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6回 林沖勸邀許貫中,蔡京調軍剿梁山

這梁中書的岳父蔡京,眼下是宰相太師,之前也曾起起落落,心中對宋徽宗也有非議,只是不曾說給梁中書听。但梁山不管這些,幫著梁中書現編蔡京對宋徽宗的怨言非議,還說明是蔡京說給女兒,女兒傳給梁中書的。無非是從蔡京的角度,抱怨宋徽宗昏聵無能,識人不明,處事不公之類的。叫梁中書寫了二份。

到了天色微明,將梁中書放出城外,給他指明了聞達李成的方向。梁中書急急逃到聞達李成軍中,聞達李成正在收攏潰兵,探听梁中書消息,見了梁中書自然大喜。梁中書自不會將昨夜被梁山逼迫寫反書的事情說出,只是說自己逃出城後被沖散,輾轉跋涉方才找到官軍。

七天之後,梁中書帶了軍兵回攻大名城,梁山軍已是帶著繳獲,撤走了。梁中書與聞達李成,便上報說大名府雖被梁山攻破,但三人組織反攻,如何如何,終于將梁山軍擊敗,收復了大名府,雲雲…。

梁山軍回程途中,偶然間燕青說起有一好友,叫做許貫中,此處離他家不遠。林沖不由得一拍腦門︰「我怎麼把他忘了!」

見燕青疑惑,林沖便道︰「我也曾听說活地圖許貫中的大名,听說他是一等一的高人。」

燕青回道︰「林寨主所言極是,許貫中也是大名府人,他兵法、武藝、謀略樣樣精通,琴棋書畫無所不曉,精通契丹、女真、黨項、吐蕃、蒙古各國語文,端的是文武全才。最難得的是深曉天下地理,曾遍游名山大川,故而盧大官人和小可都稱他「活地圖」。他在政和年間曾應舉,得過武狀元之名。只是後來嫌官場軍中皆是齷齪,離職還鄉。」

盧俊義道︰「小乙哥說的是,那許貫中的確才高八斗文武雙全,灑月兌不羈,只是為人清傲,不好說話。」

燕青道︰「貫中兄曾評說自己有幾分兒不合時宜處。每每見奸黨專權,蒙蔽朝廷,奸邪當道,妒賢嫉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帶;忠良正直的,盡被牢籠陷害。因而不願出仕,無志進取,游蕩江湖,免得與奸臣小人為伍。」

梁山上的謀士,吳用朱武只是戰術上可用,戰略上是沒人的,這許貫中當在戰略上可幫的上忙。林沖便對燕青道︰「我梁山非是那昏庸朝廷,請燕兄弟帶我去見他,我當力勸他加盟梁山。」

燕青道︰「寨主有令,小可自當遵守。只是有兩件請寨主知曉體諒,一則許貫中時常外出飄忽不定,前者盧大官人被陷害在獄中,小可來梁山路上就曾找過他,可他不在,此番我等去,他也不見得在;二則許貫中雖與小可交好,但自有主張不易說服,喜歡逍遙自在不願受制于人,若是拒了寨主,請寨主勿要遷怒。」

林沖點頭︰「這個自然,燕兄弟只要帶我過去便是大功一件。若勸不來他,只能說緣分未到,何至遷怒?」

燕青道︰「多謝寨主體諒,許貫中住處在山谷里,上次小可來,一路打听一路尋,就用了不少功夫。」

當下燕青便領著林沖,去尋許貫中。燕青引了林沖轉過幾個山嘴,來到一個山凹里,卻有三四里方圓平曠的所在。樹木叢中,閃著兩三處草舍。內中有幾間向南傍溪的茅舍。門外竹籬圍繞,柴扉半掩,修竹蒼松,丹楓翠柏,森密前後。

林沖不由贊道︰「此間布置,便看出主人不凡。」

卻听到內里一聲︰「哪位貴客來訪,請恕貫中不曾遠迎之罪。」

燕青忙道︰「貫中兄長,是我,燕青。」

見柴門一開,只見一人︰目炯雙瞳,眉分八字。七尺長短身材,三牙掩口髭須。戴一頂烏縐紗抹眉頭巾,穿一領皂沿邊褐布道服。系一條雜彩呂公絛,著一雙方頭青布履。必非碌碌庸人,定是山林逸士。

燕青拜下,許貫中忙扶起︰「兄弟忒也多禮,前者小乙哥來尋,我正外出,未能幫得上忙,慚愧啊!這位是?」

林沖抱拳︰「梁山林沖,見過許先生。」

許貫中便邀林沖燕青入座,三人閑談開始,林沖來自後世的知識和理念大大觸動了許貫中,天文地理周邊國家,林沖皆與許貫中有共同語言,還能開闊許貫中眼界。

用過簡餐,林沖也不隱瞞,從自己如何上的梁山,一直講到救出盧俊義,談了梁山要替天行道除惡安良振興華夏的目標;說了梁山要打疼官軍逼得招安,好割據一方伺機而動的想法;誠懇邀請許貫中一起上山,共聚大計。

最後林沖道︰「許先生隱居鄉里固然灑月兌,卻荒廢了一身本領滿月復才氣。人生百年猶如白駒過隙,以許先生大才,若有合適機會,當建功立業青史留名啊!」

許貫中皺眉思慮良久,起身拱手道︰「貫中願追隨林寨主,為國為民,竭心盡力!」

林沖把住許貫中雙臂,喜不自勝,哈哈大笑︰「林沖得許先生相助,猶如漢高祖得張子房」。燕青只是開心不已;許貫中听出林沖志向,更是樂意,卻也不去點破。

林沖留下曹正帶人,護送許貫中母親往梁山,自與許貫中燕青,快馬加鞭追上梁山軍大隊。

梁山軍未到梁山,便收到警訊,說是有官軍正在攻打梁山。

原來梁中書曾將梁山軍來犯之事,急報東京的太師蔡京。蔡京聞報,便召集請樞密院官急來商議軍情重事。旁人無計,卻有衙門防御使保義宣贊,此人生的面如鍋底,鼻孔朝天,卷發赤

須,彪形八尺;使口鋼刀,武藝出眾。先前在王府曾做郡馬,人呼為丑郡馬。因對連珠箭贏了番將,郡王愛他武藝,招做女婿。誰想郡主嫌他丑陋,懷恨而亡,因此不得重用,只做得個兵馬保義使。童貫是個阿諛諂佞之徒,與他不能相下,常有嫌疑之心。

當時宣贊忍不住,出班來稟太師道︰「小將當初在鄉中,有個相識。此人乃是漢末三分義勇武安王嫡派子孫,姓關,名勝,生的規模與祖上雲長相似,使一口青龍偃月刀,人稱為大刀關勝,年歲三旬出頭。現做蒲東巡檢,屈在下僚。此人幼讀兵書,深通武藝,有萬夫不當之勇。若以禮幣請他,拜為上將,可以掃清水寨,殄滅狂徒,保國安民。乞取鈞旨。」

蔡京听罷大喜,就差宣贊為使,齎了文書,鞍馬連夜星火前往蒲東,禮請關勝赴京計議。眾官皆退。

關勝見了宣贊,問道︰「故人久不相見,今日何事,遠勞親自到此?」

宣贊回言︰「為因梁山泊草寇攻打北京,宣某在太師面前,一力保舉兄長有安邦定國之策,降兵斬將之才,特奉朝廷敕旨,太師鈞命,彩幣鞍馬,禮請起行。兄長勿得推卻,便請收拾赴京。」

關勝听罷大喜,與宣贊說道︰「這個兄弟,姓郝,雙名思文,是我拜義弟兄。當初他母親夢井木犴投胎,因而有孕,後生此人,因此人喚他做井木犴。這兄弟十八般武藝無有不能。得蒙太師呼喚,一同前去,協力報國,有何不可?」

宣贊喜諾,當下關勝分付老小,一同郝思文,將引關西漢十數個人,收拾刀馬、盔甲、行李,跟隨宣贊連夜起程。來到東京,徑投太師府,蔡京看了關勝,端的好表人材︰堂堂八尺五六身軀,細細三柳髭須,兩眉入鬢,鳳眼朝天;面如重棗,唇若涂朱。

太師便問︰「梁山泊草寇圍困北京城郭,請問良將,願施妙策,以解其圍。」

關勝稟道︰「久聞草寇佔住水窪,驚群動眾。今擅離巢穴,自取其禍。若救北京,虛勞人力。乞假精兵數萬,先取梁山,後拿賊寇,教他首尾不能相顧。」

太師見說大喜,與宣贊道︰「此乃圍魏救趙之計,正合吾心。」

隨即喚樞密院官,調撥山東、河北精銳軍兵一萬五千,教郝思文為先鋒,宣贊為合後,關勝為領兵指揮使,步軍太尉段常接應糧草。犒賞三軍,限日下起行,大刀闊斧,殺奔梁山泊來。

蔡京恐關勝兵力不夠,又請太尉高俅支援。高俅便往凌州(山東樂陵)調遣單廷珪、魏定國兩個團練使,起本州軍馬,前去梁山泊匯合關勝。

欲知關勝去剿梁山結果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