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6回 劉唐單人走鄆城,三郎一對共婆惜

王進是禁軍名教頭,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故有綽號十八般。他的上山,減輕了林沖的一大負擔,就是練兵。林沖和王進一起,完善了梁山練兵綱要,林沖自然要加入自己記得的一些後世軍訓,而王進則能分析這些後世經驗可否,如何參入宋代練兵。林沖就將梁山軍兵訓練交給王進負責,還讓王進兼管軍規。

梁山水軍自然還是三阮負責。水軍訓練林沖沒啥可貢獻的,只是要求他們刻苦訓練熟能生巧,並用未來海軍給三阮畫個大餅。另外林沖還要求黃群的工匠營幫助水軍,將幾條大漁船改裝成戰船。

梁山民事皆由胡銓管理。年輕的胡銓剛開始還有些生疏,但梁山一二千軍兵,加上工匠、漁戶等、和親屬,攏共也就不到萬人。胡銓很快上手,管得井井有條,一眾頭領皆盡佩服。林沖還和胡銓一起,逐步建立和補充梁山民規,在林沖眼中,這是以後治國法規的起源。

李清照管學務,一方面辦學校聘先生給梁山民眾中的孩子們上學,教材混入了林沖來自後世的一些東西,廢除腐儒糟粕,以實用為主,有些東西還要林沖先親自教給先生們。另一方面,按林沖要求,給一眾頭目強制掃盲,林沖和李清照為師,三阮劉唐等幾個不愛讀書的叫苦連天,被林沖連哄帶壓,只得就範。天下知名的文豪李清照,親自給一幫目不識丁的強匪掃盲,看著也是很奇葩。

湯隆管軍械營,林沖希望他不但能修理軍械,還要設法弄來更多專業工匠,逐步研究煉鐵煉鋼。

黃群管工技營,眼下火燒酒已經又開發出高度的火烈酒和低度的火雲酒,賣的越來越好。林沖要求黃群繼續研制玻璃器皿,這將是梁山的下一個利潤來源。

公孫勝之前拜二仙山紫虛觀羅真人修道,懂些煉丹,懂點火藥,林沖便把自己記得的前世關于火藥的片鱗半爪,拿出來與公孫勝探討,弄了二三工匠,試驗改進這個時代的火藥火器。

朱貴帶著王定六管通信情報,要在東京開酒店,就近監探朝廷動靜。按林沖吩咐,朱貴親往大名府,找林沖的大師兄盧俊義,要往北遼等處販賣梁山酒。

盧俊義是河北大名府富商,自幼熱衷習武,拜周侗為師,是林沖和岳飛的大師兄,在河北山東威名顯赫,與人比試交手從未輸過,號稱河北第一條好漢。

濟州府尹見官軍剿梁山大敗歸輸,連團練使黃安性命都被梁山收了去。大驚失色,一面申呈中書省,轉行牌仰附近州郡,並力剿捕;一面自行下文書所屬州縣,知會收剿,及仰屬縣著令守御本境。

且說文書到了鄆城縣,鄆城縣知縣時文彬看了公文,教押司宋江疊成文案,行下各鄉村,一體守備。

宋江見了公文,心內尋思道︰"晁蓋林沖等眾人不想做下這般大事!劫了生辰綱,殺了黃安何濤,如此之罪,是滅九族的勾當!倘有疏失,必然牽連與我,如之奈何?"

宋江自家一個心中納悶,分付貼書後司張文遠將此文書立成文案,行下各鄉各保,自理會文卷。眼看日頭將晚,宋江從縣里出來,去對過茶房里坐定吃茶。

只見一個大漢,頭帶白範陽氈笠兒,身穿一領黑綠羅袍;下面腿護膝八搭麻鞋;腰里跨著一口腰刀,走到面前,唱個大喏,說道︰"押司認得小弟麼?

"

宋江道︰"足下有些面善。"

那漢道︰"可借一步說話。"

宋江便和那漢入一條僻靜小巷。見一酒樓,兩個上到酒樓,揀個僻靜閣兒里坐下。

那漢撲翻身便拜。

宋江慌忙答禮道︰"不敢拜問足下高姓?"

那人道︰"大恩人如何忘了小弟?"

宋江道︰"兄長是誰?真個有些面熟。小人失忘了。"

那漢道︰"小弟便是晁保正莊上曾拜識尊顏,蒙恩救了性命的赤發鬼劉唐便是。"

宋江听了大驚,說道︰"賢弟,你好大膽!早是沒做公的看見!險些惹出事來!"

劉唐道︰"感承大恩,不懼一死,特地來酬謝。"

宋江道︰"晁保正弟兄們近日如何?兄弟,誰教你來?"

劉唐道︰"晁頭領哥哥再三拜上大恩人。得蒙救了性命,上了梁山,隨林教頭等聚義,共是二十一個頭領。見今山寨里聚集得一二千人,糧食不計其數。因想兄長大恩,無可報答,特使劉唐齎一封書並黃金一百兩相謝押司,再去謝那朱都頭雷都頭。"

劉唐打開包裹,取出書來,便遞與宋江。宋江看罷,便起褶子前襟,模出招文袋。

打開包兒時,劉唐取金放在桌上。

宋江那封書,就取了三條金子和這書包了,插在招文袋內,放下衣襟。

劉唐道︰「這金子押司全取了去。」

宋江攔住道︰"賢弟,你听我說。你們弟兄初到山寨,正要金銀使用;宋江家中頗有些過活,且你在放山寨里,等宋江缺少盤纏時卻來取。今日非是宋江見外,這三條金子自會給朱仝雷橫各一條,也算領了晁保正和各位兄弟的情。賢弟,我不敢留你去家中住,倘或有人認得時,不是耍處。今夜月色必然明朗,你便可回山寨去,莫在此停閣。宋江再三申意眾頭領,不能前來慶賀,切乞恕罪。"

劉唐道︰"哥哥大恩,無可報答,山寨如今不缺錢財,特令小弟送些人情給押司,微表叩謝之心。林教頭哥哥做寨主,保正哥哥今做頭領,學究軍師號令非昔日,小弟怎敢將回去?到山寨中必然受責。"

宋江道︰"既是號令嚴明,我便寫一封回書,與你將去便了。"

劉唐苦苦相央宋江把金子全收下,宋江那里肯接,隨即取一幅紙來,借酒家筆硯,備細寫了一封回書與劉唐收在包內。

劉唐是個直性的人,見宋江如此推卻,想是不肯受了,便將金子依前包了,又下了四拜。自趁月色連夜回梁山不提。

卻說宋江與劉唐別了,自慢慢走回下處來;一頭走,一面肚里尋思道︰"早是沒做公的看見!險些惹出一場大事來!"

一頭想︰"那晁蓋倒去落了草!直如此大弄!日後可不能再有糾葛了。"

轉不過兩個彎,只听得背後有人叫一聲"押司,那里去來?好兩日不見面!"宋江回頭看時,卻是閻婆。

原來這閻婆是個東京老虔婆,養了個女兒叫閻婆惜,自小教得風月巧技,娼寮里接客。後來被一鄆城豪客買來,不想剛來鄆城沒幾日,那豪客就病死,這母女就被大婦趕將出來,無奈重操舊業還是做皮肉生意,只是鄆城小城,生意清淡。後來閻婆找了本地媒婆叫王婆

的,拉縴宋江,宋江嘗了婆惜,甚歡,就將閻婆惜納為外室,買了一樓房,將這母女養在那里。

起初宋江甚愛閻婆惜,日日與她尋歡。過得幾日宋江習槍弄棒時感覺腰腿少力,慢慢去不動了。那閻婆惜在東京是千錘百煉的,也看不上黑三郎的尊容,越來越不給宋江好臉色。

一次宋江不合帶後司貼書張文遠,來閻婆惜家吃酒。這張文遠卻是宋江的同房押司,因宋江叫宋三郎,張文遠那廝家中也是排行老三,便喚做小三郎,也叫張三郎,生得眉清目秀,齒白純紅;平昔只愛去三瓦兩舍,飄蓬浮蕩,學得一身風流俊俏;更兼品竹調絲,無有不會。這婆惜是個酒色娼妓,一見張三郎,心里便喜,兩人眉來眼去,只一次便勾搭成奸。

之後若宋三郎不在,這張三郎便去那里,假意兒只說是尋宋江。正所謂︰宋江出錢養外室,兩個三郎共婆惜。

那閻婆惜自從和那張三兩個搭識上了,打得火塊一般熱,並無半點兒情分在這宋江身上。宋江但若來時,只把言語傷他,全不兜攬他些個。

宋江頭戴綠帽,心下悔恨,卻又不敢聲張怕丟了臉面,只是慢慢的不再供養這對母女錢財了。

女兒閻婆惜愛張三郎俏,虔娘閻婆卻愛宋三郎錢。閻婆累使人來請,宋江只推事故不上門去。今日閻婆可不想再放過宋江這金主了。趕上前來叫道︰"押司,多日使人相請,好貴人,難見面!便是小賤人有些言語高低,傷觸了押司,也看得老身薄面。自教訓他,與押司陪話。今晚老身有緣,得見押司,同走一遭去。"

宋江道︰"我今日縣里事務忙,擺撥不開,改日卻來。"說罷要走。

閻婆便把宋江衣袖扯住了,發話道︰"是誰挑撥你?我娘兒兩個下半世過活都靠著押司。外人說的閑是非都不要听他,押司自做個主張,我女兒但有差錯,都在老身身上。押司胡亂去走一遭。"

幾下里拉扯後,宋江吃那婆子纏不過,便道︰"你放了手,我去便了。"

到了那母女住處,宋江進到里面凳子上坐了。

那婆子是乖的,生怕宋江走去,便幫在身邊坐了,叫道︰"我兒,你心愛的三郎在這里。"

那閻婆惜倒在床上,對著盞孤燈,正在沒可尋思處,只等這小三郎來;听得娘叫,只道是張三郎,慌忙起來,把手掠一掠雲髻,口里喃喃的罵道︰"這短命!等得我苦也!"飛也似跑下樓來。

堂前琉璃燈卻明亮,照見是宋江,那婆娘復翻身轉又上樓去,依前倒在床上。

閻婆听得女兒腳步下樓來,又听得再上樓去了,婆子又叫道︰"我兒,你的三郎在這里。怎地倒走了去?"

那婆惜在床上應道︰"這屋里多遠,他不會來!他又不瞎,如何自不上來,直等我來迎接他!沒了當絮絮聒聒地。"

閻婆道︰"這賊人真個望不見押司來,氣苦了。恁地說,也好教押司受他兩句兒。"

婆子笑道︰"押司,我同你上樓去。"

宋江听了那閻婆惜說這幾句話,自有五分不自在,為這婆子來扯,勉強只得上樓去。宋江已是十數日未會閻婆惜,心里也有些念想那鳥事。

欲知宋江鳥事可成,且听下回分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