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章 巨人群聚之地

八年前,也就是新歷623年的五月,同盟方面正式承認西拿勒王國的獨立。

兩個月後,他們撤出了大部分駐軍,歷史悠久的拿勒第二帝國王室被光復。

但這並未對安赫同盟在中大陸的絕對霸權造成實質沖擊。

在這幾年間有過幾個頭腦發熱的地區,想要重演西拿勒發生的革命,但是他們的反撲無一例外地在幾周內被鎮壓。

雖然過程頗為慘烈,從結果來看,絕大多只對同盟造成了不超過三位數的士兵傷亡。

民族主義者們的冒進行動,沒有在同盟廣袤的勢力版圖里掀起任何波瀾。

大部分人很快就意識到了,安赫同盟會在西拿勒選擇戰略收縮,並不是因為自身實力的衰落。

同盟的確曾在西拿勒戰場陷入失利,但失利的主因絕非拿勒人的強勢,而是同盟內部多股力量之間的相互牽制。

有人想要借這場戰爭打壓「尤斯圖斯家族」。因為這個家族,是同盟內日益膨脹的邊境王侯之一。

所以發生在西拿勒的民族獨立戰爭,本質上只是同盟的一場內戰。

在尤斯圖斯家族撤出駐軍之後,新的拿勒王室以及王國政府也明智地認清了局勢︰西拿勒王國的復活,不過是同盟當局和邊境王侯們博弈的結果。

所以在撤軍開始的次日,西拿勒方面也有默契地主動發出信函,表示願意成為同盟的受保護國。

雖然王國政府保持一定自主權,但每年需要向同盟當局上繳稅收的百分之四十,以換取長久的和平。

對同盟當局來說,這一結果遠遠優于尤斯圖斯家族統治西拿勒時的情況。

短時間內,當局也抽調不出大規模的官僚來管理西拿勒,所以不讓它落入另一位邊境王侯手中,就是最好的結果。

這才是所謂被「光復」的西拿勒王國,能夠在這八年里站住腳的原因。

「邊境王侯」是一個嚴重落後于時代的稱呼,因為五百年前的「邊境」,早已成為今天同盟勢力版圖的月復地。

兩世紀前,尤斯圖斯家族通過戰爭從另一個邊境王侯手中奪取了西拿勒的治權。

在那之後,兩拿勒總督的職位,就一直由他們的成員出任。

比起遠在同盟本土的兩王和當局來說,尤斯圖斯家族才是拿勒的實際統治者。

每一個邊境王侯所擁有的私人部隊,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推翻大陸上的其他政權。

十七位邊境王侯割據著中大陸三分之二以上的領土,本土的兩王則統治著這些邊境王侯。

所以同盟本土又被稱為「世界心髒」,所謂的巨人群聚之地。

但是在柯林眼中,所謂的安赫同盟完全是一個怪胎。

一個上半身已經進入近現代,下半身卻仍停留在封建制甚至奴隸制的畸形社會。

可能是因為超凡力量的存在,所以上層統治者總能對社會中下層保持著比前世更強的壓制力,並且順利完成了與新興資本的聯合。

又或者因為同盟內階層之間相互傾軋的矛盾,早已被轉嫁到整個中大陸的頭上。

即使同盟的工業技術和經濟已經高度發達,但在它的大部分地區,哪怕在作為核心的本土,仍或多或少地保留著類似于中世紀貴族分封的體制。

畢竟這個空前龐大的同盟本身,就是在數十位軍事貴族的聯合下產生的異常存在。

從一開始,它就不是自然誕生的國家。

這還需要從「黑暗時代」以前說起。

因為紀年在那時一度中斷,所以今人只能大概推測,最晚在一千五百年之前,灰人族群就已經毀滅了東陸上的一切。

它們不會建造船只,但少數族群卻僥幸渡過淺海,開始向中大陸的內陸遷移。

這就是被視為舊歷結束的標志事件︰灰人族群西遷。

位于中大陸東側的舊安赫王國,曾是中大陸諸國中相對精華的部分,卻在進犯的灰人族群面前不堪一擊。

在同一時期,已經陷入衰弱的拿勒第一帝國,還在尤迪爾各部族的蹂躪下苟延殘喘著。

人類沒有任何一方力量能做出相樣抵抗,所以灰人族群的小股前鋒,曾一度推進到今日的施塔德一帶。

灰人西遷這一事件,不是像人類推翻魔裔王朝,那種大陸主導權更迭的問題。

又或者像尤迪爾部族南下,文明地帶的人口和財富被蠻族劫掠的問題。

某種程度上,它們的進犯,更類似于物種更迭。

對它們來說人類就和豬羊一樣,不過是它們的食物。

它們像最簡易的生命那樣進行出芽繁殖,食物足夠種群就會爆發增長,沒有極限,直到一個地區的生態系統在短時間內崩潰,它們中的大部分會餓死,剩下的則集體遷移到下一個區域。

從施塔德到東部淺海的廣袤地域上,舊安赫的絕大部分人口曾一度被滅絕。

所以哪怕在今天的同盟核心本土,也就是所謂的「舊安赫」,真正意義上的安赫人也只佔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上下。

如今被習慣性地稱為「安赫人」的本土人,其實已經是一個混合民族。

因為安赫同盟真正的前身,是各先古王國為抵抗灰人族群而組建的,數十各軍團。

如果歷史對灰人的記載沒有夸張成分,那麼封建時代的軍隊不可能對抗這種入侵,所以柯林猜測超凡者很可能扮演了關鍵角色。

這些軍團前後用了大約十四年時間,分作五批進入了今天的同盟本土。而這種不同批次之間的親疏關系,在今日同盟的政治格局中仍然依稀可辨。

他們的主干來自于各個先古王國的征召,大部分則是民間自願加入的支援力量。

但又因為各王國之間的利益協調問題,這支聯軍一度陷入內耗。與此同時規模日益龐大的灰人還在不斷推進。

一但聯軍的防線被突破,中大陸上的人類歷史也許就將迎來完結。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甚至連語言都互不相通的軍事集團,一致選擇了聯合。

他們通過政變驅逐了隨軍官員和信使,使自身徹底從先古諸國中獨立出來。

安赫同盟成立,從此,開啟了中大陸最英雄的年代。

而那場物種戰爭的持久和慘烈,已經只能通過一些細節來想象。

在最危險的時期,甚至連統一的紀年都曾陷入中斷。

所以這個年代究竟延續了多少年,今天已經難以考證。

有明確信史可考的部分,斷斷續續有一百三十余年。不同地區的人則認為這段時期有兩百年到三百年不等。

三世紀的學者根據少數材料中記載星辰位置做出反向推演,最後得到的結論是,「黑暗年代」很可能維持了五百年以上。

如今的安赫性格和信仰,就是在這場無比慘烈漫長的戰爭中成型。所以理所當然地,軍事傳統也就在同盟的文化中擁有最崇高的地位。

聖王家族的「樹火紋章」即是同盟的國家象征,那是一枚不死鳥自磔于樹上,用神血點燃火焰的紋章。

火象征著諸教團永不熄滅的信仰,那根系繁茂的巨樹則是安赫貴族永不斷絕的血脈。

在這場「滅世之戰」結束後,同盟反而在絕境下被倒逼著完成了一系列變革,成為了中大陸上擁有壓倒性優勢的國家。

同時這種狂熱的軍事傳統,也使得安赫貴族們一直熱衷于烈度極高的內部競爭。

同盟早已適應了長期戰爭,所以連綿內戰並未給經濟社會帶來過度的破壞,相反,戰爭成為了統治集團自我篩選,和推動工程技術進步的主要動力。

功勛貴族和新崛起的邊境王侯們,因此保存了繁盛的生命力。

自五世紀的「凡聖之爭」以來,同盟開始改革為「雙王制」。

兩位王者,分別是將御座設于白都世代傳承的聖王,以及由議會在安赫貴族內選出,專門處理俗務的「凡王」。

也是從那之後,歷代聖王開始變得近似于一個象征物。只在名義上保留對諸教團的號召力。

而諸教團之間的分歧早已難以彌合,難以產生一致的影響力。

所以同盟的主人,又一次變成了那些古老的軍事貴族。

盡管近年來他們開始選擇淡入幕後,由更專業的代理政客來統治世俗社會。

但毫無疑問,他們至今仍掌握著同盟真正的權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