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86章 如何封賞

于封疆大吏來說,守護疆土乃是其職責所在。

以此來論,齊譽擊退佛朗機的來犯就變成了‘份內’事,即使打贏了,也可以不算作是功勞。

而開疆拓土就不同了,這必須為功勞,要不然說不過去。

既然有功,那就得論功行賞。

殷俊抓住這個機會順勢而為,幫齊譽趁喜討封,力促事成。

可誰料,君上竟然大袖一揮,直接宣布退朝了。

有些莫名其妙。

在朝臣們困惑目光的注視下,皇帝貌似悠悠然地離去了。

他適才言稱要慮上一慮,那,又是怎麼個慮法呢?

一個時辰後,他派人召來了幾位肱股要臣,想要在私下里討論一番。

「諸位愛卿可各抒己見,莫要有什麼面子上的顧慮。」

「喏!」

听話听音,皇帝說得可是莫要顧慮面子,那可不可以理解為,他對該如何封賞齊譽的問題有所彼見?

要不然,他也沒有必要這樣問呀,直接應了殷俊諫言賞了不就成了嗎?

幾位大臣在揣度完了上意之後,便開始思量起來。

時任兵書尚書的康煜老叟率先說道︰「陛下,齊譽雖建寸功,但其私心太重,罔顧國家大局,像他這種偏安一隅的苟安之臣,如何配得上我朝廷的封賞?」

「私心太重?罔顧大局?康愛卿的話,未免有失公允。」皇帝先是搖了搖頭,後又道︰「齊譽擊退佛朗機的入侵,乃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他為國家出力,為大義獻身,如此壯舉,又怎麼能說他是罔顧大局呢?」

是呀!

即使你對他心存不滿,最起碼也能圓得過去嘛。

康煜連忙做出自辯,說︰「陛下,這並非是老臣進讒,而是有事實為鑒。」待表完了態後,他才忿忿然地表起了緣由︰「之前,臣曾听說,瓊州省盛產戰馬用的草料,其品質和成色方面皆屬上乘,戚景的戰馬正是因為吃了這些,所以才長得膘肥體壯。于是,臣便應苑馬寺寺卿的建議,向齊譽發去了草料求援,請他也如援助漠北那樣援我兵部。可是

,他卻是不加商量地給斷然拒絕了。這種行徑,不是罔顧大局又是什麼?」

皇帝笑笑,道︰「或許,他在援助了戚景後已然捉襟見肘,無力再供兵部。」

康煜卻道︰「陛下卻是猜錯了,他在拒絕了臣後,居然不減反增,還加大了對于漠北的援助力度。由此可見,他並沒有捉襟見肘,而是仍有余力。」

一頓,他又道︰「眾所周知,齊譽和戚景屬于是相識于微末的至交好友,關系上非同一般,齊譽念及私交援助于他,卻罔顧大局拒絕兵部。所以,臣才評價他是私心太重。」

還有這事?

皇帝模了模皺起的眉頭,貌似若有所思。

這時,梁英忠拱拱手說︰「陛下,此事確實為真,老臣可以作證。」話音一轉,他又若有深意道︰「臣觀齊譽此舉,似有拉幫結派之意……」

聞此言,皇帝心中一顫,一股淡淡的涼意泛起心頭。

他們兩者皆是手握重兵的人,一南一北,遙相呼應,萬一同時來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豈不是失去了控制力?

嗯,絕不能再給他們升官了。

否則,就有可能尾大不掉。

經過這番討論,皇帝得出了大致結論︰賞錢賞物賞女人,這些個都沒問題,唯獨就是不能給他們升官。

一听賞錢,戶部尚書立即露出了一張苦笑臉,道︰「陛下,國庫現在委實吃緊,依臣之見,不如先從您的內庫里面挪騰一些……」

什麼?要朕墊上?

你想得美!

既然上下都不舍得花錢,那也只剩下賞物和賞女人了。

物,也等同于是錢,輕了不夠面,重了劃不來,所以,這個選項也不合適。

賞女人?

也不太好……

之前曾有傳言說,戚景是個很懼內的人,若真是如此,他絕不可能接受外贈的女子。而齊譽就不用說了,他那口子可是敢對天子動剪刀的人,能容得下人才是怪事。

別到時候事沒辦成,反而弄得君臣之間不和睦,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唉,這也

不能賞,那也不能賜,咋辦?

最終,這場小議以無果而告終,皇帝選擇了他日再議。

散議前,梁英忠特地上前一步,說道︰「陛下,除了開疆拓土之外,齊譽還上表了一道折子,說是為投誠我朝的安南王請封安樂公。」

皇帝頷首一笑,道︰「區區爵位而已,封給他也就是了。」

梁英忠點了點頭,又道︰「還有一事。在安南王的投誠書中,卻有這麼一句︰高明和岳四先在投奔了安南之後,不久就死在了與瓊交戰的戰火里……」

皇帝冷哼一聲,評道︰「叛國者本就當誅,朕不滅他們滿門,已經算是很寬容了。」

「陛下宅心仁厚,堪比文景,真乃百姓之福!」贊了兩句後,梁英忠又道︰「高、岳二人一死,衛駙馬的案子就失去了主犯,而大理寺那邊,就有些不好審了。」

「這有什麼不好審的,讓他自個認罪不就行了……」

話才說了一半,皇帝便停住了嘴。

因為,他從梁英忠的話音里品出了詢問的味道。

意思就是,衛駙馬是殺?還是留?

皇帝想了想,面授機宜道︰「如今,主犯已死,僅剩從犯,這案子確實有些不太好審。若真是證據不足的話,那就……放了他吧。」

「噢,老臣明白了。」

「……」

關于衛駙馬的案子,皇帝本就有心赦免,如今踫上了合適的由頭,自然是順水推舟,賣宗族上下一個不宜點破的人情。

他所糾結的,仍是該如何賞賜齊譽的問題。

為此,他特地找到了蘇皇後,想從她這里取些經義。

不過這次,皇帝卻是搬出了戚景為例,絲毫不談關于南洋那邊的事。

一事通,百事通。

只要能解決了該如何封賞戚景的問題,齊譽這邊便可如法炮制,引為借鑒。

簡而言之,皇帝沒講實話,于現實中上演了一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帝王之術。

而蘇琉不知此中情由,哪有不入坑的道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