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許問開始進行雕刻的準備工作。

江南官坊提供的材料全部都是白榆,是原木。

榆木材幅寬大,質地溫存優良,變形率小,硬度和強度適中,通常主要用來制作家具。

它不算硬木,雖然能夠適用一些雕刻的場合,譬如透雕與浮雕等,但由于硬度不夠,相對比較有限。

而它的原木連樹皮都沒有去掉,木質縴維里飽含水分,沒辦法直接用于雕刻。

所以在正式動工之前,需要進行干燥處理。

一般來說,木材的處理主要分為人工干燥、自然干燥、簡易人工干燥等幾種。

人工干燥需要蒸汽室等特殊的環境,工程非常大;自然干燥利用空氣流通帶走水份,經年累月,需要的時間非常長。

現場這些考生能選擇的只有簡易人工干燥,它主要使用炭火烘烤、水浸去臘,用時比較短,但很容易產生副作用。

一個不小心,木材就會被烤得過于脆弱,動輒開裂,那是真正的廢材。

要避免這種副作用,主要得靠控制火候以及處理的時間。

而要掌握這一些,必須要對木性有極深的了解。

工作台旁邊準備了小炭爐和小鐵鍋,特制的,專門用來處理小型木料。

很快,炭火燃了起來,水汽蒸騰而起,將許問的面孔映得有些模糊。

此時他的呼吸在這一小片空間里听上去有些沉重,但由始至終,他的手卻一如即往的穩定。

簡易人工干燥本身分兩種,第一種是用火烤干木料內部的水分,第二種是水煮去木料中的樹脂成分,然後放在空氣中干燥或烘干。

許問采取的是第二種。

火焰蒸騰,透過特制的隔離層之後,明火消失,周圍的熱度非常穩定,但仍然很高。

許問用工具把它們固定在特定的位置,細心觀察它們表面的顏色和細節狀態,不斷調整火勢。

水浸又火烤,木材的變化是非常細微的,很難觀察確定。許問現在是視力最差的時候,他手上的動作卻一點也不受影響。

對于他們來說,這樣的調整實在太基礎。

最後,干燥而堅硬的木質零件整整齊齊地擺在他手邊,隨時等待著動工。

應該是為了配合雀替的形態,花窗上的雕刻以祥雲、卷草、蟠螭等圖案為主,形態構圖相對比較簡單,重復的部分比較多。

木材雕刻第一步是打胚。

工匠根據設計稿鋸掉木料多余的部分,再用斧頭按照作品的大體造型劈出塊面,叫作「頭過胚」。

第二步是把木坯置于孬上,逐步鑿出形體結構,這就是「二過胚」。

第三步是將作品進一步鑿實,稱為「三過胚」。

整個打胚講究打虛留實,從上到下、從前後到、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一層層地推進。

這一步注意先整體後局部,要為以後的深入留出余地。

民間有行話︰「留得肥大能改小,惟愁瘠薄難復肥。內距宜小不宜大,切記雕刻是減法。」

粗胚是整個作品的基礎,它看上去簡單,其實在這一步里,已然使用幾何圖形將整個構思全部概括了出來,後續的工作全部蘊含其中,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變化的。

如果有旁人此時留意到了許問,就會發現,在這個過程里,他的眼楮仍然是半睜半閉的。

這其實是非常令人吃驚的事情。

雕刻是整個工序里最細致、最耗費眼力的一項,絕大部分人在做這項工作的時候,必然都會全神貫注,眼楮緊盯著刀尖和材料不放。

但許問像是胸口成竹,又像是整個心神已然與手中的木材相貫通,將要雕刻出的形狀已經從木料深入呈現出來,許問要做的只是將它表現出來而已。

「你看許問。」

兩名考官此時正在巡邏考場,一邊散步一邊交頭接耳,突然,魯考官注意到了許問,一拉同僚,小聲提醒他。

冼考官看向許問。

他之前看的其實是另一邊,但魯考官一說話,他馬上朝向了準確的方向,一點遲疑也沒有。

「怎麼了?」冼考官第一時間沒看出不對,疑惑地問。

「仔細看。」魯考官沒有解釋,只是又輕輕說了一句。

冼考官沒有再問,而是站定腳步,徹底轉過頭去緊盯著許問的方向不放。

漸漸的,他臉上露出了驚訝的表情,眼神同時變得凝重起來。

從他們的方向,是看不見

許問的眼楮的,因此也不可能看見他的眼楮是睜還是閉。

許問現在坐在馬扎上,身體微曲,兩只手稍向平伸,從他的姿態就能判斷出來他在做什麼工作。而就是這樣的姿態,透露出一種說不清道不明、卻讓他們這種老道工匠能清楚感覺到的東西。

「入定了啊這是。」冼考官驚訝地說。

「是的沒錯,小小年紀……」魯考官輕聲說道,話里有些意味不明,說不出是羨慕還是感慨。

「運氣真不錯。」冼考官說。

「有點可惜。」魯考官卻說。

工匠工作的時候有時候會出現「入定」的現象。

這不一定是發生在老工匠身上的,有時候新工匠歪打正撞了也會踫上。

這也不是單木匠會發生的,其他門類的工匠也是一樣。

這種現象很難完全解釋清楚,表現就是工匠與手中的材料、要做的工作產生了共鳴,全身心地投入了進去。

那種感覺有些玄妙,也是許多工匠一直在追求的。因為每逢遇到這種現象,工匠們制作出來的成品都會比尋常的水平高出一籌,精品大作時而有之。

據說最頂端的高手工匠隨時隨地能進入入定狀態,妙手偶得就能佳作天成。

中低層工匠,甚至包括許問這樣才出師沒出師的半學徒偶爾也會踫上,通常會被認為是「靈光乍現」,撞上大運了。

許問能在院試過程中進入入定狀態,運氣當然不錯,兩位考官推測,這多半跟他的身體狀態有關。

人在進入絕境的時候,經常都能爆發出比平時更強的能量。

但也就是因為這種身體狀態,讓魯考官覺得「有點可惜」。

入定的時候,只是你的精神恰巧與材料契合了,手感知覺更敏銳了。但你的身體狀況是什麼樣,就還是什麼樣,不會因此有所好轉。

今天現在才是院試的第二天上午,離結束還有一天半有余。

許問的身體他們都看在眼里,健康狀態肉眼可見地在不斷變壞。

現在這樣,他能不能堅持到最後還是問題,更別提拿出出色的作品了。

難得入定卻不能以最好的狀態呈現,真的是想想就讓人覺得可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