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千九十章 絲綢之路

回到家中之後,司馬朗便忍不住攔下了父親和二弟。

「二弟且住,愚兄有一事不明。」

司馬懿似乎早就料到自己的大哥會有此問,笑著說道︰「大哥可是對小弟今日主動請纓一事,有所疑惑?」

司馬朗點了點頭︰「不錯。我司馬氏雖仰仗擁立之功,得獲主公信賴與重用,可那周瑜是主公少時玩伴,更對孫氏建立江東基業,功勛卓著,無論是在江東之聲望,或是在主公心中之地位,都絕非我司馬氏可以抗衡。今日周瑜說要全力北伐,二弟卻要分走他的部分兵權,進行南征,縱然是你說得有理,周瑜大度,不予計較,可總歸是件得罪人之事。」

「若他北伐順利,斬獲大功,便顯得二弟之謀劃有畫蛇添足之嫌。而倘若北伐不利,到時難免會有人覺得是因為我司馬氏分走了他本就不多的兵馬,才導致其難以取勝,甚至周瑜,乃至主公本人都有可能作這般思量,屆時,二弟,還有我司馬氏全族,豈非里外不是人?」

他這說法並非空穴來風,此次攻打洛陽,江東大敗而回,除卻主公孫堅戰死之外,還損失了不下三萬兵馬,即便得到了部分曹兵的歸降,可新得的荊州,也必須留下重兵把守各處,威懾地方。

因此,孫策手中,真正能夠動用出征的,連十萬人也未必能夠湊齊,這一下子被司馬懿拿走了兩萬,自然會對周瑜的北伐豫州大計,產生不小的影響。

司馬防也一起追問︰「是啊仲達,為父雖然相信你胸中自有謀略,卻是想不通到底其中有何緣故。」

司馬懿一直面無表情的臉龐,這時才微微一笑。

「父親,兄長,可還記得數年前,我曾說過,我等這般家族,要想在此世間立足、壯大,所憑借者,究竟為何物?」

司馬防終究是父親,所謂‘知子莫若父’,他當即不假思索道︰「自然記得。你說過,依仗任何人的信任與重用,皆不如自身強大,方能經久不衰。」

「這便是了。」司馬懿說道︰「大哥說的不錯,這江東孫氏麾下,以周瑜、程普最是親信,我司馬氏即便有擁立之功,在主公眼里,終究也是外人。如此情勢之下,要想使家族在亂世之中,屹立不倒,無異于痴人說夢。」

司馬朗也並非愚笨之人,此時有些明白了過來。

「二弟的意思是……此去南征,並非是單純為主公謀奪地盤,而是要為我司馬氏,尋求一方根基?」

司馬懿卻是搖了搖頭︰「尋求根基自是必要,不過南征之事,也確實是主公的意圖。」

「哦?何以見得?」司馬朗面露不解。

三人一邊聊著,一邊來到了家中大堂,司馬防揮手示意兩個兒子落座,自己則端坐到了主位之上。

司馬懿向父親和兄長拱手行禮︰「如今這位主公,年少氣盛,雄心勃勃,更兼與劉赫有殺父之仇,可謂報仇心切。荊州之地,北據豫州,西抗巴蜀,依仗天險,再加上北軍不擅水戰,以主公之勇,周公瑾之智,要堅守五六年,並不算難事。然而,主公卻絕非平庸之主,斷不甘于如此偏居一隅。」

司馬朗疑惑道︰「可周瑜不是定下了北伐大計麼?倘若能成……」

話說一半,他自己也一副幡然醒悟的樣子,司馬懿笑道︰「周公瑾此言,不過是安撫眾人,尤其是安撫那些荊州士族罷了。若非如此,他們豈能一心一意支持主公?」

「二弟的意思是……主公自己也清楚,北伐根本難以成功?」

「這是自然。」司馬懿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

「敵我實力,過于懸殊,劉赫麾下,擁兵不下八九十萬,此次又得荊州和益州降卒,總計不下十五六萬,而北方草原,西北羌亂,皆已平定,高句麗、烏桓等輩,又在馬超鐵蹄之下,節節敗退,若不出意外,來年開春之時,馬超大軍便可攻入高句麗國都。劉赫如今並無後顧之憂,真要全力來犯,我軍自保數年尚可勉力支撐,要北伐成功,絕無半分可能。」

司馬防捻著胡須,微微頷首︰「嗯……看來主公和周公瑾,私下早有商定,只是仲達倘若今日不曾主動請纓,不知主公又意欲如何安排?」

司馬懿說道︰「南征一事,並不算難事,山越野人也好,交州士燮也罷,與我中原諸侯相比,不過跳梁小丑,不堪一擊,要剿滅他們,根本不費吹灰之力。只是山中多瘴氣,路途更是難行,此去艱辛困苦,主公認定,非忠勇之事不可為之。」

「二弟的意思,主公意欲用此事考驗諸公?」

「不錯。我若不提,主公也會自己借故提起士燮貢品不足之事,再加上山越趁老主公攻打洛陽之際,屢屢進犯吳郡,主公早有將其處之而後快之意。既然主公左右都要為之,我等憂主公之憂而憂,豈不更能得到主公信任?我敢斷定,主公定然心中大悅,原本他只想派兩萬尋常步卒平定山越和交州,如今只怕會在其中加派五千鐵甲精銳,而這,便是我司馬氏日後在江東之地,立足之根本。」

說到這里,司馬懿拳頭緊握,雙目綻放光芒,司馬防看著自己這個兒子,也是滿臉欣慰。

時光飛逝,轉眼之間,大漢王朝便要迎來又一個新年。

原本朝廷大敗曹操,徹底平定整個北方,堪稱天大喜事,這個新年,應是隆重慶賀一番。

不過因為程良戰死,太後徐氏,又緊跟著駕薨,給這本該喜慶的時節,添上了幾絲陰雲,也因此,洛陽城中,非但沒有大肆慶祝,反而因為要給太後守喪,而使得節日氣氛,反不如往年。

皇宮之中,除卻前宮做了些許簡易的新年裝扮,作為向百姓昭示新年氣象外,後宮之中,卻是一片肅穆,從劉赫和張妤,到諸多宮女、宦官,個個神情之中,都帶著幾絲悲慟之色。

劉赫接連遭受至親去世的打擊,一度罷朝多日,好在劉正的回宮,並且記憶恢復,這才讓他得以重新振作起來。

這日,他照常批閱奏折,荀彧從外面走了進來。

「陛下,石廣元的奏章到了。」

劉赫精神一振,臉上頓時露出喜悅和期待之色,親自起身上前,接過了奏章。

「廣元此番出使西域,這麼快便有回音了,看來行程應算順利。」

幾個月前,依照約定,劉赫派大鴻臚石韜為正使,尚書僕射甄儼為副使,攜帶大漢國書、禮物,外加一百余支商隊,還有一支由八十多名工匠組成的特殊隊伍,一同出使西域各國。

此行的目的,一是在于正式與各國達成宗主國和藩屬國之關系,二是建立彼此商貿往來,三則是規劃從涼州前往西域的官道修建,亦即重新打通,甚至是強化曾經那條連同東西方的著名道路——絲綢之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