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零三章 金英

姓金的太監名叫金英,現任司禮監右監丞,他與阮安、範安等人一樣都是當年張輔平安南閹割的安南相貌清秀的男童。

金英別看外表憨憨,一副沒心沒肺的模樣,誰要是相信他這副模樣,那就連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在勾心斗角的後宮,沒有一定的心機能夠爬上司禮監右監丞的高位,早知道這個位置在上升一步可就是秉筆太監,名副其實的內相。

當範安安排他前往南昌宣旨,並囑咐他態度一定要傲慢一些的時候,金英就知道寧王已經遭到了皇帝的忌恨。

讓進行沒想到的是皇帝這是打算把寧王往死里整,等他听說了南昌城里有了寧王要造反的流言。他就知道這是錦衣衛在推波助瀾,自己進入南昌的一舉一動估計都在錦衣衛的監視之下。

當寧王留下他,希望他給寧王一家作證時,金英就做好了反咬一口的準備,他是內宦,吃誰的飯,幫著誰干活。

就這麼簡單一個邏輯,金英的實名舉報讓朱權有口難辯,你要是心里沒鬼,你扣下皇帝的欽使干什麼,難道就憑著你是親王,就能為所欲為,讓在京城等待消息的皇帝多等上一些時日。

朱權听到金英倒打一耙就知道自己一家子全完了,現在是黃泥巴落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

本來以為這就是個憨貨,誰想到這根本就是個毒蛇呢?

徐顯宗雖然年輕,但畢竟是世家子弟,在待人接物上完全讓人挑不出任何的毛病,盡管寧王府有造反的嫌疑,徐顯宗也沒有難為他們一家子,只是將他們關在一個院子里,防止他們逃跑,或者出什麼意外,其他待遇完全是以禮相待。

朱權一家子在被關的院子里一商量,到這份兒上了,還是服軟吧!

當天晚上,朱權就寫了一封請罪奏疏交給了徐顯宗,與徐顯宗的奏疏一起快馬加鞭送往京城與南京陪都。

奏疏送到京城之後,朱瞻基召開朝會詢問群臣的意見,寧王之事該如何處置,殺人肯定是不行的,天家怎麼可能用刑呢?

可是寧王府好歹也是一大家子差不多上百口的人,若是不能妥善安排,肯定會引起藩王震蕩。

群臣商量了半天,有人認為前有漢王之例,不如也把寧王改封到南洋如何?

這條建議一出,群臣一致贊成,將人一腳踢到南洋,眼不見心不煩。

朱瞻基心中暗笑,這幫大臣現在也是學壞了,自己將二叔封到了南洋,他們都認為這是變相的發配,可是他們卻不知道漢王現在的日子過的滋潤著呢。

連續兩季的糧食豐收,讓漢王國再也不為肚子之事發愁,就是最普通的小卒家里都有兩個土人奴隸為他們耕種。

現在的漢王國百姓主要就兩件事,一件事就是監督奴隸耕田,另一件事就是出兵抓捕奴隸。

糧食多了吃不了不要緊,朝廷的海軍寶船隊一來,有多少糧食都能給拉走。換回來的是瓷器、布匹、鐵器、農具等生活必須品。

漢王島發現的銅礦也在朝廷的組織下開始了開采,這是一個富銅礦還有伴生的銀礦。對于大明和漢王島來說,銅和銀就是錢。與朝廷進行三七分成,漢王國也有不小的進賬,藩屬封國不允許私自鑄造貨幣,所有的貨幣都要朝廷鑄造,這些銅想要變成百姓認識的銅錢,還得運回朝廷進行鑄造,然後把銅錢運回來。

當然有個折中的方法就是,屬于漢王國的那份銅料,按照分成規定,由朝廷收購,直接給予銀錢。

漢王朱高煦現在不但不覺得自己是被放逐了,反而覺得是大佷子再照顧他,給他選了個這麼好的地方,除了熱點之外,就沒有別的毛病。

朱高煦現在迷上了造船業,他把所有的財政盈余全部投入到了造船事業上。如今的漢王國已經能夠造出一百料以上的槳帆船,只要繼續努力下去,早晚都能造出能夠遠航的大海船。

朱高煦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駕駛著漢王國自己造的大海船返回大明,向大明朝那些認為自己是個混人的人證明自己也是能夠管理好一個國家的。

可是群臣並不知道海外的真實情況,除了被貶謫強迫出去的,有哪個人願意出去的。

既然大家都統一了想法,朱瞻基正好可以順水推舟,一副巨大的南洋地圖掛在牆上,朱瞻基指著巴拉望島這個大島說道︰「大家說這里怎麼樣,據鄭和說這個大島至少有我大明兩府之地,雖然島上沒有多少人口,不過人少不是更容易經營嗎?

寧王不是想當皇帝嗎?在這個島上,別說是想當皇帝了,就是想當玉皇大帝都可以!」

群臣自然不會反對,反正是流放你們家的人,願意流放到哪里就流放到哪里,只要不在大明境內就行。

朱瞻基也是夠狠的,這個島子在後世都是以原生態文明于世,若是容易開發,早就被人開發出來了。可見朱瞻基對寧王一系的怨念到底有多深,寧王一家加上心月復之人也就千人左右。這點人只要朝廷不給予幫助,早晚會自己走向滅亡。

朱瞻基雖然不待見這一家子,但是去了南洋那就是為大明子民開拓生存空間,朝廷肯定不能袖手旁觀。該給的幫助還是要給予的,比如為寧王提供保護的那一個衛就會全部連同家屬遷徙到這個島上。

這樣一來寧王國初始人口就會有一萬多人,對于統治管理這樣一個島嶼已經足夠,要想增加人口那就要看自己的努力了。

在南昌的徐顯宗很快就收到了朝廷的旨意,要求魏國公安排人馬護送寧王一家,以及寧王護衛及其家屬前往上海海關,等候海軍船只的到來。

寧王得到這個消息之後,沉默了很久之後,哈哈大笑道︰「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生,焉知我們到了南洋之後不會有好的氣運。連朱高煦那個二愣子都能在南洋活下去,我寧王府也一樣在南洋活得好好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