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58章 《春曉》

听著劉文唐與王濤、孫博三人的質疑,余詩洋面露一絲無奈,雖然三人分析得頭頭是道,但是他倒是沒有什麼擔心,因為柳世曦老先生還沒有開口,他相信只要柳世曦出手,劉文唐三人的質疑很快就可以煙消雲散,這也算是他對柳世曦老先生的自信。

余詩洋也留意到了彈幕窗里那一條條快速閃動的評論,顯然此刻大部分觀眾已經偏向了劉文唐與孫博三人的質疑,看到其中有些義憤填膺的評論,他有些無語,也有一些無奈。

他倒沒有去理會那些彈幕評論,也沒有試圖去發彈幕為自己的說話,在茫茫多的彈幕中,他的評論估計立即就會淹沒在彈幕洪流之中,顯然那樣做沒有什麼意義。

沒有意義的事情,余詩洋自然懶得去做。

他的目光很快集中電腦屏幕中的節目直播。

節目現場,當劉文唐與王濤、孫博三人依次發出質疑後,主持人做了個小小的總結,然後看向右邊就坐的三人。

主持人首先看向文化部要員王松,然後笑著說道︰「王部長,不知你對余詩洋的質疑如何看?」

王松感覺有點頭痛,這種事情他原本不想參與,劉文唐與孫博三人的分析雖然看起來很有道理,但是並沒有最為直接的證據去證明余詩洋不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作者,主要是基于三人的猜測,這種猜測可能性似乎比較高,但是其中還是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他為人向來穩重,對不確定的事情可不想表明明確的態度,萬一站錯了隊,那可是不利的消極影響。

面對主持人的詢問,王松倒也沒有回避,關于質疑余詩洋的話題他在來節目之前其實也有過考慮,只見他不緊不慢地說道︰「關于質疑這個事情我在參加節目之前網上也有看到不少,劉教授與孫記者三人的分析我剛剛仔細听了,有幾分道理,但是我還足以百分百證明余詩洋詩洋不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作者,所以這個關于質疑我還是持保留態度,如果余詩洋真是抄襲的話,自然是不提倡。」

幾句簡單的話語後,王松就沒有再多說了,顯然他還是保持著極為謹慎的態度。

主持人點了點頭,然後看向夏源,並發出類似的疑問。

夏源猶豫了一下,然後有些遲疑地說道︰「我對《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作者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我關系的只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這首詞絕對可以算是一首絕妙的詞,當初看了第一眼我就愛不釋手,這樣水準的詩詞就是國學當代大家恐怕也不敢豪言一定比這《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寫得好。」

此刻的夏源倒也簡單,直接不談質疑之事,說句實話,他挺反感網上那些質疑,倒不是他想要維護余詩洋,只是決定這種質疑並沒有什麼意義,他的眼中是詩詞,其他無關緊要,這也就是他的態度。

主持人隨即點了點頭,然後點評兩句,最後將目光鎖定了最後一位還沒有發表言論的嘉賓身上,也是今天最為重量級別的神秘嘉賓——國學大師柳世曦身上。

劉文唐與夏源等五人也紛紛看向柳世曦,此刻的他們倒也很好奇柳世曦的態度,要知道柳世曦跟《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可有幾分淵源,當初正是得益于柳世曦一番點評,《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才在網上迅速躥紅,而且那瓶點評,柳世曦可是花費不小的筆墨。

面對眾人的目光,國學大師柳世曦倒是一副穩坐泰山之態,從劉文唐分析質疑時,他始終都保持一副淡然之態,臉上也幾乎沒有看到什麼波瀾,似乎與節目氣氛隱隱有些格格不入之態。

主持人語氣恭敬地問道︰「柳老先生,不知您老你目前網上諸多的質疑如何看待?」

推薦下,我最近在用的追書app,【  \\ 】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柳世曦聞言,神色微微動了動,然後輕輕咳了一聲,然後緩緩道︰「兩個字。」

主持人立即道︰「請問柳老是那兩個字。」

柳世曦搖了搖頭道︰「這個容許老朽先賣個關子,今天節目的主題是詩詞,我剛好帶來了一首詩與一首詞,我想請在座的諸位先品品詩詞,看看這兩首詩詞究竟如何。」

說話的同時,柳世曦拿出了一張紙,然後道︰「先看看詩吧。」

在場眾人見柳世曦拿出詩詞來品鑒,一個個露出意外之意,這個之前在節目安排中沒有說,不過柳世曦這位泰斗級別的國學大師拿出詩詞他們自然不好不給面子,而且一個個露出期待與興奮,當然真正期待的估計也就夏源與王松了。

兩位主持人頗有幾分意外,不過兩人主持今日說節目前後可有三年多時間,像這種節目之外的事情他們倒也挺常見,處理起來也算是輕車熟路,兩人紛紛露出笑意與期待。

柳世曦首先拿出來的是《春曉》,紙上的《春曉》是他親自用毛筆寫下來的,他拿出來後遞給了主持人。

主持人接過那寫著《春曉》的紙,然後立即利用攝像視頻送上了兩人身後的大屏幕上。

大屏幕上,柳世曦那蒼勁有力的毛筆字落在屏幕中央。

當然,《春曉》也落在眾人的眼中。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一首簡短的詩。

柳世曦並沒有把作者的名字寫上去,僅僅只是將詩的題目與詩內容寫了上去,沒有其他的東西。

無論是主持人還是嘉賓,眾人的目光也都擊中在屏幕中的小詩上。

與此同時,節目現場眾多的攝像頭也紛紛對向了兩位主持人後方的那個大大的視頻屏幕,而現場直播的鏡頭自然也落在視頻那首小詩《春曉》上。

此時此刻,除了節目現場眾人之外,華夏還有眾多正觀看現場直播的觀眾們也紛紛將目光鎖定屏幕中的那首小詩《春曉》,在線觀眾一百五十多萬,幾乎一起見證《春曉》登上屏幕。(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