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七十一章︰舉大事

關內和關外之間,無數的快馬和探報瘋狂的往來。

朝廷連續發出要求班師回朝的公文。

監視侯君集大軍的快馬。

侯君集的回書。

甚至包括了陳家的奏報。

李世民顯然已經越發的不耐煩了。

侯君集在軍中,一直下達要班師回朝的命令,可是……大軍沒有動。

只見打雷,不見下雨。

而陳家的奏疏,也終于來了。

李世民面無表情,他一直都在等著這份奏疏。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接觸侯君集最深的就是陳正泰,畢竟,雙方可都在河西。

朝廷要偵知侯君集的動靜,陳家的奏報,至關重要。

如今,終于來了。

李世民已經召集了好幾次宰相和將軍們在文樓里進行的會議。

現如今,他拿著陳正泰的奏疏,當著眾臣的面打開,赫然,陳正泰的筆跡便映入眼簾。

李世民看了這奏疏,頓時神色變得緊張起來。

越看,他臉色越是變幻不定。

而後,他仰頭起來,竟是若有所思狀,良久之後,李世民突然低沉的聲音道︰「侯君集,已不能留了!」

顯然……李世民雖覺得侯君集卑鄙,甚至有治罪的打算,可侯君集畢竟是有功勞的,而且他的罪狀,只是一個誣告而已。

因而,李世民內心深處,是希望等侯君集回到長安之後,將此人罷黜。比如這吏部尚書,是別打算再要了,可他的陳國公爵位,終究還是要保留的。

如若不然,免不得要讓李世民背上一個不恤功臣的惡名。

可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卻已徹底的讓李世民生出了殺念。

眾臣一听,頓時心里發毛。

李世民將奏疏收了,卻沒有給眾臣看。

這奏疏……對于李世民而言,過于震撼。

里頭有太多對于侯君集的吹捧。

當然……聯想到陳正泰對于侯君集的吹捧,再想到侯君集上了奏疏,狀告陳正泰謀反,這兩相對照,李世民看到的是什麼?

李世民看到的,乃是侯君集在西寧,一定是對陳正泰彼此和睦,定是討了陳正泰的歡心,而陳正泰竟愚蠢到竟不自知,還真以為侯君集對他陳正泰的親善表現,而將侯君集視做了良師益友。

這一點,通過這一封奏報,李世民大抵便可想象。

可是呢,侯君集當面對陳正泰和藹可親,可轉過頭,就直接誣告陳正泰謀反,謀反大罪啊,這是要將人整死的節奏。

這又說明什麼,說明了侯君集居心十分惡毒。

說穿了,其實就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當面與你笑哈哈的,轉過頭,卻是要將你陳正泰整死。

李世民是絕頂聰明之人,這些聯想,越想越是心寒。

他甚至想到,這侯君集平日里對自己,對太子,難道不也是奉若神明一般嗎?

可是從他對待陳正泰的手段來看,侯君集是否在自己面前,溫順無比,一副忠心耿耿的樣子,可轉過頭,卻已恨不得要誅殺了朕,好讓他來做這個天子呢?

李世民不得不做這樣的聯想,因為……他從陳正泰對侯君集的親切稱呼,還有對他的褒獎大抵可以看出,陳正泰對侯君集的印象很好,好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若不是因為侯君集一定對陳正泰采取了什麼手段,令陳正泰這個糊涂蛋居然失去了防備之心,是不可能有如此好的評價的。

而李世民做出了這些聯想的時候,侯君集其實就已經死定了。

因為李世民可以接受侯君集和陳正泰二人不和睦,彼此發生了口角,而後侯君集轉過頭,狀告陳正泰。

若是如此,只能說是臣子失和。

可倘若陳正泰將侯君集視為自己的兄弟,而侯君集一定也當著陳正泰說了許多語重心長,令陳正泰覺得親切的話,在這種情況之下,為了自己的野心,卻是轉過頭誣告陳正泰,要將整個陳氏,置之死地。

那麼這個人……將有多麼的可怕啊。

說是心如蛇蠍也不為過。

「陛下……的意思是……」

李世民冷著臉,他的臉色變幻不定,一股濃重的殺機,自李世民的心底升騰而起︰「陳正泰……終究是沒有見識過人心險惡啊。而侯君集十惡不赦,若此人不死,將來禍亂我大唐者,必是此人。」

李世民凝重的看著房玄齡和李靖人等︰「監視侯家一舉一動,只要侯君集回到長安,立即將其滿門拿下。太子的妃子侯氏,也即可令她削發為尼。朕要讓侯君集穿著囚衣來見朕!」

不等房玄齡和李靖詢問事情的原委。

李世民又道︰「給朕修一份密旨,告訴陳正泰,侯君集已反,讓他有所防範,切切要小心。更不可讓其……盤踞在關外。如若不然,便為我大唐月復心之患!」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無論是房玄齡還是李靖都已經明白,侯君集完蛋了。

只是他們無論如何都無法理解,為何一個月之前,還是李世民心月復的侯君集,即便是在幾日之前,陛下雖他對產生懷疑,卻至少還無殺意的人,轉過頭,就已決心徹底對侯君集進行清算了。

要陛下動這樣的決心,很不容易,因為李世民自詡自己的聖君,除非真正犯下十惡不赦的罪行,如若不然,絕不會對這樣的功臣大加殺戮。

不過顯然,李靖樂于見到這樣的結果,他忙道︰「遵旨。」

李世民站起來︰「授予陳正泰臨機應變的大權,代天子行令!」

房玄齡臉色微微有些變色,這好像有點過了。

…………

陳正泰送出了奏疏,對于這奏疏的反響,還是有些惴惴不安,說到底,他陳正泰現在人在關外,朝中的局勢如何,卻是難料。

倒是武詡心放的寬,勸陳正泰道︰「恩師,現在當務之急,是做好一些準備,以備不測。」

「你的意思是什麼?」陳正泰凝視著武詡。

武詡道︰「侯君集此人,別看是武夫,可心思卻是細膩,為人多疑。這樣的人……一旦察覺到朝廷對他的態度改變,勢必會惶恐不安,如驚弓之鳥。因而,誰能預料,他是否會鋌而走險呢?學生的意思是,固然這種可能微乎其微,卻也要有所準備才好。」

「會反?」陳正泰也拿捏不定,覺得可能性不大。

武詡鎮定自若道︰「這可不好說,只是上一次他來拜見時,學生觀此人,不是一個甘心于俯首就擒之人。」

陳正泰哈哈一笑︰「倒像是你對他很了解。」

武詡搖頭︰「人的行為舉止,只需從一些細小的變化,即可看出。開國功臣之中,侯君集並不算出色,可他能得此高位,一方面是此人苦心經營的結果,總能討好到陛下,可見這個人,心思細膩,做事滴水不漏。而他立功心切,也可見他的野心勃勃。這樣的人,一將功成萬骨枯,是不會將其他人的性命放在眼里的,他的心里,只會有他自己。所以他的許多行為,都難以預料。」

陳正泰嘆了口氣︰「如此也好,我讓蘇定方做一些準備。」

正說著……

外頭有人匆匆進來︰「殿下,有旨意。」

陳正泰深吸一口氣︰「看來,陛下有回應了,卻不知道送上去的那封奏疏會是什麼反響。」

武詡輕笑道︰「侯君集必死了。」

陳正泰奇怪的看了武詡一眼,而後拆開書信,打開,瞬間倒吸一口涼氣;「武詡啊武詡,你竟是料事如神。陛下命我做好準備,和你說的一模一樣,看來,侯君集徹底完了。只是,你的腦子到底是怎麼做的,為何都沒有逃過你的預料。」

「因為天下是一張棋盤。」武詡想了想,嘗試想要解釋︰「而絕大多數人,都是血肉之軀,所以他們看待問題,總是以自己的角度。可是恩師,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測另外一個人,怎麼可能預料另外一個人的所思所想呢?因而,人們才總算,最難猜測的是人心。」

武詡頓了頓︰「可是若你許多時候,思考問題時,不再用自己的角度,而是將這天下視為棋盤,站在半空之中,俯瞰著天下的人,再從每一個人的行為軌跡去猜測每一個的心性,根據他許多細微的變化,去了解每一個人的性情。再根據一個個人的過往去揣摩,那麼同樣一件事,每一個人會做出什麼反應,采取什麼手段,那麼就不難猜測了。就說學生代恩師寫的那份奏疏吧,那份奏疏里,夸獎侯君集越厲害,對陛下而言,侯君集這個人,便越是可怕。因為陛下從這封書信里,能看到自己。」

「看到自己?」陳正泰失笑︰「我還是有些不明白。」

武詡恬然一笑︰「對呀,其實……學生所模仿的,並不是恩師的心思上奏。用的卻是陛下的心思。因為當初的陛下,不就是這樣看待侯君集的嗎?陛下當初,對侯君集欣賞有加,認可他是一個忠貞不二的人,認為他能力超群,若非如此,怎麼可能讓他做吏部尚書,又怎麼可能讓他的女婿進東宮,讓他的女兒,嫁給太子為側妃。這個安排,陛下儼然有未來托孤之意,恩師想想看,陛下得對侯君集當初有多麼的信任和欣賞,才會做出這樣的安排啊。」

陳正泰越听,越覺得其過于高深,不斷點頭︰「你繼續說。」

武詡又道︰「這封奏疏里的恩師,其實就是當初陛下的影子。因而……陛下看了奏疏,第一個反應便是,當初自己何嘗不是如此信任侯君集呢,陛下對侯君集的印象,和恩師是一樣的。正因為相同。再反過來,若是看到侯君集上奏,他對恩師一定沒有好話,那麼陛下會怎樣去想?」

陳正泰恍然大悟︰「也就是說,陛下看到了曾經的自己,而再看侯君集的奏疏,卻是一下子看清了侯君集的真面目。為師表現的對侯君集信任,結果侯君集反手痛斥我。那麼……當初陛下對他信任,陛下就忍不住會想,這侯君集在背後,又是怎樣看待陛下的呢?」

「對。」武詡道︰「這才是人心,都說帝心難測,可是真的難測嗎?我看並不盡然,只要抓住陛下的心思,利用奏疏,引發陛下的共鳴,陛下一定會勃然大怒,從而對侯君集厭惡至極點,那麼……以陛下的果斷,絕不會在留侯君集了。」

陳正泰一臉欽佩之色︰「厲害,厲害,我都沒有想這麼多。不過……」

陳正泰這時,才發現了武詡狠毒的一面,堂堂吏部尚書,開國的陳國公,手掌精兵,算起來,甚至和陛下是半個親家,這樣的身份,可是到了武詡手里,卻只一封書信,直接一擊必殺,這等手段,這等心思,還有這等方寸的把握能力。這簡直就是玩陰謀的祖師爺。

而偏偏,站在陳正泰眼前的,只是一個二八芳華的少女,有一張美輪美奐的面孔,顯得清純的不能再清純的模樣。

「恩師……怎麼了,學生做錯了嗎?」見陳正泰凝重的樣子,武詡倒是小心翼翼起來,似乎生怕陳正泰懲罰一般,忐忑不安的道︰「我……我……」

陳正泰擺擺手,苦笑道︰「沒什麼。我只是……需要適應。你做的很對,不過……我覺得我還是小看了你。」

武詡道︰「恩師,學生這樣做,也是因為……恩師自己說過的,要干死這侯君集,想來恩師對侯君集,已經恨到了極點,恩師平日里,並不經常對一個人恨意如此之深,所以學生才……才斗膽這樣做。」

「好啦。」陳正泰安慰她︰「先不說這個,我們現在重要的便是如這密旨中所言,做好萬全準備,這侯君集肯束手就擒便罷,倘若執迷不悟,那麼就讓他們嘗一嘗我的厲害。」

武詡道︰「此人陳兵三萬,而且歷來擅長收買人心,這可都是我大唐三萬的精銳,恩師……一旦他在關外發難,朝廷鞭長莫及,其實這個時候,恩師和西寧,已經陷入了危險的境地,我認為,這西寧城已經大致要修成了,至少防衛的措施,尚還可用。不妨我們退入城中,以拖待變。」

陳正泰搖頭︰「不可以,無妨,有天策軍在,他翻不起什麼浪來。」

武詡搖頭,還是覺得太冒險︰「雖是如此,可對方的軍馬,是三萬。何況,這侯君集乃是當世名將,不容小覷。」

陳正泰失笑︰「他侯君集是當世名將,我陳正泰難道名將還少嗎?」

突然陳正泰想到了什麼,不對,好像這個時候,無論是蘇定方、薛仁貴還是黑齒常之,都還不算名將,只能算是略有小名,和侯君集的名氣,卻是差遠了。

不管啦,先吹了再說。

武詡顯然並不擅軍事,這是她的弱項,見陳正泰自信滿滿的樣子,卻還是不禁有些擔憂。

………………

侯君集又接到了來自朝廷的旨意。

只是這一次,不再是從兵部發出,而是李世民親自下的旨意。

侯君集忙是帶著將校們去領了旨,只是這旨意,卻讓他的心徹底的沉了下去,陛下的旨意依舊還是令侯君集立即班師回朝,不得有誤。

侯君集立即意識到了什麼,他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陛下根本沒有跟自己談論關于陳正泰謀反的問題,這就意味著,自己此前的上奏,不但沒有引起任何的效果。而且還可能引發了陛下其他的心思。

這心思是什麼呢?

侯君集歷來多疑,他心里突然恐懼起來。

憂心忡忡的回到了帳中,突然問身邊的長史道︰「家中可有書信來?」

「書信?」長史立即回應︰「將軍,這些日子,都沒有書信來。」

「平日里……我與家中都有書信聯絡,可是這些日子……卻無書信來是嗎?最近的書信,是幾時候?」

「十幾日之前。」

侯君集臉色驟變,跺腳道︰」我已大難臨頭了。」

長史嚇了一跳,卻見侯君集失魂落魄的樣子,連忙道︰「明公,在為何事擔憂?」

侯君集卻是不答,他顯然已經驚恐到了極點,呼吸變得急促,瘋了似得在帳中來回走動,口里念念有詞︰「不對,不對,怎麼可能一點疑心都沒有,一定是……一定是哪里出了問題。莫非是那陳正泰,先人一步,上書彈劾我謀反嗎?對,一定是如此……陳正泰歷來狡詐,萬萬想不到,他早已想要置我于死地啊。」

這是第一次,侯君集感到事態已經徹底的失控,一種巨大的危機感,已經彌漫了他的全身,他很明白,這一切都太反常了,反常到他腦海里,不斷的浮現出各種最為可怕的後果。

于是,他忙取聖旨,聖旨中的每一個詞句,他都反復斟酌,最後臉色越來越蒼白,突然,侯君集低聲喃喃念道︰「今亡亦死,舉大事亦死,大丈夫豈可坐以待斃,為人所笑呢?是了,絕不可做韓信,我決不做那韓信!」

………………

第三章送到,悲劇的是,好像作息沒改善好,盡頭又熬夜了,這是昨天的第三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