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15章 少兒之問

通常來說,授課的題目皆由是老師擬定,學生們只負責垂听筆錄,此為常態。

而今天卻是不同,齊譽把題目的選擇權主動交給了學生們。

結果可想而知,學生們為博這比露臉的機會,幾近搶破頭。

就在互爭地不可開交之際,人群中忽然閃出來了一位威望壓眾者,並以一種皆無異議的絕對優勢拿下了該權利。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聞名遐邇的郭小神童郭春海。

本來,他是抱著玩耍的心態來到這里,卻不料,竟踫上了正在答應講學的齊譽。于是,他便自告奮勇,攬下了題目的擬定權。

還可以這樣?

是的。

雖然說,他的年齡算不得大,但他的名聲卻是很噪,有他這麼公開露面,別的學生哪有資本和他去搶?

旁觀的大人倒是資本足夠,但,讓他們去和一個小孩子齟齬,面子上肯定掛不住。

就這樣,郭春海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這項特權。

且說柳荃,她在一旁默默靜觀,並一臉崇拜地看著丈夫的表演。

她本以為,眾學生會推舉出一位年齡稍大點的孩子走出來答話,結果,卻是選出了一個矮不溜丟的小不點。

齊譽見狀也是一怔,心道︰嘖嘖,居然又見面了。

卻見,郭春海就跟個小大人似的,先是上前一禮,而後道︰「齊大人,晚生所出的題目是,科舉制度是否公允?」

這話一出,四下立即鴉雀無聲。

很明顯,這是一個既敏感又刁鑽的質疑性問題,而他所質疑的,卻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朝廷制度。

果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呀!

這若是換作是成年人,誰敢這樣問?

而听眾們卻是瞪大了眼楮,皆緊緊盯住齊大人的反應。

當下開科在即,誰不關注科舉的公平?

別看眾人表面上古井無波,心里頭卻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齊譽環顧了一圈,淡笑著說道

︰「這個話題有點大,必須深入才能闡述清楚,還請汝等安心垂听。」

「是!」

「嗯,那就坐吧!」

隨著齊大人的一個攤手,學生們全都就地而坐並豎起耳朵。

其實,除了這些孩子們外,還有不少的士族階層也在一旁聆听,其中,還不缺像孫暴這樣的飽學大儒。

隨著齊譽的這一攤手,這條喧鬧的花燈街也變成了萬簌俱寂。

靜下來後,齊譽侃侃說道︰「嚴格意義上來說,郭小友剛才的這個問題乃是一個偽命題。因為,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所謂的絕對公正。所以,對于這個問題,我只能片面而論。」

「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同理,這個世界也沒有完美無瑕的理想制度。從朝廷的角度上來看,科舉的目的乃是為了選才,宗旨婦孺皆知,明揚仄陋、唯才是舉。目的,自然是為了避免璞玉蒙塵。客觀來說,歷史中的科舉制度,確實存在著兩大明顯的不公。」

郭春海正听的津津有味,不禁插言問道︰「哦?是哪兩種不公?」

齊譽和煦一笑,回他道︰「第一種為,人為不公;第二種是,環境不公。下面,我一一來論。」

聞此言,眾人忙附和道︰「學生洗耳恭听!」

「嗯!諸位可知,科舉史上除了鹿鳴宴和瓊林宴這兩大禮宴之外,還曾經出現過一段時間的探花宴?」

「什麼?探花宴?」

「不錯!規矩是這樣的,在金殿傳臚時,朝廷會把模樣俊秀的未婚少年郎定為是新科的鼎甲探花。其真實用意卻是,為皇室的公主、郡主挑選郎君備選。而相應的探花宴,其實就是一個翁婿互相的荒唐宴席。後來,因為這項制度涉嫌以貌取人,就被咱朝的先帝爺給廢掉了。究其用意,當然是為了彰顯我大奉的唯才是舉之心。探花宴,就是科舉人為不公中的鮮明代表。」

說到這兒,齊譽不由得尷尬一笑。

要知道,自己可是當朝探花,適才這種論調,多多少少都有點貌

似自諷的感覺。

不過話說回來了,要不是先帝爺果斷地廢除了這項制度,自己這鼎甲探花的位置,很有可能會被殷俊這廝給佔了。

倏然,齊譽干咳一聲,繼續說道︰「除了以貌取人外,科舉中還有一些人為不公的地方。就比如說,體態不端,名字不雅,等等因素。說起名字不雅這事,最倒霉的莫屬咱們瓊州的大才子孫曰恭孫先生了。唉,若不是太宗帝當年,把他豎著寫的孫曰恭看成是了不雅的孫暴,或許,他現在已經位列朝堂上站班了。」

「什麼?還有這等事?」

「確實!」

「哈哈……」

也不知是因為這事過于奇葩,還是因為听眾們的笑點實在太低,總之,這個典故直接引發了一股震動耳膜的超大聲波。

一旁在觀的孫暴見自己變成了負面典型,不由得刷地一下窘紅了臉。

他暗自在想︰這事,得怨俺爹呀……

卻說齊譽,他臉色一正道︰「以上說的這些,全都是人為造成的不公,有的地方已然改進,有的地方尚有殘留,目前,還無法做到完全避免。」

這是禮制的痼疾,眼下確難根除。

誰若攤上,就自認倒霉吧,比如說,適才提到的孫暴閣下。

頓了頓,齊譽又道︰「咱們現在說說環境造成的不公。這一塊,主要體現在個人的家境方面。直白地說,寒門子弟的教育條件根本無法去和名門望族相比,有的人才一出生,就輸在了起跑線上。而我齊譽,就是其中之一。也正是因為吃過這方面的虧,所以我才大力普及免費教育,讓你們這些孩子不再重蹈我的覆轍,盡量地讓這份不公變成相對公正。」

才盞茶時間,齊大郎就把科舉中存在的明顯不公闡述清楚,為這些即將要走上科舉路的孩子們作出釋疑。

與其患得患失,還不如正視實際。

最後,他特地引用了曹操《求賢令》中的一句名言總結說道︰「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