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天清早,張雲起上了將軍嶺。

雲溪的產業他管顧的少,難得回老家一次,想去合作社的農業種養殖基地看看。

張海軍陪他一起去的,兩人先是來到方圓辣椒種植基地,辣椒早在秋天時就已采摘完了,這時節的地畔地楞已經被勞工們全部拿钁頭挖了一遍,滿山的梯田整得像棉花包一般松軟,邊畔刮得像狗舌忝得一般干淨,現在就等出了春節育苗下辣椒秧。

兩人一路閑聊。張海軍指著規規正正的田畔笑道:「還是你搞的政策好呀,你看,雖然講咱們村里的人在基地里務工,但和城里的工人不一樣,他們不僅能夠領工資,而且都是股東,這些辣椒的效益跟他們的股份分紅直接掛鉤,所以干活賣力,跟整自留地一樣。」

張雲起笑:「海軍叔,我也就是嘴巴上打江山,種植基地的經營,村里的發展,還得靠你們。今年我們村子里要大力發展封陽壇子肉、靈烏鴨、方圓辣椒這些特色農業產業,同時還要把大豆的散種統銷政策在全鎮範圍內推廣下去,涉及到幾千戶農戶,你這個理事長身上的擔子就更重了。」

其實以前雲溪村采取的是基于包銷合同的散種統銷模式,村里人自己種大豆、花生和菜籽油等原材料,然後通過包銷合同賣給龍景園罐頭廠,但是張雲起覺得這種粗放模式只適合構建龍景園大供應鏈的前期,眼下龍景園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雲溪村也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那就必須精耕細作,控制住原料端的生產,所以他調整了方向,在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大前提下,雲溪村的耕地、荒地全部收回村集體,然後統一發包給村股份制合作社,合作社下面成立一家子公司。

子公司是去年年中成立的,叫華豐種養殖有限公司,涉及到專業種養殖,肯定需要專業的種養殖技術人員,張雲起對農業種養殖行業的認知十分有限,主要的經營管理人員全都是李季林聘請的,他在這一塊搞了半輩子,各方面都很熟悉,人脈也廣。

李季林外聘的華豐總經理叫譚勝和,面試終審的時候張雲起見了一面,這人之前是湘南農業大學的副教授,後來辭職下海,加入了湘南長青發農業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後來被李季林撬了過來。

在譚勝和之下,華豐由他搭建了三套運營班子,一個負責方圓辣椒種植基地,另外兩個負責生豬和靈烏鴨養殖基地,村民們可以在基地打工。

當然,這麼一搞,以後雲溪村的人就沒耕地可種了,他們的耕地經營權全部以入股的形式流轉給了合作社,而合作社也徹底成為了一個董事會,具體的業務經營剝離出來,由合作社全資控股的華豐生產經營,雲溪村的村民每年按股分紅。

至于大豆花生、菜籽油等原材料,張雲起以散種統銷的形式,發包給了龍灣鎮其他村的村民。

眼下龍景園罐頭廠月銷售額已經突破了2500萬元,需要的大豆達到1800噸,辣椒1500噸。單單大豆這一項,全部采取包銷合同的形式發包,起碼就需要3600戶農戶來種植。這也就意味著,這個項目每年起碼可以給3600個普通農戶家庭帶來不低于1500元收入。

計劃自然是相當龐大的,要知道,龍灣鎮像雲溪村這樣的自然村,農戶數量才勉強80多戶,可想而知,3600戶將覆蓋龍灣鎮多少個自然村落,但其他村並沒有雲溪村股份制合作社這樣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以需要鎮政府和下面的村委會統籌對接,包銷到戶。

眼下聯盛的盤子越來越大,張雲起並沒有什麼精力去操持細節,他做的只能是掌舵,確定公司發展方向。按照他的規劃,眼下整個聯盛大供應鏈體系已經初具規模,華豐負責原材料生產、龍景園產業園負責原材料加工、聯盛負責罐頭產品營銷體系搭建。

在90年代中期,已經掌控了上中下游的聯盛,具備的成本優勢、原材料優勢、產品優勢、市場營銷優勢,幾乎沒有競爭對手能夠匹敵。

下一步,張雲起的計劃是將64家承包經營的市屬區屬國營罐頭廠實行優化重組,並入龍景園產業園體系當中,一方面是進一步擴大產能,另一方面是為了配合市國投推動全市國營企業改制。

想著這些,張雲起和張海軍兩人穿過了辣椒種植基地,來到將軍嶺上的靈烏鴨養殖基地。

放眼望去,張雲起看到密密麻麻連成一片的鴨棚坐落在山間上,旁邊是一個大湖,位置選的不錯,地勢高、背風、光照充足,而且周圍有著充足干淨的水源。

鴨棚是拱棚形式的,高度在兩米左右,鋪設了草簾,蓋了薄膜和防曬網。此刻十幾個工作人員正在撤草簾。因為冬天天氣冷,大棚飼養鴨的時候,早晚都要做好保溫工作,將大棚蓋嚴,白天出了太陽,得撤掉草簾,讓鴨子適當接受光照照射,做好通風工作。

工人們看到張海軍下來,都打招呼︰「理事長來了!早上好。」

「早上好,早上好。」張海軍笑呵呵地應了一聲,眼下他是雲溪村合作社的理事長,華豐是雲溪村合作社全資控股的,所以他也被張雲起任命為華農種養殖公司的董事長,但並不參與華農的具體業務經營,他現在主要管的是合作社在龍灣鎮散種統銷這一塊的業務。

「景山,你過來一下。」張海軍和張雲起下了坡來到養殖基地前坪,朝一個正從鴨棚里出來的青年人招手。

青年三十歲上下,身材高高瘦瘦的,戴著眼鏡,雖然皮膚黝黑,但有一股書卷味,他听到張海軍的招呼,一路小跑過來︰「理事長來了,這位是?」

張海軍笑著說︰「咱們的大老板,總公司聯盛的董事長張雲起。」

張海軍又對張雲起說︰「這位是譚勝和譚總帶過來的技術專家,叫王景山,湘南農業大學畢業的,像咱們養鴨場的規劃、養鴨場免疫程序制定、引種指導、管理流程修訂、飼料選擇,都是景山一手操持的,其他的工人都是咱們村子里的人,在這兒務工,跟著景山學習養鴨技術。」

張雲起朝青年伸手︰「你好。」

王景山尷尬地擦了擦沾了鴨屎的手︰「董事長好,歡迎來養殖基地指導工作!」

張雲起笑著說道︰「談不上什麼指導,我就來參觀參觀,你們是專業人士,做的都很好。」

「開飯了!大家過來吃早飯了!」這時候基地門前的一排冒著炊煙的平房里,傳來一道中年婦人的聲音。

養殖基地的食堂開餐了。

基地里的工人陸陸續續聚了過去,張雲起大清早就和張海軍兩人一起出來了,還沒吃早餐,在工人們的熱情邀請下,混了一頓便宜早飯。

工人們干的都是賣力氣的活,早上得吃白米飯,要不然上午容易餓,菜只有一道,剁辣椒炖豬肉加大白菜,簡單扎實,酸酸辣辣,又有大片的肥肉,特別下飯,對那個年代的莊稼人的胃口。

吃飯的時候,張雲起、張海軍和村里的工人們一樣,打了飯菜就端著碗蹲在平房前面的草地上,有幾個工人還開了散裝白酒,三五幾人聚成一堆,坐在板凳上邊吃邊喝,一個個滿嘴粗魯話,但氣氛愜意。

這樣的畫面,讓張雲起突然就想起了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里面的一個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對廚子,飯館打烊之後,他們在後廚自己給自己炒了盤菜,找點小酒,愜意地飲食一番,舒服那一兩個時辰。

古龍說,他們還活著,就是因為一天還有那麼一兩個時辰。

或許平凡人就是這樣。

活著,就是為了找到那能夠讓自己心情和順的一兩個時辰。

張雲起收回目光,問王景山說:「你是那里人?」

王景山說︰「衡東的。」

張雲起道︰「今年不回家過年?」

張海軍接話說道︰「基地要留一名技術人員,景山自告奮勇留了下來。董事長,回頭過年記得給他封個大紅包。」

王景山倒不好意思起來。

張雲起笑︰「你們每天主要干些什麼?」

王景山說道:「要干的事兒可多了,董事長,五點鐘我們工人們就要起來撿鴨蛋,不然鴨子會來回踩壞,太陽出來後,得掀草簾,清理鴨糞,打掃衛生,對了,今天咱們的養鴨池塘要清塘撈魚,趁著年前這段時間必須挖掉淤泥,這可是方圓辣椒的天然肥料,到時候,咱們還要按比例往池塘里放魚放蝦和田螺,除了這些自然放養時利用的雜草、魚蝦、田螺等天然飼料,每天鴨子還要有一定比例的喂食,一般來說,豬只要把飼料投放進食槽里,但是鴨子不行,鴨子喂食麻煩多了,需要工人們快速地將飼料均勻快速地灑在水泥地上,讓鴨在地上吃食。這麼做主要是為了讓每只鴨子都能均勻的吃到飼料,如果喂食用盆子,那麼強壯的鴨子能搶到食,而瘦弱的母鴨搶不到食吃,這不僅會導致鴨子的均勻度出現問題,而且母鴨產蛋率下降,只有不足60%……」

王景山說起這些有點滔滔不絕,張雲起也不打斷他,只是笑著听他講完,才伸手指了指他碗里還沒吃幾口的飯:「邊說邊吃吧,等下冷了……對了,景山,你當初讀大學為啥會選擇農業相關的專業?」

王景山扒拉了幾口飯,笑道︰「高中畢業那會兒不曉事,啥也不懂,以為學農業就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現在看看,天天都是和雞屎鴨屎豬屎打交道。」

這個理由倒是十分樸素,但讓張雲起不太好下飯。王景山卻吃得津津有味,三口兩口就把碗里的飯扒拉完,還說︰「董事長,你在城里面辦的事業那麼大,為什麼還要回到農村興辦農業企業?」

張雲起把碗擱在平地上,起身點了一根煙,笑道︰「說的現實一點,我這是為了鞏固聯盛的市場競爭優勢,打造聯盛大供應鏈體系,所以你們這個種養殖基地就是整個供應鏈的源頭,活水,重中之重。只有你們的原材料價優味美,我們下游的那一批產業才能夠具備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別人競爭不過我們,所以呢,景山,雖然我很少回雲溪,對你們的了解和關心不夠,但是你要相信我們的這個事業大有可為!你跟著譚勝和譚總放心大膽的干,做出好產品來,在全國範圍內打出龍景園靈烏鴨的名氣。」

說到這里,張雲起抽了一口煙,看著神情似乎有幾分心潮澎湃的王景山,突然覺得自己也挺適合當一名船銷頭子:「當然,我做這些事情也有一點個人的理想主義,我相信你們這些干農業的人也會有這樣的理想主義。記得以前在鎮上讀書的那會兒,我經常帶著書爬到這個山上,其實在山上的時候,我想的最多的不是學知識,而是怎麼賺錢,現在我有點兒小錢了,有時候又會想,能不能力所能及的多做一點,讓家鄉父老也擺月兌這樣貧苦的生活呢?」

張雲起望向山下那破舊的老村莊,在寒冬的樹林和薄霧里若隱若現︰「我記得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雨露降而歲功不登,寒暑遷而年谷無獲,富者益以多畜,貧者無能以自存。農民,從來都是最苦的,我佩服你們這些選擇干農業的人。」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