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16章 魚肉熊掌

三日後,乃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大好晴天。

晨曦才剛剛泄地,齊譽就披上常服離開了家門,然後就匆忙忙就朝著瓊州報社的方向趕去了。

他去干啥呢?

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簡言之為三個字︰安民心。

是的,就目前來說,民心方面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不穩。

這一次制造出的輿論,稱得上是一把互相傷害的雙刃劍,它不僅迷惑了安南方面的判斷,而且還引發了轄內子民的諸多不安。

這就是所謂的,魚肉熊掌不能兼得。

瓊軍兵敗的消息才一經傳出,百姓們就變得惶惶然起來,也或許是出于對戰爭的恐懼,他們紛紛采取自以為是的必要措施,以增加自身的安全感。

就比如說,適當的多儲備一些糧食,即使自家的囤積吃不完,也不能再貿然地對外售賣了。

除了囤糧的現象泛濫之外,最令人感到頭大的,就是銀行那邊出現了的意料之外的擠兌效應。

面對這風雲詭譎的復雜形勢,百姓們紛紛摒棄手中的紙幣,改持傳統幣黃金或者是白銀,所以,才出現了這樣的擠兌現象。

客觀上來說,百姓們的做法也不能算錯,在戰爭因素的籠罩下,持有黃金和白銀才是最保值的。尤其是,在不太利于己的戰局的時況下,這種選擇更顯明智。

然而,這卻是齊譽最不願意看到的。

但是,若從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角度上衡量,這種付出也是值得的。想要獲得長治久安,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有舍才有得。

不過不怕,這些氣氛只是暫時現象,不可能長久性的彌漫不散,一旦外部形勢趨于穩定,這些個不良因素自然冰融。

雖然如此,齊譽也是高度重視,並于第一時間站了出來,以回應轄內子民的關切,以安民心。

地點,自然是定在了瓊州報社。

此定的原因無他,那個地方信使雲集,既方便采集信息,也方便刊登報道。

好了,書歸正傳。

且看這報社的內外,處處都是人滿為患,感覺上有點亂哄哄的,就如同是

上萬頭巨型蒼蠅在那里同時唱歌,擾耳呀擾耳。

倏然間!

萬簌俱寂!

為何?

仰望卻見,竟是齊大人在那登高一咳,並將大手一按,于是,這片熙熙攘攘就立即變得安穩了下來。

且,全都是一副副的垂耳恭听狀。

那麼,齊大人究竟會說點啥呢?

听吧……

令眾人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齊譽竟從一個完全牛馬不相及的話題開始扯起。

「諸位可知,我大奉國當年,為何會把京都由應天府遷至于順天府?」

「啊?不知呀~~」

這突如其來的一問,直接把眾人問成了茫茫然。

良久後,才有率先反應過來的讀書人答道︰「回齊大人的話,據朝廷當年的邸報稱,當時的應天府皇宮突逢天火,直接被焚成了一片灰燼。太祖皇帝感覺此事不祥,便失去了再建之意。繼而,就把新都定在了現下的順天府。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此舉只能稱為是被迫遷都。」

而齊譽卻是斷然地搖了搖頭,笑道︰「非也非也!汝之言僅為表象,而非是事實之真義,我朝的這一次遷都,其出發點乃是真正的為民考量。」

為民?

此話怎講?

別說是四下里的听眾們了,就連一旁在听的熊大以及信使們都不禁泛起了困惑。

確實。

太宗皇帝遷都稱得上是婦孺皆知,在百姓們的印象里,其原因就是因為一場大火導致,怎麼到了齊大的嘴里,卻變成了另外的一種說法?

不懂啊!

齊譽見大家伙盡皆搖頭,便解釋說道︰「汝等卻不知,在太宗皇帝遷都于北的背後,卻有著另外的一層含義。即︰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嗯?

點解?

且听作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假設,有北方的異族舉兵來犯,天子陛下就會代表全天下的子民來守護國門,並以此來護住身後中原的芸芸百姓。

國若破,君先死!

絕不會拿普通百姓的血肉之軀當做肉盾。

在當下的文壇上來說,確實存在著這麼一種不得證的說法。也可能是由于‘君先死’這句話屬于是忌諱之言,所以才少有人談。故時而久之,人們便將此論淡淡忘卻了。

但是,淡忘並不代表沒有。

天子守國門,絕對是一種勇于擔當的霸氣表現,能不能守得住權且不論,單就這份氣魄而言,足稱得上是震古爍今。

千金之子尚且坐不垂堂,更何況是萬金之軀的聖天子呢?

可見,此乃百姓之福也。

少傾後,便有通史文人站出來說道︰「齊大人適才之言,確實有據可考,乃為真。」

齊譽點了點頭,然後順著此話題對眾人說道︰「諸位父老鄉親,既然聖天子都可以以身作則、守護國門,而我齊譽作為是臣子,又豈能沒有擔當呢?在此,我此向汝等鄭重立誓承諾,瓊州城若是破了,我將以死以謝大義……」

「齊大人,莫說這等不吉利的話呀!」

「是呀大人,軍事勝敗乃的兵家常事,又何輕言生死呢?」

「……」

似乎于無意之間,齊譽的這番慷慨誓言,就穩定住了百姓們的騷亂情緒。

在他們這些人的印象里,齊大人可是個言出必行的鐵面君子,既然他敢這樣說了,就肯定捏有十足的把握。

瓊州的安全,應該是基本無憂了

齊譽見眾人們的目光趨于清澈,又繼續道︰「諸位還記否,芬港庸王攻瓊時的情景?那時,我瓊軍還沒有現在的大型戰艦,只是單靠陸基火炮就打退了庸王的艦隊,使之不能近前。現如今,我瓊軍的實力遠超往昔,難道還守不住這份疆土嗎?」

啊,是哦!

若這麼來看的話,瓊州之地必然無憂矣!

嗯,心里有數了!

今日面對諸多公眾,齊譽並沒有提及呂宋那邊的戰況,只是但從大道理上進行‘安撫’,從結果上來看,似乎還算不錯。

于是,這一場突發的忐忑風波,就這樣被穩定下來了。

當然,後續還會有信使們的大篇幅報道,以為信息廣播,于更大層面加強輿論方面的穩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