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三十二章 風起雲涌

如今是公元184年,算起來劉赫還有半年左右時間就真正弱冠成年了。

不過考慮到黃巾之亂馬上就要爆發,所以劉赫就和父母商議之後,決定提前給自己舉行冠禮,不然等到戰亂之時估計就顧不上了。

劉潛看著自己的兒子有了如今的事業,心中十分欣慰,為劉赫取了字,叫做「顯昭」,期盼他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連續半個多月的連綿小雨,讓天下眾生都得到了滋潤。

春分一過,久違的陽光終于再次出現,一時間,花開滿山,萬物復蘇,甚至連空氣都讓人覺得清新了許多,令人無比舒暢。

大漢的都城洛陽城中,人頭攢動,一片繁榮景象。

在城中一座偌大的府邸門口,一輛雙馬駕駛的馬車緩緩停了下來,從車架中走出一個約莫三十多歲的男子,面施粉黛,在車夫的攙扶下,走下了馬車。

府邸之中,兩個人迎了出來,恭恭敬敬得說道︰「小人見過徐常侍,我家馬中郎已恭候多時,請隨小人來。」

兩人把這個徐常侍帶到了府中,卻不去正廳,而是去了主臥房,這客人一進臥房的門,這兩個下人以及這位徐常侍帶來的隨從就都站在門外守候。

「馬中郎行事果然謹慎,大賢良師沒有看錯人呢。」

徐常侍嘴上夸獎著,身體卻沒有客氣,直接就坐到了屋內主人的對面。

一個身材魁梧的壯漢笑著抱拳道︰「徐常侍過獎了,此事事關重大,稍有不慎,就是抄家滅族之禍,怎敢不謹慎啊?」

徐常侍回道︰「中郎將知道便好呢。」

這位徐常侍是宮中這麼多宦官里面最喜歡涂脂抹粉的,說話方式也更是極力模仿女人,馬中郎是武將出生,難免有些看不慣,不過也不敢表露出來。

「敢問徐常侍此來,可是大賢良師有什麼吩咐麼?難道是起事之日的具體計劃安排已定麼?」

徐常侍抬眼瞄了他一眼,捂嘴輕輕一笑道︰「呵呵,馬中郎可真是聰慧,一猜就中。」

他說話時的神態,讓這位馬中郎心中一陣作嘔,但臉上還是一副恭維的模樣,畢竟不管是在大漢朝廷之中,還是在太平教內,這徐常侍的地位都遠超自己。

「既然是大賢良師有命,下官一定遵從!不知上命如何吩咐?」

話題轉到正題上了,徐常侍這才把神色稍稍調整了下。

「馬神使托人傳信過來,說下月初五大賢良師會在冀州起事,要咱們全力配合。等待義軍攻城之時,我和封常侍負責聯絡好城中投靠大賢良師的部分朝臣,佔領皇宮,而馬中郎和其他幾位中郎將則率領禁軍打開城門。」

馬中郎低頭思忖片刻,說道︰「張、陳兩位中郎將那邊是沒問題,以我們三人掌握的兵力,打開城門迎接大賢良師的軍隊自是不難。只是這洛陽內外的禁軍,真正的精銳還是掌握在皇甫嵩那家伙手中。這家伙在軍中威望甚高,一旦他率兵反撲,在城中玩起巷戰,只怕咱們要損失慘重啊。」

馬中郎可不傻。

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張角必然會讓他們三個中郎將沖鋒在前,把太平道的軍隊放在後面掩殺,到時候自己手里的兵沒了,到了新朝,還能有什麼地位和話語權?

不過在這個問題上,這位徐常侍倒是與他立場相同,他也需要依靠這部分兵權來穩定自己在新朝的地位。

只見他嘿嘿一笑道︰「將軍放心,我早有準備。」

「哦?不知徐常侍有何良策?」

「到時候大賢良師一舉大事,我就會向陛下進言,讓皇甫嵩和朱二人帶兵平亂,我就以慰勞軍士的名義給二人和他手下那些校尉們下毒,只要他們兩人一倒下,咱們還有何懼乎?」

看著這徐常侍奸險的笑容,馬中郎忍不住心里打了一個寒顫。

「這太監果然是心理扭曲,做事毒辣,以後還是少得罪他們的好。」

抱著這種心理,他在嘴上不斷恭維著︰「常侍思慮周詳,有您在,咱們此次定然能夠成功,到時候一舉翻身,位列三公不在話下啊!」

徐常侍听了,樂得捂嘴大笑不已。

兩人聊了許久之後,那位徐常侍才起身告退。

就在他的馬車剛剛離去的時候,另一家馬車也剛好從這里路過,一雙眼楮透過簾子看到了前方。

「嗯?這不是徐常侍的車架麼?他一個宮中常侍,跑到一名軍中武將府中作甚?」

這人思來想去,似乎也想不出個所以然。

「罷了,這些宦官向來跋扈,且不去管他了。」

洛陽城中風雲涌動,城內外暗藏危機,而外人卻不知分毫,反而是遠在並州小縣城里的劉赫早早預知,可惜也無力改變,哪怕告知了崔鈞,對方也並不相信。

不過,崔鈞雖然不完全相信劉赫的話,可心中還是不免有些擔憂,畢竟他的父母和大哥都在洛陽城里,如果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那他們豈不是很危險?

出于這樣的想法,這幾個月來,崔鈞拜托自己的那些游俠朋友,到處打探消息,想以此多獲得一些信息,來判斷太平道的下一步動向。

可這一查探下來,倒是讓崔鈞疑惑了。

這三四個月以來,太平道不但沒有什麼特別的行動,反而忽然偃旗息鼓,比以前低調了許多。

崔鈞自己一個人思來想去,也想不出個頭緒來,正趕上這一日下人來報說有他的故友來相會,出門一見,把他驚喜壞了。

來著不是別人,正是原來歷史中和崔鈞並稱為「諸葛四友」之一的石韜石廣元,乃是潁川石家的長子,祖父時曾位列九卿。

這諸葛四友之中,就屬他年齡最大,其次是崔鈞,再是徐庶,最後是孟建,如今只有石韜已成年。

崔鈞,石韜和孟建三人都是世家子弟,因此早已相熟。

至于徐庶,只是平民,如今也只是個少年,正在家中讀書習武,侍奉老母,還沒有與三人結識,只是他雖年少卻頗有才名,又和石韜是同鄉,所以其他三人多少听聞過他的姓名和事跡。

崔鈞與石韜相交已久,見他前來拜訪,十分高興,趕緊把他迎到家中,兩人把酒言歡,談天說地,共論天下大勢。

這一番談論下來,不知不覺就談到了這些年來聲望日隆,風頭正勁的太平道之上,一提到此處,崔鈞就難免眉頭皺了起來。

石韜與他相識相知,一見他這般神情,就知道這崔鈞定是有極大的心事,若是尋常小事,絕對難不倒這個冀州大才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