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05章 初到瓊州

在別了陸巡撫之後,齊譽與彭文長便朝著驛館返回。

此行的成果十分豐碩,因此,二人的心情也都好了起來。

按照齊大郎的慣例,心情好的時候就要消費一波。

于是,在歸途中,齊譽就去到當地的一家熟食店,購買了一小頭烤乳豬。另外,還要了一壇子上好的米酒,讓那伙計打包好直接送到驛館里來。

那伙計很機靈,一听是驛館中的人,便猜到了他們是官家身份,哪敢怠慢?

自始自終,彭文長都插不上言,只能在一旁干看著,等齊譽一切都辦理妥帖了之後,他才開口問道︰「我說大人,你什麼時候學的粵地方言?」

和買懷表時遇到的那家漢商不同,這家小販是道地的南人,沒想到,齊大人居然也能交流的來。

真是怪哉!

齊譽一愕,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

事實上是,自己前世時曾在這里就讀大學,在不斷地耳濡目染之下,也就學會了一些粵語,沒想到,現在卻是派上了用場。

不過,實話是不能說的。

齊譽只得半真半假地搪塞道︰「我在進京趕考貢士時,曾和一個南粵舉人住在同院,久而久之,就跟他學會了一些。」

「哦,原來如此!」

可是,為什麼一下子買這麼多酒肉呢?

難道是,大人嘴饞了?

齊譽呵呵一笑,道︰「嘴饞只是其一,另外還有其二。」

「那,其二又是什麼?」

「先生難不曾忘記了明天的節日?」

節日?

啊!

明天就是年節了!

由于這段時間里的波折太大,直讓人緊張地忘記了年月,若不是齊譽的特地提醒,彭文長都忘記了即將的過年。

他這才意識到,終于在年前趕到了廣東府,用時僅僅兩個月,簡直可以用神速來形容。

如此速度,要得益于兩大天時。

一是正值北風強盛,二是順著洋流而下,兩層因素互相疊加,這才有了之前的驚人速度。

而明天一早,一行人就要啟程趕往瓊州,這麼一來,不就是要在船上過年了嗎?

一提到年,兩人都是悵然一嘆,心里頭也開始傷感起來。

年,本是團圓溫馨的節日,如今卻身在異鄉,孤孤單單的,怎不令人感懷唏噓?

相比齊譽和彭文長的傷感,黃飛和冷晴的情緒就穩定多了。

自打揚帆起航開始,直到當天的夜幕降臨,這兩人就沒嘆過一聲。

他們常年在外,觀念里早已沒有了年的概念,按

照冷晴的話說,年還不是一樣的十二時辰?一樣的吃飯睡覺?

好吧!

我沒你們那麼心大。

齊譽依舊我行我素,盡量創作出一種年的氣氛,來做慰籍。

他打開了米酒,給三人斟滿,另切烤豬下酒,以此張羅了一頓簡單的年夜飯。

「吃……喝……」

「乾!」

表面上,他嘻嘻哈哈,貌似很高興的樣子,但心里頭卻在遙思著北方的家人。

母親在家包餃子了嗎?啥餡的?

娘子獨睡孤床,會想到自己嗎?

小彤的武藝和文采有沒有見長?

寶貝兒子學會給祖宗磕頭了嗎?

這不想則已,一想卻是難以自已,不知不覺間,齊大郎就有些喝大了。

迷迷糊糊中,他掏出了那把袖珍箭匣,對黃飛笑道︰「黃兄,你知不知道,你無意之間送我的這樣東西,卻是改變了我的人生。」

是嗎?

黃飛卻是搖了搖頭,笑道︰「我只知道,它在最關鍵的時刻救了你一命,因此而已。」

「呵呵,你說得很不全面,若沒有它,我就殺不了燕王;若沒有他,我就來不到瓊州;若沒有它,我今天還會留在京城,陪著家人們過年……」齊譽搖頭晃腦地說起了醉話。

胡言亂語了?

怎麼扯起殺燕王的事了?

彭文長一臉警惕,忙提醒道︰「大人,還望酒後慎言!」

……

從羊城府到瓊州府的距離算不上太遠,也就七八天的航程。

不出意外,在大年初八的這天,齊譽正式踏上了這片土地。

嗚呼!

這就是瓊州?

瓊州就這樣?

唉,這里實在太荒涼了。

如果用一個最為通俗的詞來形容,那就是︰破破爛爛。

不僅破爛,還很原始。

視野里,處處都是雜草叢生,荊棘滿布,走道都感無從落腳。或許是因為地震以及海嘯的原因,原本的官道已經看不出來了。

四人帶著隨行的船匠一路披荊斬棘,砥礪前行,邊走邊探路。

朝前走出了一段,偶見在田間地頭處搭著一間簡陋的窩棚,若不是有炊煙裊裊升起,還真看不出來這是人住的地方。

听到有人路過,那窩棚里鑽出來了一個面帶警惕的男人,他蓬頭垢面,穿得連乞丐都不如,如果再戴上一頂草帽的話,完全就一活生生的原始人。

以小看大,這就是當地的民生,以及目前的現狀。

簡而言之就是,上無片瓦遮風,

下無立錐之地。

貧窮落後也就罷了,要命的是,這草叢里面還‘危機四伏’。

才走出不過里許的路程,就遇到了三大條過山風,其中最粗的那條,都快趕上成人的胳膊了。

還好,冷晴和黃七眼疾手快,剁碎得及時,否則還真有可能被它咬到。

齊大郎一陣頭皮發麻,不禁感嘆道︰這里也太原生態了吧!

雖說對于瓊州的貧瘠早有心里準備,但齊譽還是被眼前的情形給震驚到了。

憑心而論,要想在這里做出杰出政績,比那登天還難。

不過,事在人為,也不必頹然沮喪。

既來之,則安之,也要坦然地面對之。

不多時,幾人就步入了尚好的官道,在辨別了方向之後,便朝著瓊州府衙的所在而去。

府衙的位置距離碼頭不遠,也就一天多的路程,若是緊把手的話,有可能一天到達。

「唉,若有輛馬車就好了!」齊譽看了看氣喘吁吁的彭文長,感慨地說道。

彭夫子雖然體健,但畢竟上了歲數,這麼老遠的長途跋涉,他確實是有點吃不消。

不過,老先生卻是無所謂地擺擺手,還如自嘲般地笑道︰「曾有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像這種勞其筋骨的磨礪,也算是一種對己的裨益。只是沒想到,年輕時我沒敢拋家遠游,到年老時反倒是實現了。」

「哈哈……」

又行出了一段,就走進了居民區。

四下,隨處可見倒塌的窩棚,流離失所的難民,以及病無所醫的老幼。

由此不難看出,當下的情形不容樂觀。

既然是步行,不如順便模模底,也好弄清楚真正的實況。

齊譽決定,一行人都不要亮出身份,以羊城商人的名義進行微服私訪。

這麼做的目的有二︰

一是可以通過百姓們的反映,了解到他們目前的急需,以及生活的現狀。

二來,也可以了解到當地的賑災情況,看看官吏們有無作為。

想法是好的,但卻難以實現。

讓齊譽頭大的是,當地的原住居民都是講閩語,能听懂粵語的不到十分之一,更不要提中原的漢語了。

溝通不暢啊!

結果就是,齊譽連連問了十多個人,也沒能弄明白眼下的真實情況。

正感無計可施之際,忽听前面傳來了一陣叫嚷和嘈雜,抬眼看去,卻見那里還聚集了一大群人,似乎發生了某種矛盾沖突。

什麼情況?

齊譽眉頭一皺,果斷說道︰「走,咱們過去看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