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五十章 授官(上)

在朱瞻基談完了內閣官制與任期後,一直當成小透明的王二起身提出了一個問題︰「陛下!這內閣廷推都有什麼人有這個資格參與,候選人又是怎麼產生的,若是還是中樞這個小圈子進行廷推,臣認為沒有廣泛的代表性,同時也更容易作弊。」

听完王二的話,朱瞻基不由對王二刮目相看,這麼多年的官場歷練,王二算是歷練了出來。就憑著這番話,王二就超過了大半的官員。

「仲義認為該如何設計?」

「此乃是陛下之權,臣不敢想!」

「滾你的蛋!朕讓你說你就說!」朱瞻基笑著罵道。

眾臣听到皇帝對王二爆粗口,不由的暗暗羨慕,這才是皇帝的心月復啊!

「是!陛下讓臣說那臣就說說!」王二馬上就忘了剛才的矜持,繼續說道︰「陛下!臣認為這內閣輔臣候選人的選擇必須要有指標,不能誰的能參選!」

「那你認為該定個什麼標準?」

「陛下!這標準需要陛下定,不過臣建議,沒有地方任官經驗者沒有參選資格!」

「臣反對!」一直沒有說話的楊溥大聲說道。

「楊愛卿說說理由!」

「陛下!不是所有官員都有地方任職的機會,比如翰林院、國子監等衙門的官員是沒有機會去地方任職的機會的。」

「這不重要,完全可以以部門互調的方式使每個人都有不同部門的工作經歷,最關鍵的是每個官員能夠放段去務實,而不是整天高談闊論卻在實事上毫無建樹。」皇帝還沒說話,唐三任就站起來反駁道。

「季重說的不錯,一個人的履歷不豐富,只能說明這個人的能力不行,一個能力不行的人如何能管理好一個國家?」周忱也跟著說道。

楊溥沒想到自己的話直接就被這兩個天子近臣給懟了回去,頓時一張臉漲得通紅,他說這話的時候沒有私心,只是替那些清水衙門的官員說了句話。

他能理解清水衙門的苦衷,是因為他自己就是翰林院出身,可是沒想到剛一說話就被人直接頂了回來,心中隱隱有些後悔,這種事上就不該出頭。

不同于別人被懟了之後,一定要行方設法,引經據典懟回去,楊溥卻選擇了沉默,朱瞻基對他這種明哲保身的態度大為不喜,此人除了清廉之外,一直就是一副老好人形象,美其名曰有‘相度’,實際上就是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朱瞻基輕咳了一聲,說道︰「諸位愛卿,王仲義的話說的沒錯,一個連基層都不了解的內閣制定出的基層政策就是高高在上,這樣的政策執行下去,老百姓不但不會感恩朝廷的好意,相反還會認為朝廷是瞎指揮。

有位偉人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如何能制定出符合基層利益的政策。

朕決定大明輔臣廷推資格必須要有地方任職經驗,沒有地方任職經驗之官員不得參選輔臣。」

「臣等遵旨!」

朱瞻基停頓一下繼續說道︰「諸位愛卿!內閣人員不變,可是各個部門有了巨大的調整,每個部門的主官也要進行調整。

稅務部尚書由原戶部左侍郎王佐擔任!」

「臣領旨謝恩!」

「度支部尚書由原戶部右侍郎唐三任擔任!」

「臣遵旨!」

「農林漁牧部尚書由原上海海關大使周忱擔任!周忱由于欽差巡撫蘇松,暫時不能到任,暫時由房山知州況鐘擔任農林漁牧部侍郎,署理尚書!」

周忱趕緊起來謝恩,對于尚書這個位置周忱心里是有底的,他知道這十六部中肯定有自己一個位置,沒想到竟然是掌管黃冊的農林漁牧部尚書。

可是況鐘卻驚住了,一時間忘記了起來謝恩,他雖然是高品低配到房山歷練,就算是越級提拔也頂多是提到侍郎的位置上。

可是沒想到卻是安排到署理尚書的位置上,署理二字不過是因為自己自立淺薄,皇帝給自己的過渡時期而已,周恂如的尚書肯定是掛名,他的主要任務肯定是推行新政。

等到大明新政全部推行下來,也該到了內閣換屆的時候,周恂如鐵定是下一屆內閣輔臣的人選之一。

看著況鐘呆愣的樣子,坐在他旁邊的臨清知州董懷禮在椅子下輕輕地捅了他一下,況鐘激靈一下反應過來,自己怎麼能在這個時候走神呢?

「臣謝陛下拔擢之恩,必當鞠躬盡瘁報效大明!」

「好!況愛卿忠義可嘉!」朱瞻基頓了一下說道︰「交通部尚書由原工部尚書吳中擔任!」

「臣領旨謝恩!」

吳中對于皇帝會讓他主要負責修路有心理準備,听到他的任命之後很自然的站起身來拱手謝恩!

「建設部尚書由原交趾布政使司鎮守太監阮安擔任!」

坐在太監隊伍里阮安腦袋嗡的一聲,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叩首道︰「皇爺不可呀!奴婢不過是個閹人怎能高居朝廷高位,有儒大明之聲名!」

還沒等皇帝說話,眾臣不干了,齊聲反對。就連對皇帝言听計從的王二都將頭低了下去,不敢支持皇帝的任命。

看著難得齊心,目標一致的一眾官員,朱瞻基冷笑道︰「你們反對阮安原因是什麼?」

「陛下!阮安是內臣啊!」楊士奇的聲音都有些顫抖。

「什麼內臣外臣,都是大明之臣,孔夫子說有教無類,不知這話可分內臣外臣?」

「陛下!史籍上宦官干政,禍亂朝廷的事情還少嗎?」

「你說的是宦官干政,這與阮安做建設部尚書有什麼關系嗎?」說著這些話朱瞻基忽然看到阮安還在那里跪著,趕緊說道︰「阮安!怎麼還跪著?」

「奴婢惶恐!」

「惶恐什麼,朕一向的原則是唯才是舉,朕選擇你做建設部尚書那是因為你有這個能力,而不是你是內官。」

對于自己的專業,阮安還是頗為自信,整個大明在建築一道上能夠超過自己的一只手都能夠數的過來,阮安站起來矜持地說道︰「陛下!奴婢對營建一道倒是略知一二!」

「你也不用太謙虛!」說著朱瞻基看向眾臣說道︰「既然大家認為阮安不合適,那麼諸位可推薦幾位懂營建的大匠與阮安比試一番,若是有人在營建一道上超過阮安,朕可以破格提拔他為建設部尚書。」

面對皇帝的將軍,文臣們皺起了眉頭,他們從來對匠人都是采取極度鄙夷的姿態,不管做出什麼樣的成績在他們眼中都不過是奇技婬巧。

這要是給他們時間,可能還能找到一個兩個有學問又有匠人技藝的大匠,可是在急切之間要讓他們上哪里去找這大匠去。

「怎麼不說話了,朕剛剛才說過,不要黨爭,不要因為反對而反對,怎麼這麼一會兒工夫就忘了嗎?

在你們眼里人分三六九等,除了你們讀書人之外,其他人就只配做奴隸,但是在朕的眼中所有人都是大明的臣民,都在為大明做著貢獻。

阮安是宦官,可是他更是一位大匠、一位有理想抱負的能吏,而且論起清廉來他能讓你們坐在這里的大多數人羞愧難當。」

說起別的來文臣還可以以阮安是內侍而反對,可是說起清廉來,這位內臣足以讓那些讀聖賢書的正人君子們恨不得有個地縫都能鑽進去。

阮安是出了名的清廉,可以說清廉的程度可以與嘉靖年間的海瑞一比。這在貫以貪婪聞名的宦官群體來說都是那是鳳毛麟角。

皇帝的話說的很重,也毫不留情面,可以說是將文官的臉面放在地面上摩擦了好幾遍,可是眾臣卻不敢反駁,誰的底下都不干淨,就算是楊士奇,他的兒子楊謖在老家的胡作非為也是出了名的。

大明官員就是這副德性,平常時分都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樣,可是一提到貪腐的事情就一個個的成了鋸了嘴的葫蘆。

看著眾臣臉上的表情,朱瞻基冷笑道︰「怎麼一說清廉,諸位怎麼就不說話了,」

「陛下!大明官員是有些手腳不干淨的,可是陛下大明的俸祿也是歷朝歷代最低的。當然陛下覺得大明的俸祿還包括士紳優免的福利,可是官員都是異地為官,家鄉能夠衣食無憂對于在異地為官的官員來說卻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而且當了官還要伸手與家里要錢,也張不開口呀!別的不說,就說京城的御史與翰林院編修等六七品的清水衙門小官,日子過得非常的清苦。

也就陛下登基之後施行了俸祿不折色的規定,只給官員發放祿米與銀錢小官們的日子才好了一點兒,可是這兩年朝廷連俸祿都不夠發了,這些小官們甚至要考借貸度日。

臣那不是替他們月兌罪,只是覺得他們有時候撈一點兒好處也是想讓自己的日子過的體面一些。是臣無能請陛下降罪!」楊士奇只能硬著頭皮出來替這些官員辯解,話語雖然有些蒼白,但是朝廷這些年俸祿低下也是個事實。

「朕沒有要翻舊賬的意思,朕也曾經說過洪熙元年之前的貪腐,朕一筆勾銷了,但是洪熙之後的貪污被查處後一個也不會放過。」

「臣等明白!」

「明白就好!阮安的尚書之選可還有異議,或者諸位能夠找到一位與阮安齊平的大匠也行!」

「陛下!臣等無異議!」

「既然無異議那就繼續宣布其他部門主官的任命,工業部尚書由原天津工業區大使胡元澄擔任!」

這又是一個越級提拔者,而且也是皇帝夾帶中人,不過大家想想這樣整天與工匠打交道的部門,想一想也就算了吧就讓給這個安南蠻夷吧。

胡元澄沒有想到自己也能當上一部尚書。雖然听起來就是管工匠的,但是尚書就是尚書,和其他部門的尚書站在一起也是平起平坐。

作為一個降臣,還是異國王子,能夠有今天的成就,胡元澄感受到了大明博大的胸懷。一時激動之下,站起身來大禮參拜道︰「臣謝陛下信任,此生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

這已經是重誓了,在這個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對誓言無比看重的時代,胡元澄的誓言讓人動容。

「胡愛卿!你本來就是大明人,交趾布政使司是我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在交趾布政使司的每一個百姓都是我大明的百姓,這是誰都不能否認的事實。」

胡元澄愣了一下,隨後便明白過來,皇帝這是把他們安南人也當成了華夏人的一部分。不由再次行禮道︰「是臣失言了,交趾布政使司是大明的國土,在交趾布政使司生長的人當然是大明人!」

「接下來確定教育部尚書人選,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個部門的尚書人選必選要德高望重,同時又是精力充沛,胡老大人您就委屈一下先擔任一屆教育部尚書吧!」

「陛下言重了,臣是陛下之臣,既然陛下委任臣執掌教育部,那臣就給陛下管著這教育部,不過想要推廣這全民教育,每年的錢糧可少花不了,到時候陛下可別煩臣天天找您要錢。」

「要錢的事胡愛卿可找不著朕,你得去找楊師傅他們!大明的大管家可是內閣!」

「臣會經常去叨擾的!」

這話讓楊士奇升起了不妙的感覺,腦海里甚至出現了胡瀠堵著內閣的門要錢的情景。忽然想起皇帝陛下剛剛那會兒說的預算那事兒,便用這預算懟了回去︰「胡大人,每個部門每年的預算都是有數的,胡大人想要錢就在預算會議上爭取吧!」

「老夫會爭得!」

朱瞻基笑道︰「這預算會議可不是胡攪蠻纏,想要錢那就要有理有據,讓內閣沒有拒絕的理由。」

已經成為一部長官的幾個人頓時感動一陣壓力,這要是在預算會議上爭到的錢少了,有何面目回到部里去見自己的下屬。

「陛下!這預算總得有個數吧!不然到時候這個部門要點兒,那個部門要點兒,最後朝廷根本就拿不出那麼多錢了。」

朱瞻基哈哈笑道︰「這預算首先要有一個總預算,也就是預估下一年的收入,然後根據預估的總收入按照比例分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