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還有二十分鐘的時候, 方案二失敗了。

死寂蔓延。

文本內外, 所有人都不說話了。

美國文參團的托馬斯•康納更是面如死灰。

常教授也嘆道︰「是我錯了, 看、、這三首聯袂登場, 共同構建了一個大場景, 大故事,竟就此對這三首間的前後關系,妄下定論。」

「冷靜, 」郝主任推推眼鏡,倒還冷靜︰「還有第三次。」

「王上校,你們在一線與後方同步討論。有什麼想法能提的都提。」

「是。」王勇應道。

老婦抱著蛋進屋, 再沒出來。

眼前停著的六個水晶球,只剩下三個位置尚未定。

目前定下順序的三首詩,分別是︰

1、《登幽州台歌》

2、《登科後》

3、《擬行路難》

沒有定下來的是《詠史》、《賈生》、《行路難》。

文參團的成員們正在搜腸刮腦,急促地思考聯系。

常教授卻突然道︰「雖然第二套方案失敗了,證明詠史不可能是最後一首。但我還是認為必定在之前。現在只剩下了最大的一種可能性。」

第一套方案失敗了,證明詠史不可能是第二首。

第二套方案也失敗了,則證明詠史不可能是最後一首。

而如果《賈生》確實在《行路難》之前。

那麼,確實只剩下了一種方案。

文參團已經停止爭論了,他們顯然也都想到了這個最終可能, 尚未說出, 常教授便講了。

郝主任思索片刻︰「如果按照你的意思, 必定在之前。那兩次的失敗後,詠史的位置就可以定下。」

常教授道︰「不錯。現在來看,這個文本層的場景真正的順序, 大概就是︰、、、、、。」

文參團中有人忍不住問︰「如果確實排在前呢?方才我們也親眼看到,文本世界里比先出現。常,你能肯定嗎?」

問的是美國文參團的托馬斯•康納,他還不甘心韓國歷史映射論的失敗。

常教授道︰「我不能肯定。但我們還沒想到真正的破解思路前,根據已有的客觀信息,這是最大的概率。」

也有人說︰「我支持常先生的意見!當中的老婦人,和的,分明是同一個人。」

文參團當中不少人都表示了贊同。同時也有人持反對意見。

再次激烈地爭吵了起來,都試圖說服對方。

郝主任想用常教授的意見,但這次四國聯手,他也不能一人獨斷專行。

眼看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文本世界內,一直躲在中國資深者後戰戰兢兢的普通人袁煦,忽拉了拉陳薇的衣裳。

陳薇回過頭,卻听袁煦小聲道︰「我、我認為常常教授的意思是對的」

她小聲說了一番話。

此時,聯合文參團內正一輪激辯結束,場面暫時一靜。大家都听到了陳薇的大嗓門︰「你說什麼?!」

她來不及听完,竟猛然將袁煦一拉,激動道︰「王隊!」

大家的視線都移向她倆,被推到眾人跟前的袁煦不由漲紅了面頰,往後縮了縮。

郝主任問︰「這是?」

王勇道︰「這是袁煦,之前被擄走的我國公民。」

郝主任親切道︰「小姑娘,別怕,你有什麼想法就說。」

他與那些或奇形怪狀,或過分光彩照人的「超凡者」不同,生得看起來倒是很普通的,像是個中年謝頂的典型國內干部,袁煦看見他就想起了自己大學里的院長,心生了幾分親切,鼓起勇氣說︰「我、我想說,常教授排的順序,這些詩,恰好就是的詩」

她話音未落,常教授猛然睜大了眼,心念急轉間,竟如醍醐灌頂,失聲道︰「原來如此!」

其他各國的文參團成員,卻慢了一步,聞言還在心底將這些詩的具體內容滾動了一遍遍,再默背《將進酒》,開始琢磨︰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听。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的前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講的是什麼?講的是時間!講的是時間易逝,凡人易老。

而《登幽州台歌》同樣講的是時間!感慨天地雖寬廣,時間遼遠,而吾生卻有涯。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則是一種暢達的,對自己才華的自傲,對仕途前程的期許渴望。

而《登科後》恰恰說的就是有一天終于「我才得用」,春風得意馬蹄疾。

托馬斯•康納也正在飛速思考。他艱難地用之前硬記下來的中文,生澀地將這些拗口的中國詩詞在心底背了一遍,忽將眉皺起︰「不對。常,數量對不上。」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听。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這段難道對的是《擬行路難(其六)》?確實,鮑照也提到了「自古聖賢盡貧賤」,提到了聖賢。

那後面三句「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三句難道對《詠史》、《賈生》、《行路難》三首?

這數量和內容卻無論如何都對不上啊!

有中國的文參團成員,本就熟悉詩詞的,也心有不通。卻不好在本就不熟悉詩詞的外國人面前露怯,楞是道︰「誰說這一段對的只是?你仔細想、里都提到了什麼?」

「‘白首不見招’的馮公和英年早逝的賈誼,不都是那自古‘寂寞’的聖、賢嗎?」

也就是說,「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听。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一段就對了三首詩。

但托馬斯•康納還是想不通︰「可是最後三句,和的內容對不上啊。」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這,怎麼琢磨都無論如何都對不上啊?

常教授撫掌大笑道︰「你們這些學究,都想錯了!想的太復雜了!小姑娘,你說吧。」

袁煦便怯生生道︰「這些詩,是按里李白的情感情緒變化排列的」

她是師範生,而《將進酒》恰是高中要學的重點詩文之一。

其中詩詞的情感變化更是分析之重。

「情感情緒」四字才說口,一時被固有思維困住的眾人恍然大悟,有幾個研究詩詞的,幾乎不顧文本世界的困境在前,而要頓足叫好了!

李白的詩歌,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以充沛的感情噴涌,取代刻意雕琢。他常常是以情為詩,以性情為詩,輔以才華,飽滿的情感情緒結合想象力,天然去雕飾的詩詞自然而然噴薄而出,驚艷世人。

《登幽州台歌》整體詩作的感情基調是悲壯豪氣而感傷的,而《將進酒》的前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正是帶著李白特有的悲壯豪邁。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悲壯感傷之後,李白開始安慰自己和朋友們。

這幾句里雖有一些自我安慰的意思,但那股子的歡樂與自豪情緒,卻與《登科後》歡樂得意的情感基調正正對應。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听。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這一段的情感情緒,卻在上一段自我安慰的歡樂得意後急轉直下。

李白雖然覺得天生吾徒有俊才,但仍掩不住內心的「愁」,于是就借酒爆發了自己對社會、對統治者的憤懣之情,對處境的沉郁之色、諷刺之意。

而這些憤懣之情,沉郁之色、諷刺之意。

對應的恰恰是《擬行路難(其六)》、《詠史》、《賈生》這三首的感情基調。

而「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三句作為結尾,雖有失意之感,卻帶著李白特有的豪放自信。

《行路難(其一)》是李白第一次仕途折戟,離開長安時所作。詩中雖有失意之情,卻很快就轉向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積極豪邁,樂觀自信。

而《將進酒》是李白被賜金還放之後所作。他此時比當年更加失意,更加憤懣沉郁諷刺,所以《將進酒》色調比《行路難》更沉。

但縱觀全詩,直到結尾,這位幾乎成了盛唐象征之一的大詩人,在失意憤懣里,都仍帶著性格里揮之不去的樂觀自信,帶著對前程的希冀。

所以應時《李詩緯》里說「太白縱作失意之聲,亦必氣概軒昂,若杜子美則不然」。

《行路難》恰對應的是《將進酒》這份失意里仍氣概軒昂之色!

如果順《將進酒》全詩的情感變化下來,排序確實是《登幽州台歌》、《登科後》、《擬行路難》、《詠史》、《賈生》、《行路難》!

這下再無異議。

見四國文參團達成了共識,郝主任看了一下時間,還有十分鐘!當下便叫王勇。

王勇便牽起《詠史》,按在了第四的位置。

剛一摁下,排在第三的《擬行》,金繩自動飛起,連住了《詠史》!

下一刻,風雲色變,他們又重新回到了那埋藏著無數尸骨的《詠史》山谷。

但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意。

他們看到那茅舍中的老婦抱著鳳凰蛋,走啊走啊,走啊走啊,走進了《詠史》山谷,把它埋在了那片樹林下。

鳳凰蛋在樹林下吸收著那些死去靈魂的不屈而忠貞的情感。

那些情感,思想,一寸寸轉換為熱度,孵化著鳳凰蛋。

她對著那些樹林祭拜,喃喃道︰「夫君,阿香,阿載你們來孵化這孩子等這孩子出世的時候,火焰會燒掉這里,那些山,那些樹,那些草,都沒有了,你們會重見天日的」

這是沒有張玉他們干預的時候,鳳凰真正的出世過程。

這些山脈的地皮下,處處埋著骸骨,一層疊一層。別看表面是正常的山峰,但地皮只是表面一層,如果刨去幾層土,這些周圍的山,其實全都是骷髏嶺,是堆疊起來的尸山。

光是這片森林底下,就最少埋了十萬骸骨。

此身雖異,心火長存。

這些不屈而憤懣的心火熱力滾滾,終將以鳳凰的誕生為結局。

《詠史》之後緊連《賈生》。

鳳凰從地下飛出,它飛啊飛啊,順著金色的繩索,飛進了那早已上下隔絕的王朝,一落地,化作一位書生,正是他們曾見過的賈生。只是相貌比他們見到的要更堅定成熟一些。

他望著那王城,堅定地一步步走了進去。

場景天旋地轉,他們站在賈生身邊,他百折不撓,看著他不肯服輸,看他憤怒地與君王打賭,看著他三問百姓。

這一次,沒有張玉,書生的頭顱卻也沒有落地。

《賈生》中的百姓,比他們之前見到的更麻木貧困。

百姓望著那些高高在上,明明生活在同一個社會,卻仿佛天壤之別、兩個物種的豐朝顯貴。

豐朝已經幾十年了。

連顯貴們的奴才、管家都已經大部分是世代繼承,子承父業的了

而上神索要的人牲越來越多,欲壑難填,即使有秘術在,各家的勞壯缺口都日益增大。

缺勞壯,沒人耕作,土地再肥沃又能如何?

縱使有秘術在,但貧富卻已經更加隔絕。

連想做奴才都不可得了。

顯貴如同山上草,無能卻永享福祿。

平民好似山下樹,有才只能為奴婢。

百姓們眼里燃起了改變的**,他們竟應了賈生的質問,奮勇而前,搶救下了斷頭台前的賈生。

賈生便站在貧困的人群中哈哈大笑,挾著人群一起化作了一只比從前所更巨大的鳳凰,幾乎能與青銅女神媲美。

它刺穿了烏雲,與妖魔血戰,最終驅散了豐朝上空的妖魔之國,逼得豐朝皇帝讓國。

陶術看到這一幕,心道︰「原來是這樣怪不得老婦說鳳凰‘心急’因為之前其實缺了這段」

因為沒有了馬太效應帶來的階級固化,貧富徹底分化,上下隔絕的《詠史》做推動,平民尚且吃得飽飯,看得到階級上升的微末希望,看得到在體系內的奔頭,大部分人就自發地去維護現狀。

而當連欲做奴才都不得的時候,他們才會窮則思變,寄希望于能帶來改變的鳳凰。

鳳凰沖天而起,將那魔國打落另一度空間去。

《賈生》的金繩最終連上了《行路難》。

時光飛逝,鳳凰雖逼得君王讓國,讓群雞還復人身。從此後,鳳凰佔豐朝為都,廢除秘術,斷絕祭祀魔神的惡俗,它終于實現了當年說讓臣民們活得像人的諾言。

但它的臣民們卻隨著時日過去,不滿的情緒日益流布胸中︰

鳳雖驅逐魔神,廢除秘術,但肥沃的土地也因此回歸了先前的貧瘠紅土。

臣民們沒有被吃的恐懼了,卻在半饑半飽的日子里,日夜懷念原來群雞治下,那稻谷豐足的生活。

不過是獻祭一些沒有用的人供奉群雞而已,不過是住在養殖場里膜拜魔神而已!

他們開始憤恨起鳳凰,都怪它,都怪它!

盡管鳳凰早已盡力,盡力組織臣民,安排國家事務。

但是他們仍需要辛苦勞作,才能勉強吃得飽。

可是,他們原本不用這麼辛苦啊!

如果不是該死的鳳迷惑了他們,讓他們選了它上去,驅逐了魔神。那現在他們應該還和從前一樣,只需要小小的耕作,犧牲一些無關緊要的人,就能在那建造得當的養殖場里飽食終日,日子過得舒舒服服!

而過慣了錦衣玉食生活,為流落民間痛苦不已的昔日群雞見此大喜過望,不斷煽風點火。

終于,民怨四起,群雞鼓動豐朝臣民,重新迎來了魔神像。

他們把年老體衰,為國操勞了半生的鳳,趕出了國都。

就在年邁的鳳,背著一身傷痛,羽毛黯淡地飛出國都的那一刻,天上忽然轟隆隆起了大雷。

雷光天降。

鳳被驚得回首,卻眼睜睜地看著無盡的劫雷落在了大地之上。

雷劈開了大地,整個豐朝都被雷光照亮。

所有的豐朝平民在電光里,人的軀體被劈得焦爛,血肉一寸寸從身體上月兌落。

雷電結束的時候,他們哀嚎痛苦,卻發現自己再也不能動了——他們的腳變做了根須,扎在泥土之中。他們的身體變成了金黃的麥穗,卻沒有了血肉的柔軟。

更可怕的是,眼前,重新變回肥碩大雞的舊貴族們,「喔喔」大笑著張開翅膀,朝他們撲來!、

但是,他們再也動不了。

整個豐朝變成了一大片金黃色的稻海,永遠處于深秋之中,供群雞啄食生息的稻海。

老鳳不忍心,想再次驅逐群雞。

可是,而群雞靠侍奉魔神,卻取得了偉力。它卻早已年老。無能再將它那些早已化作木石的臣民變回人身。

孤獨而蒼老的鳳,只能日夜在深秋之國上空徘徊,唱著悲哀的歌曲。一直唱到滄海桑田。

站在稻海邊,眾人看著那孤鳳在啼鳴里,蒼涼地曼然感懷,唱焉︰

「梧桐我國,

今爾何在。

自由吾民,

別君千年!

樂土樂土,

爰得我所!」

伴宿著那蒼涼悲憫的歌聲,

 擦,混亂的文本層被徹底扭正了。

六個場景終于全部歸位。

他們身邊,不知不覺站了一位老婦。

「她」是「聖賢」,也是這片土地的化身。

望著老鳳,這位蒼老的母親幾乎淚下,說出口時的聲音卻是對著他們的。

這聲音男女莫測,仙氣縹緲。

貧寒老婦回過身,竟變做了一位鶴發童顏,仙風道骨的老人。

赫然是行路難場景里,那白玉京里垂釣的「仙人」。

「仙人」站在他們跟前,對資深者們說︰

「我說過,我們或許有再見之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