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6回 宋江酒後吟反詩 戴宗梁山傳假信

這日宋江到潯陽樓飲酒,獨自一個,一杯兩盞,倚欄暢飲,不覺沈醉;猛然驀上心來,思想道︰"我生在山東,長在鄆城,學吏出身,結識了多少江湖好漢;雖留得一個虛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利又不就,倒被文了雙頰,配來在這里!我家鄉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見!"不覺酒涌上來,潛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詞,便喚酒保,索借筆硯來,起身觀玩,見白壁上多有先人題詠。宋江尋思道︰"何不就書于此?倘若他日身榮,再來經過,重一番,以記歲月,想今日之苦。"

宋江乘著酒興,磨得墨濃,蘸得筆飽,去那白壁上便寫道︰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

宋江寫罷,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飲了數杯酒,不覺歡喜,自狂蕩起來,手舞足蹈,又起筆來,去那西江月後再寫下四句詩,道是︰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漫嗟吁。他時若遂凌雲,敢笑黃巢不丈夫!

宋江寫罷詩,又去後面大書五字道︰"鄆城宋江作。"寫罷,擲筆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飲數杯酒,拂袖下樓來,踉踉蹌蹌,取路回營里來。開了房門,便倒在床上,一覺直睡到五更。

且說這江州對岸另有個城子,喚做無為軍,卻是個野去處。因有個閑住通判,姓黃,雙名文炳。這人聞知這蔡九知府是當朝蔡太師兒子,每每來浸潤他;時常過江來請訪知府,指望他引出職,再欲做官。

這日黃文炳上,正看到宋江題西月詞並所吟四句詩,大驚道︰"這個不正是反詩嗎!誰寫在此!"後面卻書道"鄆城宋江作"五個大字。就借筆硯,取幅紙來,抄了藏在身邊,分付酒保,休要刮去了。

黃文炳徑去蔡九知府府上告了宋江。蔡九知府看了宋江詩作,正應上了近來紛擾京師的兒歌'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縱橫三十六,播亂在山東。',還有太史院司千監之奏︰「夜觀天象,罡星照臨吳楚,敢有作耗之人。」

蔡知府第二日便安排拿捕宋江,節級戴宗聞訊,急偷報宋江,急切間二人定計裝瘋。于是公人牢頭奉命來拿人時,宋江披亂頭發,倒在尿屎堆里,口里胡言亂語,只做失心瘋。

戴宗和公人去回復蔡知府,說宋江是個失心瘋,渾身屎尿臭不可聞,不敢拿來堂上。黃文炳對蔡知府道︰"休信這話。本人做的詩詞,寫的筆跡,不是有瘋癥的人。其中有詐,好歹只顧拿來。-便走不動,扛也扛將來。"

蔡九知府便令道︰"你們不揀恁地,只與我拿得來。"

戴宗領了鈞旨,心中叫苦,只得帶公人用個籮筐將宋江裝來堂上。宋江全身污穢,把個大堂燻了個臭氣通天。

宋江見了蔡九知府,繼續裝瘋道︰"你是甚麼鳥,敢來問我!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丈人教我引十萬天兵來殺你江州人。閻羅大王做先鋒!五道將軍做合後!有一顆印,重八百余斤!你也快躲了!不寺我教你們都死!"

黃文炳對知府道︰"且喚本營差撥並牌頭來,問這人來時有瘋,近日卻瘋。若是來時瘋,便是真癥候;若是近日瘋,必是詐瘋。"

知府道︰"言之極當。"便差人喚到管營差撥。

他兩個那里敢隱瞞,只得直說道︰"這人來時不見有瘋病,敢只是近日舉發此癥。"

知府听了大怒,喚過牢子獄卒,把宋江捆翻,一連打上五十下;打得宋江一佛出芯,二

佛涅盤,皮開肉綻,鮮血淋灕。戴宗看了,只叫得苦,又沒做道理救他處。

宋江初時也胡言亂語;次後拷打不過,只得招道︰"自不合一時酒後誤寫反詩,別無主意。"

蔡九知府明取了招狀,將一面二十五斤死囚枷枷了,推放大牢里收禁。宋江打得兩腿走不動,當廳釘了,直押赴死囚牢里來。卻得戴宗一力維持,分付了眾小牢子,都教好覷此人。

蔡九知府退廳,邀請黃文炳到後堂,再謝道︰"若非通判高明遠見,下官險些兒被這廝瞞過了。"

黃文炳又道︰"相公在上,此事也不宜遲;只好急急修一封書,便差人星夜上京師,報與尊府恩相佑道,顯得相公干了這件國家大事。就一發稟道︰若要活的,便著一輛陷車解上京;如不要活的,死防路途走失,就于本處斬首號令,以除大害。便是今上得,佑必。"

蔡九佑府道︰"通判所言有理;下官即日也要使人回家,書上就薦通判之功,使家尊面奏天子,早早升授富貴城池,去享榮華。"

黃文炳稱謝道︰"小生終身皆依托門下,自當餃環餃鞍之報。"

蔡九知府安排兩封信籠,打點了金珠寶貝玩好之物,上面都貼了封皮;叫戴宗送去東京。戴宗無奈,安排了李逵看顧宋江,自己挑起信籠往東京去。

戴宗路過梁山泊旁酒店,朱貴見他行頭不凡,行狀匆匆,就下了蒙汗藥將戴宗藥倒。翻檢戴宗行李,發現了蔡九給蔡京的家信,信中說明抓了寫反詩的宋江,或斬或送東京請蔡京指令。

朱貴再一細查,發現藥倒的是江州兩院押牢節級戴宗,應該是吳用的朋友。于是將戴宗弄醒,說明信中內容。戴宗原不知蔡九教送的信是要處置宋江的,見狀也只得隨朱貴上山,面見梁山首領商量對策。

晁蓋听聞宋江被抓,便要起請眾頭領,點了人馬,下山去打江州,救取宋三郎上山。

林沖道︰「兄長勿驚,我梁山必去救宋押司。只是要做好準備,以免救不到人還損兵折將。」

吳用諫道︰"江州離此間路遠,軍馬去時,誠恐因而惹禍,打草驚蛇,倒壞了宋公明性命。此一件事,不可力敵,只可智取。吳用不才,略施小計,只在戴院長身上,定要救宋三郎性命。"

晁蓋道︰"願聞軍師妙計。"

吳學究道︰"如今蔡九知府卻差院長送書上東京去,討太師回報,只這封書上,將計就計,寫一封假回書,教院長回去。書上只說教'把犯人宋江切不可施行;便須密切差的當人員,解赴東京問了詳細,定行處決示眾,斷絕重謠。'

等他解來此間經過,我這里自差人下山奪了。此計如何?"

晁蓋道︰"倘若不從這里過時,卻不誤了大事?"公孫勝便道︰"這個何難!我們自著人去遠近探听,遮莫從那里過,務要等著,好歹奪了。-只怕不能彀他解來。"

晁蓋道︰"好卻是好,只是沒人會寫蔡京筆跡。"

吳學究道︰"吳用已思量心里了。如今天下盛行四家字體。-是蘇東坡,黃魯直,米元章,蔡京四家字體。蘇,黃,米,蔡,宋朝四絕。小生曾和濟州城里一個秀才相識。那人姓蕭,名讓;因他會寫諸家字體,人都喚他做聖手書生;又會使,弄棒,舞刀,輪刀。吳用知他寫得蔡京筆述。不若央及戴院長就到他家,賺道泰安州岳廟里要寫道碑文,先送五十兩銀于在此,作安家之資,便要他來。隨後卻使人賺了他老小上山,就教本人入夥,如何?"

蓋道︰"書有他寫便好了,也須要使個圖書印記。"

吳學究又道︰"小生再有個相識,亦思量在肚里了。這人也是中原一絕,見在濟州城里居住。本身姓金,雙名大堅,開得好石碑文,剔得好圖書玉石印記,亦會棒打。因為他雕得好玉石,人都稱他做玉臂匠。也把五十兩銀去,就賺他來錫碑文。到半路上,卻也如此行便了。這兩個人山寨里亦有用他處。"

晁蓋道︰"妙哉!"

林沖令李小二安排筵宴,管待戴宗,就晚歇了。

次日早飯罷,煩請戴院長打扮做太保模樣,將了一二百兩銀子,與活閃婆王定六和石將軍石勇兩位梁山頭領,並十數嘍,奔到濟州來,來尋蕭讓和金大堅。這兩人見了五十兩銀子,皆隨戴宗出行。

戴宗誑了蕭讓金大堅兩人趕路,傍晚就被梁山軍截住了。蕭讓金大堅雖然會點槍棒,但肯定是打不過杜遷宋萬王矮虎鄭天壽這樣的強人的,很快就被抓上了山。

兩人到得大寨,林沖魯智深晁蓋吳用,並頭領眾人都相見了,一面安排筵席相待,一面說修蔡京回書一事,"因請二位上山入夥,共聚大義。"

兩個听了,都扯住吳學究︰"我們在此趨侍不妨,只恨各家都有老小在彼,明日官司知道,必然壞了!"

吳用道︰"二位賢弟不必憂心。早安排山寨頭領王定六和石勇去取兩家老小,明日必可到山上。"一夜飲酒不提。

次日天明只見小嘍羅報道︰"都到了!"

吳學究道︰"請二位賢弟親自去接寶眷。"

蕭讓,金大堅听得,半信半不信。兩個下至半山,只見數乘轎子,抬著兩家老小上山來。兩個驚得呆了,問其備細。

老小說道︰"你昨日出門之後,只見這一行人將著轎子來說︰"家長只在城外客店里中了暑風,快叫取老小來看救。"出得城時,不容我們下轎,直抬到這里。"兩家都一般說。

蕭讓听了,與金大堅兩個閉口無言;只得死心塌地,再回山寨入夥。

安頓了兩家老小,吳學究卻請出來與蕭讓商議寫蔡京字體回書去救宋公明。

金大堅便道︰"從來雕得蔡京的諸樣圖書名諱字號。"當時兩個動手完成,忙排了回書,備個筵席,快送戴宗起程,分付了備細書意。戴宗辭了眾頭領下山來時,小嘍羅忙把船只渡過金沙漢,登程去了。

且說吳用送了戴宗回山寨,第二日傍晚正飯酒間,只是吳學究叫聲苦,不知高低。

林沖是知道原因的,只是他在這事上,到目前為止,扮演的只是看客的角色,並不想過早介入破壞原著脈絡。當然,讓宋江多受點苦也是林沖喜聞樂見的。

眾頭領問道︰"軍師何故叫苦?"

吳用便道︰"你眾人不知,是我這封書倒送了戴宗和宋公明性命也!"眾頭領大驚,連忙問道︰"軍師書上卻是怎地差錯?"

吳學究道︰"是我一時只顧甚前,不顧其後。書中有個老大月兌卯!"

蕭讓便道︰"小生寫得字體和蔡太師字體一般,語句又不曾差了,請問軍師,不知那一處月兌卯?"

金大堅又道︰"小生雕的圖書亦無縴毫差錯,怎地見得有月兌卯處?"

吳學究疊兩個指頭,說出這個差錯月兌卯處,有分教眾好漢︰大鬧江州城,鼎沸白龍廟。直教︰弓弩叢中逃命,刀林里救英雄。

畢竟軍師吳學究說出怎生月兌卯來,且听下回分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