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千一百零九章 走進近現代京劇

1號台,也就是主舞台上。

‘京劇’單元依舊在按照策劃案走著,沒有出現任何的舞台事故,甚至比他們這幾天的預演效果還要好!

回到主舞台上,四名‘京劇名家’和劉子夏站在一起,旁邊是眨著大眼楮,萌萌的月月。

「有些事情,總要有人去做。」

尚南星看著劉子夏,眸光中帶著堅定和無悔,道︰「前輩們是這樣,我們,也是這樣!」

「《四郎探母》、《霓虹關》、《穆桂英掛帥》、《轅門斬子》、《玉堂春》……」

白蓮升每走一步就吐出一個京劇曲目,「這些曲目都流傳下來了嗎?」

「流傳下來了!」劉子夏點頭,沉聲道︰「每一個曲目都已成經典,可流傳千古!」

「哪敢問這位先生……」遲筱秋猶豫了一下,問道︰「京劇當真流傳世界?」

「這樣吧,幾位先生。」劉子夏伸手指向了中央的甬道,說道︰「晚輩帶你們去看一看。」

看一看?

麻了,麻了!

觀眾們瞬間激動了起來,這是不是要把梅尚程荀四位京劇名家,給帶到現實中來啊!

如果四位名家,看到京劇在後世的流傳情況,又會踫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咚咚咚!

此刻,主舞台上燈光熄滅,劉子夏帶領著白蓮升等人來到了甬道。

在這里,能夠清晰地看到四個舞台上的場景。

1號台在短暫的黑暗之後,重新亮了起來。

亮起來的舞台,不再是百多年前的鬧市街頭,而是變成了一個融合性的戲曲舞台。

並不算大的舞台上,站了不下20位京劇表演者,而且每一個角色都各不相同︰

小生、花臉、老旦、青衣……

每一位角色的衣著、妝容都不盡相同,就連唱的戲曲也能明顯區分出來︰

「一見公主盜令箭,不由本宮喜心間,站立宮門叫小番!」

「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臥,稼場雞驚醒了夢里南柯!」

「旌旗招展空翻影,帶領著滿營眾三軍,桃園弟兄實可恨……」

《四郎探母》、《打漁殺家》、《長阪坡》……不論哪一位京劇表演者所表演的劇目,都是流傳百多年的經典曲目!

看著白蓮升、尚南星等人,瞧著對面舞台的驚詫模樣,還有那眼眸中流露出來的驚喜。

劉子夏解釋道︰「雖說當時社會動蕩,但是這也激起了京劇更蓬勃的發展。

于是,京劇行當呈現百家爭鳴的盛況,除了您四位之外,還有楊派楊曉樓先生、金派金少杉先生、張派張鈞秋先生……」

白蓮升笑著說道︰「他們都是和我們同時代的人,他們應該也留下傳人了吧?」

「不論哪一種京劇派別,都是我們華夏京劇藝術的瑰寶,當然會留下傳人。」

劉子夏點點頭,帶著眾人向前走了走,而後手一揮,熄滅了主舞台,點亮了二號台的燈光。

二號台並不是戲台,而是變成了一個老式的學校操場,藍天白雲、陽光明媚。

前方主.席台上站著一名中年男子,正在發言,下面的操場上站著一百多名半大的孩子們。

孩子們的穿著並不相同,但是卻都滿懷激動和崇敬地,看向了主.席台的方向。

台上,中年男子笑著說道︰「同學們,感謝你們選擇了這所學校,接下來我將與你們一起度過校園時光……」

嘩嘩嘩!

一陣發言之後,操場上的孩子們,情緒激動地鼓起了掌。

一時間,掌聲沖天,甚至驚起了不遠處一棵樹上的鳥兒們。

「這究竟是場內還是場外啊?怎麼看起來這麼真實?」

「天吶,就這技術,絕不是普通的特技公司能達到的效果,還得有頂級設備才行。」

「怪不得是影視化地呈現,要不是在現場看著,我還真以為是外場呢……」

對于這個場景,觀眾們議論紛紛。

很多人伸長了脖子,想要看清楚到底是不是在場內。

結果卻是最真實的打臉!

確實是在場內,而且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沒有絲毫造假的痕跡!

這就是一個最逼.真的場內布景!

這一步究竟是怎樣做到的,觀眾們心中充滿了好奇。

甬道上。

「這位看起來有些眼熟啊……」

看著舞台上表演的遲筱秋,這個時候突然說道︰「哎,梅老板,你沒發現你們長得很像嗎?」

「那位就是梅先生。」

劉子夏解釋道︰「華夏戲曲大學,成立于1950年,當時梅先生是華夏戲曲大學的特聘教師。

除了梅先生之外,尚先生、程先生還有荀先生,全都在華夏戲曲大學授過課。」

舞台上的梅瀾芳是白蓮升的大伯飾演的,在長相方面,他們兩人當然有相似的地方。

華夏戲曲大學?

听到劉子夏的解釋,荀鳳冬突然回過神來,道︰「一百多年後的華夏,已經開辦戲曲學校了嗎?

這麼多的孩子們,難道都是來這所學校來學戲的嗎?」

「是的,荀先生。」

劉子夏點點頭,道︰「為了傳承和弘揚先輩們留下來的傳統京劇藝術,國家和社會上的有志之士一起聯合創辦了這所戲曲院校。

這所學校還只是一個開始,後面還有許許多多的職業藝術院校,只要是華夏人,就能去報名學習。」

華夏戲曲大學,成立于1950年1月28日,原隸屬文化.部,最初稱‘文化.部戲曲改進局戲曲實驗學校’。

直到1955年1月的時候,才正式定名為華夏戲曲學校,77年2月才正式恢復華夏戲曲學院建制。

在這所院校成立之後,可是有相當多的京劇名家,曾經來學校授課、做講座。

也正是由于有著這些人,以及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持,才成功地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京劇表演者!

「所有人都能學戲?」遲筱秋追問道︰「所有的老師們也都盡心盡力地教,不會敝帚自珍?」

俗話說得好,教會徒弟,餓死師父。

這句話不僅適用在職場,更適用在梨園行!

不是師父不用心教,也不是徒弟不用心學,而是有的人授藝之後擔心真的吃不上飯,有的人學了之後反倒另作他用!

學京劇轉行的人,還少嘛?

劉子夏點點頭,道︰「就像剛剛幾位先生說的,有些事情總要有人去做,破除門戶之見,融幾家之長,這是大勢所趨。

再說那段動蕩的年代剛剛過去,不論是國家建設還是社會發展,都離不開精神生活的富足。

傳承和弘揚傳統京劇藝術,也就成了重要的文化發展方向之一!」

「這位先生說得對。」

尚南星接過話茬兒,道︰「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徒弟帶得好,這是做師父的最喜聞樂見的事情。

縱觀古今,一位好的師父,是不可能輕易被徒弟超越的。

因為求學的道路是無止境的,師父也需要不斷去學習新的知識,不斷進步才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