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七四章 二師兄進場

第一批藏香豬從雅礱拉到俄八措這邊的時候,是余總親自帶車過來的。

之前修建養殖大棚的時候,他也來過一趟,那次是為了指點豬舍的建設。

這次則牽扯到上萬頭藏香豬的交易,他當然也要跟著過來了。

這次生態牧業從余總那里采購的豬崽、種豬和母豬的數量一共超過了一萬頭,其中有一半是二十天左右的小豬崽,數量為五千頭左右。

這些小家伙出生才二十多天,體重只有兩公斤多點。不過這個時候的豬崽已經可以喂食幼年飼料了,不用再用母豬哺育。

這種幼年飼料由玉米、谷糠、豆粕、麥麩以及青飼料組成,每天喂食五次,按期體重的3%進行投喂。

剩下的那五千頭豬崽就是三到六月齡的小豬了。

另外還有一千頭母豬以及種豬若干。

這些母豬、豬崽以及種豬就會構成整個藏香豬養殖基地的根基。

藏香豬生長速度遠不如普通的豬,那些養殖的豬五六個月就能出欄,而養殖的藏香豬出欄時間最少需要一年。如果是放養的藏香豬,出欄時間甚至可以長達兩年。

而且藏香豬的生殖能力也遠不如普通的豬種。藏香豬一年可以產仔兩次,每次也就是七八頭的樣子。因此生態牧業的藏香豬養殖基地要想達到一年五萬頭的養殖數量,最起碼還得需要一年的時間。

但不管怎麼說,有了余總給拉來的這些藏香豬,生態牧業的藏香豬養殖基地總算是開張了。

光是采購這些藏香豬,就花了生態牧業將近一千萬的資金。

這還是余總給了大量的優惠,要是按照市場價采購的話,這些藏香豬的采購價格最起碼還得再提升30%。

「劉總,你們這里的環境可比我那里強多了,不僅面積大,各方面的條件也都比我那里強啊!」看著這一大片養殖區,余總也是有感而發。

劉墨昂笑道︰「這邊相比于你那邊就是有這點好處,地方多的是。」

王貳虎和余總也都跟著笑了起來。

今天余總往這邊送藏香豬,剛剛從下面完成銷售指導回到高原的虎哥也趕了過來,劉成因為回長安了,他沒來。

進入到養殖大棚後,余總說道︰「劉總,這些藏香豬送到你這里來了,剩下的工作就是你們的了,你們可得把這些小家伙好好的養大啊。」三個人看著這些哼哼唧唧的小家伙鑽進豬舍里,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放心吧余總,有你提供的技術人員的支持,我們有信心在短時間內掌握養殖藏香豬的技術的。」王貳虎也是很感激這位熱情的余總。

余總這次來不僅帶來了藏香豬,還帶來了五名技術人員。畢竟生態牧業這邊從來沒有養殖過藏香豬,而這玩意兒的養殖還真的是需要一定的技術,所以他才會派出這五名技術人員前來指導。

養殖藏香豬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比如說溫度的控制、泥漿池的使用方法、每天放牧的時間、喂食飼料的數量、飼料配比、配種、防疫、消毒……

這些工作都是有一定技術性的,有一個環節搞不好就有可能造藏香豬成大規模的死亡。所以必須要有富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在這邊指導。

當然,余總的這五名技術人員來到這邊之後,劉墨昂也會給他們開出足夠讓他們滿意的薪水。而這些技術人員將會從現在開始一直到六月底才會離開這里。

在這六個月之中,生態牧業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將會在這五位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完成藏香豬從配種到生育再到豬崽養大的一個過程。只要掌握了這其中的所有技術,那麼生態牧業的技術人員就可以出徒了。

其實當年余總也是這麼過來的,他也是從他的老鄉那里學到的技術,要不然他的養殖基地也不會做這麼大。

劉墨昂雖然有五行小世界在手可以保證這些藏香豬健康的茁壯成長,但養殖這些小家伙總不能光指望他一個人啊,所以養殖基地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必須要學會如何養育這些成天哼哼唧唧的二師兄們。

晚上劉墨昂和王貳虎擺了一大桌,好好的招待了余總以及那五位技術人員。

楚倩、葉坤以及楊泰和吳小莉都前來作陪,酒桌的氣氛大好。

吃飯的時候余總對生態牧業出品的犛牛肉贊不絕口,用他的話來講,那就是他來高原這麼多年了,還從來沒有吃過肉質如此好的犛牛呢。

甚至他都有點動心想要學習生態牧業的犛牛養殖模式,回到雅礱也辦一個犛牛養殖基地呢。

雅礱的海拔比俄八措這邊低了一千米,那邊也更靠南,又在雅江谷地中,所以那邊的氣候條件要遠比俄八措這邊好得多。但可惜的是相比于地廣人稀的藏北高原,雅礱那邊可就沒有這麼大的地方了。

尤其是余總的藏香豬養殖基地所在的那座山谷,面積甚至還沒有生態牧業的藏香豬養殖基地的面積大呢。

而且像生態牧業的犛牛養殖方式得需要大面積的人工草場才行,所以要想在那邊采用生態牧業的犛牛養殖方式確實是有點強差人意。

一萬一千多頭藏香豬可不是一次就能拉過來的,得需要五輛專門運輸藏香豬的貨車跑好幾趟才能把這些小家伙從雅礱拉到俄八措。

所以余總在這邊多待了幾天,當然,他的主要目的也是在考察生態牧業的犛牛養殖方式。

但最終的結果就是以余總放棄這種養殖方式而告終。

他那邊沒辦法像互助公司這樣大面積的種植高產牧草,沒有了牧草的支持,這種補飼育肥的犛牛養殖方式就沒辦法實現。

生態牧業的這種犛牛養殖方式也就適合在地廣人稀的藏北高原這邊才能實施,或者干脆說也就只有在五行小世界籠罩的俄八措這邊才能做到最高效的實施。

別忘了在阿熱濕地那邊雖然也有不少的人工草場,可那邊的人工草場的牧草產出量可比俄八措這邊差遠了。畢竟即便是水土肥沃的阿熱濕地,海拔也有四千三了。這麼高的海拔,即便是最高產的燕麥草也遠不如低海拔地區的產量。

所以,余總最終也是徹底死了心。

PS︰開始加快節奏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