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千零一章 懾服西域

與幽州、豫州的緊張局勢不同,此刻的洛陽城中,張燈結彩,一片喜慶氛圍。

依照朝廷規制,皇太後壽誕,每十年一大慶,每年一小慶,只是無論徐氏也好,劉赫自己也罷,歷來習慣了相對簡樸的生活,不喜歡那太過鋪張的慶典,往年的壽宴,都是叫上自家人,聚集在後宮飲宴一番。

因此劉赫登基十多年來,這是第一次為徐氏舉辦壽誕慶典。

劉赫仿佛要將過去十多年所欠下的慶典,一次性都彌補上一般,耗費巨資,將洛陽城,還有皇宮,裝扮得十分華貴,街道也比往日更加整潔。

現在的洛陽城,本就已經是今非昔比了,這些年來,每年都會由以賀昌為首的朝廷工匠隊伍,對城牆、城門、城中街道等進行修繕乃至重建,幾年下來,總共耗費了不知幾百億錢,可謂成果顯著。

城中共有三條大道,分別是南北縱向的興漢大道,以及分別位于南北城的東西向街道︰安民大道和永寧大道。

這三條大道,都寬有十二丈,道路中間還有一條綠蔭帶,將道路分為左右兩側,大道側邊,還另有小道,乃路人與馬車分道而行。

大道之上,平日里便是川流不息,人頭攢動,這幾日更是繁榮無比,每日都堪比過節趕廟會一般,比肩接踵,而各種商戶、攤販不斷叫賣著,熱鬧非凡。

劉赫早已頒旨下去,太後壽誕所在的當月,洛陽城中所有商戶、攤販,一切賦稅減半,同時朝廷治下各州郡,也免去半年田賦,以示舉國同慶之意。

也正因如此,惹得周圍各城中的不少商戶,都紛紛涌入了洛陽,城內不便擺攤了,便在城外官道兩側,擺開了數里長的臨時街市,可謂繁榮無比。

街頭巷尾,茶樓酒肆,百姓商旅,談論的都是太後的這次萬壽盛典,朝廷治下各州郡,承平已久,百姓生活安定,本就有些百無聊賴之際,有這樣一件大喜事,自然是人人都盼望著來湊湊熱鬧。

而皇宮之中,更是喜氣洋洋,上至太後、天子,下到宮女、太監,個個臉上洋溢著笑容,一者是因為徐氏和張妤執掌後宮,向來仁慈,多施恩澤,二來此次慶典之際,徐氏做主從內府中拿出一些錢財贈予他們,以為同慶,他們自然是歡喜不已了。

皇宮,北宮,芳林園。

「陛下,慶典與壽宴各項事宜,皆已準備妥當。各州刺史,還有諸多領兵大將,也已全部趕回洛陽。此次慶典,共耗費錢五億七千六百萬,糧十七萬四千余石,絲綢兩萬余匹,另宰殺牛羊豬驢雞鴨等牲畜五萬余,瓜果蔬菜不計其數。」

錢理總攬此次慶典事務,此刻他正在向劉赫匯報著慶典舉辦的耗費。

劉赫微微頷首︰「嗯,辦得不錯。朝中大臣們的禮單都呈上來了麼?」

錢理回道︰「都呈上來了。此次賀禮,以當今的幾大家族為最重,每一家送來的賀禮,都是世間奇珍,價值不下數千萬。而其余大小家族,無論是否有人在朝中出仕,或單獨呈送,或由某位大臣轉送,都獻上不菲之厚禮。另外,朝中文武大臣,另有孝敬。所有賀禮,這算錢幣,總計約一百三十億上下。」

「 ,當真是不少,這收賀禮可比辦壽宴的花費多得多了,朕倒是賺大發了。」

劉赫調侃了一句。

「呵呵,臣子向太後賀壽,本是分內之事,不過此番賀禮之所以如此厚重,其中卻也有那滿寵的幾分功勞就是了。」

荀彧的話,倒是提醒了劉赫。

「不錯,文若說的在理。伯寧這幾個月來,巡視各地,將那些暗中有倒賣田產借機偷稅者,橫行鄉里欺壓百姓者,都一一懲戒,悉數抄家,那些家族和大臣,自然是膽戰心驚,想借助此次賀壽,以求得平安罷了。」

劉赫笑著說道,緊跟著又話音一轉,向錢理問去︰「對了,王司徒他們這販書一事,如今是何光景?」

錢理再次稟報︰「王司徒向陛下采購書籍,共計十六批,得利約三千四百億。而王司徒等人,借此也是賺得盆滿缽滿,獲利也當在兩千億上下。」

劉赫點了點頭,這紙質印刷書籍,在這個年代,實在是一件稀世珍寶,稱得上是搶手貨,利益自然是極為豐厚的。

「可曾查到他都賣給了誰?」

錢理回道︰「司徒將這筆買賣,分給三十余個大小家族操持,他們在各州的州府所在地,開設書館,其在太學和官學門口的書館,生意尤為興隆。另外,王司徒和諸多大臣、家主,與天下諸多家族都暗中有所聯絡,他們每次都會大批向其訂購書籍,據臣所知,單單是曹操帳下謀士程昱所在的潁川程氏,就前後三次采購了不下七八千本書籍。這其中有以錢幣支付,也有以絲綢、宅院、良田作為交換。」

「還有,這幾個月來,王司徒聯合諸多家族,在各地開設私學,至今已不下六七百所私學,其中學子稍有家業者,也會購買幾冊或幾十冊。不但如此,他們所辦私學,收取學費,亦是不小之數目,少則兩三斗米,多則一兩千錢幣,也是收入不菲。」

劉赫聞言,眉毛一挑︰「他們倒是斂財有方,如此算來,只怕他們如今的收入,比起當初翻倍都是不止了。」

「陛下所言不差,正是如此。如今這些家族,已不似以往,依靠族中田產所獲以為生計,他們所剩田產,多已十不存一,如今他們買書所得,再去買糧買肉,過得倒比以前更好。」

「呵呵,他們只怕到現在也還不知,他們那些田產,其實都已經到了朕的手中。」

劉赫不無嘲諷地說著。

荀彧笑道︰「陛下最初那半年,每出一批書籍,都比上一批數量更多,價值更高,總是讓他們買書所得不足以采購新書,故此只能不斷變賣田產宅院,直到他們將田產賣得差不多了,陛下這才將每一批書籍的數量穩定下來,要怪只能怪他們自己太過貪婪罷了。」

隨後,他又對劉赫請示道︰「不知陛下打算何時對他們收網?」

劉赫擺了擺手︰「不急,眼下他們還算規矩,並未有什麼過分的圖謀,朕也不可負了他們。朕這一手,不過是防患于未然罷了,有朝一日他們膽敢圖謀不軌,朕再用此手段收拾他們不遲。至于眼下麼……讓他們為朕,為朝廷拼命賺錢,這有什麼不好?更何況這些錢里面,還有不少是敵對陣營送來的,用別人的錢,養自家的兵,這等好事,朕又何必去破壞?」

荀彧和錢理听了,都是笑意盎然︰「陛下英明,臣等不及也。」

「啊,對了。」錢理似乎忽然想起了什麼,從懷中掏出了一份外表有些華貴的清單。

「昨日,涼州刺史崔鈞還朝時,還帶來的一份特殊的禮物,只是他入宮之時,陛下正在太後宮中請安,因此崔刺史將賀禮交給了微臣,請微臣轉交。」

說完,錢理將那份清單,鄭重得遞給了劉赫。

「哦?州平的賀禮?如此鄭重其事,朕倒是有些好奇了。」

劉赫接過清單,展開來看了幾眼,隨即臉上露出了驚喜之色。

「這……這是……西域各國的禮單?」

「不錯。」錢理說道。

「陛下早年滅了南匈奴主力,又令鮮卑歸順,如今關將軍將羌人各部,都予以收服,大漢西垂從此安定。涼州刺史崔鈞,敦煌太守盧雍,酒泉太守皇甫昌等人,治理地方,修建馳道,嚴明法紀,使得我大漢的威名,得以傳之八荒。」

「昔日,西域數十國,受匈奴、鮮卑、羌人等族脅迫,再加上我大漢內亂,朝政荒廢,以至絲綢之路漸漸斷絕,原本臣服于大漢的西域各國,也就此改換門庭。如今眼見我天朝重振聲威,再加上崔刺史等人在涼州處事公正,商旅興旺,各國這一兩年來,已多有商隊來涼州貿易,在得知太後壽誕之後,不少國家便派出特使,送上禮單,以示臣服之意。」

這份禮單,對劉赫而言,簡直是意外之喜。

西域數十國,在漢武帝時,衛青、霍去病擊退匈奴之後,便長期臣服與大漢,大漢設立西域都護府加以管轄,直到陳湯、班固等人在時,西域是大漢的附屬國。

可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雙方逐漸失去了聯系,大漢西去之路,被羌人、鮮卑,還有南匈奴各部阻斷,這傳承數百年的絲綢之路,也因此斷絕。

如今這份禮單的出現,其價值,遠不止上面寫著的諸多禮物,其中蘊含的意義,可遠非這些金錢所能衡量了。

劉赫迫不及待問道︰「這些使節現在何處?」

「西域共有二十一國派來使節,其中包括龜茲、精絕、車師、危須、且末、烏孫、大宛、蒲類等國,這些使節已隨崔刺史一同入朝,如今居住在城中館驛。」

「好。」劉赫額手相慶︰「傳命下去,這些人乃是邦國特使,交代館驛不可怠慢。兩日後的慶典上,為他們安排一席。」

「陛下放心,臣以加入了外邦特使進獻賀禮這一環節。」

錢理的話,引得劉赫十分滿意。

「道準辦事,無有不精。」

「陛下,臣倒是還有一個主意。」荀彧說道。

「哦?文若又想出了何等妙計?」

荀彧微微一笑︰「西域各國,此次前來朝拜,以微臣之見,其中多有深意。他們既為尋求大漢庇護,與大漢通商往來,同時也未必就沒有試探我朝虛實之意。若大漢確實強盛而富饒,他們自然心甘情願臣服投靠,反之,則勢必離心而去,甚至與朝廷大敵聯手,也並非沒有可能。」

劉赫聞言,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這個時代的世界格局,他還是清楚的。與大漢並列的,還有三大帝國,號稱這個時代世界上的四大強國,分別是貴霜帝國、安息帝國、羅馬帝國。

這三大帝國之中,貴霜帝國與大漢之間,就相隔了一個西域。

西域這些小國,實力弱小,必須尋求一棵大樹作為依靠,如果讓他們倒向了貴霜帝國,那貴霜勢必實力大增,難保以後不會有覬覦中原的野心,那可就大大不妙了。

「嗯……文若所說,倒確實是朕沒有想到的。那你有何良策?」

荀彧說道︰「此事原也簡單,陛下不妨如此如此……」

兩天時間,眨眼即過,這日,便正式迎來了太後的壽宴。

傍晚時分,北宮的永樂宮中,鼓瑟吹笙,錦緞飄揚,一排排座位,井然有序,一隊隊侍者,來往匆匆。

「太後、皇上、皇後娘娘駕到……」

龔三兒那尖銳的嗓音響起,所有大臣,都精神為之一振。

「臣等叩請太後、皇上、皇後娘娘聖安。」

「免禮免禮,都起來吧,大家都落座吧,今日不過是為我這老太婆過個生日罷了,不是在朝堂之上,不必太過拘禮。」

徐氏高興得雙眼幾乎眯成了一條縫。

「謝太後。」眾臣直起身子,隨後陸續來到了屬于自己的座位上。

「獻賀壽表文。」

龔三兒呼喝一聲,緊跟著便有一名中年儒士模樣的人站了出來,他手持一卷錦帛,便開始誦讀起了賀壽表文,里面無非是一些歌功頌德之詞,說徐氏如何有德,如何含辛茹苦撫養劉赫,又如何安定後宮雲雲。

只不過這篇表文稍稍白話了一些,沒有那麼多華美的文辭罷了,但徐氏听了,卻十分歡喜。

「呵呵,這人嘴可怪甜的,比起那些天天說話文縐縐,讓我都听不懂的人而言,他可是強多了,來人,有賞。」

「多謝太後賞賜。」那人領過一盤金錠,歡喜地退了下去。

緊跟著,先是諸多皇子、公主向皇祖母祝壽,然後是關羽等幾位太後義子的賀壽,再就輪到了三公代表群臣賀壽,一番流程下來,把徐氏哄得已是合不攏嘴了。

這時,劉赫朝龔三兒看了一眼,龔三兒當即會意,扯著嗓子高呼道︰「傳龜茲、精絕等西域二十一國使臣覲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