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175章 駙馬陣前罵三桂

七月底,遠東軍與吳三桂主力大軍再次邂逅,雙方對峙于金城河。

上一次二人初遇時還是在三個月前,吳三桂御駕親征,親率二十萬大軍南下,先行盤踞幾處兵家必爭之地。

吳三桂坐鎮中軍,周軍兩戰兩勝,大創遠東軍,一戰大敗前鋒大將朱大能,斬殺遠東軍兩名團總,遠東軍營壘被沖垮。

最後還是徐明武親自率軍救援,及時接應了敗退的朱大能,被迫退兵五十里外,搞得朱大能差點自殺謝罪。

吳三桂首戰,給遠東軍以嚴重的軍事打擊,讓徐明武緩了一個多月不敢與其交戰。

後來兩軍再次對陣,徐二玩了陰招,設伏布置了機槍陣,又出動了空中編隊,才把吳三桂引以為傲的鐵騎引入峽谷給打廢了。

吳三桂受挫後,為了保存嫡系部隊,不再派自己的精銳出戰,一直讓其他後娘養的小弟去打頭陣,如王進寶、孫思克、王輔臣等人。

這些小弟顯然不是徐明武等人對手,遠東軍的這群高級將領,包括搞後勤的南欽璃,沒一個善茬,幾人圍在一起一合計,損招層出,吳三桂的小弟們根本招架不住,一個接一個被遠東軍收拾了。

到了徐明武與吳三桂第二次對陣時,明周兩軍的兵力已趨于平衡了,明軍的軍事力量要力壓一籌周軍。

由于叛東立國已經經歷了大半年的戰事,新朝初立,百廢待興,又跟遠東軍打了大半年,吳三桂深感兵力、財力嚴重不足。

更可氣的是,遠東軍又搞了這個招降政策,吳三桂在各地的黨羽也紛紛離心離德,各有圖謀,大周王朝的處境岌岌可危。

八月初五,徐明武略事休息,騎馬出營查看敵情。

沿河駐防的遠東軍將士們,見總督大人親臨,立時高聲歡呼,響徹十里連營。

徐明武打馬來到前沿,一手按著冰涼的劍柄,一手舉著望遠鏡,觀察著河對岸周軍的布防。

但見吳三桂的大軍依山傍水下寨,鹿砦壕溝,遍布陣前,把整個軍陣圍得如銅牆鐵壁一般。

最重要的是,周軍的營寨上豎起了寶扇龍幡,說明吳三桂的「聖駕」就在其中。

觀察半晌,徐明武不由得贊嘆一聲︰「吳三桂這廝果然有治軍之才,只可惜他不走正路,不學好偏偏學人家造反當皇帝!就他那副高齡,造反成功了能干幾年?」

周圍諸將哈哈一笑,嗤笑之語不絕于耳。

「秦時月,我軍的武皇炮都拉上來了嗎?」徐明武問。

秦時月在馬上欠身回答︰「回總督大人,我軍五十門武皇炮全都布置完畢!只等大人一聲令下,頃刻間將賊軍營寨轟的灰飛煙滅!」

沒等徐明武再說話,周軍營寨突然響起了三聲炮響,高大上等幾十名護衛「刷」的一下,圍在了徐明武周圍。

徐明武不禁一笑︰「哎,瞧你們那緊張樣,老子又不是皇帝,沒那麼金貴。」

「大人,是吳三桂那老賊來了!」有將領大叫道。

徐明武放眼一看,只見寶扇龍幡遮天蔽日而來,吳三桂果然在一群將領護衛下,緩緩來到河岸邊。

諸將齊齊看去,年輕的小將們人人激動,對面的大爺可是教科書中的人物啊,今日可算親眼所見了!

徐明武打量著吳三桂,滿臉白須的吳三桂同樣遠遠地隔河打量著他。

遠東軍護衛如雲的氣勢中,人群中那位三十多歲,儀表堂堂的年輕人,氣度非凡,想必就是大明的駙馬都尉、遠東軍統帥徐明武了。

吳三桂猜出了他,便在馬上高聲叫道︰「大明駙馬,別來無恙啊!」

面對這個成名已久,名氣蓋過三皇五帝的大漢奸,徐明武十分鎮定,冷冰冰地對吳三桂回道︰「千里剿賊,怎會無恙?」

吳三桂沒料到,姓徐的小子居然如此無禮,不給面子,頓時白眉一皺。

他強忍著不快,耐著性子道︰「徐老弟,話不能這麼說,古人雲,識時務者為俊杰,儒生俗士,才不識時務,你我都是當世俊杰,當惺惺相惜,不如我們化干戈為玉帛,就此聯手,橫掃天下,共創天國?」

徐明武一愣,沒想到這家伙竟反招降他。

「真乃天下奇聞!」

徐明武譏笑道︰「吳三桂,你不過是皇明之罪臣,清東二朝之反賊,無君、無父、無廉、無恥之輩!也配與我稱兄道弟?」

周軍眾將見狀,紛紛策馬上前喝罵︰「放肆!」

「大膽小兒!怎敢君前無狀!」

徐明武哈哈大笑三聲,高呼道︰「君前?不過一漢奸逆賊耳!」

他又叫道︰「古有三姓家奴呂布,今有不知廉恥三桂,妙哉!」

遠東軍將士立時轟然大笑,對吳賊指指點點。

吳三桂臉色鐵青,瞬間就翻臉了,用馬鞭一指徐明武,咬牙道︰「無知小兒,安敢如此,吾誓滅之!」

見他急了,徐明武罵的更來勁了,他拍馬上前幾步,挑釁道︰「逆賊吳三桂,還不速速下馬跪降,自縛于南京君前認罪!」

吳三桂臉色頻繁變換,時不時帶著臉部抽搐運動。

徐明武見他不吱聲,于是佯裝嘆息︰「昔日太上皇陣前斥賊,祖大樂尚有廉恥之心,吐血而亡,你卻無動于衷,想必臉皮已如城牆那般,天下第一不要臉」

御駕親征的吳三桂本就因兩線戰事心情不舒,焦慮過重,肝火過盛,此時被辱,差點吐血,突然得了「中風噎嗝」之癥,身體搖搖晃晃險些摔落馬下。

幸好身邊大將吳國貴眼疾手快,扶住了主子。

「回營!回營!」

周軍那邊一陣嘈亂,一干金甲護衛護著吳三桂匆匆回營了。

徐明武伸頭望了好一陣子,驚訝道︰「那廝是不是死了?」

「好像沒吧」

朱大能等人同樣在關注。

吳三桂是周軍是核心,也是大周王朝幾大勢力的中心紐帶,他要是一命嗚呼了,什麼狗屁大周王朝,立馬就會內亂,成為一盤散沙。

那時,遠東軍隨便使點手段,就能輕松滅了偽周!

徐明武這次辱罵吳三桂,並不是過個嘴癮,而是一種攻心戰術。

就好像某競技游戲,對面有個大佬很強,打團帶著隊伍秀翻天,我方不敵,處于逆風局。

這時我方隊伍中突然有個職業噴子,專門紅字噴對面的大佬,噴的很有技巧,並非無腦,每次都噴到大佬發飆,月兌離隊伍追著他砍。

有的大佬心態崩了,直接就在那掛機全程紅字回噴,就算理性一點的,也無心打團和發育。

幾輪下來,對面缺乏主力大佬,團戰不敵,被一波推了老家

在文明社會中,這是不文明現象,但放在古代卻也是一種心理戰術,該職業噴子就是一員「名將」。

被名將徐明武噴完之後,吳三桂的噩運只是開始,得了「中風噎嗝」之癥後,回營後又添了「下痢」病癥。

「下痢」之癥,也就是頻繁拉稀,鬼知道他怎麼就被罵得竄稀了

太醫百般調治,終不見效,前線醫療條件極差,不能久拖。

吳三桂剛當皇帝沒多久,非常怕死,于是急急返回東都城,將戰事由佷兒吳應期主持、王輔臣為副,二將共御遠東軍。

為安全起見,他又派出大將夏國相率十萬大軍,阻擊威懾英法殖民軍,太子吳應熊監軍。

吳三桂如此安排,或許是擔心太子吳應熊趁機掌權,又怕夏國相擁兵自重

果如徐明武想象的那樣,周軍沒了吳三桂,就是一群鐵廢!

連周軍中的「活呂布」戰神王輔臣,在朱大能的騎兵師沖擊下,抱頭鼠竄。

到了天武三十一年九月,遠東軍陸續攻克了周軍久據的「武昌」、「長沙」、「泉州」一帶,吳三桂大軍全線崩潰,遠東軍乘勝北進,兵鋒直指東都城。

(洪承疇等人為了懷舊,東國的地名,大多用的是大明的地名,吳周政權沿用了。)

十月,吳應期及王輔臣率部退至辰龍關,死守入京通道。

辰龍關徑狹箐密,僅容一騎,吳應期率大軍跨隘口立五營,堙塞路徑,憑險固守。

吳三桂似乎忘了,關隘雖險,但人心更為險惡。

吳應期是吳三桂的佷子,因為血緣關系成了吳周大軍的主將,吳三桂賦予他全權調動兵馬,王輔臣之前和吳應期有過節,正副關系一開始就很不友好,處處掣肘。

王輔臣此人,面孔白皙,長身玉立而眉如臥蠶,酷似世上流傳的呂布畫像,這廝打仗也很猛。

吳三桂親征初期,便是王輔臣打頭陣,擊潰了朱大能所部遠東軍,因而得了個「活呂布」的名號。

提起這人的出身和經歷,那就有故事了,簡直就是亂世的漏網之魚!

王輔臣本是大明一官宦人家僕佣的孩子,時值天下大亂,他隨姐夫參加流寇造反,因一夜輸掉姐夫的六百兩銀子,姐夫打算弄死他,結果王輔臣反殺姐夫逃亡。

李自成率領大順軍直搗北京時,王輔臣也在其中。

轉瞬間,在南京登基的朱皇帝率軍北伐,大順軍一潰千里,丞相牛金星拉走一支隊伍連夜繞道蒙古投靠多爾袞,王輔臣亦隨之降清。

王輔臣生性好賭,時常從軍餉中榨取賭資,然到了此時,他榨不到東西了。

吳周大軍已經三個月沒發軍餉了,吳三桂為防前線兵變好不容易湊了一些,從東都城發來兩船金子,補發積欠的軍餉。

每名軍士該得五兩白銀,折金子才四分幾厘,買酒買肉都不夠用。

軍糧方面,吳三桂在親征之時就已在辰龍關準備了三年的軍糧,以防萬一,並下令這些糧食平時不能吃。

但吳三桂一走,其佷吳應期就打起了這些軍糧的主意,私自將軍糧賣掉換錢,導致遠東軍兵臨辰龍關時,周軍開始出現缺糧的情況。

王輔臣差文武官下鄉買糧,可周圍只有零散的土著部落,大家都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哪里有富足的糧食。

周軍只能買到三五十石糧食,沒有買過上百石的,平均每名軍士分谷物二斗,根本不夠吃。

周軍的情況被遠東軍偵探,徐明武得知後下令暫緩進攻,又開始打宣傳戰了。

每天下午,正當周軍犯餓的時候,遠東軍的空中編隊便緩緩升空,不斷往周軍營地投放傳單,重炮旅也打出宣傳彈。

每日皆是如此,宣傳單如雪花般的落入周軍大營,掃都掃不完。

周軍糧餉不足,讓征來的印第安蘇族士兵們大為不滿,甚至怨恨。

營中開始流傳著一句話︰「現在投降還有待遇,若是遠東大兵一到,就再也走不掉了!」

在天地會暗樁的鼓動下,周軍大營每天夜里有幾十人、上百人的逃跑。

如此情況,引起了王輔臣的高度重視,于是決定放棄前嫌,請吳應期喝酒好好談談,讓他別貪了,出點錢把之前賣掉的軍糧買回來,不然下面人跑光了大家都完犢子。

吳應期本就是個貪財的守財奴,听了王輔臣的建議後,立馬翻臉,指著桌上一碗帶著蒼蠅的飯菜對王輔臣道︰「你把這碗飯吃下去,我可以考慮一下。」

王輔臣好勝,冷然一笑道︰「我連死人都吃過,還怕這區區蒼蠅?就是親貴的腦髓我也敢吃!」

說完,他真就把這碗飯給干了!還咀嚼得有模有樣的。

此事讓吳應期很沒面子。

事後幾日,王輔臣左等右等,始終沒等到吳應期承諾的軍糧,于是派人去詢問。

哪知吳應期理都不理,還把王輔臣派去去問話的副將給打了一頓。

王輔臣本就不是個好脾氣,吳應期欺人太甚,直接激怒了他。

天武三十一年十二月,因為糧餉馬匹分配不公,王輔臣怨氣沖天,親自鼓噪上陣,領兵沖擊吳應期軍營,倉促中吳應期咽喉中箭身亡。

主將吳應期死後,其部為王輔臣所並,王輔臣旋派使持書往見徐明武,表示願隨反周。

得到徐明武首肯後,王輔臣帶領周軍各級軍官三百余人,兵士七萬向遠東軍投降。

徐明武第一時間整合了投降周軍,放走了老弱病殘及不願意從軍者,只留下了青壯,繼續交由王輔臣統帥,命其引兵北返,充當遠東軍前鋒。

徐明武之所以頻繁招降敵軍,連王輔臣這種牆頭草都收在賬下,無論漢奸還是什麼人,只要能招降一律招降。

一來是避免遠東軍傷亡過大,以便隨時應對英法殖民軍亂入。

二是他想繼續壯大遠東軍,提高北征滅周的成功率。

最重要的是,在一個月之前,徐明武收到了大明國內吏部的公文,朝廷要推行任期制,讓他後年回京述職。

在他看來,岳父大人強推所謂的任期制,無非是為了制衡總督權力過大!

像他這種海外總督,在一個地方干了七八年,還沒有回京過一次,朝廷再不收著點,就管不住了。

所謂兩年後回京述職,正好是三屆九年期滿之時。

听說朝國公李少游、駙馬夏完淳等長居海外的大都護、總督級大員,也被要求兩年後回京述職。

徐明武已經有了預感,他在遠東呆不久了。

因此,他必須要努力培養壯大自己的勢力,以保證在朝廷有足夠的話語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