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三十一章 標準化生產

這時候《三國志通俗演義》已經在大明上層之間頗為流行,再加上說書人在茶館、酒樓的推波助瀾,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黎叔林自然知道楊修是誰,听到父親拿他與楊修相比,不由尷尬一笑道︰「孩兒去了兵仗局會謹言慎行的,那些大人物一時半會兒也看不到孩兒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工匠。」

「你能明白就好,大明不是我父子從前的故鄉,我們也不再是皇族王子,謹言慎行對我父子沒有任何壞處。」

「父親說的是,孩兒以後會小心謹慎的。」

拿到兵仗局的堪合,兵仗局給了黎叔林一個掌司的職務,說白了就是一個工匠頭子,即使這樣一個職務那也是有胡元澄是工部主事的顏面,黎叔林沒有任何拖延就來到兵仗局報到。

亦失哈已經得到範安派人通知,知道了兵仗局要來一個特殊的官二代。

亦失哈掌管兵仗局多年,自然听說過胡元澄的大名,只不過胡元澄一直在工部當差,並未與兵仗局打過交道。

如今他的兒子竟然要來兵仗局,亦失哈拿定主意,不管你是誰咱家也得稱稱你的斤兩。

很快黎叔林進了兵仗局就被帶到了亦失哈的面前,黎叔林偷瞄了一眼這個兵仗局的老太監,發現此人一張大餅臉,大鷹鉤鼻子,一雙細長的小眼楮。給人的感覺就像沒有睜開一般,身上穿著緋色的內侍官袍。

亦失哈坐在太師椅上似乎听到有了動靜,微微抬起眼皮看了一眼黎叔林,黎叔林就感覺有什麼東西刺到了自己一般。

老太監的眼楮里沒有一絲的感情色彩,就這一眼就讓黎叔林感覺渾身都不自在。

顧不得多想,趕緊上前躬身行禮道︰「卑職新任兵仗局掌司黎叔林拜見掌印。」

「免了,咱家蠻夷也!」

一句話讓黎叔林不知該如何接下去,老太監看著黎叔林局促的樣子,心中冷笑︰不過如此而已!

「咱家不在乎你的禮數,只在乎你有沒有真本事,兵仗局是皇家私產,一切要以皇家利益為重,外朝那些規矩在兵仗局這里行不通。」

「卑職謹受教!」

「去吧!希望你能讓咱家看到你的本事,若是銀樣槍頭,中看不中用。即使是皇爺點頭讓你進來兵仗局,咱家也有辦法讓你滾出去。」

「是!卑職明白!」黎叔林明白,這是亦失哈在給他下馬威,人家知道他的底細。

短短幾句話,就把黎叔林打發了出去,以黎叔林的背景和所任職位自然是不用親自掄著鐵錘打鐵。

兵仗局的少監可沒有亦失哈那麼大的威勢,對待黎叔林這個官二代很是客氣。

少監將他帶到所當值的位置,他這一個掌司手下有五十名工匠,在一名總旗的帶領下負責打制箭支。

黎叔林發現這個總旗干活很有規矩,二十人負責制作箭桿,二十人負責打制箭頭,剩余十個人負責將箭桿與箭頭組裝到一起,而總旗負責檢查各個工匠制作的工件是否合格。

黎叔林一眼就能看出這麼做的好處,那就是提高了生產效率。讓黎叔林不解的是每個人打制的尺寸規格要如何控制,才能保證所有人生產的工件都是一樣的大小。

可是在組裝的位置,黎叔林分明看到所有的工件都基本保持一個尺寸,即使偶爾出現一兩個孔大桿細的情況,工匠們在箭桿上纏上一圈麻之後就穩穩的固定住了。

這讓黎叔林感到不可思議,正常情況下兩個不同工匠做出的工件根本不可能進行互換,兵仗局是怎麼做到保持一致的尺寸的?

雖然黎叔林沒打過仗,但是也清楚零件互換在戰場上的好處。若是所有的工件都能保持一致,這可是一個劃時代的進步。

能夠做出這樣的成績之人,在工匠之學上一定是個高手,這一刻黎叔林很想立刻就去拜會這位大師,只要能跟在他的身邊學習,就是每天給他倒夜壺都甘之如飴。

「公公,這是哪位高人想出的辦法,竟然能將尺寸控制在一個範圍,這太了不起了。」黎叔林實在忍不住內心的好奇,向陪著他來上任的少監問道。

「咱家不敢當公公,這辦法是咱們去皇家制造局學來的,最先提出這辦法的是當今陛下。」

听到是皇帝想出來的辦法,黎叔林已經不知該如何感嘆了,只能去想難道這世上真的有天命之人嗎?不然以皇帝現在的年歲怎麼能懂這麼多呢。

「陛下真乃天命之君,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比擬!」

「那是,皇爺那是被天帝灌頂親傳之子,當然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提到皇帝,少監滿臉都是崇拜之情。

「公公說的是,陛下本就不是凡人,不過陛下用分段制造的方式是提高了效率,可是如何解決這尺寸大小不一的問題?」

少監拿起一把卡尺對黎叔林說道︰「秘訣就在這尺子上,陛下在皇家制造局強制規定,所有人必須使用制造局統一發放的量具,個人的量具用的再習慣也不許用。除了管制個人的量具之外,還要安排專人進行尺寸檢查,任何不合格的工件都要報廢或者返工。

最後最重要的是所有人做的工件合格率與工錢掛鉤,計算工錢的時候是以合格的工件進行計算,同時廢品率高也會扣掉相應的工錢。

除此之外,每個工件上都會刻上制作工匠的工號,就算質檢人員漏檢,也會在發現之後追溯到個人身上,誰的責任就是誰的責任。」

黎叔林听著這一環套一環的安全措施,將這些措施在心中過了一遍發現自己竟然找不到這種生產方式是漏洞。尤其是那統一使用公尺的做法,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保證了所有人的量具都是統一的,只要不是加工失誤,基本上誤差就會很小。

「公公!陛下這一套新生產方式有名字嗎?」

「有,皇爺說這叫標準化生產,而且皇爺這不是他的發明,早在先秦的時候,秦國就已經懂得使用標準化生產方式,不過是後人不肖把老祖宗的技能丟了而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