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九十二章 海龍號下水

正月十五,海龍號在呂城港口正式下水,在上千工匠和近萬海防營將士的歡呼聲中,排水量七百五十噸的海龍號沿著滾木緩緩駛入海中,頓時,歡呼聲響徹雲霄。實際上在後世人的眼中,海龍號最多算是一艘大型木制漁船而已,可在現在這個世界的人眼中看來,三千石排水量的海龍號就是一座龐然大物了。

張孝武也第一次登上了海龍號,站在海龍號上向下望去,只覺得天下似乎都渺小了許多,然後也感覺眩暈許多。

「原來站在船上向下望去,是這樣的感覺啊。」張孝武扶住了船舷,調整了一下略微不適的胃,他才意識到無所不能的自己竟然暈船,這還是噸位較大的海龍號,若是體型再小一些的話……他自嘲自己不是萬能的,但為什麼從前騎馬沒有這種感覺,無論馬跑得多快而已不會暈馬,這這船還沒來得及離開港口,只是被海浪拍擊而有些顛簸,他身體就有一些反應了,若是出海呢?

真是糟糕的感覺!

「大人,你……沒事吧?」雷文騫關切道。

海龍號的船長是雷文騫,曾經是張孝武十護衛之一,妥妥的嫡系中堅力量。隨著胡立、胡三萬、荀布、賈斯也等老將的年齡漸漸年長,王靖、趙孚、雷文騫、伊勝、貢堅、司空明、祁遠山、杏明樓等人也在鍛煉中成長起來,成為軍中中堅力量,而最可惜的便是昔日的護衛鄺義。

半月之前,鄺義受宴請在青樓內飲酒,大醉之後又犯了老毛病,對眾人吹噓不已。他揚言朝廷時日無多,未來能夠重振山河的人必定是兵馬大元帥張孝武。有人又問,若是幼主護國不周而失江山社稷,何人能成為新君?鄺義月兌口而出,揚言張孝武必定能成為一代明君。

結果當即有人告發鄺義,此子平日便喜歡喝酒和吹牛,尤其是嘴不嚴,雖然當年他陪著張孝武在龍都城皇宮里殺得幾進幾出,可如此明目張膽地宣揚謀逆,還是惹怒了眾人。

眾多士子文人紛紛跑到大帥府前請願處死鄺義,以絕天下悠悠眾口。

張孝武犯了難,這鄺義對自己忠心耿耿,的確小毛病不少,尤其是失言不密,而他的言論立即讓天下前往幽州的學子們警覺起來,給北方軍制造了諸多困擾。張孝武並未想過稱帝謀逆,鄺義是將他推到了風口浪尖。為了平息眾怒,堵住悠悠眾口,張孝武不得不忍痛下令將其斬首示眾。

「沒事,只是從來沒有乘過船,對地面顛簸非常不適。」張孝武說道。

雷文騫道︰「是這樣的,我在接觸海禁的時候,也一樣非常不適應,畢竟我是司州人,還不是靠近龍河的人家,所以我也是適應了半年才不會暈船。」

張孝武道︰「適應了半年?」

雷文騫道︰「只是適應不暈船倒不會這麼久,但我要指揮海防營的艦船,所以對自己要求很高,例如在哨塔上站崗一天而不會嘔吐。」

張孝武滿意地點點頭說︰「那可是真功夫啊,不錯,不錯,看來你是真的對海防營用了心思。」

「多謝大人的夸獎,屬下一定會竭盡全力訓練好水軍。」雷文騫忙道。

「雷將軍,海龍號戰船要訓練多久可以入列作戰?」張孝武又問道。

「半年。」

「半年後就可以跨海作戰嗎?」

「可以的,不過半年之後正趕上風季,所有船只都會躲在呂城港躲避季風和海浪,一直到十一月才能再次出海,所以總體來說想要正式跨海作戰,還需要十個月。」

張孝武苦笑不已,雷文騫是個老實人,雖然不會吹牛,但做事踏實認真,他說十個月一定是十個月。只是他不知道婉秋能堅持多久,扶桑列島的高山國一再派使者前來道歉,張孝武也知道他們的難處,畢竟神女果樹可遇不可求,並非人力所及。

海龍號下水儀式完成,張孝武私下對雷文騫說了自己的難處,雷文騫考慮再三後說︰「若非海戰,三個月即可,只需成熟的水手。」

「那就三個月。」張孝武心滿意足地回去了,倒是留給雷文騫一個難題,畢竟不管是漢人水手還是扶桑水手,沒有人駕馭過三千石的大船。

雷文騫在海邊日夜操練,恰巧春季到來時風浪小,最適合操練。不到三月,海龍號便能夠在近海航行,眾多漁民與外國商船看了這三千石的海龍號,見到如此龐大的船只,頓時為聖漢帝國的強大而折服。

張孝武再次登船,由滄海縣呂家鎮向南抵達青州崖島,再從崖島向北返回滄海縣,一路風平浪靜,船舶行駛順暢。張孝武對海龍號大為贊賞,並正式允許海防營同時建造兩艘三千石海船海馬號和海蛇號。

「此船,能否航行到扶桑?」張孝武問道。

雷文騫道︰「若大人下令,明日即可開拔。」

張孝武甚為滿意,尤其是他在經過這一趟航行訓練中,身體逐漸適應了航海,不再暈船了。隨後趙鎖忽然來報,說胡三萬在五迷山尋找到了寧王寶藏,張孝武又驚又喜,這江湖人尋找了近三十年的寧王寶藏,怎麼就被胡三萬給找到了?

胡三萬找到寧王寶藏,是因為背靠強大的北方勢力,並廣受天下武林豪杰為己用,好使三年終于被他尋到了線索,隨後順藤模瓜終于在五迷山深處找到了寶藏所在。

當年張孝武的父親便在五迷山押鏢的時候中毒身亡,所以當胡三萬說道五迷山的時候,張孝武先是一愣,隨後淡淡地點了點頭。

五迷山在嶺南與江南交界處,嶺南是施家的地盤,而江南是林家的地盤,不在張孝武勢力範圍之內。胡三萬動用了各種辦法,最終通過海運藏在了南海島國商船中,沿著海岸線偷偷的向北運輸,終于將寧王寶藏搬空並運回北方。

「白銀二百萬輛,黃金十萬兩,各種玉器字畫不計其數,倒是甲冑因為潮濕而損壞了。」胡三萬獻上詳單。

「這麼多的嗎?比我想象的還要多啊,寧王當初還真是要造反了。」張孝武大笑不已,正所謂好事連連,先是海龍號下水,後是寧王寶藏被尋到,這好事都趕到一起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