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這技術,絕對世界領先

「電子束毛化處理?」蘇哈托听了顧景友的話微微一怔,嘴邊喃喃的重復了一句,旋即不太在意的搖了搖頭︰「還是第一次听說這個技術,電子束毛化?航空產品一般不都是要求部件表面光潔度的嗎?應該是要去毛刺才對,怎麼你們騰飛集團反其道而行之……」

「好了,蘇哈托,你要是不懂航空技術就不要在這里丟人現眼了。」

蘇哈托這邊還在滿不在乎的侃侃而談,準備把顧景友所說的電子束毛化處理這個從未听說過的鳥門子工藝批一個體無完膚,以此為契機,好為即將到來的正式談判為自己這一方加加碼。

結果他這邊剛開始放炮,想著老搭檔瓦希德再往回拉一下,然後一個紅臉,一個白臉;一個捧哏,一個逗哏直接把顧景友給弄迷糊在說。

可讓蘇哈托難以置信的是,跟他配合默契的老搭檔這次不但沒有接他這個茬,反而上來就給他拆台,以至于蘇哈托的臉上挨了一巴掌一樣,直接就被打懵圈了。

可還沒等蘇哈托沒想明白瓦希德為什麼會如此背後捅刀子的時候,令他更為驚愕的一幕便出現在眼前,只見一直不苟言笑的瓦希德,在那張肥嘟嘟的胖臉上艱難的擠出一絲與其說是和藹,更不如說是諂媚的笑容,如同哈巴狗一樣向顧景友搖尾乞憐的說道︰「顧先生,不知道貴集團的電子束毛化處理工藝轉不轉讓?我們願意出10億美元購買這項技術……」

蘇哈托听到10億美元這個數字的時候,腦袋嗡~~的一下,差點兒沒腦梗發作,10億美元呀,印尼國家航空工業集團都NM快破產了,那來的10億美元?瓦希德這是怎麼了?是瘋了還是不想活了?

然而不等蘇哈托從10億美元這個數字中回過神,見顧景友沒有言語,瓦希德更是一咬牙直接加碼道︰「15億美元……不,25億美元……實在不能再多了,顧先生,我們印尼目前最多最多只能拿出這麼多錢,不過您放心,我們會拿出爪哇島上的世界產量第一和第四大的鎳礦和印尼國家航空工業集團6.5%的股份作為額外補償,當然,具體的情況我們還可以再談,只要貴集團能把這項技術轉讓給我們,印尼上下永遠向騰飛集團敞開大門。」

這下蘇哈托可不是要腦梗了,而是真的差一點兒忽悠一下,直接去陰曹地府玩穿越了,瓦希德這NM說得還是人話嗎?就差把量印尼之物力,結騰飛之歡心了,先不說電子束毛化處理是個什麼玩意,就算真有價值有必要為這麼一個技術,那這麼多壓箱底兒的好東西去換吧?

先不說印尼國家航空工業集團股份,也不說25億美元現金,就說爪哇島上的兩座鎳礦,要知道鎳可是航空航天、燃料電池、高溫合金當中至關重要的材料,以至于不少發達國家都對爪哇島上的兩座鎳礦垂涎不已,但印尼始終沒有轉讓的意思,哪怕是亞洲金融危機後,印尼財政出現困境,也沒考慮過出售這兩座鎳礦還錢續命。

結果就為了這麼一個連听都沒听說過的技術,瓦希德就這麼自作主張的把兩座被印尼視作命根子的鎳礦許給了騰飛集團?看來瓦希德不是瘋了,是真的不想活了。

問題是你不想活,別拉上他蘇哈托好不好?

然而還沒等蘇哈托月復誹完,顧景友的一句話便讓一顆心提到嗓子眼兒的蘇哈托總算是松了口氣︰「瓦希德先生,真的不好意思,電子束毛化處理工藝不在這次轉讓的名錄上……」

「你放心,顧先生,我們是有誠意的,只要能夠交易到這項技術,我們可以商量,只要騰飛集團的條件不太過分,我們都可以談。」

「靠~~你瓦希德還要不要臉,干脆把你的印尼國家放棄了,改成中國的算了!」听了瓦希德已經跟懇求沒啥區別的話,蘇哈托心里直接是罵開了,可就在這時,顧景友接下來的一句話,便讓幾乎將瓦希德貼上印尼奸標簽的瓦哈托直接大腦宕機。

「你應該是知道的瓦希德先生,電子束毛化處理技術做個部件兒的表層涂層只不是最基本應用,它最關鍵的作用在與能將飛機的金屬部件和復合材料部件兒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並且使得連接處的結構強度不亞于金屬材料或復合材料當中的任何一個,從而徹底解決飛機上大規模使用復合材料的難題,令新一代戰斗機或是全新一代客機的正式投產掃平障礙……」

當蘇哈托听到「金屬部件和復合材料部件兒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並且使得連接處的結構強度不亞于金屬材料或復合材料當中的任何一個」這句話後,腦袋就已經是一片空白了。

他再怎麼說也是印尼國家航空工業集團的高級談判代表,本身又是航空工程專業出身,十分清楚這句話分量的。

自打復合材料誕生之日起,航空工業界便將這種材料確定為未來航空器最適合的材料,然而從60年代到如今的90年代末,30多年過去了,無論是戰斗機還是民航客機,復合材料的利用率很少超過25%。

是各家航空巨頭覺得復合材料技術水平不過關,不想大規模應用嗎?

當然不是,復合材料的比強度和比模量早已經達到航空安全標準,大規模應用早就不存在理論障礙,可為什麼除了美軍的F—22戰斗機外,很少有飛機能在復合材料用量上達到20%以上?

原因很簡單,那便是復合材料與金屬材料連接工藝上遲遲無法突破,導致兩種材料要麼用價格昂貴的超水平樹脂材料膠接,要麼只能簡單粗暴的鉚接。

可無論是膠接還是鉚接,連接處的結構強度都達不到兩種材料中的任何一個,以至于這種連接處的脆弱性導致整個機體壽命的大幅下降。

正因為如此,哪怕復合材料對航空器的減重有著肉眼可見的好處,但各大航空巨頭依舊不敢過多的使用,畢竟機體中在如何也無法排除金屬材料,既然無法排出,就避免不了復合材料與金屬材料的連接,以至于整個過程形成了閉環的悖論關系。

導致一大堆天才的工程師們只能絞盡腦汁,盡可能在復合材料使用量與兩種材料連接弊端之間找平衡。

然而騰飛集團的電子束毛化處理技術卻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從而徹底放開了復合材料的使用限制。

這說明什麼?

就一句話︰這技術,絕對的世界領先!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