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零三章︰君臣相見

很快,從國內城送到安市城的公文和詔令便送到了李世民的手上。

其實奏報不多,畢竟距離比較遠,也沒這麼多公文要送。

不過……可以確定的就是,國內城確實被攻下了。

天策軍的進攻可謂是神速,在仁川迅速擊潰了高句麗的精銳之後,火速的北上,幾乎沒有停頓一日。

只是作戰的細節,卻是一概不知。

李世民看過之後,交給李靖︰「朕里頭有許多疑問,你也是老將,你來看看,給朕說說看,這天策軍到底是怎麼打的?」

李靖早就想知道這一戰的細節了。

因為此戰打的過于順利,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之外。

這可是以兩萬兵馬,對付號稱二十萬兵馬的高句麗大軍。

這倒還罷了,主要是……天策軍這是攻城拔寨啊。

即便說天策軍乃是精銳中的精銳,可是半個月時間,滅亡一個高句麗這般的大國,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李靖的計劃,是花費一年時間,籌集精銳,他已經認為這個計劃,已經十分大膽了。

于是,他低頭看從國內城傳來的一些只言片語。

只是他和李世民一眼,都是越看越迷糊,一臉糊涂的模樣,道︰「太奇怪了,里頭有太多的細節,根本說不通。比如……高句麗為何要主動出擊,將自己的精銳統統壓在仁川,從這里看,高句麗人屬于昏招頻出。可是……高句麗人當真有如此的愚蠢嗎?」

他搖搖頭,嘆了口氣。

李世民道︰「是啊,朕費解的也就是如此,雖然朕作戰的時候,最喜尋找敵軍的破綻,進行出擊,這叫打蛇打七寸,可敵軍愚蠢到這般地步,故意放棄自己的天時地利的,卻是聞所未聞,即便三歲小兒,尚且不如呢。」

「無論怎麼說。」李世民心情大好,自己終于完成了一項偉大的功業︰「此番,正泰也令朕大開眼界。你在此,帶著大軍,招降納叛,三個月之內,要穩住整個遼東,這里,朕就交給你了。」

李靖心里說,雖然啃骨頭老臣沒啃動,可是這等招降納叛的事,臣若是再做不好,真的愧為大將了,他忙道︰「臣一定竭盡所能,再不會出差錯了。」

從李世民這里告辭出來,李靖心里禁不住的感慨,頗有幾分廉頗老矣的感覺,哎……終究還是老了,一代新人勝舊人,雖然有時候還是有些不服氣,可……事後想想,人家就是比自己強啊。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灘上。

次日……

李世民已帶著一隊衛士,火速出發。

其實此時國內城和安市城之間,還不知有多少敗兵,更不知這沿途是否還有頑抗的高句麗人,此行是有一些風險的。

可此次御駕親征,李世民本就是一匹放飛的野馬,誰也攔不住,他穿著武將的甲冑,身後三百個鐵衛,張千也跟著作陪,挑選了一批最好的駿馬,強行出了安市城,誰也攔不住。

長孫無忌卻也騎馬追了出來,這個時候能陪著陛下的機會不多,他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而且……國內城不遠,便是仁川,他想看看自己的兒子。

一想到自己的兒子,長孫無忌心里便將無數的算計統統都拋到了九霄雲外,忍不住熱淚盈眶。

這兒子到了百濟,已有許多年了。

這麼多年來,父子都不曾相見。

雖然書信之中,一直都說他過的挺好。

可那仁川是什麼地方?不過是蠻荒之地而已,再好,能比的了在長安時的半根手指頭。

這小子被陳正泰玩壞了,滿腦子都是建功立業的想法,大抵都是臥薪嘗膽,披荊斬棘。卻不知,咱們長孫家,都是靠裙帶關系上位的,瞎折騰個啥。

李世民心情很好,見長孫無忌肯來作陪,倒也興致勃勃,一路過去,竟沒看到多少散兵游勇,沿著高句麗人的官道,一路疾行,只五日之間,便抵達了國內城附近。

這國內城附近,乃是三韓之地北部區域少有的一片平原,在這里,村落和城鎮開始增多。

可是……一切都風平浪靜,甚至路上開始增加了不少的商旅。

李世民沒有讓人事先前去通報,而是繼續前行,他卻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

自己穿著甲冑,帶著一群衛士經過,沿途的百姓,非常沒有驚懼,反而一個個恭順的讓出道路來,而後,敬畏的朝著自己一行人行禮。

「怪了。」李世民越來越疑惑,尤其是越靠近國內城,這樣的情況就越發的明顯。

按理來說,這是新征服的地方,即便沒有遇到反抗,所遇之人,對于他們的態度,也大抵是目中帶著怨憤。

可這些人,顯然並沒有表現出這些來。

李世民也算是擅長于觀察的人,從這些軍民百姓的目光中,雖有畏懼,但是也有敬意。

李世民道︰「來了此地,倒是像和在長安一般,百姓們很是溫順,毫無恐懼之心。」

長孫無忌便立即道︰「陛下仁而愛人,且有天子氣,想來,陛下的雄姿,一定折服了這些百姓吧。」

李世民瞪他一眼︰「這些鬼話,莫說朕不信,便是你自己……信嗎?」

「信。」長孫無忌毫不猶豫,眼楮都沒眨一下。

李世民︰「……」

李世民隨即搖搖頭︰「走吧,先見了陳正泰再說。」

他心里倒是極期盼著,陳正泰給自己一個解釋。

前些日子,他每日惴惴不安,想到陳正泰這家伙干的‘好事’,竟是倒賣甲冑,便是憂心忡忡,他在這世上,完全信賴的人並不多,陳正泰便算一個,倘若陳正泰都敢欺君罔上,犯下十惡不赦之罪,李世民便自覺地,這世上再沒有人可信了。

譬如自己身邊的張千和長孫無忌。

他們快要接近國內城的時候,到達了一處市集,此時饑渴難耐,沿途所帶的干糧已是沒了,李世民便下馬,道︰「我等去尋一些水,喝一些水上路。」

眾人自是緊緊尾隨,眼看著要到了一處茶攤。

這些百姓非但對他們不恐懼,居然有幾個稚童歡天喜地的跟在他們身後,蹦蹦跳跳,口里叫著︰「來漢軍啦,來漢軍啦。」

有的百姓如常一般,也有不少,悄咪咪的偷看他們,卻沒有人驚走。

李世民到了茶攤前,一模自己的袖子,沒帶錢……

一時有些尷尬,回過頭想尋張千,這茶攤的伙計卻是驚喜道︰「幾位壯士可是渴了吧,茶水……我這里有,有……不要錢,來……來,快請坐。」

李世民一時無語,卻還是坐下,張千很聰明的也掏了一下,發現自己竟只掏出幾張欠條。

欠條這玩意……顯然是在高句麗無法流通的。

偏又沒有銅錢。

這伙計卻是殷勤的斟茶。

李世民道︰「有勞了,這里距離國內城還有多遠?」

伙計很健談︰「大抵三五里就到了,我看幾位壯士不是國內城里出來的天兵,是從北方來的?」

李世民呷了口茶水,潤了喉嚨,頓時覺得舒適了許多,便道︰「遼東來的。」

此時的高句麗,通行的也是漢話,只是口音有別罷了。

不過,只要語速放慢一些,彼此還是能听懂的。

伙計便驚喜道︰「不料北方也收復了,這便好極了,好極了,是安市城?」

李世民一臉無語,這些人……到底哪一國的啊?

李世民又點頭。

伙計便又興高采烈,去尋了一個高句麗人特有的餅子來,請李世民吃。

李世民也不客氣,三兩口吃了,鼓著腮幫子,忍不住道︰「國內城已是天策軍駐扎了?」

「天策軍?」伙計想了想,似乎覺得好像是叫天策軍,便點頭︰「是啊……真多虧了他們,若不是他們,我們這些小民,便真沒有活路了。」

李世民狐疑道︰「這是為何?」

「你是不知……從前我等在這里,真是生不如死,高句麗王,不,那高建武橫征暴斂,四處拉丁,你知道嗎?便連年近五旬的老翁也要拉去,不肯去便要打。家里若有牛馬的,統統都被他們搶走,家里十歲大的孩子,也一並強征。除此之外……一年下來。加下來的稅種有十幾種,處處都是要錢,成日有人伸手來要糧……就我說罷,我只是一個伙計,也被押去國內城里,教我養馬,這若是有敵來了,去保家衛國,且也罷了,可唐軍未來的時候,便是這樣對待的。稍稍有不從,便要打,打的渾身都是傷,也不給醫藥。他們還成日說,漢軍來了,便要殺盡我們。所以要教我們順從。可誰曉得,天兵一到,開倉放糧,釋放所有的苦役,回家的人,還發放路費呢。听聞……還說要置換什麼土地,用其他地方的土地,和咱們高句麗的世族和貴族的土地交換,這邊一畝地,那邊給一畝五分,換來的土地,到時都要分發下去,給無地的百姓耕種。你說說看,這是不是吊民伐罪?哎……何況,咱們高句麗……哪一個不是漢人呢?天兵說啦,咱們從先秦時起,便是大漢的樂浪、玄菟郡人,只是此後,被人竊據了而已。我細細思量,我姓李,還和大唐天子一個姓呢,都是漢姓,我說的話,和他們相通,可不就是如此嗎?」

李世民听的一愣一愣的。

突然感覺自己回了家一樣。

一時之間,竟不知該說什麼好,李世民咧嘴笑道︰「我也姓李。」

「呀。」這伙計驚喜的道︰「這樣說來,我們可能同一個祖宗。」

李世民︰「……」

張千在旁忍不住道︰「不是的,不是的,肯定不是。」

伙計便有些遺憾︰「五百年前不是,一千年前也是,總而言之……一筆寫不出兩個李來。你說是不是?」

李世民略顯尷尬,老半天才道︰「也有道理。」

伙計隨即道︰「這茶水隨便喝,我這雖是小本經營,不過當初衛戍國內城的時候,是天策軍給我放了一些糧,還發了一些路費,讓我回鄉,我心里感激,就當是欠了天兵的債,理應還的。」

這市集中其他人也紛紛遠遠觀看,有人跟著哄笑。

李世民等人吃過了茶,卻還是想辦法,讓長孫無忌取了一個玉佩,擱在這里抵了茶水錢。

長孫無忌一臉心疼,這玉佩……老值錢了……祖傳的……

當然,他也不敢拒絕,乖乖的將玉佩擱在了桌上。

李世民等人匆匆上馬。

因為這時,李世民害怕自己要被這市集中的百姓圍了。

等走過了一段路,李世民方才吁了口氣,忍不住道︰「這陳正泰有赫赫武功,文治也很有一手,朕這一路看來,真是感慨不盡。」

長孫無忌不由道︰「看來……未來我大唐在此若是增設一道數州,便可令這遼東和樂浪之地,永不反叛了。」

李世民道︰「對,這邊陲之地,最擔心的便是人心不服,若是永不休止的犯上作亂,則即便佔取,也無法長久。」

二人說著,隨即帶著護衛繼續前行,再靠近國內城一些,卻見許多的勞力正在修葺道路,很快,國內城終于到了。

整個國內城,一派祥和,雖然有許多大火燃燒過的痕跡,人們卻紛紛開始修繕自己的房屋。

城門處,是一張張的公告,大抵都是安民的,除此之外,還有因為戰亂受到損失的百姓,給與一定補償的。再有便是一些流民,已沒有家了,便用以工代賑的辦法,花錢雇佣他們修繕道路之類。

張千已是飛馬疾行,先行進城。

再過一會兒,便見陳正泰帶著眾將一道急匆匆的騎馬迎面而來。

陳正泰一見李世民,分外的親昵。

李世民也忍不住百感交集,翻身下馬。

這翁婿二人,許久不見,可是彼此各自為戰,在這半年不到的功夫里,發生了太多事,此時見面,卻好像是久別重逢一般。

陳正泰行禮︰「兒臣……」

李世民一把抓著他的臂膀︰「少嗦,不要和朕說這些虛禮客套,朕的行在……準備好了嗎?」

「呃……兒臣正在讓人……」

李世民搖頭︰「朕也是從戎之人,很好養活,錦衣玉食可以,粗茶淡飯亦可。朕在遼東,可是啃了三個月的蒸餅……所以,也不必讓人準備什麼,有個地方住的便成。」

陳正泰心里想,話是這樣說,今天若是沒收拾好,誰知道哪天翻舊賬?

陳正泰便道︰「這不成的,陛下乃是千金之軀,怎麼可以隨意呢?」

寒暄了幾句。

李世民隨即道︰「說說吧,怎麼回事?」

「啊?」陳正泰道︰「什麼怎麼回事。」

李世民便怒道︰「你欺君罔上,現在還敢隱瞞嗎?」

陳正泰頓時心虛了,忙道︰「請陛下先行移駕王宮。」

這王宮的瓦礫,早已清理了。有一些保存比較完好的宮殿,則成為了李世民暫時的住所。

李世民進殿,坐下,張千斟了茶。

陳正泰和長孫無忌則站在左右。

李世民呷了口茶︰「你當真賣了高句麗人重甲?」

陳正泰老實的點頭︰「是。」

「多少副?」李世民忍不住問。

陳正泰伸出五根手指。

李世民驚訝道︰「竟有五百副?」

陳正泰心虛的搖搖頭。

「什麼?」李世民瞪大眼楮︰「五千?你可知道……五千副重甲,意味著什麼。說的不好听,這和資賊沒有分別?」

「陛下。」陳正泰深深看了李世民一眼︰「其實……是五萬副!」

顯然……貧窮限制了李世民的想象力。

方才五百和五千的時候,李世民要跺腳,可說到了五萬副的時候,他居然心情平靜了,畢竟……這刺激已經大到,讓他的神經有些錯亂。

「五萬副重甲,事先為何沒有奏報?」

「因為事關重大,兒臣怕事情泄露。當然,兒臣不是怕陛下泄露,而是怕……」陳正泰看了一眼張千。

張千︰「……」

「除此之外……」陳正泰道︰「這高句麗在長安,是有細作的。想要假戲真做,就必須顯得陳家一直都在秘密行事,倘若陛下得知,那麼陳家就沒辦法,做到提心吊膽了。此事太大,若是陳家稍有半分的破綻,一旦被人看破,那麼……極有可能……最終終止這個交易。而這個交易……關系重大,事關了高句麗的攻略,陛下可還記得,兒臣曾向陛下許諾,半年之內,兒臣一定踏破高句麗。所以……這一切都是圍繞著踏破高句麗來進行的。」

李世民狐疑道︰「賣重甲,和破高句麗有關系?」

他還是無法理解。

這也包括了張千和長孫無忌。

陳正泰笑了笑,隨即道︰「當然有重大的關系。因為……想要事實已經證明,想要拿下高句麗這樣的萬乘之國,單憑軍事,是很難攻破的,歷朝歷代,竊據于此,佔山為王者,中原王朝都拿他們沒有辦法,一方面是此地苦寒。另一方面,是此地遠離中原。這里的氣候、地理,包括了民風,若只憑單純的軍事,除非朝廷痛下決心,起傾國之兵,不計成本,方才有勝利的可能,這一點,隋煬帝已經證明了。」

………………

求月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