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二十章 投降

朱高煦現在一門心思就是投降,通過自己放段,求得佷子皇帝的原諒。王斌越是表現的忠心,越是讓他下不來台。

如此忠心耿耿的部下,他朱高煦怎麼好意思下令將人抓起來,可是不控制住這些將領,讓士兵放下武器,就會產生變數。

除非這些手下明確表態朱高煦做什麼決定都無條件的服從,不然朱高煦是絕對不會在自己的身邊留下這麼大的隱患。

「孤意已決,明天所有人放下武器,開出城外等候朝廷的發落。諸位有誰不願意,可以說出來,孤允許你們自行離去,至于能不能逃出去,孤就管不了了。」朱高煦再次拋出了投降的論調。

一眾漢王府麾下的將領這下子算是全明白了,敢情漢王是朕真打算獻城投降了。眾將頓時憤怒了,當初我們擔心造反會引來朝廷的報復,到最好落個身死族滅,是你堅持要造反,覺得這皇位就該是你的。

現在反旗舉起來了,大家都沒有了退路,你卻開始縮卵了。這真是叔叔可忍嬸嬸也不可忍。眾將紛紛表示堅決不能投降,與其被朝廷羞辱我而死,不如堂堂正正的與官軍大戰一場。

「殿下,為什麼要投降,難道投降了朝廷就會放過我們嗎?在朝廷看來,即使我等降了,也不過是權宜之計,朝廷必然重兵防備,一旦騰出手來,我等必死無疑!殿下就不考慮我等的身家性命嗎?」樂安州知州朱恆問道。

「朱恆大膽,你怎麼跟殿下說話呢?還有沒有上下尊卑了!」王斌瞪了朱恆一眼喝道。

「臣失禮了!」朱恆嘴里說著失禮,卻沒有一點失禮要道歉的意思。

「這麼說朱大人是不願意放下武器了?」朱高煦問道。

「臣不願意!」

「好!還有誰?」

很快又有幾人站出來表示不願意放下武器,朱高煦將目光看向王斌,問道︰「王指揮有何想法?」

「臣沒有想法,殿下做出什麼決定臣都支持,不過臣不會受朝廷的羞辱,唯有一死而已,還請殿下保全臣的家眷。」

「王指揮,不至于此!」朱高煦說出這樣的話,連自己都不信。

「殿下真的決定了嗎?」

「孤已經別無選擇,你也看到了朝廷的實力,我們根本沒有一戰之力,與其把士卒推向死亡之地,不如我們扛下所有吧!」朱高煦這話說的有些艱難。

朱高煦到底沒有狠下心來就反對投降的手下將領殺掉,只是將他們軟禁在王府之中,與此同時命令世子率領親衛去各個軍營控制軍隊。

等到一切塵埃落定之後,天色已經大亮,朱高煦讓兒子將自己的雙手倒縛,背上插上樹枝,擺出一副負荊請罪的不倫不類的樣子。

在朱高煦的吩咐之下,所有的武器都裝載在幾輛大車上,由挽馬拉著在士兵的眼皮底下出了城門,在護城河邊上停下來,樂安城中的異樣自然不能瞞過官軍斥候的眼楮,很快就稟報到了皇帝跟前。

「什麼?你說漢王將所有武器都拉出城外堆放在護城河邊上,不知所為何事!」朱瞻基心中隱隱有了答案,不過沒有得到最終答案之前,還是不要著急下結論!

很快官軍就不必再胡亂猜測,漢王長史再次來到大營,朱瞻基第一時間接見了漢王長史,長史姓李名默,此次平漢王算是立下大功,只要不出意外,一場富貴已經在向他招手。

李默見了朱瞻基行禮已畢,朗聲說道︰「陛下!大事成矣!」

「說來听听,到底是怎麼回事?」

「漢王被臣說動,為了以防麾下帶兵將官不願投誠而帶兵發動政變,漢王與臣用計將麾下諸將誑到王府之中,將眾將軟禁起來,然後派親衛接管了各軍的指揮權。

同時清繳了所有兵士的武器,這就是陛下看到的那些大車里滿載的兵器的來源。如今的漢王軍已經是手無寸鐵,隨時等候陛下的處置。

漢王城中已經列好隊伍,只要臣帶回聖旨,漢王就出城負荊請罪,大概就是如此,請陛下定奪。」

這下事情沒有了懸念,大帳內的群臣看向皇帝的眼神都不一樣了,難怪昨天陛下強硬的攔下了大軍的攻城行動,原來是有更好的辦法解決漢王之事。

如今漢王繳械投降,官軍兵不血刃拿下樂安,拿下漢王,這就給皇帝平添了武功。

「李卿往來穿梭,消弭了一場戰爭,使得大明兒女沒有死在內戰的自相殘殺中,李卿功莫大焉。待到此間事了朕要大用李卿。一事不煩二主,還請李卿再辛苦一趟,再進樂安城,引導漢王出城投降。」

「臣謝陛下厚愛,怎敢不效死力!」

李默再次進城,作為雙方的使者,溝通整個受降儀式的安排,不要在受降過程中鬧出笑話。

李默走後,朱瞻基問群臣︰「諸位愛卿,漢王叛軍一萬多人,算上家眷至少要五六萬人,這些人該如何安排?」

「陛下,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高級軍官食君祿卻不思報效陛下,報效朝廷。反倒投入漢王的懷抱為漢王出生入死。

朝廷必須嚴懲,才能震懾不臣與外藩蠢蠢欲動者,殺一儆百。讓心懷不軌者生出畏懼之心,如此才能一勞永逸。」楊榮第一個出班建議道。

儒臣向來喜歡穩定,只有穩定他們才能持續獲得利益,所以他們對于叛亂是零容忍,別看他們嘴里喊著仁義,可是殺起人來一點兒不比武人少。

其他文臣也是齊聲符合,反倒是武臣倒是全部沉默,大概是升起了兔死狐悲之心。

朱瞻基倒是覺得殺人是最低級的解決辦法,如今的大明到處都缺人,每一個人力資源都是寶貴的,殺了太可惜了。

「諸卿!朕有個不成熟的想法,與諸位分享一下!」

「陛下請賜教!」

「大明如今的狀況是中原與江南地區人口密集,其他偏遠地方卻因為缺人而始終發展不起來,朝廷每年要花費大量的錢糧用于戍邊軍卒的軍費,以後大明盡量少判死刑,多判流放。通過流放達到增加邊遠地區人口。若是有一天邊關地區的糧食能夠自給,並且還能積攢出發動大戰的儲備,大明軍隊不受軍需所累,必然會所向披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