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千四十七章 守株待兔

游瑯終究是在劉赫麾下擔任飛鷹衛大統領長達十三四年的人物,縱然武藝稍有不如,可臨戰的應變能力,卻絕非孫策這個接觸戰場不過區區三四年的後起之秀可比。

眼見自己落了下風,游瑯當機立斷,拇指使勁一按刀柄上的一個按鈕。

「嗖……」

細長的追魂奪命刀,迅速激射而出。

孫策對飛鷹衛之名,從來只有耳聞,從未見過,他不知眼前這名猛將便是飛鷹衛的統領,對這追魂奪命刀也是無從得知,這一擊之下,他也是措不及防。

匆忙之際,孫策側過身去,試圖躲避,可那長刀十分迅猛,不等他躲開之時,已然刺到面前。

「呲啦……」孫策右肩的鎧甲,直接被劃開一道口子。

「嘶……好鋒利的刀。」

待他回過神來,準備反擊之時,卻是不由得一愣。

「人呢?」

眼前哪里還有那敵將的影子?縱橫的兩條街巷之中,除了鱗次櫛比的房屋之外,就只有兩方的士兵正在激烈廝殺著,那敵將仿佛瞬間從人間蒸發了一般,再也找尋不到半點蹤跡。

「哇呀呀,可惡,竟敢戲耍我。」

孫策氣急敗壞之下,只得拿附近那些漢軍士兵出氣了。

周瑜和魯肅,帶著少數一批親兵,匆匆忙忙往函谷關趕去。

還隔著老遠,周瑜便已見到城關之上,人影晃動,廝殺之聲,接連不斷,戰斗之激烈,根本不比身後的那處巷戰要輕。

「嘶……」魯肅十分驚異︰「這孔明好快的速度。」

周瑜卻似乎一點也不感到奇怪︰「此人思慮周全而敏捷,行事雷厲風行,智謀更是當世罕有,更令人心驚者,此人如今不過才十七八歲年紀,若讓他再到這戰場上磨礪幾年,必為我東吳心月復大患。」

魯肅點頭表示贊同︰「公瑾說的不錯。只是觀眼前戰局,敵軍數量想必不在少數,以我等這區區數百親兵,如何能夠救得下函谷關?」

周瑜眉間,露出了淡淡的懸針紋,只見他眼珠輕輕轉動,手中的馬鞭,忽然在另一只手的手掌中拍打了一下。

「事到如今,唯有如此了。」

「公瑾有何妙計?」

「眼下,主公和伯符,正在戀戰不舍,而我軍在函谷關中,還有不下七八萬守軍,即便有人前去通報戰事,他們也必然認定函谷關足以堅守一時,不至于輕易被朝廷兵馬奪回。因此,要想讓他們即刻率軍回援,便只有一法。」

魯肅看著周瑜帶著幾分堅決還有幾分瘋狂的神色,不由得心中升起了一股不妙的預感。

「公瑾,你莫非……這萬萬不可!」

周瑜卻一把抓住了他正在搖擺的雙手,雙眼緊緊盯著他,十分堅定地說道︰「如今情勢,復有何法?伯符與我情同手足,主公待我與子佷無異,只有我身陷險境,隨時都有被敵軍擊殺的危險,他們才會立即放棄眼前那已然唾手可得的戰果,前來馳援,如此方能保住函谷關。」

「這……可是你也說了,關內我軍尚有數萬兵馬,即便等主公他們巷戰得勝歸來,也為時未晚啊,公瑾何必冒此風險?這不妥,實在不妥……」

「子敬!」周瑜似乎有些懊惱起來︰「你也是當世智者,怎會如此糊涂?」

魯肅有些懵了︰「何出此言?」

周瑜有些怒其不爭的樣子︰「諸葛亮何許人也?他若指揮大軍從關後突襲,豈會沒有準備?你別忘了,關內還羈押著吳勤等一眾守關軍士。」

這下,魯肅也有些驚慌起來,雙目圓睜︰「這……若是讓他們沖出來,里應外合……」

「還不快去依計行事?」

周瑜怒喝一聲,便再也顧不得魯肅,直接一抽馬鞭,迅速朝城關撲去。

魯肅此刻再也不敢有片刻遲誤,急急忙忙往回狂奔過去。

短短一刻鐘左右的路程,卻不知是不是奔跑太急的緣故,讓他都有些大喘氣起來。

好不容易見到了正在並肩作戰的孫堅、孫策父子二人,魯肅忙不迭地趕了過去。

「主公……少將軍……大事不好了……」

孫堅聞言,循聲往來︰「子敬?你怎會在此地?戰事正酣之際,你與公瑾還是暫且退避為好……誒?公瑾呢?」

孫策也四處張望了半天︰「公瑾去何處了?你方才說大事不好,又是何故?」

魯肅有些上氣不接下氣︰「啟……啟稟主公,公瑾見那孔……孔明驟然不見蹤影,料到他要率軍去奪……去奪函谷關,斷我軍後路,心急之下,來不及稟明,便即刻趕……趕去關前,奈何敵軍早有準備,其勢不小,公瑾只怕……」

「什麼?」孫策直接跳了起來︰「公瑾實在太魯莽了,他這一去,非但不能阻止敵軍,反而要白白送了性命啊,何不早些來報?」

他喝斥了魯肅一句,卻不等魯肅解釋什麼,便直接縱馬離去,一路上,但凡有前來阻擋的漢軍士兵,都被盛怒之下的孫策,直接一槍給挑飛了出去。

函谷關的城關之上,以及城門內外,失去了主要統帥的江東兵馬,如同一盤散沙。

漢軍將士,不但軍紀嚴明,規定即便沒有統帥,剩下的各級軍官也要繼續指揮戰斗,違者斬立決,同時,醫術的迅猛發展,後勤補給的強大,裝備軍械的強橫,也直接造就了越來越多的老卒。

這些老卒無論是身手武藝,還是臨戰應變,軍中配合,以及對天時地利的運用,對指揮者軍令的執行效率,都遠非那些新兵可比,而江東兵馬之中,新兵卻佔據了三成以上,有兩年以上從軍戰斗經驗的老卒,卻不足三分之一。

這樣的巨大差距之下,才給了諸葛亮用區區兩萬人,就敢來攻打這七八萬人駐守的函谷關的膽量與信心。

諸葛亮羽扇對著城關之下,城門之後的一座看起來有些陰森的建築指了指,兩千名漢軍甲士,便毫不猶豫地朝那建築沖了過去。

正在疾馳而來的周瑜,遠遠地看到這一幕。

「孔明果然要劫獄。」

在這座牢獄之中,關押著函谷關守將吳勤,以及將近一萬名漢軍士兵。由于之前戰斗匆忙,再加上孫堅被蠱惑誘騙,急急忙忙去了那所謂的糧倉,因此這些俘虜,只來得及被繳械,卻沒有卸去他們身上的甲冑,便十幾人一堆得關入了一間間牢房之中。

如今若是被諸葛亮將他們放出,他們幾乎不需要太多準備,轉眼之間,就可以重新恢復戰斗力,到時候,有了吳勤這位統帥的坐鎮指揮,再加上諸葛亮的智計輔佐,以及吳勤等人對函谷關一代的熟悉程度,江東兵馬能不能堅持住半個時辰,怕都是未知之數了。

如此一來,周瑜怎能不急?

他二話不說,幾乎連軍令都沒有下達,便率先一頭扎進了戰場之中。

身後跟著一起來的那幾百名親兵,這下可傻眼了。跟著沖進去吧,無異于找死,不進去吧,等這位周郎戰死了,以他和少將軍的關系,自己這些人也絕對不會有好下場。

思來想去之後,他們還是覺得,跟少將軍的怒火相比,這些漢軍的刀劍,算是和藹了許多,便終于鼓起勇氣,一同殺了進去。

周瑜武藝也算不俗,他自幼習武,弓馬嫻熟,雖是智謀之士,可戰時也常常有沖鋒陷陣之舉,尤其是在跟孫策一同出征時。

因此,他的武藝雖然不能和軍中大將相比,可即便是漢軍中那些身經百戰的悍卒,也少有能在他手中擋住三合的。

察覺到戰場中的異變後,諸葛亮扭頭看了過來,隨後付之一笑。

「以己身為餌,引那兩個自大狂父子盡快趕來麼?呵呵,這周公瑾之名,果然不虛。」

可即便猜到了周瑜的用意,諸葛亮也沒有半分慌亂的跡象,看完這一眼之後,他便全神貫注,繼續著自己的戰斗指揮,似乎沒有派人將周瑜圍而擒之的打算。

「嗯?」周瑜廝殺半天,也不見諸葛亮對自己有何行動,心中卻反而警覺了起來。

「以孔明智力,怎會猜不透我的用意?他理當派人一面擒下我,一面攔住主公他們來援之路,好給自己攻取函谷關爭取時間才對啊。」

函谷關之後,除卻一處數十丈見方的明堂之外,便是一排排房屋,一條條街道,和縣城之中無異,只要用諸多重物扔到那些街道通往明堂上的出口處,再派幾隊士兵把守,區區千人,便足以擋住孫堅大軍至少兩炷香的時間。

可諸葛亮偏偏就沒有這麼做,周瑜不覺心中有些驚疑不定起來。

「此人打得什麼主意……」

就在他躊躇之時,卻不忘繼續下令,命守關的江東兵馬,多多前往支援那牢獄,只要守住這牢獄,沒有吳勤等人的相助,單單憑借一個諸葛亮的兩萬兵馬,絕對不可能攻下函谷關,等到主公大軍趕回,便是大局已定。

城關之上廝殺的江東兵馬,自然是不可能輕易擺月兌戰斗前來,于是乎,在那明堂上,還有城門之後戰斗的軍士,自然成了第一選擇。

一隊隊江東士兵,在伍長、什長的帶領下,且戰且退,朝牢獄趕來,有了他們的加入,原本已經岌岌可危,大門幾乎就要被攻破的牢獄,終于漸漸挽回了頹勢。

可是如此一來,牢獄是守住了,城門一處,卻是變得一邊倒,僅剩的一些江東軍士,根本擋不住如狼似虎的漢軍。

只是周瑜一時之間,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何況城門失守,在他眼里也是無關緊要,畢竟城門只是防止外敵攻入,能不能防得住里面的人打出去,這並不是什麼要緊的事情。

孫策的動作是最快的,孫堅率領大軍還在趕來的路途之上,孫策便已經帶著兩千騎兵,率先殺了回來。

「公瑾……公瑾何在?」

周瑜大喜,急忙高聲回應︰「伯符,周瑜在此。」

孫策眼見周瑜無恙,心中頓時松了一口氣,隨後他將霸王槍一提,惡狠狠道︰「諸葛亮,好個奸猾的小人,今日我必殺你。」

他一挺長槍,便沖入了漢軍之中。

諸葛亮見此情景,卻是眼楮一亮,反而露出了歡欣鼓舞之色。

「終于等來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