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趙妃瘋了十幾年, 鮮少有清醒的時候。

上一次清醒,她認出了自己的孩子。她的孩子是個很漂亮的少年,他的眼楮和她一樣, 生得寶石般的黑亮。

他有個凶獸般的名字, 叫班哥。百獸之王,唯虎獨尊。

他不像她美夢里那般平凡而快樂地活著, 他回到了永安宮,冷漠地站在她面前。他和她對視, 平靜的目光像在看一個陌生人。

她知道,他已經意識到她的清醒, 但他裝作不知。他甚至連聲「母親」都沒有喚, 他喚她「趙妃」。

她心想, 或許他是恨她的, 恨她將他生下來受苦,恨她一廂情願改變他的命運, 恨她拋棄了他。

她何嘗不恨呢?她也是恨的。

她恨家人將她送進宮里爭寵,她恨自己愛上了皇帝, 她恨皇帝愛她不如她愛他十分之一。

當初尋死嬰自焚,未嘗沒有報復之意。她要皇帝永遠記住自己, 記住他的蕊娘被人逼死。

說來也是奇怪,她和皇後斗了那麼久, 臨到最後,她對皇後的恨意反而是最輕的。與其說恨,不如說是嫉妒。

她嫉妒無論自己做什麼,都無法撼動皇後的地位。像是永遠都不會為皇帝寵愛誰而惱怒,皇後從來都是寬容大度的,哪怕好幾次被她蓋過風頭, 皇後也從不著急。

她瘋了之後,皇後曾來探望她。

那時她短暫清醒,皇後坐在她床邊,柔美的面龐透出幾分同情︰「只差那麼一點,你就能取代我,可惜,你滿腦子只有男人和愛情。」

想得到皇帝的愛情,難道有錯嗎?

她不明白,她想讓皇後說清楚,可她不能了,她的神智又開始模糊。

人生最後一次清醒,趙妃坐在門邊,殿外頹敗的土地重新發出新芽。

春日的暖陽灑進屋里,她靜靜等著宮人將班哥請來。

她還沒有喚過他的名字,沒有听他喊一聲「母親」。如今她已經不想要皇帝,也不想要愛情,她只想將她的孩子刻進記憶里,發瘋時能夠夢見他就好。

趙妃想起寶鸞來,她心中充滿愧疚,發瘋時她曾傷害過這個孩子,她已經是個廢人做不了什麼,她希望班哥能夠替她抵消一些罪孽,好好照顧寶鸞。

趙妃許久沒有開口說話,她幾乎忘了該如何咬字,她聲如牛哞般練習班哥的名字︰「班……班……班哥。」

等他來了,她就能這樣喚他。

趙妃等啊等,從正午等到日落,派出去的那個宮人終于回來。

宮人沒有帶來班哥,帶來的是一個宦官。

這個宦官,是太上皇的人。他手里端了一碗湯藥。

宦官道︰「趙娘子,謝恩吧。」

趙妃死了,死在上巳節後第三天的春夜里。

這個月明星稀的夜晚,宮宴依舊熱鬧,人們照常為春日的新詩而狂歡。

無人為一個宮妃的逝去而悲傷,他們甚至不記得趙妃是誰。

禮部忙于太子大婚的事,無瑕為一個失寵的宮妃大辦喪事。但喪事還是要辦的,一切從簡即可。

趙妃停棺于朝陽殿三天,前來祭拜的人寥寥無幾。

趙闊在棺前灑了幾滴老淚,眼淚尚未擦干淨,轉頭問起班哥近來功課學得如何。

班哥冷淡瞥了趙闊一眼。

趙闊原本沒覺得有什麼,被班哥冷漠的目光一探,莫名有些心虛。但他仍覺得班哥不該為蕊娘的死太過傷心。

蕊娘早該死了,她不人不鬼地活著,折磨自己折磨趙家人,如今死了,也是一種解月兌。她解月兌了,趙家也解月兌了。

從蕊娘出事那年起,這個女兒在趙闊心里就已經死了。他以為她會早早地死去,卻沒想到皇後竟然能容許蕊娘在朝陽殿活這麼多年。他猜不透皇後的心思,也猜不透太上皇的心思,現在就連便宜外孫的心思也猜不透。

趙闊偷偷打量班哥,披麻戴孝的少年一身縞素,面無表情跪在靈堂前,三天三夜的守靈令他面容略顯蒼白,他垂著眼,濃長的黑睫覆下來一片陰影,喪母的哀慟令他身上多出一分脆弱,這份脆弱添在一個美少年身上,尤為動人。

和趙闊同來的趙福黛忍不住出言寬慰︰「殿下,請節哀,姑母在天之靈,定不願看見殿下為她神傷。」

班哥沒出聲,微微頷首,就當是回應了。

趙福黛比班哥大上三歲,去年賞菊宴有心競選太子妃之位,可惜太子當時無意擇妃,後來去了江南道一趟,回來後就定下了婚事。那陳家的小娘子名不見經傳,一躍成為未來太子妃,趙福黛自問不比陳四娘差,這樁婚事沒能落到她頭上,說不羨慕是不可能的。

但是再羨慕也沒用,太子妃之位已經被人拿去,她的婚事只能另擇。

趙福黛想得很明白,她敗給陳四娘,不是因為家世相貌才華,而是因為陳四娘的祖父陳左僕射是孤臣。

東宮擇妃,需要孤臣。可長安城其他人家並非如此。

趙家根基深穩,她年輕貌美,可供她選擇的婚事太多太多,不必著急。

趙福黛今日第一次見班哥,進宮祭拜前,她早已悄悄將這位表弟的事打听清楚。

祖父夸他異常聰慧,並非尋常同齡小子能比,就連家中幾位年長的哥哥也無法與之相比。

祖父一向嚴厲,鮮少這樣夸過誰,能得他夸贊,想必表弟定是位十分出色的人。

趙福黛進殿後見到班哥,趙闊所言異常聰慧她尚未得知,但所謂出色,確實如此。

表弟的相貌氣質,令人過目難忘。

可惜,年歲小了些,要是長上一歲,那該多好。

祖父說了,對待表弟不必像之前對待表妹那般疏離,趙家人和表弟越親近越好。趙福黛原本想多安慰班哥幾句,話還沒出口,被班哥一個眼神擋回去。

他示意他們該離開了。

趙家人沒想過多留,之所以停留于此,是為了表示自己對班哥的關心。

很顯然,班哥並不需要他們的慰藉。

趙福黛皺眉,對于班哥的冷淡有些不滿。趙家人將是表弟日後最大的助力,無論他以後是留在長安也好,去封地也罷,要想謀事,必然離不開趙家的幫助。

表弟是和趙家坐同一條船的人,趙家人才是他真正的家人,他應該對他們親熱些才是。

然而趙福黛再有不滿,也不會當面表露情緒。她和趙闊一樣,為班哥此刻的冷漠尋了一個恰到好處的理由——承受喪母之痛的人,對誰都是淡漠的。

趙家人走後,班哥抬眸,眼里的不耐煩展露無遺。

他不喜歡趙家人,也沒打算和趙家人同坐一條船。

就算沒有趙家,他為自己定下的康莊大道亦能走得很好。

班哥起身,走到棺木邊,他掃掠一眼,趙妃面容祥和躺在棺材里,華服鬢釵,昔日的瘋狂狼狽毫無痕跡,宮人將她打扮得美麗而優雅。

人死了,反而比活著的時候更體面。班哥諷刺揚笑。

這幾日人人都讓他節哀,可他有什麼哀好節?

生老病死,世間常事。人都死了,再多的哀傷又有何用,哭瞎眼也無法讓人死而復生,何必浪費時間精力去哀思。更何況這里面躺著的,是他並不熟悉的母親。

很小的時候,班哥就發覺自己對生命的逝去毫無感覺。

幼年第一次養狗,伴了兩年的土狗死後,他第一反應不是傷心,而是將狗煮熟吃進肚子里。

死了就是死了,活不過來,為何要掉淚?

反正要處理尸體,與其被蟻蟲啃噬,不如被他吃掉。

吃完狗肉後,他騙光了那個踢死狗的屠夫的全部家當——那時候尚不知世間有殺人這種簡單的解決方法,若知道,他應該是會直接殺掉屠夫的。

屠夫害他沒了樂子,他必須報復他。

後來他搬走後,又有了新的玩伴,這次不是狗,而是村頭一個傻子。

傻子很傻,好在夠听話。傻子像狗一樣陪著他玩耍。

可惜樂趣不長久,傻子很快死了,被里長的兒子打死了。

發現傻子尸體時,他沒有悲傷只有失望,又沒有人和他一起玩了。

他沒有吃傻子的肉,因為他不餓,他將傻子埋到他們常去玩耍的花田里,然後專心發泄自己的失望。

里長兒子死在山上時,面目全非,全身上下沒一塊好肉。

他第一次嘗到殺人的好處——簡單又快樂,他心中的郁結之氣一掃而空。

遺憾的是,郁婆似乎發現了他殺人的事,她想盡辦法讓他變得和她一樣對人充滿善意充滿同情心,他不明白,他為何要充滿善意充滿同情心?

郁婆將他送進寺廟學武,希望他能在佛法的燻陶下改變性情。

他喜歡學武,因為這能讓他變得孔武有力,但他不喜歡學佛法。什麼大慈大悲,往生極樂,人活一世,活的是當下,有沒有來生都不一定,為一個死後才能知道的極樂天地拘束自己,不如一刀直接了結。

眾生平等,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又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善人與惡人平等,豈不笑話。

戒六欲登極樂,何嘗不是另一種貪欲?這樣的教化,要來何用。

他需要在佛寺學武,所以他沒有露出任何不滿,那個同他論佛法的和尚後來也下山還俗了,他不必擔心任何人戳破他,他的偽裝越來越爐火純青。

對于趙妃的死,班哥內心毫無波瀾。

上巳節那天從太極宮出來的時候,他就隱隱察覺到,或許他即將失去些什麼。

得知趙妃死訊時,他恍然大悟,原來他要失去的,是自己的母親。

班哥取下花瓶里一株雪白的杏花,小心翼翼插到趙妃發髻上。

郁婆說過,趙妃喜歡杏花。

班哥模了模趙妃的臉,涼得像冰塊,他手指一縮,猛地將棺蓋合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