聖公會小修女哈莉。

「shit,你們還沒放棄教堂計劃?」黑人大媽又叫了起來。

「得看韋恩的計劃,我們教會沒有最終決定權。」

哈莉已經打開房門,客廳非常空曠,只剩靠牆幾張貨架子。

去臥室看看,也是一干二淨,連床板都沒剩下。

不過這里有暖氣、天然氣,衛生間也有熱水器。

大媽自來熟地跟進來,湊近了打量哈莉一番,道︰「你看著就像個孩子,真的是修女?」

哈莉嘆口氣,從背包里拿出醫保卡與聖公會修女證。

「咦,還真是八四年的」大媽徹底放下戒備,笑著把證件還個哈莉,道︰「我叫塔塔,我女兒是克朗波因特的普麗卡!」

哈莉听得出來,這個塔塔大媽對自家女兒非常自豪。

不過她真沒听過普麗卡的大名。

出了公寓往西走,不到一百米就是克朗波因特。

那是巴厘街隔壁的另一片混亂街區。

「我剛來,人生地不熟,塔塔大媽一定要幫我介紹普麗卡大姐呀!」哈莉笑著道。

「普麗卡才十九歲,比你小。」大媽道。

哈莉的表情僵硬了一瞬。

塔塔大媽雖然有點話多,卻非常熱情,見哈莉這連床都沒有,立即回到自己家,扛來一架折疊單人床。

不等哈莉矯情地推月兌,她又提著一條橡膠床墊過來。

她的小女兒,八歲的小黑妹娜娜,還搬來一個圓凳。

「這床是我兒子的,他一年前嗨飛過度,倒在街上再也沒醒來。床留在家里沒人睡,不如送給你了。」塔塔嘆息道。

听說是死鬼癮君子的床,哈莉的笑臉差點維持不住。

勉強應付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哈莉就接到送餐電話。

她連忙穿好衣服,披上一件黑袍白兜帽的修女服,蹬蹬蹬跑出小區,在巴厘街主干道與小巷交叉口,見到一輛韋恩集團的面包車。

「sister,只有你一個?」大胡子司機皺起眉頭。

「放心吧,我能搞定。」哈莉直接走向面包車後門。

「你連推車都沒有?五百盒330ml的牛女乃,五百個三明治,你怎麼拿?」司機嘴上一直說,身子卻始終沒離開駕駛座。

不過哈莉也沒指望他幫忙,從面包車上卸下裝牛女乃的箱子,就往家里扛。

「 ,這一趟有兩三百斤吧?你力氣真大!」司機先是一驚,接著又抱怨道︰「你這樣一趟趟搬,得耽擱我多少時間。」

哈莉沒理睬他,只加快速度小跑,六七百斤的物資,跑了三趟,一刻鐘不到。

就這樣,大胡子離開前還一直叮囑她,明天一定要準備一輛推車。

「啊,戴安娜修女,小賣部又開張了,這回要賣早餐嗎?」塔塔大媽听到動靜,穿著睡衣靠在門邊問。

「你看箱子上的標簽,韋恩集團的‘瑪莎慈善基金’,免費分發給有需要的孩子與婦女。

塔塔大媽,你人脈廣,先幫我宣傳一波。」哈莉一邊忙碌一邊說。

她這個修女當然是帶任務的。

瑪莎原本的救助計劃,是為婦孺提供醫療、衛生檢查、食品、基礎教育、休閑娛樂等全方面的慈善服務。

現在教堂沒建成,只能從最基礎的食品開始了。

以「聖瑪莎」的名義,每天在小區分發500份牛女乃與三明治,就是哈莉的工作。

其實在米國,能領食物的救濟站很常見。

倒不是米國佬更善良,實在是貧富差距太大,只有把窮人們喂飽,他們才不會造富人的反。

這會兒听哈莉分發免費牛女乃與三明治,塔塔大媽也沒一臉激動,拉著小女兒蜂擁而上。

她只很平淡地「喔」了一聲。

沒多久,哈莉家里的電話又響了。

「塔塔大媽,我把東西擺在窗口,你先幫我盯著點。」

這次來的是聖公會,為她送來兩百本聖經、各類福音書、一大箱子聖公會宣傳小冊子,耶穌的銅像,聖母瑪利亞陶瓷神像,小十字架若干,洗禮用的聖水池一座(就是個盆子)。

除了這些教堂常備用品,還有嶄新的戴爾電腦、惠普打印機等辦公用品。

都是聖公會從各大公司拉來的贊助,算神職人員的「制式裝備」。

「戴安娜sister,你千萬要記得,多拍些救助市民、組織他們參加禮拜的照片或視頻。」

離開前,運送物資的工作人員叮囑道。

哈莉瞥了眼索尼攝像機,木著臉問︰「拍了發給誰?有什麼用?」

「在社會上宣傳教會,在教會中宣傳你自己。如果視頻拍得好,我們還會動用關系為你在主流媒體上買版面。」那人理所當然地說。

等哈莉把一切「家當」都搬回家,周圍鄰居們終于相信了她的身份。

「你家太小,哪里能做教堂?」塔塔大媽熱心地幫忙分發食物。

嗯,這會兒已經有不少人排隊領食物了。

米國佬在這方面稍微矜持,沒有插隊爭搶,也少有故意佔便宜的。

如果家里不缺吃的,他們一般很少去救濟站領食物。

哈莉打量了隊伍一番,果然只有婦女與兒童,沒一個男人,他們也不多拿,一個人就拿一份。

有些人還沒回家,就當場拆封,大口嚼吃,顯然是真的餓了。

「對面那間房子才是小聖堂。」她說。

有幾個拿了「基督」食物的女人留了下來,幫哈莉裝點小聖堂。

房間還算寬敞,50平米的大單間,在窗前擺放耶穌十字架與聖瑪利亞神像,上方掛聖公會的橫幅,門口支起銅盆(聖水池),小聖堂就成了。

信徒在銅盆里沾點水,在胸口畫十字,然後立在聖像下祈禱,或哈莉站在上面誦念一段經文

條件簡陋,現在也只能這樣了。

這不是真正的教堂,只能算教會的社區服務點。

讓哈莉驚奇的是,她剛在小聖堂門口掛上十字架,就有一群善男信女找了過來。

「今天不是禮拜天,沒有布道會,你們自己向耶穌祈禱。耶穌像來自聖公會,由上東區的哈馬斯神父開光,非常靈驗。」哈莉趴在自家的「小賣部」窗口往外喊。

「sister,你不接受罪人懺悔嗎?」有個拉丁裔老婦叫道。

懺悔一般要找神父。

在香港與歐美電影中,經常出現主角找神父懺悔的橋段。

就是在封閉狹小的房間里,對隔壁的神父訴說自己的罪過。

「教堂小,人也只我一個,暫時不接‘懺悔’的活,你們要懺悔,可以悄悄對耶穌說。主是全能的,一定能听到你們的心聲。」哈莉對她道。

接受懺悔太浪費時間。

帶著大家做禮拜,一星期一次就夠了。

可她若接受懺悔的任務,每個人都可能過來向她倒「髒水」,一說就說個把小時,然後她再柔聲安撫對方這麼折騰,她哪來時間提升自己?

「不過我這也有其它教堂沒有的高級業務,驅魔!嗯,我是一名得到天堂賜福的驅魔修女,驅魔才是我的主業。」

哈莉小臉嚴肅,看著有點可愛,卻很沒說服力。

信徒們面面相覷,有些不知所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