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七十六章 強敵到來(過渡章節,不喜勿訂)

汶山郡,都安,湔水源頭,一座偏僻得厲害的小山村中。

坐在村口的土台上,揉著額頭上被蜜蜂蟄出來的大包,林小滿臉委屈,眼巴巴的看著回村的道路,盼望著父親的身影能夠突然出現,好讓自己向父親敘說被蜂蟄的可憐疼痛,請父親為自己報仇,也趕緊嘗一嘗父親說過肯定會帶回來的好吃東西。

父親和四叔他們是半個多月前放木排去的成都,听說都安這里出產的楠木現在在成都特別值錢,不但可以賣到好價錢,還可以換到很多很多特別好吃的東西,曾經在商隊當過伙計的四叔就力勸父親和他一起放木排去成都換錢,一輩子都沒進城幾次的父親也忍受不了誘惑,便鼓起了勇氣和村子里的鄉親砍了一些楠木,捆成木排往河里放,通過水路運往成都去踫運氣。

在這個期間,三叔公等村中老人也打過勸嘴,都叫父親和四叔別听外面的謠言,說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曾經放過木排去成都,但是都安的木材在成都根本就賣不上什麼價錢,連來回的路費都賺不到,父親也一度有些猶豫打算放棄,還是四叔生拉硬扯,才把父親帶上了路,同時父親也帶走了家里僅有的幾個銅板。

「小兒在家乖乖听話,爹去把木排賣了,買好吃的東西回來給你吃。」

這是父親臨行時說的話,這半個多月來林小也一直把這話記在心里,同時也不斷幻想父親能夠給自己帶來什麼好吃的東西,是酸酸甜甜的果子?還是麥子做的飴糖?亦或者,是用醬腌漬過曬干了的肉脯?如果真的肉脯的話,那就太好太好了。

「林小,腦袋上怎麼了?」

須發花白的三叔公扛著鋤頭出現在了回村的路上,也一眼就看到了林小額頭上的大包,林小則委屈的答道︰「被村後山上的蜜蜂叮的,痛死了。」

「活該,誰叫你嘴讒去掏蜂窩?和你爹小時候一個樣。」三叔公笑罵,又問道︰「怎麼樣,你爹和你四叔他們回來了沒有?」

林小搖頭,三叔公則絮絮叨叨,說道︰「好話不听,說了賣不上價錢偏偏不信,那種什麼帶香味的楠木在我們都安到處都是,當柴燒都燒不完,運到成都去有誰要?有那時間,多給田里鋤一鋤草,多上點肥,多收點糧食不是更好?」

林小不吭聲,三叔公則又好心說道︰「快,天色不早了,該回家了,太陽已經在落山了,馬上天就要黑,你爹今天應該不會回來了。」

仿佛是為了打三叔公的臉,恰好就在這個時候,幾個身影突然出現在了回村的道路上,林小努力張望,隱約看到父親也在其中後,林小便立即忘記了額頭上的疼痛,歡呼著迎向了來人,「爹——!」

「小兒——!」

背著沉重大背簍的父親張臂快步迎來,一把將林小抱住舉起,在空中晃了一圈,哈哈大笑著說道︰「臭兒子,太陽落山了還沒回家,是不是在爹回來?」

林小大力點頭,又趕緊問道︰「爹,你說過要帶好吃的回來給我,帶沒帶?在那里?」

父親哈哈大笑,先是把兒子放在地上,又從懷里掏出了一顆彩色的東西飛快剝開,取出了一顆白塊遞給林小,吩咐道︰「張嘴,爹喂你。」

林小乖巧張嘴,帶著體溫的白色小塊也飛快塞進了林小的嘴里,開始沒味道林小還有些奇怪,可是用舌頭碾了碾後,隨著唾液的融化,一股香濃甜蜜的滋味很快就彌漫了林小的口腔,林小驚喜的繼續品味時,除了嘗到了遠比蜂蜜更加香甜的甜蜜味道外,還嗅到了一種獨特的女乃香味道,好吃得林小別說嘗過了,就是想都沒有想過。

「怎麼樣?好不好吃?」

父親微笑著問,林小拼命點頭,又滿臉狂喜的問道︰「爹,這是什麼東西?太甜太好吃了。」

「臭兒子,這東西叫大白兔女乃糖,是爹特意從成都給你帶回來的。」父親笑著回答,又問道︰「怎麼樣?還要不要了?」

「要要要!爹,我還要!還要!」

「臭兒,別搶,來,給你,留幾顆給你娘,別吃光了!」

父親和四叔他們不僅帶回來了香甜勝蜜的大白兔女乃糖,還帶回來了好幾種林小從沒見過的罐頭,回到了家中後,林小家的院外也馬上就圍滿了看熱鬧的鄰居,父親則得意洋洋的打開了一罐午餐肉罐頭,叫母親用刀切成小塊放進米粥里煮,肉塊加熱間,獨特的肉香味也頓時充滿了院子內外,讓林小和鄰居們一起狂咽唾液,跟來看情況的三叔公也驚叫道︰「什麼東西,這麼香?」

「三叔,這叫午餐肉,是在成都的官市上買的。」

「多少錢?貴不貴?」

「三叔莫怪,這次真的幸虧沒听你的啊,我們都安的楠木,現在真的能在成都賣出高價,隨便一根楠木,就可買到一背簍這樣的午餐肉,多得背都背不動,還能換糖,換方便面,換好喝的可樂和酒,三叔你愛喝酒,快來嘗一口我從成都帶回來的米酒,保管你這輩子都沒有喝過這麼好喝的酒。」

喝了兩口父親帶回來的清米酒後,三叔公激動得連胡子在顫抖,連聲叫好之余,又趕緊問道︰「小兒他爹,這東西真是拿楠木換的?我們都安的楠木,現在在成都究竟是什麼價錢?」

父親給出了一個三叔公和鄰居們全都不敢相信的答案,也讓三叔公和許多鄰居捶胸頓足的懊悔沒有乘著農閑去放木排,父親則又說道︰「對了,成都的官爺還讓我們帶話回來,說是大漢軍隊已經把孩子的口賦錢全免了,今後誰要是再收口賦錢,只管放心去成都告狀,他們會收拾下面的官。」

「另外,成都的官爺還說,我們都安出產的這種帶香味的楠木,有多少他們買多少,全都出高價買,還有我們都安出產的硫磺,他們也出高價要多少買多少。還有,我們的徭役也免了三年,這三年里縣里面如果再給我們派徭役,我們同樣可以去成都告狀……。」

「小兒,別吃了,撐著。」

「沒事,讓他吃吧,今年糧價低,楠木又可以賣高價,讓他隨便怎麼吃都行了。對了,孩他娘,關于再要幾個孩子的事,我一會還想和你再仔細商量商量。」

類似的場景和畫面在距離成都不遠的都安境內處處可見,在同時盛產金絲楠木和硫磺礦的情況下,都安百姓也無疑是漢軍新政最大的受益者,不管再貧窮的鄉村,只要把山上隨處可見的金絲楠木一砍,捆成木排往河里一放,通過水路運到成都,馬上就能換到數量多到讓他們不敢相信的垃圾食品或者金錢,無數的都安百姓因此月兌貧致富,無數的都安百姓也因此過上了他們此前想都不敢想象的好日子。

其他地方的益州百姓也是漢軍新政的受益者,以張志為首的漢軍統治者不僅給益州百姓減免了大量賦稅,還免除了整整三年的徭役,不管是發動百姓做什麼公益工程都是付給工錢和供給伙食,讓益州百姓有了做工掙錢的機會,再不用自帶干糧為官府做事。同時更加奇怪的是,在去年打了半年大仗的情況下,益州境內的糧價不但沒有飛漲,相反還有下跌的趨勢,所以很多百姓人家也把再生一兩個孩子的事放上了日程。

百姓得利,益州的世家大族也同樣有好處可撈,在漢軍的全力支持之下,益州的世家大戶紛紛組織起了商隊向境外售賣各種垃圾食品,也沒有一種不是運出了益州就能賣出天價,從中可以賺取到巨額利潤。同時在糧價穩中有跌的情況下,世家大戶也有了足夠的口糧讓田奴開礦熬硝,售賣獲利,還有就是大量養殖豬牛馬羊等牲畜耕種肉食,財產增長肉眼可見。

在這個期間,漢軍方面的好消息也一直不斷,除了各項民政措施迅速走上正規之後,被孤立的越嶲、漢嘉二郡晉軍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也只能是乖乖的接受了張志的書信勸降,主動易幟歸降了漢軍,相對來說比較平坦易行的旄牛大道也因此被重新打通不說,在同樣盛產金絲楠木的雅安一帶建立一座新城的行政規劃,也因此付諸了實施,讓雅安出產的金絲楠木可以通過水路運往南安(樂山)囤積,讓張志可以隨時接收。

還是在這個期間,漢軍大將朱相也率軍保護著漢軍家眷來到了成都居住,接替朱相坐鎮南中的人則變成了在進乘為漢軍立下了大功的劉聚,唐譜則繼續留鎮進乘,為漢軍看守南中的南大門——其實看不看都一個樣,沒有了家眷的牽掛,漢軍就算真把人少糧缺的南中丟了也無其所謂。

不過漢軍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還是在這個期間,隨著垃圾食品的大量北上販賣,接替司馬望和石苞坐鎮西線的晉廷扶風王司馬亮有些沉不住氣了,為了賺取暴利,開始動用軍隊嚴密盤查從巴蜀北上的蜀中商隊,一旦發現垃圾食品就立即沒收充公,然後自行轉運到中原牟取暴利,蜀中的世家大戶也因此損失慘重,不得不改為把垃圾食品轉運到邊境販賣,利潤為之大跌。

這一情況當然很快就被細作稟報到了張志面前,張志听了以後不但沒有半點擔憂,相反還鼓掌笑道︰「干得漂亮,這一下子,蜀中的那些世家大戶,就是想不盡快支持我奪回漢中都難了。」

被張志料中,又過了一段時間後,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蜀中的世家大戶便在張志的便宜老丈人常閎率領下,集體跑到張志的面前進言叫苦,訴說司馬亮壟斷商路給他們造成的巨大損失,也極力慫恿張志盡快出兵北上,奪回漢中,重新打通蜀地直抵中原乃至西域的商路。

「……賢婿,情況你也知道了,司馬亮那個老匹夫貪得無厭,為了獨吞方便面和午餐肉的暴利,說什麼都不肯讓我們的商隊順利過境,逼得我們只能是把方便面和午餐肉這些東西運到白水、陽安關一帶低價售賣,根本就賺不到幾個小錢。所以賢婿,為了疏通商路,為了讓我們可以通過上庸和隴西把這些東西賣到中原和西域,為你換取各種物資,你必須得盡快出兵光復漢中啊。」

「岳父,你說的這些情況我都知道。」張志微笑答道︰「但是岳父你也知道,我的軍隊現在還在擴軍階段,根本就還沒有積蓄夠力量發起北伐,另外大軍一動就是錢山糧海,耗費兵械輜重數以萬計,短時間內,你叫我如何能夠發起北伐光復漢中?」

「賢婿,我們益州的世家大戶們都已經商量過了。」常閎馬上答道︰「只要賢婿你能盡快出兵北伐,奪回漢中,不管要我們做什麼都行,我們知道你現在手里缺人力,需要多少你盡管開口,我們的田奴可以隨你支用,費用方面我們也可以替你承擔一些,物資方面我們也傾其所有,不為別的,就為了奪回我們益州的門戶漢中,保住我們蜀中的安全。」

世家大戶們把大量人力主動送上門來,張志當然不會客氣,當場就向常閎等世家大戶借用了大量的人力用于軍工生產,又讓益州的世家大戶支援漢軍生鐵、絲麻、木材和膠漆等各種軍需物資,常閎等蜀中世家也全都一口答應,還拍著胸口保證在漢軍北伐時出錢出力,幫助漢軍運送軍需補給減少後勤負擔,主動的與漢軍的戰車捆綁更緊。

再接著,還是在打發走了常閎等世家代表之後,張志才向自己的正牌岳父陳粲笑道︰「岳父,看到了沒有?這就是世家大戶本性,北伐如果對他們無利可圖,他們就拼命的掣肘拖後腿,但如果北伐關乎到了他們的切身利益,他們就什麼都舍得豁得出去。」

陳粲為人比較厚道,微笑說道︰「人性自私,也不能算他們錯。還有,在丞相和大將軍時期,其實蜀中世家也算是支持北伐的,否則的話,丞相也不敢親自率軍五次北伐,大將軍也不會有九伐中原的壯舉,只不過每一次北伐都是失望而歸,這些蜀中世家實在無法忍受,也這才改支持為反對。」

張志點頭,也承認蜀中世家在後期反對北伐,確實是因為諸葛村夫和姜維的每次北伐都空手而返,太過打擊這些世家的積極性。陳粲則又問道︰「後將軍,既然蜀中世家已經擺明車馬堅決支持我們光復漢中了,那你下一步打算怎麼辦?是盡快出兵,還是過一段時間再說?」

「過一段時間再說。」張志答道︰「我們的軍隊還在擴建階段,新兵缺少訓練,戰斗力還太差,必須得嚴格訓練一段時間才能派上用場。下半年吧,到了下半年的秋收之後,我們完成了軍隊擴張和士卒訓練,還有全局的部署調整,然後再考慮出兵光復漢中。」

做出了這個決定後,張志又補充了一句,說道︰「但願司馬亮不要調整他目前的防御部署,他目前錯守諸圍的防御戰術,對我們來說最為有利,只要他繼續這個防御部署,那我們拿下漢中就一定是易如反掌。」

仔細研究過司馬亮防御戰術,認定漢中唾手可得的張志未免有些高興得太早,因為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六十來歲的華服老頭,已經拿著晉廷中護軍羊祜親筆所寫的舉薦信,來到了司馬亮駐治的漢中南鄭城中,請求拜見司馬亮收錄听用,而這個六十歲了還滿身青春氣息的老頭,叫做——王濬。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