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二章 詛咒

陳玉樓踏入大殿。

饒是有一定了心理準備,還是被殿內富麗堂皇的裝潢震撼地不輕。

難以想象,這里在幾百年前,已經被洗劫過一遍。

其中真正值錢的寶貨,早被元兵搬走了。

只看門口留下的那兩尊,用開焚香的鶴形銅爐,在元代不算什麼。

可隨著歲月的推移,時至今日,這些都變成了前朝的古董,價值連城。

鷓鴣哨立在門口,目光直接掠過殿內的鎏金裝飾,落在中央僅有的一根朱漆抱柱上。

漆柱約有半丈粗,頂端橫托著十八道梁椽,作為支撐。

正是古代宮殿中,罕見的「一柱十八梁」式結構。

「師兄,這大殿就靠這一根柱子支撐,不會塌了嗎?」

花靈掃視四周,見只有一根柱子孤零零地矗立在那,有些擔憂地問道。

鷓鴣哨搖了搖頭。

「別看只有一根柱子,其中卻是玄機無窮。」

「你看頭頂,那每一根橫梁,都略有彎曲,首尾和重疊的部分皆有巧妙的榫卯相接,看似脆弱,實則堅固異常,這也正是這瓶山地宮能矗立千年而不倒的原因。」

他感慨道︰

「古代匠人兼顧嚴謹和天馬行空的設計,足令吾輩嘆服!」

出于職業習慣,鷓鴣哨三人走到了壁畫前,仔細端詳。

他們此行只是為了應約,並沒有明確的目的。

此刻,第一時間觀看殿中壁畫,也只是因為多年尋找塵珠的線索養成的下意識動作。

果不其然,壁畫里描繪的都是些求仙問丹的修道情景。

不知為何,鷓鴣哨有些失落。

「鷓鴣哨兄弟,我看你神色低沉,莫非有什麼心事?」

突然,清朗的聲音響起。

三人回頭,李長清不知何時,出現在他們的身後。

負手而立,似在欣賞著面前精美的壁畫。

鷓鴣哨聞言一愣。

他本不想對外人提起搬山一脈的秘事,正想找個借口搪塞過去。

卻忽然想起道人神秘的來歷,心中猛地一突,念頭一轉,輕聲問道︰

「李道長可曾听說過扎戈拉瑪一族?」

「不曾。」

李長清當年看《鬼吹燈》的時候,自然听過這個名字,但時隔多年,細節已記不清了。

鷓鴣哨嘆了口氣,將搬山一脈埋藏千古的隱秘,對道人緩緩講了出來。

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深處,有一座名為扎戈拉瑪的大山。

其黑色的山體下,埋藏著無數的秘密。

「扎戈拉瑪」在古維語中代表著「神秘」,因此,扎戈拉瑪山也被生活在附近的酋落稱為「白骨之海里的神山」。

遠古時代,扎戈拉瑪山里誕生了一個被尊為「聖者」的部落,自稱扎戈拉瑪族。

部落里的族人一路從遙遠的北歐大陸遷徙而來,在扎戈拉瑪山里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一個族人無意間在山月復里,發現了一個深不見底的深淵,一切都改變了。

族中的巫師得到了神啟,宣稱在古老的東方世界,有一只金色的玉石巨眼,可以看清深淵的真相。

他令族人,模仿著造了一只同樣的玉眼,用來祭拜無底深淵。

噩夢,就這樣悄然降臨。

從此以後,扎戈拉瑪部族連年死人,災禍不斷。

此刻,他們才意識到,這必是和這被稱為「鬼洞」的無底深淵有關。

但是,災禍的大門一旦開啟,想再關上就無比困難。

無奈之下,為躲避災禍,扎戈拉瑪一族不得不遺棄了生活多年的家園,向遙遠的東方遷徙,逐漸融入中原的文明之中。

「那扎戈拉瑪族所謂的災禍,究竟是什麼呢?」

李長清有些不解。

「是一種恐怖的,伴隨終生的詛咒…」

鷓鴣哨面沉如水。

花靈和老洋人低頭,神情慘淡。

「中了這個詛咒,扎戈拉瑪一族的血裔在出生時,身體上都會長出一個眼球狀的紅斑。」

鷓鴣哨的聲音很是平靜,無喜無悲,仿佛在敘說這一個陌生人的命運。

「生出這種紅斑的人,都活不過五十歲。」

「從四十歲開始,他們的血液會逐漸變黃,身體乏力,呼吸愈發困難,這一痛苦的過程會持續十年,直至死亡。」

李長清聞言,面色一凝。

扎戈拉瑪一族在定居中原後,經過幾代人的觀察,發現了一個規律。

那就是,離鬼洞越遠,發病的時間就越晚。

但不論如何,詛咒始終存在。

就如同一柄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早晚都有落下的一天。

任何語言,都不足以形容血液變成黃色凝固狀的痛苦。

為了找到破解詛咒的辦法,扎戈拉瑪的族人絞盡腦汁,可一無所獲。

直到宋朝,扎戈拉瑪的後人,在黃河下游的淤泥中,發現了一口商周時期巨大的青銅鼎。

此鼎深月復凹底,下有四足,威武凝重,鼎身並鑄有精美的蟬紋。

上面的銘文詳細地記載了,商王武丁曾在昆侖山,得到了一件赤袍和一只染滿黃金的玉石眼球。

商王武丁認為這只玉眼是當年黃帝羽化後遺留下來的聖物,無比珍貴,將其命名為「塵珠」,並命人鑄鼎紀念。

扎戈拉瑪族的後人通過佔卜,認為只要找到這只黃金玉眼,回到祖地祭祀鬼洞,就能抵消當年族中巫師用仿制的玉眼窺探鬼洞奧秘,所引發的災禍。

通過查閱古籍,他們推測這枚玉眼,幾經戰亂轉手,現在很可能作為陪葬品,被藏在某個王室貴冑的古墓地宮之中。

此時,扎戈拉瑪一族已經銳減到千人。

他們的文明已經被漢文明同化,姓氏也隨之漢化。

為了擺月兌死亡的枷鎖,拯救部落的後裔,他們不得已分散到各地,一般扮作道人模樣,挖墳掘冢,尋找塵珠的下落。

「這些人,就是如今盜墓四大派系之一的搬山,而我,就是最後一個通過族內考核,正式的搬山道人。」

鷓鴣哨輕輕一嘆。

「如今我搬山一脈人事凋零,青壯幾乎絕跡,花靈和老洋人已是僅剩的兩根獨苗了。」

「師兄」

花靈眼神黯然。

鷓鴣哨有些寵溺地揉了揉她的小腦袋。

「沒想到,你們兄妹三人的身世竟如此坎坷離奇!」

李長清听後長嘆,沖三人打了個稽首,沉聲道︰

「扎戈拉瑪一族後裔始終如一,鍥而不舍的精神,令人欽佩!」

鷓鴣哨三人也抱拳回禮。

「其實,搬山一派盜墓求珠不求財的事跡,我早有耳聞。」

李長清話鋒一轉。

「今既與鷓鴣哨兄弟相識相知,听完令兄妹的遭遇,同為盟友,怎能不略出薄力?」

「李兄難道你」

鷓鴣哨一驚。

「鷓鴣哨兄弟,可曾听過雲南獻王?」

「獻王?」

鷓鴣哨眼皮一跳。

「哦?李兄說得可是漢文帝時,瀾滄江畔古滇國的那個獻王?」

陳玉樓忽然冒頭,對四人拱了拱手。

「正是!」

李長清俊朗的臉上露出一抹微笑。

「我先前就一直覺得塵珠這三個字有些耳熟,方才听鷓鴣哨兄弟一番敘說,終于想了起來。」

「幾年前,我在紫霞觀翻閱古籍時,曾看到過關于塵珠的事跡。」

「這塵珠相傳乃是地母所化的鳳凰之膽,由火炎精華所凝,是天地間一等一的極陽之物!」

「傳說中,通過此珠修煉,便可以蛻化成仙。」

道人搖了搖頭。

「也正因為如此,塵珠在秦末之際,由于戰亂,流落到了雲南,據秘史記載,這件神器幾經周轉,最終落入了古滇國的獻王手中,並隨之一起下葬,被埋入墓中。」

此言一出,四周寂靜無聲。

鷓鴣哨被他的話震得腦海卷起陣陣驚濤駭浪。

心馳神移,久久不能自持。

花靈和老洋人雖然對塵珠的是否存在有一定質疑,此刻也不由面面相覷,呆若木雞。

陳玉樓則低頭深思,眉宇間滿是驚疑。

李長清把幾人的表情一一收入眼中,神情卻愈發高深莫測。

他之前自然是有意挑起話題,讓鷓鴣哨說出關于詛咒一事。

一來,可以了解其中內情。

二來,就是像現在這樣,接著這個由頭,順理成章地告訴鷓鴣哨,塵珠就在獻王墓這個線索。

至于這麼做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他只是單純的,想給原本悲劇的搬山一脈,一個起碼存在希望的選擇罷了。

搬山道人,不應就此斷絕。

包括陳玉樓、紅姑娘、花瑪拐和啞巴昆侖摩勒等人。

李長清想知道,如果他們都能擺月兌原本的宿命,活下去,並順利盜掘了瓶山元墓。

究竟會給之後的歷史,帶來怎樣的變化?

會不會改變胡八一時代,盜墓四大派系僅余模金的單一局面。

是否有可能,發展成類似于《盜墓筆記》世界里,多元化的盜墓行當。

或許這樣,能給自己之後的旅程,增添幾分樂趣。

一成不變是乏味的,只有變數和未知,才是快樂的源泉。

才能給平淡的生活,增加一些驚喜。

若只是袖手旁觀,固然簡單,但也未免太過無趣。

不可預測的未來,才是道人想要追求的東西。

掛比的想法,往往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