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二十九章︰天子宴

張千說著,便回到李世民的面前復命。

李世民正看著奏疏,張千不敢打擾,只悄悄的站在一旁。

百忙之中,李世民抬眼起來,瞥了張千一眼,兩人似乎很有默契,他淡淡的道︰「何事?」

張千便低眉順眼地道︰「那吳有靜,奴已命人去請了,後日便入宮覲見陛下。」

「噢。」李世民沒有將此太放在心上,這對于作為皇帝的李世民而言,不過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

不過張千突然提了起來,李世民便道︰「朕听說此人現在名氣很大。」

「是。」張千笑吟吟地道︰「百騎那里也是這樣說的,說是不少世族都與他相交莫逆,說他學問好,品德也高,人們對他趨之若鶩。」

李世民只淡淡一笑︰「品德好壞,是何以見得的呢?」

「陛下,朝廷從前征闢了他,他不肯接受,這在時人的眼里,自然也就成了不慕名利了,許多人都說他是真名士。」張千娓娓道來。

李世民听到此處,臉色微微有些異樣。

顯然,作為天子,是很不喜歡這樣風氣的。

你讀了書,有才華,朝廷想用你,你不肯接受,不肯做官,結果大家都稱頌這件事,這是什麼?

一旦這樣的風氣彌漫開來,那些讀書的人都不肯入朝了,那麼誰來為君父治理天下呢?

倘若這樣的人都可以得到人們的夸獎,那麼那些沽名釣譽之徒,豈不正好可以借此攬名?

李世民淡淡道︰「這樣就可稱得上是道德高尚嗎?朕還以為所謂大德,當是上報國家,下安黎民,就如房卿和正泰這樣的人。」

張千便笑道︰「奴也是這樣認為,只是……終究世人們看不清,多將這不事生產,不肯入仕,憑著胸中有一些墨水,卻成日將淡泊名利掛在嘴邊的人視為楷模。」

「此風不可長。」李世民異常平靜的道︰「魏晉的那一套風氣,實為誤國誤民,我大唐要的是經世濟民的人才,而不是此等清談之輩。」

「既如此,那麼還請他入宮嗎?」張千小心翼翼的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倒沒有遲疑,道︰「請都請了,為何要食言而肥呢?上一次朕見他的時候,沒有和他打過什麼交道。既如此,那麼就看看此人到底有什麼經天緯地之才。」

張千頷首︰「陛下聖明。」

張千很清楚,自己已在李世民的心底埋下了一顆種子了,接下來,就等這種子能夠生根發芽了。

他在陛邊的日子很長了,陛下的性子,他是了解的,這個時候他不宜說太多,陛下是何其聰明的人,一旦說的多了,就搞得他好像是在說人壞話似的,那就適得其反了!

又過了兩日,放榜的日子終于到了。

此時,可謂萬眾期待。

而陳正泰對這次大考自是重視的,本想跟著生員們一起去看榜。

誰曉得竟被宮里拎了去,他不禁遺憾,似乎陛下對此也很是期待啊!

因而慎重其事地在太極殿設了宴,也在候著放榜的結果。

于是大清早的,天才蒙蒙亮,陳正泰就穿了朝服,登上了馬車。

這馬車卻是兩輪的,畢竟……在給宮里交付那二十輛四輪馬車之前,自己還是不要坐四輪馬車才好,太招搖啦!

于是一路痛苦地顛簸著入宮,在這宮門前,早已來了不少的大臣。

眾人如往常的不太搭理他,倒是房玄齡和藹的和陳正泰打了招呼。

那長孫無忌見狀,也湊了上來,壓低聲音道︰「沖兒這幾日在學里還好嗎?也不曉得他現在學業如何了?」

長孫無忌滿懷著期待,自己的兒子已是秀才了,若是能中舉人,他這為父的,也就心安了!

有了舉人的身份,再加上長孫家的家世,將來前程遠大啊。原本他對長孫沖並不抱太大的期望,只希望他別敗了家便謝天謝地了!可現在心里有了希望,整個人就不同了。

此次大考,長孫無忌是每日都輾轉難眠,專等放榜出來,就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榜上有名。

房玄齡就不一樣了,房玄齡更沉得住氣,可現在長孫無忌問了,他也不禁豎起了耳朵,想看看陳正泰怎麼說。

陳正泰只好一臉尷尬地道︰「這個,這個……長孫沖也在學里嗎?呀,我險些忘了。」

長孫無忌︰「……」

這就有點沒良心了,前些日子,還打過架呢!轉過頭,你特娘的就忘了?

陳正泰忙道︰「長孫相公放心,進了大學堂,自會安分守己的,讀書就更不必說,待會兒等放榜就是了。我陳正泰不是吹牛,大學堂個個都是人才……」

長孫無忌覺得這些話沒有什麼營養,不禁心里有幾分氣惱。

倒是房玄齡心里想,陳正泰這般說,莫不是故意想表示他對學里的生員們都一視同仁,不會因為是房家的公子或者是長孫家的公子便會格外的青睞。

這樣治學,倒未必沒有好處,他那兒子,平日就是在家里寵溺過了頭,也只有陳正泰這般治學,或許才能讓人成才。

他忍不住在心里道,陳正泰這家伙,倒還真有一套啊。

房玄齡于是微笑,看著陳正泰,一副我懂得的模樣。

這倒讓陳正泰有些丈二的和尚,模不著頭腦了,為啥房公給他這樣的眼神,好奇怪啊!

…………

而此時,吳有靜也已到了。

只是……令所有人錯愕的是,吳有靜竟穿著一件喪服。

這喪服入宮,可是很不吉利的。

而吳有靜卻完全是旁若無人的樣子。

不少人久仰吳有靜的大名,與吳有靜相互見禮。

吳有靜面上含笑,自是與之親切攀談。

禮部尚書豆盧寬和他有舊情,彼此寒暄了一陣,豆盧寬擔憂的道︰「吳兄家里可有人去世嗎?」

吳有靜幽幽嘆了口氣︰「非我家中有人過世,而是吳某為天下的文脈而服喪。」

豆盧寬听了,心頭一震。

他對吳有靜不禁佩服起來。

吳先生這一番話,就顯得很高妙了,倒是頗有幾分,當初竹林七賢一般的風采。

而且他敢說這樣的喪服入宮覲見,只憑今日的舉止,就足以進入史冊了。

此魏晉遺風也。

只是作為大臣,遇到這樣的事,還需有一些避險,于是他微微一笑,沒有追問下去。

其他人卻已是議論紛紛起來,都不由的看著吳有靜,覺得此人十分神采奕奕,顧盼有神,心里竟有神往。

陳正泰倒是對這人的行為很想翻一個白眼,直接懶得理這樣的神經病,說實話,也就是他的涵養好,如若不然,見了這個狗東西,少不得還要打他一頓。

此時,宮門終于開了,眾臣陸續入宮。

一路默默地至太極殿。

李世民早已在此興致勃勃的久候多時了,今日要放榜了,他要顯出君臣同樂的心態,一道在此等榜放出來。

如此,才顯得自己對于這掄才大典的看重。

等眾臣魚貫而入,待見一人,居然穿著一身喪服進來,李世民身子一硬,就像一下子沒了呼吸。

「……」

卻見那穿喪服的人,大喇喇的樣子,舉手投足,都帶著灑月兌的模樣。

于是李世民瞥了張千一眼,面上不無責怪的意思,倒仿佛是在說,這樣的人,為何要放入宮來?

張千則低著頭,大氣不敢出。

待眾臣行了禮。

李世民的目光再次落在那穿喪服的人身上。

「卿乃何人?」

「草民吳有靜。」吳有靜慨然而出。

原來就是吳有靜啊。

上一次見吳有靜時,吳有靜被揍得連他親娘都不認得了,而現在……完全換了一副模樣。

李世民心里更是不喜了,淡淡地道︰「卿家家里有人病故?」

「不曾有。」

李世民的臉色就更冷了︰「若無人病故,何以披麻戴孝?」

「草民在哀悼。」吳有靜很坦然地道

「哀悼什麼?」李世民皺著眉頭追問。

「哀悼我大唐,竟再無文士,只剩下一群鸚鵡學舌,投機取巧之輩了。」

李世民听了,臉一下子繃住了,不禁勃然大怒。

好在當著百官的面,李世民倒還能隱忍。

只是此時,百官們嘩然了。

他們顯然已經听出了這話里的弦外之音。

這吳有靜所說的鸚鵡學舌,投機取巧之輩,十之八九……就是二皮溝大學堂的讀書人吧。

這不就是沖著那陳正泰去的嗎?

于是有人皺眉。

有人倒是好事者的心態。

也有人眉頭舒展,覺得很痛快。

李世民抿了抿唇,淡淡道︰「卿家這是要嘩眾取寵嗎?」

「草民不敢。」吳有靜慨然道︰「臣不過是有感而發而已。」

李世民只冷笑,隨即不理他。

這樣的狂生,其實歷來就有,譬如那東漢的禰衡,不就是如此嗎?

可偏偏,這樣的人往往都是以名士自居,很受世人的追捧。

而對付這樣的人,李世民倒是有自己的辦法,那便是不理他。

無數的桌案已是預備好了。

百官們各自入座。

那吳有靜見李世民不再追問,似乎也不慌,臉色依舊如常,不疾不徐地入了座。

陳正泰很巧的與長孫無忌同座,待宦官們送來了水果上來,長孫無忌便笑道︰「陳詹事,來,我給你削個隻果吃。」

陳正泰忙道︰「客氣了,客氣了,我來給長孫相公削吧。」

長孫無忌便面帶微笑,頷首。

陳正泰猛然醒悟,自己好像被套路了啊!你大爺,口里說要給我削,實則上卻像大爺一般的坐著不動彈,這分明是故意客氣幾句,而後等著我來伺候你這大爺。

陳正泰索性也不動了。

于是二人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四目相對,一副很塑料的樣子。

卻在此時,突然殿中傳出了一陣刺耳的哭聲。

君臣們愕然下,都紛紛朝著哭聲的源頭看去。

便見吳有靜正伏在案牘上,嚎啕大哭著。

李世民一看,此時顯然有些失去了耐心了。

于是便問︰「吳卿大哭,乃是何故?」

吳有靜此時道︰「陛下,臣此時哭的,乃是天下的讀書人。」

「天下的讀書人如何了?」

吳有靜此時失聲哽咽一般,張口,卻好似是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了。

眾臣們都不禁唏噓。

陳正泰和長孫無忌都坐在一旁,冷眼相看!

說實話,這吳有靜的演技還是不錯的,就是他所想展現出來的人設,令陳正泰有種仿佛像吃蒼蠅一般的難受。

吳有靜好不容易平復了情緒,才帶著哭腔道︰「天下的讀書人,無不希望能夠為朝廷效力,所以他們寒窗苦讀,無一日不敢荒廢學業,而陛下可曾想過……這些滿月復經綸的讀書人卻被人隨意毆打,四文喪盡,敢問陛下……若是這天下,連士人都沒有了尊嚴,誰來為陛下效力呢?」

李世民听到此處,冷哼道︰「卿家可能是意有所指了。讀書人之間毆斗……」

「陛下。」吳有靜突然喝道︰「根本就是讀書人被毆打,何來讀書人之間毆斗呢?那二皮溝大學堂的那些人,也配叫做讀書人嗎?陛下何不去坊間問一問,這天底下,誰不是談及到大學堂,便都將其視為笑話,在草民看來,大學堂教授出來的人,都不過是一群鸚鵡學舌之輩,他們豈可稱之為士?」

這番話……簡直就是在陳正泰頭上拉X了。

李世民手撫著案牘,手臂不禁顫了顫,而他面上只微笑不語。

當然,吳有靜的話,其實是頗受不少人認同的。

在他們看來,二皮溝大學堂所培養出來的那些寒門子弟,確實不配稱之為士,甚至有人連他們讀書人的身份,都覺得懷疑。

吳有靜隨即道︰「陛下摯誠相邀,請草民入宮,草民能夠得見天顏,實為畢生的幸事。草民萬死,面見陛下,本該說一些天下太平、海晏河清的話,如此才可討得陛下的歡喜。只是有一些肺腑之言,不得不說。就如今次大考,即將揭榜,可謂萬民期待,這數月來,許多秀才都是懸梁刺股,每日用功讀書,便是要讓陛下看看,真正的士人,是什麼樣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