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五十三章 妥協

朱厚照到底得罪了多少人?這里所指的得罪,不是指一般的摩擦,而是觸踫到某些利益集團根本利益、往死里的得罪。若是想要統計,哪怕是錦衣衛和東廠聯手也理不出詳細的名單。

大致來說,在有資格上朝的朝臣中,三分之一想要另立太子,三分之一搖擺不定,另外三分之一保持中立。可惜弘治帝沒給朝臣們另立太子的機會。

所以朱厚照有可能遇刺身亡的消息未經確認,已經讓對他心生不滿的官員狂歡。

有聚在一起商量選妃人員。他們鼓動自家夫人四處走動,從小官、吏目或者有舉人功名的普通人家中挑選易生養的人選。戶部尚書周經回戶部提了一嘴,放衙前已經有七位戶部小吏報了名。誰家女兒能給弘治帝誕下皇子,誰家就有可能成為國戚。願意送女入宮的人家不在少數。就像鄭旺妖言案一出,多少人內心羨慕鄭旺的好運氣。

希望選妃的官員與從宗室中挑選繼子的官員不分伯仲。像徐瓊等屈指可數的官員多少猜到一點弘治帝子嗣艱難,其余人卻是擔心出現第二位少年繼位差點葬送江山的英宗。

不過從宗室中挑選過繼名單踫到一個尖銳的問題。先皇憲宗除了太子朱厚照沒有其他孫輩。若弘治帝有個萬一,到底是傳位給血脈關系最近的皇弟,還是從宗室中挑選子輩過繼?徐瓊府上針對是從弘治帝兄弟中則一人選,還是從英宗從孫輩中遴選繼子展開激烈的爭辯。

也是徐瓊仗著有張皇後的關系頭鐵。不管朱厚照有沒有出事,弘治帝健在時商量這種事和找死沒什麼區別。周經等人還會藏著掖著些,徐瓊府上的來賓一點忌諱也沒有。

弘治帝不讓錦衣衛、東廠監視官員,不代表監視的事情不存在。只是不會把官員在府中的私語放到台面上說而已。

當劉健得知朱厚照只是額角受了點傷,立刻派出府中的下人四處傳信。劉健不用派人打探也能猜到官員們現在在做些什麼。劉健有一絲慶幸。幸虧他的孫子、李東陽和謝遷的兒子在太子手里攥著使他們不敢異動,這場惡作劇還不至于把內閣牽扯進去。

徐瓊府上討論最熱烈的時候,徐府管家呈遞了劉首輔的親筆書信。

徐瓊展信一看,額頭冷汗直冒、頭發根根豎起。恐懼籠罩在他頭頂。徐瓊四下張望,感覺梁上、屋頂到處都有眼楮。他的心髒揪起,害怕今日所言被東廠番子記錄在案。

徐瓊立刻中斷了府中聚會趕走客人。

「老夫病倒,向朝廷告假。」

管家一臉猶豫︰「後日是皇上的萬壽節,老爺這時候告假會不會有麻煩?」

七月除了弘治帝,也是皇太後的壽誕。宮中庫銀有限,兩場宮宴花費巨大。大明以孝治天下,皇太後的聖旦節不能草率。弘治帝為了節約錢財,取消了萬壽節的百官宴。只在宮中招待在京的宗室皇親、遠道而來的各國使者。哪怕萬壽節規模縮小,也是需要禮部主持的。

徐瓊比馬文升還大一歲,如果不是官迷早就致仕回家養老。徐瓊因為身體原因經常告假,御史隔一段時間就要彈劾他一次。上次揭帖榜貼出他的幾大罪,差點沒把他嚇死。缺席萬壽節,御史們肯定又會舊事重提讓他下台。

「能平安致仕老夫就謝天謝地了。」徐瓊不敢繼續當官了。

徐瓊急躁地跺腳︰「不行,得讓張氏回一趟壽寧府。太子可不是什麼大肚的人!」

徐瓊不知道的是,他這句話不折不扣地被躲在暗處的人記下。

————

七月初二的常朝缺席了不少官員。

劉健的傳信經過一層層傳遞,到了某些人手中已經很晚了。不少人做出讓他們後悔不已的舉動。怕事的人先被自己的妄加猜測嚇倒,或真或假地告了假。

弘治帝如往常一樣掛著溫和的笑容。甚至因為兒子的歸來,雙眼帶著喜悅。

「朝鮮、吐魯番、撒馬爾罕、佔城的使者已安置妥當。」鴻臚寺卿啟奏,「泰寧衛都指揮使鬼里赤、永謝布代領主巴步岱受邀來京,應用何種規格接待?」

來京的使節應由鴻臚寺接待。但此次鬼里赤和巴步岱由太子的人全程陪同,他們入京也沒到鴻臚寺上報。鴻臚寺卿決定上奏讓弘治帝定奪。鴻臚寺卿可不想與太子為敵。太子故意鬧一出遇刺身亡瞧盡京官百態,指不定事後怎麼收拾不安分的官員。太子城府太深,讓人慎得慌!

「韃靼和瓦剌都沒派使臣過來?」弘治帝問。

「至今未曾見到使臣。」

弘治帝沉吟片刻︰「讓邀請他們的太子接待,鴻臚寺無須過問。」

「是。」

鴻臚寺卿稟報完畢,朝堂上出現短暫的停頓。朝臣們面面相窺,大家手上都有彈劾京觀殘忍的奏章,卻沒人願意站出來首先開腔。

弘治帝懷顧四周,心下了然。他語氣沉痛地道︰「蘭州、大同兩場勝仗結束多日。朝廷至今沒有給將士應得的賞賜。再拖下去會寒了將士們的心。在朕壽誕之前把事情解決。不然朕心里總覺得堵了些什麼,寢食難安。」

大同一戰若不是朱厚照橫加阻攔,早就能封賞下去。但朝堂上對蘭州之戰有疑義的多矣。

「皇上,蘭州的勝仗還有些地方沒弄清楚。」劉健不贊成封賞甘肅鎮的將領。

都察院派御史到蘭州調查,蘭州方面拿出的證據齊全,讓御史抓不到一丁點的錯處。蘭州百姓一口咬定是韃靼人先攻的城門,然後才是軍隊反攻。蘭州城常駐人口五萬多,流動人口兩萬有余。一萬多人在替囚牛商行做事。得到的證據都不能信。

弘治帝怒起,從金台上走下直面劉健,「劉首輔親自跑一趟蘭州,把你認為不清楚的地方搞清楚。今日變動身。內閣人手不足,就讓英國公代為幫忙寫日子。」

「非翰林不入閣」是官場的潛規則。皇帝只要下狠心,也是能打破不成文的規則。畢竟皇帝才是規則的制定者。劉健攔著給彭清封爵,是為了維持文官彈壓武官的局面。一旦英國公進入內閣,武官翻身指日可待。哪怕只是暫代幾日,也打破了文官幾代人精心維系的規則。畢竟有一便有二。

劉健妥協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