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94章 秘密擴軍

在簡略地處理好呂宋的大體事宜之後,齊譽便打算立即返回瓊州,以便從行政中心調撥資源,做出最有力的布政方針。

不過,在走之前,他又特地見了一回被解放了的呂宋王。

「君上放心,待我赴京述職時,一定會朝我聖天子為君請封,以表彰君上的虔誠歸順之心。如此一來,也算是對我所做出的承諾有了個交代。」

這里的承諾,自然是指‘世襲恆定制’。

是的,只有得到了天子的認可,這件事情才算是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呂宋王懷著復雜的心情,依舊保持著恭維說道︰「那就有勞齊大人費心了。」

「君上客氣了!」

「……」

在會見完了呂宋王之後,齊譽又和段子成私議了一番。

這次所議的,乃是絕密的事情。

到底是啥呢?

關于擴軍!

「我瓊州地處南荒,自古以來就是人煙稀薄之地,滿打滿算,在轄區內也就六萬男青壯,如此小的人口基數,確實供養不起大規模的武裝力量,我雖有心發展軍事,卻苦于瓊州無人可用,想想真是一大憾事呀……」齊譽苦笑一嘆,露出了一副不得不對現實低頭的樣子。

段子成卻是笑道︰「大人勿憂,只要瓊州的發展蒸蒸日上,將來一定引來成千上萬的人口遷徙,到了那時,人口匱乏的難題也就隨之迎刃而解了。」

齊譽搖搖頭道︰「遠水解不了近渴,我現在只顧當下!」忽而,他語氣一轉,壓低了聲音說道︰「不瞞你說,我想把呂宋的這些正規軍全都暗收在府衙的編制之內,以緩解我瓊州陸軍不足的尷尬局面。」

這事……听起來確實可行。

但是,這里面卻暗含著一個潛在風險。

那就是,目前的瓊州乃是一個州府級別的衙門,按照制度上來說,是不可以擁有正規軍隊的,這種大規模的擴軍,極易招來非議。

故,段子成一臉擔憂地說︰「齊大人,咱們瓊州的水軍,也就那麼一千來人,這人數來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朝廷方面即使得知,也會感覺這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小數字。若是遭人彈劾,你也完全可以以護航為由敷衍過去,可若是你手握上萬陸軍,那給人的感覺就大不一樣了……」

「你說的這一點,我又何嘗不知?我這不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嘛!」齊譽渭然一嘆,然後負手踱步道︰「你也看到了,這片南洋之地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太平,

一不小心就會被人挖坑算計。就拿現在的呂宋來說吧,不僅有安南敵視,還有外洋人覬望,若沒有幾把過硬刷子,哪里守得住這片疆土?所以說,擴大防御武裝,勢在必行!」

這個道理簡單直白,通俗易懂。

于現實上來說,確實也應該這樣做。

段子成並不是固守常規之人,他只是略略思量,便想明白了其中梗概,然後直接點頭,表示認可。

齊譽又道︰「至于你所說的落人把柄,我倒不是特別擔心,呂宋這地位于大奉最南,更是四海盡知的化外蠻夷之地,像這種窮闢之所,朝廷絕不可能耗費人力物力進行監視。所以我覺得,只要咱們做好保密工作,就可以做到瞞天過海,不為人知。」

成!

那就這麼定了吧!

在把諸事全都交代清楚之後,齊譽便直接揮師返航了,至于接下來的安撫以及治理工作,則是全權放給了段子成處理。

齊大郎深信,以這位老狐狸的閱歷和手段,絕對可以安排的妥妥帖帖。

返航啦!

……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望潮起潮落。

仰望長空,清風似浪,拂雲卷雲舒。

就這樣,齊譽每日里觀天望海,漂泊了一個多月,終于率著凱旋的遠征軍,順利返回了瓊州大地。

在這期間,他的心情一直很好。

因為,這一趟南下碩果累累,成功的拓土開疆,又焉能不喜呢?

當下格局甚好,未來更加可期。

齊譽計劃,在今後的發展中,可以嘗試著把瓊州大本營打造成為州府的經濟和政治中心,而新縣呂宋則為農業和重工之地,這兩者相輔相成,優劣互補,能起到非常顯著地協同作用。

此外,呂宋新地還有一個關鍵性的優勢,那就是人口眾多。

呵呵,沒人談何發展呢?

是不是這個道理?

令齊譽沒有想到的是,呂宋的這個優勢,很快就派上了用場。

事情是這樣的。

才剛剛到岸,就見前來迎接的譚俊彥一臉惆悵地說,安南那邊現已和瓊州正式翻臉,公開表示彼此不再往來。

然而,令他感到頭大的是,那國王明令其百姓,今後都不得再往瓊州府務工勞作,違令者,斬!

「唉,此令一出,那些外來務工者無不人心渙散,除了極少數人願留在瓊州繼續謀生之外,大部分人都開始計劃著返回其祖國了。」譚俊彥掛著一臉束手無策的表情,唉聲嘆氣道。

明白了,瓊州府這是要缺人了,難怪譚俊彥拉著一張無助的苦瓜臉。

可不要小看缺人,這可是一件大事。

這麼說吧,沒有足夠的人力作為支撐,建設就要停止,經濟就要倒退。任你是天大的科技力量,沒有人員去實施,也只能在家里孤芳自賞。

或許有人說,人不足也算事?

生就是了嘛,讓女人們開足馬力使勁生!

咳咳,此言差矣!

生孩子可是一種他人不能代勞的技術活,哪來的那麼容易呢?即使有著滋生人丁的大好環境,這也需要一代人的不斷操勞與努力。

「大人,不瞞你說,我實在是沒轍了。」譚俊彥兩手一攤,貌似要撂挑子。

「廣陵勿憂,本官自有對策。」齊譽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卻不知,安南王的這個政令,卻是恰巧幫我化解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尷尬。」

「哦?此話怎講?」

「南洋人皆知,我瓊州的發展有著安南百姓的一份付出,也就是說,人家也是做出過貢獻的。當然了,咱們這邊也沒虧待他們,帶動他們一起致富。」說到這兒,齊譽的話音忽然一轉,又道︰「然而,自安南王蓄謀吞並呂宋的那一天起,他就注定了與我瓊州為敵,既然彼此不是朋友,那還講什麼面子?若真到刀兵相見的那一天,滯留在瓊州府的安南百姓又該如何處理?若是驅離他們,就會被世人冠以卸磨殺驢的不良名聲,這對于咱們以後的人才吸引策略極為不利。現如今,這些百姓都被他安南王自主召回去了,這豈不是恰巧幫我化解了一場尷尬?」

嗯,確實有理!

可是,咱們也不能只好面子而不辦實事呀?

人員上的流失,又該如何補充?

對此,齊譽答道︰「可由呂宋引進!」

聞此言,譚俊彥如撥雲見日,豁然開朗,那張苦瓜臉也變成了笑嘻嘻的面蛋.子了。

齊譽點頭一笑,又道︰「呂宋現已歸順了瓊州,而我作為是這一州自主,又豈能不幫襯他們一二?而這務工,便是改善民生計劃之一。」

譚俊彥哈哈一笑,拍道︰「大人深謀遠慮,高瞻遠矚,彥縱使再學十年,也不及之萬一呀。」

「……。」

人員引進的方針既定,剩下的事情就變得簡單多了。

久歷戶房經承的譚俊彥,現在已經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