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一十六章 海闊憑魚躍

山離磕頭,遲疑了一下說道。

「校長,我想換一下地方。

幾年前,我不是被拐到京都,我是被家里人賣了。

我原本的家姓李,我爹娘患病死了,留下我自己。

叔叔和祖母搶了我家的院子和田地,又借口我上山挖野菜丟了。

實際是把我賣給人販子了。

我懷疑我爹娘…不是病死的,是被他們害了。

我想回去,尋找我爹娘的死因,想要惡人得到懲罰。

但我分去了東南瓊州,離我的家鄉太遠了。

有生之年,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去家鄉…」

方玉听得嘆氣,孩子各有不同,雖然救下他們的時候,最大的才六歲,但有天生早慧的,記得家鄉出處,這也不稀奇。

倒是這孩子的身世讓人唏噓,怪不得他即便記得,這幾年也沒張羅要回去。

山離以為方玉不同意,重重磕頭在地,哽咽說道。

「校長,小子深受方家教導和養育,這一輩子都是方家人,為方家當牛做馬都難報活命之恩。

小子只想了卻這件恩怨,以後才能心無旁騖。

否則,小子寢食難安。」

方玉低頭彎腰扶起這孩子,重重拍拍他的肩頭。

「苦命的孩子,雖然我們方家養了你,教導你,但你父母卻是把你帶到這個人世的。

不能報答父母大恩,不能為他們鳴冤報仇,也枉為人子。

既然你想回去就回去吧,但你們是兩人或者三人一組,總要你的同伴也同意。

然後,還要分到你家鄉那幾個兄弟同意。

只要你們調換好,我自然不會攔著。」

方玉的話音剛剛落地,同山離一組的兩個小子已經上前行禮。

「校長,我們願意跟著山離去他的家鄉,幫他查出真相。」

兩個分到山里山離家鄉的小子,也是高聲說道。

「校長,我們願意換。

正好我們想去看看大海是何等壯闊呢!

等山離以後事情了了,想要去海邊,我們再換回來。」

「是啊,都是一個樓里的兄弟,山離的事就是我們的事。

我們分到隔壁州府了,有需要幫忙,山離一定要喊我們。」

旁的小子們也是紛紛應聲,听得山離紅了眼圈兒,方玉也很是欣慰。

都是苦命人,互相幫襯,互相庇護,才是前行的動力。

山離團團作揖,謝過眾人,這事就算定了下來。

他開了個好頭兒,其余小子們有的也動了心思,想要換個自己向往之地。

方玉也沒攔著,給他們自由交換的機會,最後報上來,記錄成冊,有事能找到人就好。

左右這些孩子出行,一是為了歷練,二是為了給家里安一個落腳地,方便以後來往。

就算有個差池,也于大局無礙。

很快,小子們就定了地方,冊子也寫好了。

當晚,小子們各自整理了東西,塞進一個灰撲撲,不起眼兒的雙肩包。

雙肩包也是學校統一發下來的,沒什麼標志,但卻是羊皮做舊之後縫制的,輕巧防雨水。

幾乎每個孩子的背包里,都有鉛筆,喜愛的書本,記錄沿途風土人情的冊子,簡單的常用藥。

換洗的衣衫鞋襪,還有平日喜愛的一些用物。

湊一起不過是半背包,最後再加上一小張狼皮。

狼皮上縫了綁帶,折疊起來是坐墊兒,當真需要時候,打開來,可以鋪,也可以蓋,保暖不成問題。

至于干糧,孔家里老少忙了兩日,烙了很多面餅,一個小子帶了十張。

另外,還一人配了一罐子的肉醬。

不是眾人吝嗇,不肯帶好吃的給孩子們。

實在是出門在外,吃用之物都不好太扎眼。

而且孩子們年紀不大,萬一舍不得吃,食物放太久,再吃下去,反倒容易害了肚子疼。

不如就是面餅加肉醬,隨便抹一抹,加一杯熱水,就能對付一頓了。

出發的時候,趙金蓮婆媳等老少婦人們,挨個檢查了孩子們的衣衫,模著他們的衣角縫了碎銀子,袖口里還有銀票,這才勉強放心。

原本給孩子們準備的是銅錢和碎銀子,但後來又怕孩子們銀錢露白,惹了禍事。

最後,集眾人智慧,就一人給了五兩的小銀票,三兩碎銀,都縫在衣衫里,外邊只留隨時能花用的一點兒銀子和銅錢。

方玉和方圓兒方老二都是覺得好笑,但也沒有攔阻。

這是老人對孩子的疼愛。

孩子們先前興奮又歡喜,到了當真分離的時刻,才知道不舍。

也不知道誰帶了頭兒,跪倒在地,撲通通給眾人磕頭。

趙金蓮等人都是抹眼淚,畢竟是整日在眼前長大的孩子,說散就散了,以後這里可要冷清了。

方玉喊了孩子們起來,最後囑咐了一遍。

「出門在外,不惹事,但是也不怕事。

學會分辨善惡,學會量力而行。

最主要是不要羞于同家里求助,一旦有你們解決不了的問題,隨時回來搬救兵。

另外,你們掛在脖子上的瓷瓶一定要保管好。

關鍵時刻,倒出里面的濕泥,握在手里,默念要回家,你們就會回到這里。

一年內,這瓷瓶有效,超過一年就不成了。

所以,無論你們在外邊如何,到了一年之期,一定要回來一次。

听懂了嗎?」

「懂了,校長放心。」

小子們下意識模了模藏在衣領里的小瓷瓶,都是更有了底氣。

只要隨時都能回家來,他們就走到哪里都不怕。

「好了,出發吧。」

方圓兒取了名單,開始帶著孩子們出空間。

大魏十八州,暫時方圓兒可以定位來去的地方,只有力熊夫妻在沈老爺的那個縣城,京都,橋安縣和金河縣。

按照就近原則,她把孩子們分批送了出去。

其中因為金河縣地處大魏正中,聚集的孩子最多,達到六十個左右。

方圓兒怕引起外人注意,這六十個孩子,她提前吩咐力虎趕到東州府,臨時又增加了一處地點。

小子們在空間里生活了四年,集體生活讓他們學會了協作,學會了體諒。

能寫會算,也有幾分自保的手段。

就這麼,在眾人的擔憂和祝福里,展開翅膀,離開了溫暖的家園…

京都以西三十里有個小鎮,因為來往的商隊常在這里打尖兒落腳,還算繁華。

這一日黃昏,一個百十人的車隊停在一個常住的熟悉客棧門前。

立刻有小伙計笑著迎上前招呼,很是熱情。

兩個灰色衣衫的半大小子,也隨後跟出,幫著車隊眾人卸車,給馬飲水填料。

又忙著給眾人倒熱茶,上飯菜,很是麻利,回話也痛快。

車隊的管事就同掌櫃笑道,「老郭,你這里什麼時候添了這麼兩個伶俐小子啊?」

掌櫃的就笑道,「趙管事可是太抬舉我了,我可沒福氣得這麼兩個好孩子。

說起來,這兩孩子的事兒最後還要落到你身上呢,我就等著你過來,可有兩日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