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三十六章 開戰!

平西王的貔貅今兒個很高興,因為這一次是王爺恩準讓它主動地亮出了自己銀光燦爛的甲冑;

揚起脖子,

甩一甩鬃毛,

四蹄落地時明顯帶著些許地回拉,走出的,是高貴典雅的步伐。

在一眾戰馬面前,它驕傲、它自豪,噴出的白氣似乎都能多打上幾個旋兒。

在其背上,坐著的是一身玄甲的平西王爺。

早年間,麾下兵馬不多,常常需要去搏命取富貴,平西王爺本人也需要沖陣廝殺,可惜了,貔貅沒趕上好時候,它來到平西王爺身邊時,王爺就不大喜歡親自沖鋒了,開始學會「為大大局著想」的階段。

有些時候,甚至故意不去騎它,嫌它惹眼!

到後來,它只能載著王爺,一臉艷羨地看著那些黑的白的紅的黃的妖艷賤馬載著它們背上的騎士在前頭沖刺;

自個兒呢,只能在後頭于王旗邊踱步繞個圈圈。

好在,曾經過魔王們「教」過的這頭貔貅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都不錯,也漸漸的開始改變自己的路線。

比如,在一些特定的場合下,它需要充當的不是幫助主人沖殺的好手,而是……「第一夫人」。

平西王爺騎著貔貅,在一眾甲士的簇擁下,進了趙國都城。

這座城並不大,和穎都、歷天城這類的大城沒什麼可比性,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其政治地位以及在趙地的軍事意義,都無法忽視。

只是,平西王本人,並沒有多麼高興。

不是刻意地擺出威嚴的架勢,而是他事先就下令過了,進入趙地的大軍只負責劫掠糧食,不允許擅自開戰。

攻城是個麻煩事兒,需要集結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也會靡費掉士卒的血氣,像是拿鋒銳的刀,卻去切割石頭,等你真的要用刀砍人時,卻發現刀早就鈍破了。

故而,燕軍在趙地搜刮糧草時,一些塢堡,只要估模一下,守軍過千的,燕軍基本都會放棄。

哪怕這一千守軍絕大部分都是鄉間民勇所組成,哪怕在平地上,兩百燕軍騎士就能將他們沖花,但有塢堡做依托,則能立刻變成難啃的骨頭。

事實上,趙地正兒八經的有趙軍也就是官軍駐守的城池軍堡,在面對燕軍時,拋城棄寨的不在少數,而往往是這種由地方豪強組成的塢堡,倒是能保佑住附近趙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燕軍來了,塢堡里的人就送出一些糧食財貨,燕軍收下後,往往就對其放開,不予糾纏。

一個是公家的,一個是自家的,到底是不一樣。

平西王對這場大戰有著自己大局上的考量,士卒戰力方面,也一直在做著蓄養;

但就連平西王本人都沒料到,趙人的塢堡可以守下來,結果都城,卻直接被破了。

這是驚喜,

是的,

的確是驚喜,

但很可能由此打破鄭凡對這場戰事的規劃。

可眼下趙國都城既然被破了,總不能再給對方還回去,亦或者假裝什麼高風亮節退而不受雲雲,只能硬著頭皮接收。

伴隨著燕軍的入城,趙國都城內的權貴馬上就領著自家百姓開始犒勞燕軍,這種強行營造出的「和諧」感,讓這些燕軍士卒都有些不適應;

平西王自己倒是泰然受之,入城後,先行從趙王嘴里將玉佩接下,拿起鞭子,隨意地抽打了趙王三下,已經被解除捆縛的趙王倒是很乖巧地膝行于平西王面前,嚎啕大哭,喊著希望王爺可以不傷害其趙國子民。

整個儀式,都遵照著滅國流程走了下去,顯得枯燥無味且滑稽。

趙人在這方面,比燕人更注重儀式感,似乎一層層堆碼的復雜儀式,可以沖淡趙人自己亡國的愧疚。

一整天的功夫下來,

貔貅都累了,匍匐在皇宮一角,吐出舌頭,哈著氣。

宮內,燕軍已經布防;

鄭凡本人坐在龍椅上,沒避嫌,大大咧咧地坐著;

劍聖站旁邊,阿銘站另一側。

趙國的國姓是郭,此時,原本的趙國國主在「被」走完儀式後,重新落入了大獄。

他將承擔燕趙之前發生隔閡的一切罪責。

太子郭翊,則將在接下來,代表趙人與燕國談條件。

就在平西王都要開始打哈欠時,

太子終于說出了自己的條件︰

「翊一直仰慕平西王爺,視王爺為天地,今,翊請拜王爺為父!」

龍椅上坐著的鄭凡微微一愣,干爹,他做了不少個了,但都是平輩為晚輩求來的,眼下,還是第一次被人家本人求著去當爹。

這是要認「義子」,郭翊希望能成為平西王的「義兒」,以這種關系來表達效忠從而進行捆綁。

時下風氣就是如此,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只是鄭凡還是帶著些許矯情,他自己下面的孩子,都是真當孩子去照看的,一時間,對于這種純粹利益關系的「親情」綁定,多少還是帶著一些抵觸。

可問題是,趙國國都已破,你做迅速安撫的話,很容易會出亂子,到時候不僅僅是無法幫助燕人接下來的作戰,甚至還可能會拖後腿。

遲疑了一會兒,

平西王開口︰「準了。」

開口的同時,

恰好趙國王後領著一眾宮內女眷前來參拜王爺。

……

一日疲憊,化作了一夜好眠。

一覺醒來,

鄭凡準備洗漱。

他昨晚是宿在宮里的,睡的,就是趙王的寢宮。

龍椅,他白天坐了;

寢宮,他晚上睡了。

倒不是說鄭凡故意去連趟著踩雷想要去犯忌諱,給遠在燕京的姬老六喂蒼蠅吃;

而是因為作為「征服者」,尤其是以鄭凡的地位,在此時要是故意表露出什麼「忠臣」形象,推卻一切引發誤會的可能,反而會使得趙人人心難安。

這里的趙人指的是趙國國都內的權貴階層,站在他們的角度,他們巴不得平西王能夠霸道點、更霸道點,再霸道點!

這樣,他們心里就踏實了,甚至,可以很快地對權力區域進行填補,乃至于……重新運轉起來。

這听起來有些匪夷所思,卻又符合人性;

趙王在龍椅上時,大家伙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將趙王給賣了,等到平西王坐龍椅上時,大家工作上的主觀能動性一下子激發了出來,拼命地想要在新主子面前賣好。

「皈依者」效應,雖然形容這個不準確,但「心理」上的描述,倒是可以共通。

乃至于剛剛睡醒洗漱完的鄭凡,

收到了來自瞎子的通知︰

「一個時辰後,要上朝了。」

「呵呵。」

王爺被逗笑了。

趙人竟然連上朝秩序都恢復了……

「事已至此,主上接下來打算如何安排?」瞎子問道。

「我本意上是不想被趙國這里的事拖住手腳的,但目前來看,很難了,由此引發的連鎖效應,很可能會導致乾楚聯軍就此避讓咱們的鋒芒,選擇撤兵。

之前我是想游而不擊,給乾楚聯軍一種我們很急切胃口很大的架勢,我要是對面的主帥,很大概率是選擇穩扎穩打,先打打看,模模底。

畢竟,這一仗要是他們再能贏下來,燕國半壁骨架說不得就得跟著塌了,魚餌很香,再謹慎的人都會忍不住動心。

可現在……」

誰能想到,樊力的一個「烏拉」,可以破開一個都城的城門,同時直接影響到三國大戰的走向呢?

趙國的位置,著實過于關鍵,同時,接下來要是那位自己的新「義子」能夠再給力一些,趙國的權貴賣國求榮得更迅猛一些,將趙國在國都外的幾支兵馬尤其是那支原本從三山關往回趕的兵馬都給招安下來;

那就意味著燕人在這戰場前線位置,自動獲得了一個根基點。

燕軍的戰略優勢一下子就放大了,畢竟燕人本就騎兵多,到時候真的是進可攻退可守,從容地進行戰場切割。

乾楚聯軍,要麼坐等挨打固守被分割,要麼就主動出擊,打破燕軍的格局,但這種主動出擊一旦失敗,就是山倒的局面。

乾楚聯軍,大概會見好就收了。

「屬下是相信主上的戰略眼光的,但這般的話,似乎對下面,不太好交代。」

瞎子不喜歡在自己不擅長的方面去多費心思,但他清楚,正因為之前自家主上出山的格調起得太高了,真要就這般默契地收場,看似皆大歡喜,實則有些「自欺欺人」。

雷聲太大,雨點太小,不搭。

「那就胃口再小一點唄,本想包餃子,吃兩種餡兒的,現在,就只能嘗一種口味了,梁程在家,到時候會在鎮南關再鼓噪起聲勢;

範城的苟莫離也不會錯過這個風向,他應該會嘗試動手去齊山那里逛逛,威脅一下謝家軍的退路。

南望城那兒,大皇子這會兒應該也率軍到了,和李良申合軍,也能對乾國三邊制造出壓力,乾人是很害怕我燕軍再復當年舊事繞過三邊南下劫掠的。

不過乾人三邊唯一一支成建制的騎兵軍團此時被那位鐘天朗帶著在梁地,倒是可以放手再南下劫掠一波,姬老六應該不會放棄這個可以回血的機會。」

先皇在時,打仗,講究個「堂堂正正」,這是完全將諸夏他國他地當作燕人未來自家的領土來爭奪和經營的,所以,燕人在打下三晉之地後,非但沒能從三晉之地獲得進補,反而被耗去了很多的元氣;

若是統一戰爭可以一直這般進行下去,那自然得繼續這般做,將諸夏之民視為自家之民,在統一戰爭中盡量減少這種對平民的殺戮盡量減少這種仇恨。

可問題是,現在燕國的運轉出現了極大的問題,好好的修生養息因為一連串的意外而打破了,那就得暫時放下「統一觀」,轉而將他國真的當作敵國進行掠奪和自我補充了。

鄭凡這次率軍出南門關,本質上就是在打草谷;

南望城那邊的大皇子和李良申,大概率也會依葫蘆畫瓢。

鄭凡甩了甩手,道︰

「這樣,對乾楚兩國,我們都能施加一定的壓力,這種聯盟,必然會出現問題,因為本質上還是以本國利益優先。

尤其是乾國,在三邊那里能打的一批新銳將領此時都在梁地,就是他們的官家再英明神武,下旨讓他們不得返回繼續和我大燕保持這種對峙,他們自己也不敢不回的,否則一旦大皇子那邊南下劫掠,這筆政治賬,必然會算在他們頭上。」

「所以,主上等的是,聯軍分開後,擇其一而噬?」

「嗯。」

「主上偏向吃哪家?」

「謝玉安。」鄭凡毫不猶豫地說道。

「主上是想再抓一個麼?」

鄭凡搖搖頭,道︰

「因為楚國距離咱們老家近,我們無論做什麼,都得優先去削弱楚國。」

「主上英明,但……」

「但什麼?」

「屬下擔心,如果破天荒的,乾楚兩國這次真的毫無間隙地地持續了聯合,想要在梁地和我軍周旋到底呢?」

「那就是……兌子兒唄。」

平西王笑得很輕松,

「我就將這次帶來的兵馬,全都兌子兒在這里,且看看乾楚那邊會不會跟。

楚國謝家,是最後一柱國;

乾人這幾年好不容易才編練出這幾支能上得了台面的新軍。

咱們呢,

自家的根本還在晉東待著呢不是?」

「主上真這般想?」

瞎子倒是樂見其成這種消耗燕國軍事實力間接壯大自身的做法的,但很顯然,他清楚自家主上心里還是有某種「大燕情節」的。

「開弓沒有回頭箭。」

鄭凡伸了個懶腰,

「我只能迫使自己這般去想,到時候落子時,我就能更從容一些,賭桌上,氣勢其實是很重要的。」

既然心態上無法做到真正的「冷血」,那就給自己進行「洗腦」。

瞎子點點頭︰「屬下明白了,主上可以再歇息一會兒,待會兒要參加那位趙國太子的登基大典,也要宣告天下,您收了他做義子。」

「我知道了。」

「屬下告退。」

瞎子笑著退下了,沒多久,趙國王後端著早食走了進來。

王後不年輕了,但體態很豐腴,屬于那種典型的美淑女;

捫心自問,挺好看;

昨晚,她曾領著兩位趙王的王妃想要留下來侍寢,被鄭凡拒絕了。

今早又來了;

「早食放下吧,你走吧。」

「是,王爺。」

王後下去了;

鄭凡自覺自個兒不是什麼柳下惠,但家里倆妻子正大著肚子,他再出來瞎搞,實在是過不去道德上的坎兒。

再者,他又比較念舊情,真發生了什麼,按照自己的習慣,肯定又得將她帶回家,罷了,不添那個麻煩了。

隨即,平西王沒用王後端進來的早食,而是讓劉大虎給自己尋了份軍中的早食給自己吃了。

吃罷早食,又練了一會兒刀,見時辰差不多了,在劉大虎和鄭蠻的服侍下穿上甲冑,上朝。

明明是剛剛「國破家亡」,

但朝堂上卻有一種過大年的味道。

趙國的大殿比燕國的大殿要縮小版了許多,臣子列排人數也少了一半,但依舊可以保證形式上的隆重。

平西王依舊高坐龍椅之上;

太子郭翊先行登基大典,再行「認父」之禮;

隨即,

朝堂眾臣先向朝見新君;

然後,

新君帶領眾臣向坐在龍椅上的平西王爺參拜。

小國的命運,就是這樣,很容易被拿捏;

當年楚國屈氏都能夠影響附近小國的國事,謝玉安能帶人馬將梁國翻天,這邊鄭凡將趙國翻個天也不算什麼太過驚人的事。

這些小國本就是大國角力過程中的面團兒,變成什麼形狀還是得看背後大國的喜好。

朝會結束後,

趙國新君平西王義子郭翊領著城內的趙軍開始挨家挨戶地征收財貨以及開發大戶的糧倉為燕軍籌措糧草。

自家人搶自家人時,效率就高得多了;

郭翊這兒皇帝當得,可謂極其盡心盡責。

但很快,壞消息就來了。

趙國三山關主將原本是奉詔率軍回國都保護趙王的,誰成想走到半路,趙王就換人了。

這位主將倒是個有血性的,直接一刀砍了郭翊派去的「欽差」,表示自己絕不會承認這位認賊作父的新王,轉而斬斷趙國軍旗,自立為王;

其所率的這支兵馬,即刻調頭回三山關。

當郭翊因此事而向自己的「義父」請罪時,

鄭凡倒是扮演出了「慈父」的形象,安慰了他。

隨後,

鄭凡下令,讓前軍先一步出發;

同時,在吩咐瞎子率後軍駐守趙國國都後,自己親自領中軍向三山關開去。

後世史書,將這一場發生在大燕隆平元年的戰事稱之為「諸國之戰」,因為參戰的,不僅僅是燕楚乾三大國,還裹挾了好幾家小國。

要是說,王府麾下第一大將樊力不費一兵一族攻破趙國國都是開門紅的話,

那麼接下來,

這場牽扯著諸國未來命運走向的大戰,其真正的血腥和慘烈味,

則從三山關這里正式彌漫開!

行軍途中,

鄭凡命阿銘去給自己傳遞了一道口信,

口信很簡單,是對身處于前軍中做監軍的薛三和樊力說的︰

「給陳陽那條老狗‘松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