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二十章 天地玄黃

第六百二十章 天地玄黃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千字文》

話說鄭玄講經漸入佳境,《樂》理之深似乎無窮無盡,听來令人向往。姜維鼓起勇氣的回答技驚四座,不但獲得鄭玄大師的贊許,也為他自己獲得了一個百族大會上比武招親的名額。

寒門士子荊州人廖立廖公淵,也因為答案比較出色且發人深省,獲得了一個廳里就坐听講的資格,足以令所有在外站立的寒門士子羨慕嫉妒恨。但廖立其貌不揚,還是頗有自知之明,並沒有去強求追求馬雲騄的資格。

自此鄭玄講經進入艱深,卻是《禮經》《易經》結合。《禮經》記錄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精華,許多思想都經過後世不斷創新解讀,更適合當前的當權者使用。正史中秦火之後,禮經已失傳,漢初只有儒學大師高堂生能夠傳《禮》。《漢書?藝文志》說︰「漢興,魯高堂生傳《士禮》十七篇。訖孝宣世,後倉最明,戴德、戴聖、慶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學官。」 《士禮》就是《儀禮》,也稱《禮經》。

除高堂生一脈之外,西漢學術史上又發生兩個重大事件︰一是發現孔壁中書;一是河間獻王得書。恰恰兩者又都有禮經出現,且有經有記。所謂「發現孔壁中書」,即在孔子的老宅的牆壁里發現古文經傳;《漢志》稱︰「《禮》古經者,出于魯淹中及孔氏,與十七篇文相似。」又稱︰魯恭王從孔壁「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這與《漢書?魯恭王傳》記載︰「初恭王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宮,??????于壁中得古文經傳」應是一事。

所謂「河間獻王得書」,河間獻王即劉德,漢景帝劉啟第二子,廢太子劉榮同母弟,漢武帝劉徹異母兄,母栗姬,西漢宗室、藏書家。劉德在漢景帝前元二年四月,以皇子的身份受封為河間王,治所在今河北省獻縣,因此史稱河間獻王。《漢書?河間獻王傳》說︰獻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獻王「得書皆古文,先秦舊書。《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之屬,皆經傳說記、七十子之徒所論」,這大概就是「三禮」之出處。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于漢代,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禮記》是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書中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等,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 。

《禮記》章法謹嚴,映帶生姿,文辭婉轉,前後呼應,語言整飭而多變,既是「三禮」之一、又是「五經」之一,還是「十三經」之一。自東漢鄭玄作「注」後,《禮記》地位日升,至唐代時尊為「經」,宋代以後,位居「三禮」之首。

因此,鄭玄對《禮記》作過注釋,最是研究的精深,因此講到《禮記》,更是口若懸河。陳龍微閉雙眼,細听其意,因為研究的少大部分無法听懂,但幸虧還有腦中光腦輔助,對其精密奧義倒是可以明晰。

「天地乃宇宙孕育、自然演化,人獸乃天地杰作、五行精華。而人因為能夠進行文化創造,而成為天地間最「貴」者。天對人而言,是神性的超越性的存在;盡管人道效法天道,天與人之間並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線,但對于人而言,天仍然是具有其形而上的超神。」

「先聖人孔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奉斯三者以勞天下,此之謂三無私。’其意是把‘天’視為與‘人’具有相關性的價值存在,或天為人可以效法的榜樣。聖人修德配天,可助天地化育萬物,與‘天地參’。」

鄭玄所說,正是《中庸》繼承自周公以來「以德配天」的思想。但是,另一方面,《中庸》又雲︰「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這里的「天」就有超越的意思。這是在講「修身」與「知天」的聯系,把「知天」作為「修身」的前提,與孟子所謂「知天」有所不同。

鄭玄繼續講經︰「天道是人道之所從出,故天道是人所仿效的榜樣;天或天道雖是由超越性的主宰演變而來的客觀性原則,但卻又是與人生世界相通的。《中庸》雲︰‘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人世間的‘教’就是效法天道。」

這一段說的是,天道既為超越自然的主宰創造,存在客觀必然性,則預示效法天道的人道就是主客觀的統一。因而,人道並非客觀的自然必然性,而是與自然必然不同的社會必然性。人道是需通過人事修為達到的、彰顯德性而避免作惡的必然性的活動。因此,天道在人事上不同于自然必然性,而是需通過主體努力才能實現的社會必然性。所以,《學記》認為︰「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中庸》雲︰「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大學》雲︰「惟善以為寶。」所以,人與天的關系不是單純的邏輯關系,而是本體上天人相通,而實踐上天超越人的關系。

「心為主,身為從,仁德為本,而禮為末。《大學》雲︰‘心正而後身修。’《中庸》雲︰‘聲色之于化民,末也。’《淄衣》雲︰‘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體。心莊則體舒,心肅則容敬。心好之,君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體全,亦以體傷,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說明心身關系好比君民關系。心為身之主,身為心之體。心安則體安,心好則體好。反過來,心也會因身傷而傷,不僅有主從關系,還有依賴關系。」

鄭玄對于《禮記》極為熟稔,這一講就是半個時辰未曾停歇。陳龍听的昏昏欲睡之際,忽然一聲響亮,原來是鄭玄不知從哪里變出一根教鞭,敲了敲白板道︰「如廁之前,我欲將第三題先出給大家。」

講台底下立刻騷動起來,連已經睡著的西涼大佬宋建都一下子驚醒過來,他對講經興趣不大,對馬雲騄卻是垂涎已久。鄭玄見大家一下子就精神起來,微笑出題道︰「地載萬物,天垂萬象。取財于地,取法于天。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天與地似乎不可分割,然究竟天大還是地大?天更重要還是地更重要?天與地究又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關系?」

欲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東車君言︰保護知識產權,人人有責!若喜歡本書,請拒絕一切免費盜版閱讀,到17K網站訂閱VIP唯一正版,謝謝對東車君的支持,東車君將繼續為您碼字。盜版網站請即刻刪除,本小說版權只歸東車君個人所有,任何網站未經東車君同意,不得轉載。(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