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八十七章 結案

望著掠過車窗的一座座宮殿,周九如抬手敲了敲車窗,馬車停了下來,樂水勒馬上前問道︰「公主,何事?」

「晚上派人到郊外的亂葬崗去看看?」

樂水為人雖不算通透,但她跟在周九如身邊時日已久,稍一思索,便明白自家主子的意思。

「公主放心,我晚上帶人親自走一趟。」

坐在馬車另一邊的衛斯年抻了抻腿,睜開了半眯的眼,卷密的長睫下,那雙如寶石般璀璨的琥珀深眸,此刻卻彎如月牙。

「我勸你還是別折騰了,這又不是亂世,托你父皇的福,即便是亂葬崗,無主的尸骨也是有人收斂安葬的。」

「何況,這都幾天了,別說心月狐輕易死不了,就算死了,如今的情形,尸身也很難運出城。」

被衛斯年這麼一說,周九如便有些泄氣,但一想到躺在床上,不良于行的太子,縹緲的語聲中就多了幾分清冷︰「也是,本公主就不信,他能藏一輩子。」

「這樣想就對了。」衛斯年笑著安慰她,「只要萬神宮有所圖,你還怕他們不來找你?」說著,又打開食盒,拿了個梅花餡的餅。

周九如側過身,湊到他面前道︰「你能不能少吃點,這是我帶給浮雲大師的。」

衛斯年見她終于不再糾結心月狐的事了,非常配合地把餅放了回去。

「我只是先替大師嘗嘗味道,你也知道,浮雲大師不喜甜食。」

誰信?

剛在宮里,吃了整整兩籠,難道還沒嘗出味道?

要不是擔心他的壞習慣,愛吃什麼,就想一直吃,吃厭為止,也不會阻止他了。

周九如懶得理他,調整了下坐姿,沖窗外擺了擺手,示意車隊繼續前進。卻見樂水指著右邊,沿著宮道緩緩行近的人影,說道︰「盧寺卿來了。」

「參見公主!」盧志永恭敬地向端坐在車內的周九如行禮。

「免禮!」周九如抬手,開門見山的問道︰「二表舅此時過來,可是地牢劫獄案有了新的進展?」

盧志永緩緩地點了點頭︰「目前看來,此案已結。」

「這麼巧?」

周九如沉思著垂了眼眸︰「趕在過年封印的前一天結了?」

盧志永的目光投向沒了車門阻擋,被風吹拂,拼命往車外晃動的織錦布簾子。

語氣略有些發澀地道︰「前天,我大理寺一位姓錢的寺丞上吊身亡,死前留下書信一封,闡述他因妻兒受到威脅,不得已把地牢的各處機關圖抄錄,並助賊人劫獄。」

「既如此,那他的妻兒是不是已經……?」

聞言,盧志永的眼中閃過一絲異色,難怪兄長說,公主很敏銳,在涉及朝事政局時,根本不像一個曾經久病臥床的孩子。

這一開口,就抓住了重點。

他躬了躬身,回道︰「在北城,有幾個小乞丐經常聚集的空屋,突然出現了死人,而且還是虐殺。幾個孩子害怕,驚慌的跑出來時遇到了巡城的兵馬司。」

「當時錢寺丞也在附近,帶著衙役配合京中各部侍衛,正四處搜尋劫獄的嫌犯,不曾想,卻目睹了妻兒的死亡慘況,回去後……」

說到這,盧志永頓了一會,再開口,語聲已恢復了平板無起伏的述說︰「劫獄案發生後,我第一個懷疑的就是他,地牢機關重重,既便是大理寺的衙役和侍衛都不會隨意亂走。」

「何況鎖犯人的鎖鏈,都是特制的,專職看守鑰匙的侍衛,竟然事後失憶,明顯被人抹去了記憶,沒有內應,很難做到這一點。」

「偏巧這位錢寺丞的父親,曾經以制圖而聞名,參與過當年地牢的制圖與設計。」

听完這席話,周九如突然有些明白了,這位錢寺丞為什麼會答應做內應。大理寺的地牢建于亂世,參于其中機密的人,听說事後都被上面賜了藥,口不能言,手不能寫。

明知與虎謀皮是死路一條,他卻沒有露出任何異樣。

要知道大理寺的機關圖屬于寺中絕密,早已封存了起來。有費盡心思找到機關圖的謀略,同樣也有機會向他的同僚或上峰暗示求助。

二表舅為人清正廉潔,又精于刑獄,錢寺丞身為下屬不可能不清楚。

但他卻沒有這麼做。

分明是因為父親的事,心存怨恨,他恨那座地牢,卻又無處可發。畢竟朝代更替,對不起他父親的人,不定早就死在了哪個犄角旮旯。

「這麼順從,賊人也沒有放過他的妻兒,他不想著復仇,卻順著賊人的意思,擔了所有的罪責,讓案子就這麼結了。」衛斯年似是听到了一個天大的笑話。

「朝中還有馮信之流盯著二表舅,若此案不結?」周九如瞪他,「倒霉的可是二表舅這個大理寺卿。」

衛斯年神色一凝,想起劫獄案發生後的那個大清早,他們去地牢查探時,有個帶路的寺丞當時向周九如進言,說是擔心萬神宮會把手伸向朝堂,利用黨派之爭,把忠于大秦的官員一個個清除掉。

周周听了,還夸那個寺丞是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好官員。

「這麼說,這錢寺丞是想通了,所以才自殺留書的。」衛斯年說著,又把視線轉向了盧志永,「那他定然也留下了追查的線索,何人綁架了他的妻兒,又是何人指使了他?」

盧志永苦笑,望著眼前馬車里的這對璧人,嘆了口氣道︰「他的確在私下里,給我也留了一封信。說他無意間發現,那些人拉扯他時,掌中的厚繭硌人,劫獄時還有一名女子跟隨,那女子會攝魂之術。」

說罷又向周九如躬了躬身,然後退避一側,道︰「公主既然要出門,也該啟程了。」

……

……

掌中的厚繭硌人,定是長期拿刀劍所致,而且出生並不優越。像衛斯年這樣‘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以武入道的人,手中也只是起了一層薄繭。

最符合這個特征的,除了混江湖的,就是軍中那些兵卒了。

直到去了萬佛寺,見了浮雲大師,周九如眉宇間的郁色都沒有散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