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千零六十八章 見張飛

而在這時,聞人升同樣遇到了一樣的問題。

他該怎麼吃飯?

活了這麼多世界,聞人升還是第一次要考慮怎麼吃飯的問題。

這可真是三國世界的特色。

吃飯。

沒錯,小到百姓,大到諸侯征戰,無不是圍繞糧食問題。

就連幾次武侯北伐,失敗的根本原因也是糧草運輸困難,無法長期對峙。

這就是天時不如地利的緣故。

吃飯可是一個大難題。

聞人升仔細想了想,搜索一下這個身體記憶。

他的父親姓趙,是一個小地主,原本有100畝地,家在幽州涿郡安次縣,有六口人。

四個兒子,父母俱在。

他排行老三,今年17歲。

還有一個老四,沒有成年,才12歲。

父親將80畝地拿出來,平分給4個兒子,一人分了20畝。

最小的兒子,還沒有算成人,所以暫時還是老父代耕。

以漢代的水平,其實20畝地,如果是自己的,也就剛剛夠生存。

百畝之地,五十畝糧田,五十畝桑田,在漢代,才有溫飽生活。

漢代的糧食產量是這樣的。

每石為120斤。

如果是水澆地的話,小麥能產兩石有余,也就是250斤到300斤。

晁錯說過︰「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過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三百石。」

這里的畝是457平方米,但是漢代斤也是250克為一斤,這是漢代和現代的不同。

所以換成現代的單位,667平方米為一畝,500克為一斤,那就是每畝257斤。

前提是必須有水,最起碼不能連續干旱。

還要有水渠來澆地。

如果接連幾個月不下雨,那只會絕收了。

涉及到三國世界的畝與糧食產量,聞人升都自動轉化成後世單位,免得麻煩。

也就是說他父親的一百畝,也就是後世的一百畝地。

實際上,他知道一般人也不知道這些區別。

三國世界的演化基礎,還是普通人的常識為基礎。

如此,20畝地可以產5000斤糧食。

看似糧食很多。

然而首先這土地都是你自己的。

其次,你要交付賦稅。

漢代賦很少,三十稅一,可以說沒有。

然而這並不是說負擔就輕了。

因為還有地方攤派、人頭稅、徭役,這些亂七八糟加起來,如果這地完全是你的,你也要交出一半的收成。

那就是只剩下2500斤糧食。

按說你一個人有2500斤糧食的話,一個壯勞力一天要吃到三斤糧食。

一年下來,自然是溫飽無虞,還能剩下1000多斤,能夠有所積累,置辦家業。

然而一旦結婚生子,那就迅速不夠吃了。

而且這還只是粗略的計算,還有其他各種支出。

種地也是要成本的。

農具會磨損,種子要購買,肥料也要購買,是農家肥。

漢代,農家肥就成為肥料的主要來源。

《氾勝之書》中即有記載利用人糞,家畜糞肥等制作有機肥,這些處理過後的動物糞便,無臭無味,光澤黑潤富有肥力,微生物活性大,可疏松土壤,提高產量。

這些肥料都要花錢買,才能有高產量,不然的話,就要休耕。

而且日常生活,還要購買鹽這種必要品,還有其他衣服之類。

萬一有個什麼頭疼腦熱的病,都要花錢。

所以說20畝地,細算下來,風調雨順,還能維持溫飽。

一旦有事,就要辛苦度日。

如果你沒有土地,只能租地生活。

租子善者為5成,普遍為六成。

為啥這樣高?

因為人口太多,租種的人多。

這是卷起來的。

甚至極端者有8到9成者,基本上就是啥也剩不下,好處就是賦稅什麼的,也是主家負擔。

也就是給人白白打工,自己只得點糧食湖口。

可以說是卷到極致。

當然這是清末民國的景象,三國之時,還沒有卷到這個地方。

畢竟還有很多山地可以去開墾。

逃入深山開墾者,比比皆是。

比如張燕就是靠著中山、常山、趙郡、上黨、河內等地太行山脈的諸山谷之中開墾,才開創了黑山軍。

若是租種土地,想要吃糧食就難了,只能吃糠咽菜。

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穿上一件新衣服。

什麼是耗材?這才是純粹的耗材。

現實社會的耗材,根本就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聞人升整理完自己記憶之後,就帶著鋤頭回家。

他自然知道干這些活是沒用的。

這就是眼界。

回到家里之後,看到坐在屋檐下休息的父親。

長吁短談。

「這天,何時才能下雨啊?」

「大丈夫在世,當提三尺劍,何故效小兒狀嘆息?」

這話當然不是聞人升說的,而是小幻在搶答。

「老三,你,你從哪兒學的這話?」好在趙父也听不明白這種文言文的說法,或者說半懂不懂。

他只當成是少年學習縣城里的大人物說話,回家賣弄。

這就和後世孩子學了老師說話,回家學給大人听一樣,比如什麼老師不讓抽煙之類的。

趙父今年才50歲不到,就有了4個孩子。

也是步入老年了。

「和縣城一位縣尉學的。」聞人升隨口忽悠道。

「果然,你少貪心,地里秧苗澆水沒有?家里糧食不多了,沒事做就歇著,省口糧食。」趙父說道。

「這個,」聞人升嘆口氣道,「如今大旱,靠種地是活不下去,還是早做打算為好。」

「那怎麼辦?」趙父一臉愁苦。

「我們只有盡早逃難才行。」

「逃難,能逃哪兒去?在家千般好,出門一日難。」趙父搖頭道。

聞人升認真道︰「我們家位于涿郡,隔壁涿縣,有一位張飛張翼德,我听說他是個豪俠,我們可以投靠他們。」

是的,聞人升想要投靠張三爺去。

張飛可是個重視士子的人。

自己隨便忽悠幾句,混點豬肉吃不成問題……

雖說他沒什麼名聲,但好歹張三爺早期也不可有什麼士子看得上他。

只要能說些大勢就行,張三爺就不差那口豬肉。

何況張三爺前期還沒有那麼放浪,砍人家老小如殺雞。

他選擇劉關張的原因當然很簡單。

三國世界,三分之一的基礎都在劉關張的身上。

聞人升相信這個世界應該是按照三國演義走的。

那麼提前投了張三爺,混過前期饑荒,之後就能順利借助三結義,搭上劉備的線。

最後穩定之後,是自立還是繼續扶劉,就看情況而定。

至于如何確定是不是按照三國演義而演化的,只要到時候看看華雄是被孫堅所殺,還是被關羽所殺就行了。

如果是前者,那就是三國志。

公元191年,關東軍閥聯合討伐董卓。

董卓派大將胡軫統率華雄等進攻時任長沙太守的孫堅,結果被孫堅大敗,華雄在此戰中被孫堅梟首。

如果是後者,那就是三國演義。

想知道一個人是只看過三國演義還是看過三國志,拿華雄當標桿就行了。

而現在,聞人升想要簡單活下去,最便利的辦法,就是投靠張三爺混飯吃。

而且他是現代人,一些禮節和尊卑肯定做不到古代人那樣。

對于這點,只有劉備才能容忍。

畢竟劉備缺少謀士,自己都成了豫州牧、皇叔,仍然能容忍諸葛亮高臥。

何況是最早期。

早期的簡雍也是放蕩之士。

而在這時,趙父先是一喜,然後搖頭道︰「人家是豪俠,我們只是普通民戶,沒有勇力,如何看得上我們?」

貿然投靠過去,也只能做個佃農,還不如在自己家里守著一百畝地等著下雨。

「我前些天,得了一本書,頗長了些見識,自信能得一門客之職。」聞人升隨口道。

「哦,那你先去,安頓好了,再來接我們。」趙父倒是沒有太多懷疑,竟然直接答應了。

聞人升並不詫異。

這年頭已經動蕩不安。

同村里許多人都在逃難。

趙父是見怪不怪。

放出去一個,也省一口糧食。

「那好,我就去了。」聞人升一抱拳,就走了。

當然不能直接走,而是去廚房收拾些干糧清水。

這一走,雖然是同一個郡,也要走上兩天路。

沒多久,二哥干活回來。

接著就听了父親說老三要去隔壁縣吃大戶去。

「去涿縣怎麼混?」老二趕緊走來問道。

「隔壁縣有個張屠戶,為人豪俠,家產頗豐,如此旱災,正好投靠,混口飯吃.」聞人升同樣說了一遍。

老二說道︰「三弟既然如此說,在家里也免不了餓死,干脆同去。」

老二其實也是游手好閑,年輕人總是不喜歡干那些農活,只有上了年紀之後,娶妻生子後,沒有辦法,才會辛辛苦苦干這些農活。

隨後兄弟二人準備結伴而行。

聞人升可不會簡單上路。

連夜趕制了木棒,和木甲。

就是將木片削好,縫制在衣服中,雖然不舒服。

但能抵抗普通人的揮刀砍殺。

一般人的力量並不大,厚木片能很大程度上的減少傷害。

後世面對喪尸時,還有建議用書本做為防護的。

直到第三天,做好準備後,他們才出發。

果然才走出村子30里路,就踫到劫匪。

說是劫匪,其實就是隔壁村子逃亡的人。

只要不直接認識,就可以下手搶了。

「快些將干糧扔來,不然的話就殺了你們!」幾個流民拿著農具揮舞道。

相比之下,還不如聞人升自己制作的木棒,好歹他木棒上還敲進了寶貴鐵釘,還綁上了鐮刀尖。

「哼,不想死的就快滾!」

聞人升雖然這具身體沒有勇力,但一來是年輕人,二來,他積累了無數格斗競技經驗,眼力還在。

靠著有甲(木甲),有長兵(長木棍),以一打多還是能做到的。

「拼了!」

聞人升單身上前,靈活移動,先一鐮刀戳傷一人大.腿,再迅速躲閃,又傷一人。

總之盡量靠著腳步移動,制造一對一的局面,拉開場地,不讓他們同時包圍住自己。

如果被包圍,除非你有重甲,才能以1對多。

即便是那樣,也很危險。

萬一被兩三個敢死之士,從後抱住推倒,甲越重越倒霉。

所以還要有馬。

有速度才能以1虐殺數十上百人。

而現在,老二已經看呆了。

他沒想到這個平平無奇的三弟弟,竟然出了村子後,這樣厲害!

就像此時誰能想到張屠夫,將來能成為赫赫有名的三爺?

「啊,快跑!」

當聞人升傷了三人後,七八個流民就嚇跑了。

「一群欺軟怕硬的家伙!」

聞人升搖頭道。

他當然不會惱怒什麼。

不過是些可憐的耗材罷了。

些許名聲也開始流傳出去。

畢竟逃跑了七八個,不出去吹牛不可能的。

听說趙家村有個趙老三,以一人能敵十人。

隨後兩人一路打听,很快就打听到張飛所在。

畢竟張飛家是縣里有名的富戶。

這年頭的富戶和現代的不一樣,家大業大很好找。

可惜,來到張飛家的莊園。

求見之後,那看門的直接鄙視道︰「你們想要投莊,可以啊,去當佃農,一畝地五成租子。」

我們要是來種地的,還跑這里來?

聞人升笑了︰「你這門人,狗眼看人低,我是素聞你家主人雖為屠夫之身,卻心有大志,何況當今何大將軍,也是屠夫出身……」

這話是有些辱沒尊上,被縣令听了都可能拿去治罪。

不過馬上就要亂了,所以也沒人會關心這個事。

「你,什麼何大將軍……」門子明顯不知道朝廷中的事,不過听起來又很厲害的樣子。

「你快去通報你家主人,不然的話,看看我這木棒!」聞人升直接拿出染血的木棍。

「你,你等著。」門子決定還是慫一點。

「什麼,有人說俺胸懷大志,要來投靠俺?」張飛的語氣很是詫異,又有些興奮。

畢竟這事一听就來勁。

他那里知道這就是兩個來混吃混喝的。

「是的,他是這樣說,他還說什麼大將,也是屠夫。」

「那是大將軍何進。」張飛明顯是有文化的。

他是屠夫,自然有錢念書,也有錢听縣里的一些官僚文員說話。

「是,是,他就是這樣說的,說大將軍何進,也是屠夫出身。」

隨後張飛在莊園門口見到聞人升兩人。

「就是你們兩位壯士?」他看到二人身材不夠高大,有些失望。

「正是如此,我等素聞張壯士胸有志向,值此亂世將臨,故而前來投奔,共襄大事。」聞人升幾句話一出,就讓張飛知道這不是普通農夫漢子。

一般農夫話都說不利索的,哪能像聞人升這樣說話?

還能知道亂世要來?

現在還沒有黃巾起義,一般農夫肯定不知道。

至少得是縣令以上的人,才有可能預見到這一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