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八十六章 搖唇鼓舌

第二百八十六章 搖唇鼓舌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唐.白居易《放言五首》

話說劉備英雄也,野心勃勃,唯有曹操看的通透,故有青梅煮酒論英雄。沽名釣譽者,往往隱藏的極深,關張都不能察覺,難怪對劉備始終死心塌地。

來自後世的陳龍,自然對劉備看的一清二楚,為將關張二將從死于非命解救出來,倒是煞費思量。周不疑獻計,欲要揭示劉備野心,只有將劉備與野心家袁術聯系起來。

袁術手里拿著玉璽,早有稱帝自立之意,在群雄里的名聲可謂臭不可聞。陳龍問周不疑道︰「你的意思是可以制造謠言?」

周不疑點頭道︰「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搖唇鼓舌,擅生是非。謠言的威力巨大,自古已有明證。秦始皇在位期間,始終為「亡秦者胡也」一類的謠言困擾,他締造的帝國在其兒子手中葬送,導火線同樣是一句謠言︰「大楚興,陳勝王。」

「所以,只要我們可以通過某些人的口,散播劉備與袁術暗通款曲的消息,同時制造一些模模糊糊的證據,謠言就會散播開,最後讓劉備百口莫辯,就會暴露真實的思想,也讓關張二將得以看出劉備真正的野心。」

陳龍眼神一凝,擊掌道︰「元直好主意。不過,要稍稍修改一下謠言的內容,現在,袁術私留玉璽,大家並不認為是袁術想自己稱帝,很多人認為袁術會尋找劉繇、劉焉這樣的漢室宗親做傀儡。我們就栽贓說,劉備暗中與袁術勾結,是被袁術相中代替漢獻帝。」

周不疑一拍大腿,道︰「妙啊!主公,若是關張相信劉備想當皇帝,一定會和他鬧翻!」

陳龍吩咐周不疑道︰「你秘密去找主母設在幽州的密探。讓他們安排,在薊縣、漁陽、滄州、鄴城、洛陽、長安等地散播流言,就說袁術與劉備暗中勾結,欲取漢獻帝而代之。而劉備在汝南曾暗中結交袁術大將紀靈,想要自立門戶。」

周不疑眉開眼笑道︰「好哩!這件事交給我,您放心!」

周不疑去後,陳龍也沒閑著,繼續思考著通知田豫和公孫瓚與袁紹作戰的事情。劉備是這里的變數,但並不是救青州的主力,自己還得說動田豫,讓他再說動公孫瓚,才能盡起大兵,經過滄州門戶,真正威脅冀州治所鄴城,逼袁紹將顏良的十萬大軍從青州調回救駕。

田豫雖然禮遇劉備,但漁陽的主人肯定還是田豫。轉天一早,陳龍懷中揣著田豐的書信和信物,剛要出門去找田豫,沒想到客棧大門洞開,客棧主人迅速出門迎接,原來是田豫昨晚收到城門守衛上報的田豐朋友到來的消息,今早親自到了客棧來看龍珠。

陳龍見田豫三十多歲年紀,氣度沉凝,身材筆挺,文氣中帶著一股英氣,頗有大將之風,心中大喜,忙將田豫引入客房客廳,先拿出田豐書信道︰「元皓對我說道,田豫乃是他最佩服的武將之一,今日得見,果然一表非凡。吾乃交州瓊崖龍珠,幸會幸會!」

田豫忙搖手道︰「既是元皓好友,就是自家人,不必客氣。」說罷拆開書信看時,一開始寫著龍珠乃是許劭和許靖的徒弟,要善加對待,田豫已是心中訝異,再往下看,越看越是心驚肉跳,田豐竟然請公孫瓚出兵河北,會讓出滄州通道。看到最後,田豫已經坐不住了,一抬站起來,拱手道︰「此事關系重大,沒想到元皓和麴義他們竟有此意,我必須立刻到薊縣通知主公,以決定如何接應元皓和進攻冀州。告辭!」說罷急急火火,扭頭就要離去。

陳龍忙站起道︰「不敢耽誤田將軍,不過,我只有一事相求。」

陳龍給了這麼重要的情報,現在有所求,田豫不好馬上拒絕,停下腳步點頭道︰「龍先生請說!」

陳龍道︰「我求的也不是什麼大事,听說劉備、關羽、張飛都在將軍手下,能否請您給我寫個書信,我想去拜訪一下這三人,看看您能否給我引薦一下。」

田豫心中奇怪,不過還是找了筆墨和絹布,邊寫介紹信邊問道︰「劉關張確實在我這里,不過您既然不認識他們,又是如何知道他們的?」

要知道,劉關張那時候爵祿不高,名氣不大,認識他們的高官並不多。陳龍哈哈一笑,說道︰「您忘了我靖師是干什麼的了?那可是主持月旦評的超卓人物,對皇叔劉備自然研究過。」

田豫听到皇叔兩個字,眼皮子不由抖了一下,讓眼光犀利敏感的陳龍捕捉個正著。陳龍心想,難道田豫已經意識到劉備的野心?不妨用言語試探一下。

陳龍繼續說道︰「劉皇叔以前投靠袁術的時候,我靖師就說過,皇叔胸懷大志,非常人也,他日必有自己的地盤。關張世間猛將,若能善輔之,再有一個兩個絕頂軍師,必然能成大業。」

田豫听說,不由道︰「哼,成就大業?他能成就什麼大業?」

陳龍裝做一怔道︰「自然是振臂一呼、雲者景從、趁勢而起、匡扶漢室的大業啊!」

田豫眉頭皺起,說道︰「許先生真這麼說?依我看,玄德確實是世間英雄,對百姓也是仁愛有加,只是一直沒有人資助他。不過,若是他手里有一支大部隊,恐怕他的對手就是袁紹和曹操這樣的豪杰了。我主公公孫瓚收留他許久,可我听說,他最近又想要離開了。」

陳龍心想這就是田豫最終離開劉備的原因,因為劉備投靠許多人,都是出爾反爾,最終出走,讓田豫看出了他的天子野心腸。

田豫將介紹信一揮而就,不再多言,一拱手,再次告辭道︰「我主公孫瓚,遼西遼東未逢敵手。若能真如先生所言,滄州門戶大開,必教袁紹那廝手忙腳亂。先生等我好消息!」說罷轉身離去。

公孫瓚,字伯圭,相貌俊美,聲音洪亮,人稱白馬將軍。正史中,公孫瓚是貴族子弟,但因母親出身低微,只能任書佐。因外形不錯,又精通武藝,受到太守賞識,被招為女婿。受岳父幫助曾與劉備和劉德然共同師事于盧植。

出師後,公孫瓚在太守劉其下任御車。在劉其犯法被發配交州日南時,公孫瓚違法喬裝成士兵沿途護送,途中劉其獲赦還。公孫瓚歸來後因此德行被舉孝廉,任為遼東屬國長史。有一次公孫瓚跟隨數十名騎兵外出巡邏關塞,看到數百名鮮卑騎兵,公孫瓚就退到空亭對隨行隊伍說︰「如不主動進攻必將被殺。」于是 手執長矛策馬帶隊沖入鮮卑隊伍,殺傷數十人,雖幸免于死,自己也損失過半。鮮卑人以此為戒,再不敢輕易越進關塞。公孫瓚升遷為涿縣縣令。

光和年間,邊章、韓遂叛亂,朝廷從幽州征發三千精銳騎兵,並給予公孫瓚都督行事的符節,統帥此三千騎兵。公孫瓚率軍到薊中時,漁陽人張純引誘遼西烏桓首領丘力居等叛亂,攻佔右北平郡。公孫瓚以三千騎兵追討張純等叛賊,立下戰功,升為騎督尉。此時,屬國烏桓首領貪至王率眾歸降公孫瓚。公孫瓚又升為中郎將,封為都亭侯,進駐屬國,此後的五六年間,與北方游牧民族爭戰不斷。

中平五年,公孫瓚與張純、丘力居等戰于遼東屬國石門,張純等大敗,于是拋下妻兒逃入鮮卑境內。公孫瓚繼續追擊,由于太深入,反被丘力居圍困于遼西管子城二百余日,糧盡士潰,士卒死傷大半。丘力居軍也糧盡疲乏,遠走柳城。朝廷詔拜公孫瓚為降虜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領屬國長史。公孫瓚于是統領兵馬,守護邊境。每次一听到敵人來襲,公孫瓚馬上聲疾色厲,作戰時像是打自己的仇人似的,甚至一直打到夜深。從此烏桓都害怕公孫瓚的勇猛,不敢再來進犯。公孫瓚常與身邊數十個善于騎射的人都騎白馬,相互間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

黃巾之亂時,丘力居鈔略青、徐、幽、冀,四州被其害,公孫瓚無法抵御。朝廷派宗正劉虞任幽州牧。劉虞到任後,派遣使臣到游牧民族中曉以利害,責令他們獻上張純的首級。丘力居等听說劉虞到了,紛紛派遣使者前來溝通歸附之事。公孫瓚擔心劉虞立功,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殺這些使者。游牧民族明白此事後,便繞道到劉虞處。劉虞上報朝廷撤掉駐防軍隊,只留下公孫瓚統萬余步兵、騎兵屯駐右北平。

中平六年,張純被其門客王政殺掉並把首級送給劉虞。劉虞因安撫游牧民族有功而被授予太尉之職,封為襄賁侯。不久,又遷劉虞為大司馬,公孫瓚為奮武將軍,封為薊侯。

初平二年,青州黃巾軍攻打渤海,聚眾三十萬,欲與黑山軍會合,公孫瓚率步騎兩萬人在東光南大破青州黃巾,斬首三萬余。青州黃巾軍棄輜重,奔走渡河。公孫瓚等他們過到一半時出擊,再次大敗黃巾軍,死者數萬,俘虜七萬余人,車甲財物無數,于是公孫瓚威名大震。

初平三年,袁紹屯軍廣川縣,與公孫瓚戰于界橋南二十里處。公孫瓚有精兵三萬。袁紹命其將麴義領精兵八百在前,布強弩千張于兩翼。公孫瓚輕視袁紹兵少,縱騎兵出戰。麴義命士兵伏于楯下不動,等公孫瓚軍到十步前,一時同發,公孫瓚大敗。袁紹軍生擒了嚴綱並斬其首。麴義追公孫瓚到界橋,公孫瓚率兵還擊,再次被打敗。于是公孫瓚逃到薊縣,在縣城東南另築小城自守,與劉虞臨近,漸漸結下仇恨。袁紹派部將崔巨業率兵攻打公孫瓚的故安,不下,在引軍南歸時,在巨馬水被公孫瓚大軍追上,大敗,七八千人陣亡。公孫瓚想乘勝追擊,卻又在龍湊被袁紹打敗,雙方戰成均勢。

初平四年,劉虞認為公孫瓚窮兵贖武,和袁紹連年的作戰是對百姓嚴重的迫害,故而想要節制公孫瓚的行為。然而公孫瓚聞此事卻大怒,繼而變本加厲的掠奪百姓,如此暴行更是加深了和劉虞之間的矛盾。

最終劉虞為了阻止公孫瓚的惡行,決定率兵十萬攻打公孫瓚。當時,公孫瓚的部曲放散在外,倉卒欲從東城逃走,劉虞的士兵不習戰,又下軍令不準騷擾百姓,不許損害民居,導致久攻不下。公孫瓚于是招募精兵數百人,順著風勢放火,趁勢殺入劉虞兵營,劉虞大敗。劉虞與他的部下往北逃到居庸。公孫瓚三天就攻破了居庸城,活捉劉虞及其妻子兒女回到薊縣。此時董卓已死,獻帝派使者段訓給劉虞增加封地,令其督統六州,升遷公孫瓚為前將軍,封易侯。公孫瓚誣陷劉虞與袁紹謀取稱帝,脅迫段訓斬劉虞及其妻子兒女于薊市。公孫瓚將劉虞的首級送到京師,被劉虞的舊部下尾敦在路上劫走並安葬。公孫瓚殺了劉虞之後,得到了整個幽州,日益驕矜,不恤百姓,記過善忘,睚眥必報。

建安三年,袁紹傳書給公孫瓚,想跟他釋和,公孫瓚沒有答復,反而增強守備。袁紹于是大怒,興兵攻打公孫瓚。先是公孫瓚一別將被圍,公孫瓚不肯相救,說︰「救一人,那以後眾人都會只等救兵而不肯力戰。現在我不去救他們,他之後被圍困的將士就會自我勉勵。」等到袁紹來攻時,公孫瓚的界橋別營自度不能自救,而公孫瓚又必不肯相救,眾人或降或逃。袁紹直接攻到了城門前,公孫瓚派他的兒子公孫續向黑山黃巾軍求救,又想親自率兵沖出重圍,佔據西南山,仰仗黑山軍,切斷袁紹軍的後路。長吏關靖勸諫他說︰「現在您的將士都現在您的將士都各懷叛離之心,已無力再戰,他們之所以能固守是顧惜他們的故鄉老少,而把將軍您當成主心骨,將軍如能持久堅守,袁紹自然會退兵,四方軍隊一定又可以會合了。若將軍現在棄易京而走,軍隊會失去後鎮,易京覆滅指日可待。將軍失去根基,流落荒野,怎麼成就事業呢?」公孫瓚于是決定不離開易京,等待其子搬來救兵,內外夾攻袁紹。

建安四年三月,黑山帥張燕與公孫續率兵十萬,分三路相救公孫瓚。援兵還沒到,公孫瓚秘密派人送信給公孫續,讓他率五千騎兵于北隰之中,舉火把為應,公孫瓚就從城內出戰。袁紹劫得了這封信,將計就計,舉起火把。公孫瓚以為救兵到了,率兵出擊。袁紹設伏兵襲擊公孫瓚,公孫瓚大敗,又回到城內堅守。袁紹于是掘地道到城樓下,毀壞其望樓,漸漸到達中央的土丘。公孫瓚自料必敗無疑,引火*。而公孫瓚的首級,則被袁紹送到了曹操所在的許都。

欲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