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96回 大華朝吞並揚州,萬俟攻訐王淵

這日午後,許貫中和史文恭率第九軍全軍來援,擊潰了江寧守軍對北門的反擊。

許貫中叫將張宗顏帶上來,勸道︰「張將軍,揚州朝廷小皇帝和丞相都已經落到大華軍手里,揚州城剩下烏合之眾,覆滅只在旦夕之間。張將軍即便奪回江寧府,于事何補?大華朝國力雄厚,軍威無敵,又豈是杭州小朝廷和廣州小朝廷所能抗衡?大華朝必能一統天下。張將軍不如投了大華朝,將來也好封妻蔭子,流芳于世。」

史文恭在旁道︰「城內守軍以張將軍為首。若張將軍不降,我只能將張將軍殺了,以免城中守軍心存指望。」

大華軍來援,破滅了張宗顏奪回江寧府的企望。張宗顏呆立半晌,心知揚州小朝廷大勢已去,向許貫中和史文恭拜下︰「末將願降!」

許貫中大喜,扶起張宗顏道︰「張將軍棄暗投明,大善。」

張宗顏道︰「末將立即傳令全程守軍放棄抵抗,歸降大華朝。」

隨著張宗顏的投降,除了少數頑抗的,多數原江寧府守軍歸降了大華軍。

張宗顏還另外節制江寧府周邊,如當涂、蕪湖、句容、溧陽、宜興等地,而鎮江、常州、無錫、江陰、常熟等地的駐軍,則是鎮江府都指揮使龐榮節制。張宗顏和龐榮的轄區再往南,就都是杭州趙琉小朝廷的勢力範圍了。

留楊存中和李寶守江寧府。許貫中一面叫張宗顏傳令當涂、蕪湖、句容、溧陽、宜興等地駐軍投降大華朝,並派一個師急往南行搶佔與杭州小朝廷交界的宜興;一面將原江寧守軍編了兩個暫編旅,與大華軍兩個師一起,東進鎮江。

鎮江與揚州隔江相對,正在大華海軍的封鎖攻擊範圍內,陸上有四萬大軍的緊逼,加上听說了小皇帝和呂頤浩都已經被俘,鎮江府都指揮使龐榮無心頑抗,圍城的第二日,大華軍火炮轟了半個多時辰,龐榮便開城投降了。隨之大華軍向常州、無錫、江陰、常熟等地進軍。

大華軍幾乎攻佔了趙小朝廷的所有控制區域,包括荊湘路幾座忠于廣州宋欽宗的城池,趙小朝廷只剩下揚州一座孤城,還沒了小皇帝和丞相。于是那十數萬軍隊爭先恐後地向大華朝投降,很快只剩下三四萬兵馬,在張俊、宗澤、張叔夜的帶領下,枯守揚州城。

其實林沖早就可以摧枯拉朽解決揚州的,但一則不願多造殺傷,畢竟都是漢人;二則怕那近二十萬軍隊潰散,不好抓;三則林沖要用這些軍隊建工程旅和建設兵團。所議大華軍並未發力,而是緩步穩定推進,逼降對方。

中華二年(1128)七月,撐不下去的張俊,捆了不肯投降的宗哲和張叔夜,開了揚州城,投降了大華朝。其實宗澤和張叔夜知道張俊要降,卻不參與不阻止,靜等張俊發動,因為他倆知道,即便阻止了張俊,又能怎樣呢?兩老

頭只是盡下臣節而已。

歷史上,宗澤是抗金名帥,張叔夜是盡節忠臣。林沖也不勉強他倆出仕大華朝,只是將他倆送去開封,監視居住而已。張俊等投降的文武,則挑出年輕有能力的送去開封政學院和黃埔軍校進行培訓考察後再行安排。

前後俘虜的二十多萬兗州小朝廷軍隊,只挑了近二萬年輕力壯老實肯練的,補充進大華軍中;再選了十萬余人,組成了十個工兵旅,專門搞道路橋梁建設;剩下的十余萬,搞了幾個建設兵團,送去靖康路(黑龍江及更北)。

大華軍摧枯拉朽般滅了揚州趙小朝廷,令杭州趙琉小朝廷上下,一片慌張。這日庭會之上,便有人跳出來,說是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都是趙匡胤和趙匡義的子孫,建議趙琉退位,全數投向廣州宋欽宗。

高居御座上的趙琉都快哭出來了,心道︰「我哪知道咋辦啊!還不是你們叫我坐這里的?」趙琉只得用眼光向丞相張浚和樞密使王淵求助,就是這兩人扶他登基的,現在也是這兩人控制朝政的。

王淵生于環州(甘肅慶陽),善于騎射,入伍後抵御西夏累功,授總領湟州蕃兵將兼知臨宗砦,坐罪免官。後跟隨劉延慶討伐方臘,攻打契丹,破群盜高托山等,累遷寧州觀察使。靖康元年,為真定府都統制,平定吳湛的趙州叛亂。金軍攻打汴京,王淵跟隨康王趙構。趙構死于梁山泊後,王淵統殘軍繼續南逃,聯合前宋太常寺主簿張浚,共同扶持趙琉在杭州登基。

年過五十的王淵,經驗豐富,知道杭州朝廷既扛不住大華軍,也非廣州宋欽宗對手,故而早就和宋欽宗派來的人勾連。那兩個建議趙琉退位的官員,實際是他授意的。

王淵捋了下胡須道︰「我朝實力實力不足以抵御林沖。今日議事,諫言建議,暢所欲言,適才兩位大人也是一片公心。萬俟御史怎能以‘賣國’相責?」

萬俟正等著王淵呢,他手指王淵道︰「皇上,今日微臣正要彈劾這尸位素餐的樞密使王淵。大華軍攻擊揚州數月,樞密院未有一絲動作,既不派兵援助,也不乘機擴大我朝領土,坐看林沖吞下揚州朝廷全境。王淵樞密使不是無能之極,便是有里通外國之嫌!」

其實王淵不是不想動,而是動不了。杭州小朝廷攏共十余萬軍隊,在杭州駐扎了三萬多,剩下的要分駐兩浙路和江南東路,能機動的不過兩三萬。林沖吞並揚州,王淵曾試探性派了兩支兵馬,企圖乘亂奪取蘇州和宜興這兩座

邊境上的城池,但一支遭遇大華軍燧發槍,被打得狼狽逃竄;另一支還沒到宜興呢,就听說大華軍已經奪城,便掉頭回了杭州。王淵求穩,就再不敢挑釁大華軍了。

王淵喝道︰「你個豎儒,懂個P!不論增援揚州還是搶佔地盤,都要直接與大華軍交戰,我朝準備不足,豈可擅動?」

萬俟諷道︰「膽小如鼠,怎配為將帥。難怪前者會拋下康王,導致康王慘死;如今又要拋棄皇上,投奔宋欽宗了。」

這可是揭皮打臉了,王淵大怒,正要伸手去揍萬俟。卻見小皇帝一臉擔心地問道︰「王將軍與張丞相乃是我朝柱石,是朕的股肱之臣。當不會棄朕而去吧?」

張浚躬身道︰「臣的眼中,只有一位皇上。不論林沖大華朝或是廣州宋欽宗要想吞並我朝,臣唯有以死相拼。」

被逼到這里了,王淵也只得應道︰「微臣絕無二心,願以性命相保皇上,相報朝廷。」

張浚道︰「我朝軍力卻是不足,總共才有十余萬軍兵,是幾家中最弱的。也難怪樞密院無法出兵。」

王淵忙道︰「丞相高見!大華朝吞並揚州後,與我朝直接相鄰,遲早會對我朝動手。所議樞密院要擴充軍隊,請皇上和丞相同意。」

擴充軍隊這個大原則眾臣皆無異議,但從哪里擠出錢來,各部各軍便吵個沒玩,最後張浚只得宣布散朝,明日再議。

散朝出來,萬俟的轎子走過通江橋,在一個書畫店門口停了下來,萬俟下轎走進了書畫店。胖胖的店主見萬俟進來,忙迎了上來,道︰「萬俟大人來的正好,小店剛得了幅吳道子的‘李林甫像’,請大人賞眼一觀。」

兩人進了里屋,那店主收斂了笑容問道︰「怎麼樣?」

這店主便是趙平,曾和樂和一起在東京陷害高俅父子,後來又把高衙內偷偷綁去了梁山。如今他是外情局局長石秀手下的得力干將,被排到杭州為潛伏,在杭州小朝廷里發展諜間,而萬俟是趙平發展的最大牌的諜間。

萬俟有些得意道︰「王淵想投廣州,被我以大義斥之,不敢再提,只得表忠心。」然後把今早超會上的事情細細說了一遍。

趙平听了甚喜︰「萬俟大人此番功勞不小,絕不能讓杭州趙琉小朝廷被廣州欽宗給吞並了。」

萬俟道︰「趙先生放心,我這就去聯絡官員,共保杭州朝廷。」

趙平遞過一幅畫和一些交子,道︰「這費用是幫你聯絡官員用,這幅李林甫像也給你了。」

萬俟高興地接過謝過,離店而去。

七月的杭州,正是夏末,山水青綠,暖風陣陣;而七月的漠北,卻已經聞得到冬天的氣息,一到午後,北風襲來,已帶寒意。

畢竟漠北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