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漢中之戰

周瑜府邸中,此刻傳來陣陣琴聲,時而婉轉,時而高亢。

片刻之後,曲終,一人拍手稱贊。

「妙極妙極,公瑾這長河吟,飽含凌雲壯志,似有驚濤拍岸之勢,風卷殘雲之威啊。只可惜……」

周瑜看了龐統一眼,饒有興致地追問︰「可惜如何?」

龐統面帶遺憾之色︰「只可惜,余音之中,隱隱有壯志難酬之意。公瑾年少成名,正是一展才學,建功立業之際,為何琴音之中有如此惆悵之聲?」

周瑜有些驚訝,隨後又是欣喜︰「士元不愧當世奇才,瑜奏此曲數年,唯有士元能解其中深意啊。」

說話間,他已起身走到門外回廊之上。

「我與伯符,少年相知,扶持至今,隨老主公擒袁術,闖江東,至有今日,本當意氣風發,盡展所長。」

他緊跟著話鋒一轉︰「然時不我待,彼時劉赫于冀並之地,氣候已成。我等費盡心思,在江東立足腳跟時,北方之地,已悉數歸于此人。劉赫此人,一世之杰,有光武之遺風,誠難與其爭鋒。」

龐統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所謂盡人事,知天命。如今有你我共同輔佐主公,未必不能成就大業。劉赫麾下,雖有數萬水軍,戰船之利,更甚于我,然水戰之能,終究還是我江東遠勝于他,憑借長江天塹,以防御之態,阻擊敵軍,伺機重創于彼,或有一線生機。」

周瑜聞言,思緒也明朗了許多,眼神再次堅定起來。

「說的不錯,大丈夫立于世間,自當一往無前。」

不過,他忽然回過身來,看著龐統。

「听士元方才所言,先生是否以為,如今我軍應當休養生息,同時全力在江邊備戰,以防御拖垮北軍?」

龐統知道這個問題,即是討教,也是考驗。他輕搖羽扇,走到周瑜的古琴面前,伸手彈奏了幾個音調。

「關羽、張勇、高順、朱燁、劉備、徐晃、姜桓等輩,雖有將才,遠勝我江東諸將,不過……」

周瑜問道︰「不過什麼?」

龐統傲然一笑,走到周瑜身邊,羽扇指向天空︰「不過,燕雀之飛,高不過屋檐,縱是燕雀中出類拔萃之輩,也終究仍是燕雀,豈能與翱翔九天的鳳凰,相提並論?」

周瑜眉頭微皺,顯然對他踩著江東眾人吹捧自己一事,有些不滿。

「先生還是不可小覷當世人杰。更何況徐州戰船極為可怖,我軍水師縱然水性更為熟稔,可要真正與如此龐大艦隊為敵,也絕非易事。」

當日江面一戰,如果不是姜桓、徐庶等人中毒,難以指揮全軍,以自己這邊幾萬疲敝之敗軍,只怕也未必是對方之敵。

周瑜發誓,那是他見過的最大,最威武,最強悍的戰船,而且船身十分寬廣,高度卻是尋常得很,縱然在海上行船,也可保安穩,加上投石車、重弩等軍械的配備,絕對稱得上是水上堡壘。

龐統以連環計對敵,先在飯菜中下毒,而將解藥下到酒水之中,既能使姜桓等人不至生疑,也可讓劉勛等人免受毒藥之苦。

隨後升起水中暗樁和鐵索,分割姜桓等人戰船,再以岸上軍士火箭齊發,即便如此,也只堪堪擊退敵軍,未能有任何繳獲。

原本周瑜還指望能留下一艘樓船巨艦,只是那巨艦太過勇猛,沖擊之下,幾乎毫不費力,便沖開了幾道鐵索的阻攔,自己也不敢追擊。

正因為見識了如此艦船之威力,才使得周瑜心下生出無數愁緒,倘若姜桓再次來攻,他實在不知要如何應對,畢竟姜桓當年在青州,與海盜交戰多年,水戰之能雖不如自己,卻也必然不是泛泛之輩,加上如此宏偉艦隊,實在萬分棘手。

龐統不以為然地瞥了周瑜一眼︰「公瑾放寬心就是,你且好生休息幾日,北軍來犯,統自去迎敵,公瑾就在江邊,看我如何將那些烏合之眾,殺得丟盔棄甲。」

周瑜正要說些什麼,卻見有人來報,說主公請他二人前去議事,兩人不敢耽擱,當即起身。

孫策的大將軍府中,一張長寬各兩丈有余的巨型地圖,正掛在廳堂正中。

「公瑾,士元,來來……」

正在看地圖的孫策,見二人來了,急忙招呼。

周瑜饒有興致地看著孫策方才用劍尖指著的地方,笑道︰「上庸?伯符莫非有意于西川之地?」

孫策大喜道︰「哈哈,知我者,非公瑾莫屬。」

龐統眼珠一轉︰「數月前,劉赫嫡長子劉正,率軍入川。如今名義上,益州以刺史黃權,都督吳懿為首,實則由這位皇長子全權統轄,劉赫又將法正提拔為軍師中郎將,輔佐劉正,其志定在順江而下,奪我荊州。與其等他們發難,不如我等先下手為強。」

眼見自己的想法得到支持,孫策也十分歡喜。

「士元所言甚是。此計乃仲達所獻,如今士元也贊同,看來果然可行啊。」

「司馬懿?」周瑜一愣,但隨即便明白了過來。

昨日司馬懿從嶺南籌集的物資與糧草,已然運到襄陽城,定是隨輜重隊帶來了他的書信。

「來來來……」

孫策顯得格外興奮,拉著二人來到地圖前。

「你們看,我軍若要北伐,唯有三條途徑。其一,以荊州之兵,出宛城,攻打豫州,隨後以豫州為根基,與洛陽對峙。」

「其二,以揚州兵馬,水陸並進,前後包抄,攻入徐州,再以荊州、徐州,兩面夾擊豫州、兗州。」

說到此處,周瑜接過話鋒︰「劉赫在司隸地區,以及兗州、徐州,囤積不下五十萬兵馬,要攻打豫州,便會遭遇三面圍攻,此番豫州之戰,我機關算盡,以為天衣無縫,可將幾路兵馬一一擊破,卻始終棋差一招。因此,第一條計策,端不可行。」

「公瑾說的不錯。」孫策也當即表示贊同。

「原本奪取徐州,亦算上策。然而如今既然證實,徐州也有如此強大之水師,而我軍船只,擅長江面作戰,若要繞至東海沿岸,搶灘登陸,包抄徐州,則絕非姜桓艦隊之敵。」

「嗯,看來此計也不可行了,如此,就只剩下第三計——先取益州,再北伐涼州。」

周瑜和孫策二人心有靈犀,孫策說了一半,周瑜便已想到了後面一半。

「哈哈哈,公瑾果然智謀超群,正是如此。」孫策滿臉喜色。

龐統眉頭一挑︰「若能成功奪取益州,屆時出兵北伐,攻入涼州,隨後荊、揚兵馬,也攻入豫、徐之地,以為策應,三路大軍,有虛有實,另敵軍首尾不能相顧,再聯絡一些羌人部落,共同進軍,乃萬全之策也。」

「不錯。劉赫取益州不久,人心未定,軍心不穩,此時攻打益州,正是時機。而欲取益州,便定先取漢中,只要漢中為我軍所佔,便可斷其後路,使其士氣不振,而我軍後援、糧草,皆可從荊州,沿漢水而上,便可穩操勝券。」

孫策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似乎已經按捺不住,恨不得即刻出兵。

周瑜略作沉思,一掌拍在旁邊大柱之上︰「與其坐以待斃,不若主動出擊。主公,瑜願統兵五萬,直取漢中。」

「好!我有伯符相助,何懼區區一個劉正小兒?」

孫策與周瑜二人擊掌,相視一笑。

「主公,統倒有一計,可助公瑾。」

「哦?士元快快講來。」

龐統指了指地圖上一座城池︰「由荊州攻打漢中,必經上庸。如今上庸名義上歸劉赫掌控,太守劉,于劉赫大軍入主成都之時,寧可侍奉故主劉璋而去,也不願歸降,劉赫念其忠義,封其為上庸太守。不過此人乃無能之輩,上庸豪強申氏兄弟,不滿劉赫行均田制,早有反意。」

「主公可命人攜帶厚禮,秘密拜見申氏兄弟二人,教他二人伺機殺死劉,如此,我軍可神不知鬼不覺通過上庸,屆時如神兵天降,漢中守將措不及防,則我軍必勝。」

「妙計,就照此計行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