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75回 登州雄師復太原,劉唐樂和抵潼關

先說韓世忠一路,東京丁寨鎮大戰,韓世忠沒有參加,而是領著登州軍第六軍,潛行向西,越過西京洛陽,從茅津渡附近越過黃河向北,直撲太原城而去。

登州節度使府早派了病大蟲薛永,以及前河北反王田虎的部將察澤和楊芳,到河東路組織抗金義軍,韓世忠一過黃河,便在抗金義軍的掩護下,以團為單位,分批潛行去太原城附近集中。

金軍留守太原的是完顏斡魯守太原,手下二千多金兵,三千多契丹兵。

靖康元年(1126),金兵第一次南下,未能打下太原城。宋欽宗與金軍簽了協議,將太原、中山、河間三城割讓給金國,但三城軍民堅決不從。在金軍攻擊圍困下,太原城堅守了二百五十多天之後,于靖康元年(1126)九月初三失陷,金兵屠城報復,在饑餓中幸存的太原百姓幾乎被屠殺一空。

太原城戰略位置極端重要,向北是金國西京大同;向南沿金軍南下線路可直往汴京;向東通往真定(河北正定)是東路軍南下的重要節點。

登州軍若得太原,向北可威脅金國西京;向西可阻擋駐守潼關防西軍的完顏希尹二萬金軍;向南可擋敗回的完顏婁室;向東可威脅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的退路。

靖康二年(1127)三月十四夜里,韓世忠在城內暗樁和義士的配合下,殺入太原城,將六千金軍絞殺大半,完顏斡魯領敗兵逃出北門而去。

韓世忠緊追完顏斡魯,一路收復了忻州和代州,留山士奇領二千人守代州,自引大軍南返太原,準備迎接北逃的金軍。此時歐鵬等部將,已經拿下了太原周邊的平陽(山西臨汾)、汾州(山西汾陽)、交城、威勝(山西沁縣)、盤陀(山西祁縣)、壽陽、榆次等城。

金軍在汴京大敗歸輸,守潼關以防西軍的完顏希尹之二萬金兵,急忙棄了潼關,向太原撤退。而在完顏希尹之前,從汴京敗走的完顏婁室,領著二萬多殘兵敗將,已經先在威勝遇到了登州軍。

登州軍利用完顏希尹和完顏婁室的時間差,先在威勝城外全軍大戰完顏婁室,完顏婁室只有二萬多士氣低落的敗兵,而韓世忠則有三萬多軍兵參戰,還有火器助力。一開戰完顏婁室便知道討不了好,扔下數千軍兵阻擊,自領大軍南返隆德府(山西長治),要堅守待援。

察澤和楊芳早先跟著田虎造反時,就在河東路這一帶活動,有他們幫著,金軍動態韓世忠一清二楚。韓世忠又設伏收拾了完顏希尹,在完顏婁室的接應下,完顏希尹也退入了隆德府,期望堅守待援。不想援軍不曾等到,卻等來了楊志的登州軍第二師。

七萬登州軍,圍攻枯守隆德的三萬金軍。金軍兩次南侵,河東路百姓深受其害,很多地方井里蕭然,無復煙爨。登州軍圍攻金兵,百姓們自覺自願地

前來協助,建炮台,拉火炮,運軍需,扶傷員。而登州軍的軍紀森嚴,不擾百姓,買賣公平,更令百姓歸心。

靖康二年(1127)四月二十四,登州軍火炮全力發作,將隆德府城牆打開了兩個豁口,登州軍鼓噪而進。金軍忙聚兵填口,被推上前的登州山炮殺傷許多,登州軍逐佔領豁口,並以手雷開路,奪取城門,大軍殺入。完顏希尹被韓世忠殺死。

在完顏婁室領數千余軍兵逃出,不想百姓深恨金兵,到處設卡堵抓金軍敗兵,為登州軍指路報信。完顏婁室逃到涉縣,只剩十幾騎相隨,被楊志帶人趕上。完顏婁室要求單挑,卻被楊志群毆,死于楊志刀下。

韓世忠與楊志商議,楊志北上金國西京大同,韓世忠的第六軍一分為三,一個師留守太原,一個師東出平定以策東路;韓世忠親率兩個師,一步一騎,直奔潼關,以防西軍異動。

韓世忠智勇雙全,大局觀強,他判斷︰金軍從潼關撤走,西軍當會佔據潼關,並入關進京西南北兩路(河南+湖北北部),會對林沖等控制汴京周邊、收編勤王軍、以及最終代宋,產生極大的干擾和阻礙。

韓世忠留步軍為後隊,自帶騎軍日夜兼程,太原至潼關近千里,韓世忠一人兩騎,只用了四天就趕到了。

潼關,北依黃河,南靠秦嶺,是西北與中原交通之咽喉節點。潼關非止一單關,它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中心是潼關主城,然後是南面禁溝里的十二連城,最東面是黃巷阪內的金陡關。

卻說金兵南下,西軍被多次擊敗擊潰,連西北門戶潼關都丟了。金軍西路軍分出一部,約二萬人,由完顏希尹帶領,駐守潼關。掩護主力去汴京劫掠。登州軍打破金軍後,完顏希尹知道留守潼關毫無意義且是等死,就全軍撤往太原。

金軍走後,被金軍打怕了的西軍,小心翼翼觀察了二天,哆哆嗦嗦進了潼關主城和十二禁溝,這才確認金軍已走。一面派人向西軍大本營延安府報信,一面繼續東進。

待西軍到得金陡關前,發現關門緊閉,關上登州節度使府的大旗迎風飄揚。軍兵急忙回報。

西軍是北宋戰斗力最強的一支軍隊,駐扎民風彪悍之西北(陝西),長期對夏戰爭,因而長期保持強悍戰斗力。西軍主力多以以家族為紐帶,比如府州折家軍,麟州楊家將,青澗城種家軍等。最多時,西軍規模達二十萬上下。最近數年,北宋朝廷不斷抽取西軍主力,剿梁山,剿方臘,一征遼,二征遼,一抗金,二抗金,西軍損失慘重,主力幾被耗盡。如今西軍雖勉力征兵補充,戰斗力已經和鼎盛期無法相比了,軍兵總數也就十來萬,還含了不少新兵。就連安分了幾年的西夏,見北宋被金國打成這樣,也開始試探性挑釁了。

靖康之變,小種經略相公(種師中)戰死

,老種經略相公(種師道)病死,西軍群龍無首,管理混亂,被金軍完顏希尹奪了潼關後,西軍無力也無心奪回潼關,救援汴京。便留劉光世領了三萬人馬在潼關以西立下五十里營盤,說是要伺機反奪潼關,實際是怕金軍西進。

歷史上劉光世雖然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卻有個外號叫長腿將軍,意思是能跑,見金軍就跑。他的前軍已經佔好了潼關主城,又前突去金陡關了,他還在後面大營里揣揣不安地等消息,直等到軍兵來報,說金陡關被登州軍佔了。

劉光世听到登州軍,立馬想起梁山軍,想起了自己曾被梁山軍俘虜,頓時一陣心慌。他定了定神問道︰「查清里面有多少人了嗎?是登州軍哪個將領?還有金軍是真撤走了嗎?」

探報回稟︰「金軍確實全軍撤走了。不知金陡關里有多少人,也不見將旗,不知是誰領軍。」

劉光世怒喝︰「什麼都不知道要爾何用?速去再探再報!」

劉光世磨磨唧唧用了六七日,才堪堪進了潼關主城,其實他早就探得金陡關內登州軍人馬不多,卻又墨跡了幾日,直到種洌從延安府傳令,要他奪下金陡關,並說種洌自領軍三萬來潼關。此時登州軍擊敗金軍的消息已經四傳,種洌要帶領西軍東進,看看有什麼果果可搶。

那佔據金陡關的,乃是赤發鬼劉唐和鐵叫子樂和率領的四百余特戰旅軍兵。他們和浪里白條張順,在水口莊殺了郭京之後,張順運送繳獲從水路走,劉唐和樂進則受令向西,去潼關監視那兩萬金軍。

登州軍汴京大捷,潼關金軍撤走,劉唐與樂和便領人進了金陡關。劉唐還想去佔潼關主城,卻被樂和勸住。對面是數萬敵我不明的西軍,你這四百余人,還要分兵佔兩城,太那啥了,還是趕緊報告林沖和韓世忠吧。

樂和便叫軍兵收攏了金軍遺下的旗幟什麼的,去潼關主城城牆上,還有禁溝里那十二連城上,插了個遍。反正不費太大力氣,能多拖西軍一個時辰也是好的,實際上這個安排也確實給了劉光世拖拉的理由。

且說劉光世收到種洌指令,便率軍到得金陡關西門外,派一軍士去關上,要登州軍讓出金陡關,以便西軍去汴京勤王。

樂和便叫軍士回道說要稟報林沖方可讓路;劉光世再派人道若不讓路就要攻關;樂和說再給二天必有回復。

兩邊正扯著蛋呢,種洌領軍到了。這種洌是種師道的佷子,二位種經略相公死後,西軍里的鐘家軍,種洌繼承了大部,他雖不及兩位叔父的威望高,但自己本領不差,又有兩位叔父的余蔭,在西軍可算實際上的頭號首領了。

種洌一到,立馬叫停了劉光世和對面登州軍的扯淡,開始攻關。

欲知種洌是否攻下金陡關,且听下回分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